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唐时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农业,国之根本。
整个大唐国域,没有人会比李世民更为重视大唐农业的发展。
没有农民,没有农业,如何征收赋税,如何下发粮饷,如何维护大唐天下的和平稳定?
李世民每日的朝务,至少有三分之一都是在维护农业的稳定与发展,对于农业、农务的重视,早已经成人融入了他骨子里的习惯。
所以,在看到王朝的奏报之后,李世民在血压不断飙升的同时,对奏报里面的内容亦是有些不敢置信。
这个世界上,真有能够亩产达到二十六石的主食?
这样的概念,已经远远超出了李世民对于大唐农务的认知,需知便是江南一带产量最高的稻米,也不过是亩产五石左右而已,北方的粟米更是可怜,亩产一般皆在两石左右,天公不作美时甚至连一石都难达到。
所以,对于二十六石这个数字,李世民心中始终报以怀疑不信的态度。
可是这毕竟是王朝亲笔所奏,对于王朝的为人,李世民还是多有了解,人虽无状,可做事却素来严谨,不是这种胡言乱语、信口开河之人。
而且在心底里,李世民的心中又何尝不是还有那么一丝丝的期盼与渴望。
如果王朝所言皆为真实,那将会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亩产二十六石,人人都不必再为粮食忧愁,国富民丰,国强民安,真正的贞观盛世岂不就在眼前?
哪怕王朝的字迹很碍观瞻,看着让人眼睛酸疼,李世民还是坚持反复地看了数遍。
土豆的产量,味道,以及不能久贮的缺点等等等等,全都了然于胸,李世民的心头一片火热,不管王朝所言有无夸大的成份,李世民势必都会派人去调查个清清楚楚。
“杨震!”缓缓将手中的奏报放下,李世民突然高声向外唤了一句,杨震应声而入,李世民吩咐道:“摆驾太极殿,同时,你这就着人去请大司农卿、房玄龄、褚遂良以及长孙无忌入宫觐见!”
此刻已是夜里十二点左右,大半夜的请官员入宫,而且个个都是朝中重臣要臣,显然是出了十分紧要的大事。
杨震躬身领命,同时忍不住斜眼瞄了还立在一旁的赵德全一眼,心中猜测这位暗卫的大统领到底带来了什么样的消息,竟然能让皇帝如此激动,甚至不惜在中秋之夜的子时也要召见朝臣。
赵德全神色平静,密报的内容他事先已经粗略地浏览了一遍,自然知道皇上为何会如此激动。
说实话,便是赵德全自己此刻的心中也是极为忐忑,因为他也不是很相信王朝奏报中所说的亩产二十六石,这牛皮吹得有点儿大。
可是这样的消息他又不敢不报,事关废太子,且王朝也不是那种有胆子敢欺君罔上的人,万一事后证实这则消息为真,可是却因为他赵德全的关系而没有及时禀报给皇上知晓,他吃罪不起。
所以,哪怕已是深夜,赵德全还是来了,这个消息太大,不管是真是假,他都兜不住。
回太极殿的路上,李世民将赵德全叫到近前,轻声询问:“王朝的奏报卿当已看过,其中所述之事,不知卿有何见解?”
赵德全恭声回道:“微臣见识浅薄,从未听闻过如此高产之物,不知其真伪。不过,微臣虽不知物,但却知人。王朝是微臣的属下,亦是为微臣的兄弟,微臣相信他并不会在这种事情上开得半点玩笑,他既言之凿凿,则必是有所依据!”
李世民轻点了点头没有再多作言语,赵德全所言倒是与他之前的判断一般无二,除非王朝是活腻歪了,否则他绝对不敢拿这种一查就能清楚明白的消息来糊弄他这个一国之主。
所以,李世民的心中其实也已对奏报上的内容相信了八成。不然的话他也不会连夜召唤房玄龄诸臣到宫中议事。
皇帝有旨,哪怕是在半夜也得从床上爬起来去拜见。
从李世民下旨,到房玄龄诸人入宫,前后只用了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
长孙无忌,房玄龄,褚遂良还有大司农卿张正瑞。
四人齐聚,先在偏殿碰头。
长孙无忌与房玄龄接踵而至,褚遂良次之,张正瑞最后赶到。
看到大司农卿竟然也被深夜召见,长孙无忌他们三个三省的首脑不由彼此对视了一眼,看来皇帝这次深夜召见当是与农业上的事务有所关联了。
“下官见过房大人,长孙大人,褚大人!”
张正瑞的官职最低,却到得最晚,一脸惶恐,躬身上前与三位上官见礼。
眼前这三人可谓是当朝的三位肱骨之臣,满朝文武百官,皆已此三人为首,在他们的面前,张正瑞感觉自己身上的压力好大。
好在三人还算和蔼,冲其一一点头还礼,这让张正瑞一直紧张的心情得到了些许缓解。
“四位大人既然都到了,那就随咱家进去觐见圣上吧。”杨震这时从外面进来,先是躬身冲四人一礼,然后出声催促。
“有劳杨总管了!”
房玄龄冲杨震点了点头,率先迈步,长孙无忌、褚遂良以及张正瑞先后跟随,在杨震的带领下,出了侧殿,一同进入正殿。
大殿内灯火通明,李世民凝眉而坐,看到房玄龄中人入内,提前摆手免礼,而后吩咐内侍赐坐。
待四人坐定,李世民冲杨震使了个眼色,杨震躬身上前,将桌案上的奏报取出,缓步移到房玄龄的身前将奏报递于房玄龄。
李世民道:“这是朕从涪川得来的密报,四位爱卿先行传阅,而后各自说说你们自己的想法。”
说着,李世民身形向后稍靠了靠,端起桌上新添的热茶,轻轻送到嘴边细品。
深夜正需浓茶,这是李世民的习惯。尤其是在品尝过承德茶后,李世民更爱以浓茶来提神,只要是在夜间处理政务,必是茶不离手。
下首,房玄龄几乎是皱着眉头在品阅手中的奏报,这么辣眼睛的字体,整得老房的尴尬症都快要犯了,如果写出这份奏报的人是他儿子,... -->>
农业,国之根本。
整个大唐国域,没有人会比李世民更为重视大唐农业的发展。
没有农民,没有农业,如何征收赋税,如何下发粮饷,如何维护大唐天下的和平稳定?
李世民每日的朝务,至少有三分之一都是在维护农业的稳定与发展,对于农业、农务的重视,早已经成人融入了他骨子里的习惯。
所以,在看到王朝的奏报之后,李世民在血压不断飙升的同时,对奏报里面的内容亦是有些不敢置信。
这个世界上,真有能够亩产达到二十六石的主食?
这样的概念,已经远远超出了李世民对于大唐农务的认知,需知便是江南一带产量最高的稻米,也不过是亩产五石左右而已,北方的粟米更是可怜,亩产一般皆在两石左右,天公不作美时甚至连一石都难达到。
所以,对于二十六石这个数字,李世民心中始终报以怀疑不信的态度。
可是这毕竟是王朝亲笔所奏,对于王朝的为人,李世民还是多有了解,人虽无状,可做事却素来严谨,不是这种胡言乱语、信口开河之人。
而且在心底里,李世民的心中又何尝不是还有那么一丝丝的期盼与渴望。
如果王朝所言皆为真实,那将会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亩产二十六石,人人都不必再为粮食忧愁,国富民丰,国强民安,真正的贞观盛世岂不就在眼前?
哪怕王朝的字迹很碍观瞻,看着让人眼睛酸疼,李世民还是坚持反复地看了数遍。
土豆的产量,味道,以及不能久贮的缺点等等等等,全都了然于胸,李世民的心头一片火热,不管王朝所言有无夸大的成份,李世民势必都会派人去调查个清清楚楚。
“杨震!”缓缓将手中的奏报放下,李世民突然高声向外唤了一句,杨震应声而入,李世民吩咐道:“摆驾太极殿,同时,你这就着人去请大司农卿、房玄龄、褚遂良以及长孙无忌入宫觐见!”
此刻已是夜里十二点左右,大半夜的请官员入宫,而且个个都是朝中重臣要臣,显然是出了十分紧要的大事。
杨震躬身领命,同时忍不住斜眼瞄了还立在一旁的赵德全一眼,心中猜测这位暗卫的大统领到底带来了什么样的消息,竟然能让皇帝如此激动,甚至不惜在中秋之夜的子时也要召见朝臣。
赵德全神色平静,密报的内容他事先已经粗略地浏览了一遍,自然知道皇上为何会如此激动。
说实话,便是赵德全自己此刻的心中也是极为忐忑,因为他也不是很相信王朝奏报中所说的亩产二十六石,这牛皮吹得有点儿大。
可是这样的消息他又不敢不报,事关废太子,且王朝也不是那种有胆子敢欺君罔上的人,万一事后证实这则消息为真,可是却因为他赵德全的关系而没有及时禀报给皇上知晓,他吃罪不起。
所以,哪怕已是深夜,赵德全还是来了,这个消息太大,不管是真是假,他都兜不住。
回太极殿的路上,李世民将赵德全叫到近前,轻声询问:“王朝的奏报卿当已看过,其中所述之事,不知卿有何见解?”
赵德全恭声回道:“微臣见识浅薄,从未听闻过如此高产之物,不知其真伪。不过,微臣虽不知物,但却知人。王朝是微臣的属下,亦是为微臣的兄弟,微臣相信他并不会在这种事情上开得半点玩笑,他既言之凿凿,则必是有所依据!”
李世民轻点了点头没有再多作言语,赵德全所言倒是与他之前的判断一般无二,除非王朝是活腻歪了,否则他绝对不敢拿这种一查就能清楚明白的消息来糊弄他这个一国之主。
所以,李世民的心中其实也已对奏报上的内容相信了八成。不然的话他也不会连夜召唤房玄龄诸臣到宫中议事。
皇帝有旨,哪怕是在半夜也得从床上爬起来去拜见。
从李世民下旨,到房玄龄诸人入宫,前后只用了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
长孙无忌,房玄龄,褚遂良还有大司农卿张正瑞。
四人齐聚,先在偏殿碰头。
长孙无忌与房玄龄接踵而至,褚遂良次之,张正瑞最后赶到。
看到大司农卿竟然也被深夜召见,长孙无忌他们三个三省的首脑不由彼此对视了一眼,看来皇帝这次深夜召见当是与农业上的事务有所关联了。
“下官见过房大人,长孙大人,褚大人!”
张正瑞的官职最低,却到得最晚,一脸惶恐,躬身上前与三位上官见礼。
眼前这三人可谓是当朝的三位肱骨之臣,满朝文武百官,皆已此三人为首,在他们的面前,张正瑞感觉自己身上的压力好大。
好在三人还算和蔼,冲其一一点头还礼,这让张正瑞一直紧张的心情得到了些许缓解。
“四位大人既然都到了,那就随咱家进去觐见圣上吧。”杨震这时从外面进来,先是躬身冲四人一礼,然后出声催促。
“有劳杨总管了!”
房玄龄冲杨震点了点头,率先迈步,长孙无忌、褚遂良以及张正瑞先后跟随,在杨震的带领下,出了侧殿,一同进入正殿。
大殿内灯火通明,李世民凝眉而坐,看到房玄龄中人入内,提前摆手免礼,而后吩咐内侍赐坐。
待四人坐定,李世民冲杨震使了个眼色,杨震躬身上前,将桌案上的奏报取出,缓步移到房玄龄的身前将奏报递于房玄龄。
李世民道:“这是朕从涪川得来的密报,四位爱卿先行传阅,而后各自说说你们自己的想法。”
说着,李世民身形向后稍靠了靠,端起桌上新添的热茶,轻轻送到嘴边细品。
深夜正需浓茶,这是李世民的习惯。尤其是在品尝过承德茶后,李世民更爱以浓茶来提神,只要是在夜间处理政务,必是茶不离手。
下首,房玄龄几乎是皱着眉头在品阅手中的奏报,这么辣眼睛的字体,整得老房的尴尬症都快要犯了,如果写出这份奏报的人是他儿子,...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