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怪味沧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上卷山风
失踪
故事应该从九十七岁高龄的七太爷突然失踪说起。
这七太爷,是我们山乡马寨的一个姓杜的高寿老人,对于本书的一个主要人物杜小宝来说,七太爷实际上是他的“七太太爷”
县里的民俗学家们考证过,在我们这一带山乡,对长辈的称呼是很有讲究的。一条“命根子”往下延续,并且分裂成树状结构,就有了不同辈分。直接下传的是“祖”与“祖”同代的人称“宗”祖与宗虽然都是亲的,但亲的程度不一样。如你爷爷的父亲是曾祖,你应该称他为“太爷”而爷爷的爷爷是高祖,你就应该在太爷的前边再加上一个“太”字,就成为“太太爷”了。加上一个“太”字就又长了一辈,这不是“和”的关系,而是“积”的关系,就好像代数学里“太”字上又平方了一样。说句笑话,在我们这里,你要是结巴舌,叫“太爷”时不小心“太太太爷”地结巴下去,就可能一下子不知道能给对方长多少辈。好在上了五辈的家族很不多见,所以,在“太”字平方的基础上,基本上没有加上立方或者n次方的。照这么说来“七太爷”应该是杜小宝父亲的正确叫法,可这个小宝也跟着父亲和大多数乡亲一样叫“七太爷”而且还常常把那个“七”字省去。反正上下五辈关系太复杂,让一个小孩子家叫起来确实困难,就没有人认真地纠正过他。
我们马寨的“能人”元叔就专门论证过,辈分太高了,就失去了论辈分的实际意义,你想,祖祖辈辈的人都把上苍称呼为“老天爷”没有人说这是乱了辈分的。等杜小宝长大后,听着孩子们也像他当年一样大讲“雷锋叔叔”的故事,忽然想起元叔的话,才突然醒悟“七太爷”、“老天爷”和“雷锋叔叔”都不过是一种符号式的称呼,元叔当年的分析虽然浅显却很有道理。
七太爷的突然失踪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秋冬之交的一天。
这一天其实稀松平常。那个时候,实行的是人民公社体制,公社下面是生产大队,生产大队下面是生产小队,所有制的形式是公有制“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为基础的这个“队”指的是生产小队。我们马寨是一个大村子,成立了一个生产大队,下边设了八个生产小队。生产队是一种慢慢腾腾的社会机器,农活是常年干不完的。八队的“狼”叔经常“咬槽”说,当干部的都是他妈的想事虫,天天给你找活干,天天让你没饭吃,都是干部领一群社员熬时间,磨洋工,混工分。
这一天已经是青霜白露的天气,八队的社员照样起个大早,到地里干活。这天早上,全队社员都去了西岭沟一块大一点的棉花地,女人们不停地哈着冻得通红的手,采摘最后一茬半开不开的棉花。男人们用结满老膙的手,奋力地薅棉花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大家说着笑着,打着闹着,用这种原始的方式腾茬子,清理成白地,可以播种小麦。都到了九点多了,太阳升得好高,社员们的肚子饿得“咕咕”叫,队长贵亭叔才让放工。大家拖着疲惫的身子,从地里回来吃早饭。
小宝奶奶的拿手饭不过是蒸红薯、熬玉米糁和青辣椒调萝卜丝。这年月,家家户户都吃这样的饭食。当... -->>
上卷山风
失踪
故事应该从九十七岁高龄的七太爷突然失踪说起。
这七太爷,是我们山乡马寨的一个姓杜的高寿老人,对于本书的一个主要人物杜小宝来说,七太爷实际上是他的“七太太爷”
县里的民俗学家们考证过,在我们这一带山乡,对长辈的称呼是很有讲究的。一条“命根子”往下延续,并且分裂成树状结构,就有了不同辈分。直接下传的是“祖”与“祖”同代的人称“宗”祖与宗虽然都是亲的,但亲的程度不一样。如你爷爷的父亲是曾祖,你应该称他为“太爷”而爷爷的爷爷是高祖,你就应该在太爷的前边再加上一个“太”字,就成为“太太爷”了。加上一个“太”字就又长了一辈,这不是“和”的关系,而是“积”的关系,就好像代数学里“太”字上又平方了一样。说句笑话,在我们这里,你要是结巴舌,叫“太爷”时不小心“太太太爷”地结巴下去,就可能一下子不知道能给对方长多少辈。好在上了五辈的家族很不多见,所以,在“太”字平方的基础上,基本上没有加上立方或者n次方的。照这么说来“七太爷”应该是杜小宝父亲的正确叫法,可这个小宝也跟着父亲和大多数乡亲一样叫“七太爷”而且还常常把那个“七”字省去。反正上下五辈关系太复杂,让一个小孩子家叫起来确实困难,就没有人认真地纠正过他。
我们马寨的“能人”元叔就专门论证过,辈分太高了,就失去了论辈分的实际意义,你想,祖祖辈辈的人都把上苍称呼为“老天爷”没有人说这是乱了辈分的。等杜小宝长大后,听着孩子们也像他当年一样大讲“雷锋叔叔”的故事,忽然想起元叔的话,才突然醒悟“七太爷”、“老天爷”和“雷锋叔叔”都不过是一种符号式的称呼,元叔当年的分析虽然浅显却很有道理。
七太爷的突然失踪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秋冬之交的一天。
这一天其实稀松平常。那个时候,实行的是人民公社体制,公社下面是生产大队,生产大队下面是生产小队,所有制的形式是公有制“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为基础的这个“队”指的是生产小队。我们马寨是一个大村子,成立了一个生产大队,下边设了八个生产小队。生产队是一种慢慢腾腾的社会机器,农活是常年干不完的。八队的“狼”叔经常“咬槽”说,当干部的都是他妈的想事虫,天天给你找活干,天天让你没饭吃,都是干部领一群社员熬时间,磨洋工,混工分。
这一天已经是青霜白露的天气,八队的社员照样起个大早,到地里干活。这天早上,全队社员都去了西岭沟一块大一点的棉花地,女人们不停地哈着冻得通红的手,采摘最后一茬半开不开的棉花。男人们用结满老膙的手,奋力地薅棉花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大家说着笑着,打着闹着,用这种原始的方式腾茬子,清理成白地,可以播种小麦。都到了九点多了,太阳升得好高,社员们的肚子饿得“咕咕”叫,队长贵亭叔才让放工。大家拖着疲惫的身子,从地里回来吃早饭。
小宝奶奶的拿手饭不过是蒸红薯、熬玉米糁和青辣椒调萝卜丝。这年月,家家户户都吃这样的饭食。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