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怪味沧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七太爷是清朝过来的人,经历了三个朝代。他生于清代的标志,就是至今还保留着那一条小猪尾巴一样的小辫子。人们究其原因,他老人家至今留着这条辫子,并没有什么特殊理由,因为一个大字不识一斗三升的庄稼汉子,当然与当年在北京闹“复辟”的小丑“辫子爷”张勋没有任何瓜葛,留辫子也不是出于对清朝有什么依恋,只不过是因为生活的习惯,才始终舍不得剪下它。
从这条辫子上,可以看到历史的缩影,能够完整地保留到今天,确属不易。按说,告别了末代皇朝以后,辫子的存在就失去了原有的价值。因为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在闹“三民主义革命”的前期,最激烈的革命行动就是强迫男人剪辫子、女人放小脚,首先革除头和脚的“命”这样说,并不是笑话,贬低革命的重大意义,而是历史真实。不在那个时代,你无论如何都想象不到“剪辫子、放小脚”的艰巨性。现代人如果有人留条辫子,那要么是艺术家,要么就是疯子,没有男人愿意留头发梳辫子的。可在当时,剪掉辫子却是伤风败俗、辱没祖宗的事情。割掉谁的辫子,这个人就好像从此没法做人了一样,谁也不肯把这条给男人惹出了许多麻烦的辫子主动剪下来。为了制服这种顽症,革命党喊出的口号十分吓人“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覆巢之下,没有完卵;剪刀之下,没有长辫。举国上下疯了一样“男剃头、女天足”的运动轰轰烈烈,扎扎实实。可也奇怪,那一阵子席卷全国的浪潮,竟然没有波及到我们马寨这个深山沟里,当然也没有波及到七太爷的脑袋上。当所有的男人都顺应历史潮流,纷纷剪掉辫子之后,七太爷这条辫子依然完好地保留着,成为一条漏网的鱼。早年串乡的剃头匠们都劝过他,让他剪掉这条世上罕见的辫子,他说什么也不肯。
更厉害的是,到了1966年秋天“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大队的几个造反派曾经想在他的头上做一点文章,觉得几辈子人都没有割下来的辫子,到了他们手里,割下来肯定是一种“破四旧立四新”的壮举,就准备采取革命行动,当他们有人已经抓着老人的胳膊,有人已经按下了老人的头,有人挥舞起了剪刀,七太爷痛苦得杀猪一样地嚎叫着,眼看保不住这条辫子时,却被村里的几个老年人赶来喝住了。在马寨说话最有权威的刘大爷,掂着长杆烟袋不由分说地敲那些戴着红袖章的造反派的头,气呼呼地骂他们说:“七太爷是咱村里的老人瑞,你们要是剪了他的辫子,就是要了七太爷的老命!当心你们不得好死!”一席话,把几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镇住了,他们怏怏不快地议论了一番,也突然觉得在一个九十多岁的“太岁”头上动土,还不如去揪斗“破鞋女人”孙二孬的妈,意义实在不大。于是,这条辫子的生命力如同他的主人一样顽强,又一次虎口脱险。
七太爷的辫子是清朝历史的活见证,你现在可以在电视连续剧中见到清朝人的辫子,但那些都是假的,七太爷的辫子才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只不过到底年纪不饶人,七太爷头上的头发由稠密变稀疏了,由黑色变成花白,后来全部变白了,小辫子就由油黑的小孩胳膊粗细,变成了现在的白色小猪尾巴,细得可怜。但是,七太爷这条辫子的存在,仍然不失为我们山沟里的另一道风景。本地人早已见怪不怪了,只是外乡人,一看到这里有一个留有辫子的老男人,就一惊一乍的,仿佛看到了前清的遗老遗少,或者是天外来客。通过他们,还有那些走乡村串山沟的货郎的嘴,远远近近地传了出去,经常有人好奇地来看七太爷的辫子,那神情与考古专家们的神情差不了多少。
七太爷失踪后的当天,在这一带各村轮流剃头理发的宋师傅,又轮到... -->>
七太爷是清朝过来的人,经历了三个朝代。他生于清代的标志,就是至今还保留着那一条小猪尾巴一样的小辫子。人们究其原因,他老人家至今留着这条辫子,并没有什么特殊理由,因为一个大字不识一斗三升的庄稼汉子,当然与当年在北京闹“复辟”的小丑“辫子爷”张勋没有任何瓜葛,留辫子也不是出于对清朝有什么依恋,只不过是因为生活的习惯,才始终舍不得剪下它。
从这条辫子上,可以看到历史的缩影,能够完整地保留到今天,确属不易。按说,告别了末代皇朝以后,辫子的存在就失去了原有的价值。因为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在闹“三民主义革命”的前期,最激烈的革命行动就是强迫男人剪辫子、女人放小脚,首先革除头和脚的“命”这样说,并不是笑话,贬低革命的重大意义,而是历史真实。不在那个时代,你无论如何都想象不到“剪辫子、放小脚”的艰巨性。现代人如果有人留条辫子,那要么是艺术家,要么就是疯子,没有男人愿意留头发梳辫子的。可在当时,剪掉辫子却是伤风败俗、辱没祖宗的事情。割掉谁的辫子,这个人就好像从此没法做人了一样,谁也不肯把这条给男人惹出了许多麻烦的辫子主动剪下来。为了制服这种顽症,革命党喊出的口号十分吓人“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覆巢之下,没有完卵;剪刀之下,没有长辫。举国上下疯了一样“男剃头、女天足”的运动轰轰烈烈,扎扎实实。可也奇怪,那一阵子席卷全国的浪潮,竟然没有波及到我们马寨这个深山沟里,当然也没有波及到七太爷的脑袋上。当所有的男人都顺应历史潮流,纷纷剪掉辫子之后,七太爷这条辫子依然完好地保留着,成为一条漏网的鱼。早年串乡的剃头匠们都劝过他,让他剪掉这条世上罕见的辫子,他说什么也不肯。
更厉害的是,到了1966年秋天“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大队的几个造反派曾经想在他的头上做一点文章,觉得几辈子人都没有割下来的辫子,到了他们手里,割下来肯定是一种“破四旧立四新”的壮举,就准备采取革命行动,当他们有人已经抓着老人的胳膊,有人已经按下了老人的头,有人挥舞起了剪刀,七太爷痛苦得杀猪一样地嚎叫着,眼看保不住这条辫子时,却被村里的几个老年人赶来喝住了。在马寨说话最有权威的刘大爷,掂着长杆烟袋不由分说地敲那些戴着红袖章的造反派的头,气呼呼地骂他们说:“七太爷是咱村里的老人瑞,你们要是剪了他的辫子,就是要了七太爷的老命!当心你们不得好死!”一席话,把几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镇住了,他们怏怏不快地议论了一番,也突然觉得在一个九十多岁的“太岁”头上动土,还不如去揪斗“破鞋女人”孙二孬的妈,意义实在不大。于是,这条辫子的生命力如同他的主人一样顽强,又一次虎口脱险。
七太爷的辫子是清朝历史的活见证,你现在可以在电视连续剧中见到清朝人的辫子,但那些都是假的,七太爷的辫子才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只不过到底年纪不饶人,七太爷头上的头发由稠密变稀疏了,由黑色变成花白,后来全部变白了,小辫子就由油黑的小孩胳膊粗细,变成了现在的白色小猪尾巴,细得可怜。但是,七太爷这条辫子的存在,仍然不失为我们山沟里的另一道风景。本地人早已见怪不怪了,只是外乡人,一看到这里有一个留有辫子的老男人,就一惊一乍的,仿佛看到了前清的遗老遗少,或者是天外来客。通过他们,还有那些走乡村串山沟的货郎的嘴,远远近近地传了出去,经常有人好奇地来看七太爷的辫子,那神情与考古专家们的神情差不了多少。
七太爷失踪后的当天,在这一带各村轮流剃头理发的宋师傅,又轮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