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穿越大宋之我想做好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诸位兄弟,我乃是大宋原来的御史中丞秦桧,秦某人之前为了能够保住性命,一直委身于金国完颜宗弼的麾下,虽说是出于无奈,也是为了能够返回大宋重新为朝廷效力。
现在这天下危亡,北面金国更是对我大宋虎视眈眈,黎民百姓生灵涂炭,我们从济南府里面一路逃出来,也是希望能够从这里通过,返回到大宋之中,能够重新为大宋效力。
各位兄弟想必之前也是我大宋的厢军,虽说投靠到刘豫的麾下也是为了生计的无奈之举,但是现在国家危亡,希望各位能够以大局为重,放我等从此通过,秦某人在此感激不尽。”
说着秦桧对着三千士卒一拜,他说的话并不长,内容也没有多感人至深,但是对于这三千士卒来说现在还真的是有些不知所措,也不敢去抵挡关胜他们这一支人马,所以他们纷纷的向着两方让开了道路,算是作为对秦桧所说的话的回应。
这些齐、鲁男儿也不是没有自己的血性,但是他们又不能够跟着秦桧一起离开,因为他们都是本地的儿郎,大部分人的家人都在此处,再加上他们都是步卒,贸然跟随还是有着非常大的风险,同时也会拖慢这一支队伍的行进速度,所以没有多少人跟上去,不过倒是有着二十多名骑兵,自愿跟着秦桧他们一起撤走,队伍因此也能够顺利的通过历城,继续向着东面而去。
因为有了刚刚的这一场风波,所以后面的章丘他们也不敢走了,他们选择从城南十里的一处平原继续向着东面而去。
只是此时秦桧不知道,济南福已经有人先行快马加鞭前去淄州,通知了在那里留守的万户扎不勒,在金国万户已经相当于很高的爵位了,可见此人是非常有能力的将领,要不然也不会单独成为淄州的留守,他在知道了秦桧的事情之后,立刻点起一万兵马向着西面而来。
秦桧他们实际上已经陷入了一场非常大的危机之中,因为除了东面扎不勒的人马之外,在他们的西面还有着刘麟所带领的五千人,也在快马加鞭的向着他们赶过来。
众人一路逃跑,到了晚上的时候,秦桧一行人终于来到了一个叫做普济镇的小城,因为已经连续赶路许久,所以关胜只能被迫让所有人停下来在这里休息,如果继续赶路的话,对于中人来说绝对不算是好事,之后可能会出现伤病等各种状况,这是关胜所不愿意看到的,他想要把所有人安全的带回到大宋去,虽说他自己都知道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秦桧带过来的几个人之中,也就只有扈成还比较好一点,虽说骑马有些生疏了,毕竟本身就是武将出身,而且马上功夫也还不错,这样的赶路对于他来说还是能够接受的。
另外之前从奴隶市场买过来的几个护院,之前也受到了扈成的重点培养,都学会了骑马,加上身体素质也非常的不错,这样的赶路他们也能够承受。
不过其他人可就麻烦了,无论是秦桧,还是玉儿、环儿、书生钱灼,之前因为知道现在情况紧急,基本上都是有苦不说。
尤其是其中的两个女孩,平时在家都被秦桧当宝贝供着,几时受过如此罪过,好在两个女孩儿也算是意志坚定的,没有给大家拖太多的后腿,就算是关胜都对这两个女孩刮目相看了。
只是就在众人来到普济镇,并且开始埋锅造饭准备休息的时候,却有外围警戒的人前来禀告,说是在东面有一万骑兵正在快速接近,而且用不了多久就能够来到普济镇城外了。
这一下无论是秦桧还是关胜,他们两个都有些惊讶了,如果从方向上面来判断的话,从东面来人绝对不会是张叔夜的麾下,因为之前已经说好,张叔夜将会派出一支队伍,由南边泰州的位置前来接应他们,东面正是淄州的范围,如果真的是从那边来了人马,而且还达到了一万之数,全部都是骑兵,不用想都知道绝对是金国人的队伍。
此时根本没有时间给秦桧,还有关胜多做考虑,他们只能马上下令关闭了城门,以普迹镇作为依托进行防守,虽说这一座小镇,显得确实是太小了,不利于防守,但是总比五百人在平原上去面对对方一万人马要来的好得多。
让秦桧号和关胜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座城中的三老竟然支持他们的行动,并且主动组织起了城内的数百青壮年男性,一起来帮助他们守城。
虽说他们知道城池被攻破之后,有可能会面临的状况,但是普济镇内的百姓们这个时候都表现出了自己的果敢,他们没有浪费任何的时间,因为知道金国人的军队随时都有可能会攻过来。
他们从城内的府库之中搬出来了所有能够找到的武器,整个镇子上面所有的房门都被拆了下来,有的竖在墙上作为对远程武器的防御,有一小部分被砍成了柴火,在城墙上面竖起了一口口铁锅,里面已经装满了油,只等金国人来了之后就开始烧油。
被征招起来的青壮年男性人数大概在四百余人左右,加上关胜自己麾下的五百校刀手,还有之前从历城一直跟随过来的二十多人,秦桧带着的扈成和几个护卫,这就是现在普济镇之中所有的防御力量。
趁着金国人没有到,关胜,陈葵和扈成三个人亲自带着士卒,对那四百人进行了最简单的军事训练,起码告诉他们应该如何去使用手里的武器,如何在城池上面去应对对方的进攻,还有讲解一些如何推对方云梯这样的防守时候的技巧。
秦桧在城中随着三老一起,做一些后勤工作的事情,同时布置各种防御所需要的物资。他的两位小夫人也随着镇子上的一些妇女准备各种吃食,以及之后士兵受伤之后的事情。
“诸位兄弟,我乃是大宋原来的御史中丞秦桧,秦某人之前为了能够保住性命,一直委身于金国完颜宗弼的麾下,虽说是出于无奈,也是为了能够返回大宋重新为朝廷效力。
现在这天下危亡,北面金国更是对我大宋虎视眈眈,黎民百姓生灵涂炭,我们从济南府里面一路逃出来,也是希望能够从这里通过,返回到大宋之中,能够重新为大宋效力。
各位兄弟想必之前也是我大宋的厢军,虽说投靠到刘豫的麾下也是为了生计的无奈之举,但是现在国家危亡,希望各位能够以大局为重,放我等从此通过,秦某人在此感激不尽。”
说着秦桧对着三千士卒一拜,他说的话并不长,内容也没有多感人至深,但是对于这三千士卒来说现在还真的是有些不知所措,也不敢去抵挡关胜他们这一支人马,所以他们纷纷的向着两方让开了道路,算是作为对秦桧所说的话的回应。
这些齐、鲁男儿也不是没有自己的血性,但是他们又不能够跟着秦桧一起离开,因为他们都是本地的儿郎,大部分人的家人都在此处,再加上他们都是步卒,贸然跟随还是有着非常大的风险,同时也会拖慢这一支队伍的行进速度,所以没有多少人跟上去,不过倒是有着二十多名骑兵,自愿跟着秦桧他们一起撤走,队伍因此也能够顺利的通过历城,继续向着东面而去。
因为有了刚刚的这一场风波,所以后面的章丘他们也不敢走了,他们选择从城南十里的一处平原继续向着东面而去。
只是此时秦桧不知道,济南福已经有人先行快马加鞭前去淄州,通知了在那里留守的万户扎不勒,在金国万户已经相当于很高的爵位了,可见此人是非常有能力的将领,要不然也不会单独成为淄州的留守,他在知道了秦桧的事情之后,立刻点起一万兵马向着西面而来。
秦桧他们实际上已经陷入了一场非常大的危机之中,因为除了东面扎不勒的人马之外,在他们的西面还有着刘麟所带领的五千人,也在快马加鞭的向着他们赶过来。
众人一路逃跑,到了晚上的时候,秦桧一行人终于来到了一个叫做普济镇的小城,因为已经连续赶路许久,所以关胜只能被迫让所有人停下来在这里休息,如果继续赶路的话,对于中人来说绝对不算是好事,之后可能会出现伤病等各种状况,这是关胜所不愿意看到的,他想要把所有人安全的带回到大宋去,虽说他自己都知道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秦桧带过来的几个人之中,也就只有扈成还比较好一点,虽说骑马有些生疏了,毕竟本身就是武将出身,而且马上功夫也还不错,这样的赶路对于他来说还是能够接受的。
另外之前从奴隶市场买过来的几个护院,之前也受到了扈成的重点培养,都学会了骑马,加上身体素质也非常的不错,这样的赶路他们也能够承受。
不过其他人可就麻烦了,无论是秦桧,还是玉儿、环儿、书生钱灼,之前因为知道现在情况紧急,基本上都是有苦不说。
尤其是其中的两个女孩,平时在家都被秦桧当宝贝供着,几时受过如此罪过,好在两个女孩儿也算是意志坚定的,没有给大家拖太多的后腿,就算是关胜都对这两个女孩刮目相看了。
只是就在众人来到普济镇,并且开始埋锅造饭准备休息的时候,却有外围警戒的人前来禀告,说是在东面有一万骑兵正在快速接近,而且用不了多久就能够来到普济镇城外了。
这一下无论是秦桧还是关胜,他们两个都有些惊讶了,如果从方向上面来判断的话,从东面来人绝对不会是张叔夜的麾下,因为之前已经说好,张叔夜将会派出一支队伍,由南边泰州的位置前来接应他们,东面正是淄州的范围,如果真的是从那边来了人马,而且还达到了一万之数,全部都是骑兵,不用想都知道绝对是金国人的队伍。
此时根本没有时间给秦桧,还有关胜多做考虑,他们只能马上下令关闭了城门,以普迹镇作为依托进行防守,虽说这一座小镇,显得确实是太小了,不利于防守,但是总比五百人在平原上去面对对方一万人马要来的好得多。
让秦桧号和关胜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座城中的三老竟然支持他们的行动,并且主动组织起了城内的数百青壮年男性,一起来帮助他们守城。
虽说他们知道城池被攻破之后,有可能会面临的状况,但是普济镇内的百姓们这个时候都表现出了自己的果敢,他们没有浪费任何的时间,因为知道金国人的军队随时都有可能会攻过来。
他们从城内的府库之中搬出来了所有能够找到的武器,整个镇子上面所有的房门都被拆了下来,有的竖在墙上作为对远程武器的防御,有一小部分被砍成了柴火,在城墙上面竖起了一口口铁锅,里面已经装满了油,只等金国人来了之后就开始烧油。
被征招起来的青壮年男性人数大概在四百余人左右,加上关胜自己麾下的五百校刀手,还有之前从历城一直跟随过来的二十多人,秦桧带着的扈成和几个护卫,这就是现在普济镇之中所有的防御力量。
趁着金国人没有到,关胜,陈葵和扈成三个人亲自带着士卒,对那四百人进行了最简单的军事训练,起码告诉他们应该如何去使用手里的武器,如何在城池上面去应对对方的进攻,还有讲解一些如何推对方云梯这样的防守时候的技巧。
秦桧在城中随着三老一起,做一些后勤工作的事情,同时布置各种防御所需要的物资。他的两位小夫人也随着镇子上的一些妇女准备各种吃食,以及之后士兵受伤之后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