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然后下面没有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正文已更新, 正常订阅不受防盗影响。
“我这些年写的文章呢?收在哪里了?都找出来吧。”边静玉吩咐书平说。
书平愣了一下,似乎有几分不可置信地, 问:“都找出来?”
边静玉点了点头。书平就解下腰间的钥匙开了旁边那间专门用来放藏书的屋子的门。不多时,他和书安两个人就陆陆续续从屋子里抬出了好几箱子的东西。边静玉都看愣了, 问:“怎么有这么多?”
书平擦着额头上的细汗, 说:“都是按照时间分类的, 这一箱是今年的, 这几箱是去年的,那边是前年的……”箱子看着很大,因为这种箱子都是双层的, 特意做出了隔层来防潮。边静玉十三岁就考上了秀才,这秀才当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他每日都要读书做功课,一个箱子用不了多久就能装满了。
不知不觉竟然积累了这么多!
边静玉想了想说:“把我进太学后做的功课留下来, 其他的先收起来。”
书平和书安忙低头称是,快速整理出了几个箱子,把其他的重新搬了回去。边静玉皱眉打量着脚边的箱子, 围着它们打了几个转。这数量都出乎他自己的意料了。边静玉有些头疼,把这几箱子里的东西整理出来, 需要费多大的功夫啊!他哪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可是,再费功夫也还是要整理的。
边静玉打算把这些整理出来送给沈怡。
沈怡现年十六,虽之前一直被养在内宅不见外人, 但在学业上肯定受过沈德源的指点, 因此边静玉大胆猜测, 沈怡的学问应该是不差的。再说今日, 边静玉有心注意了一下沈怡和他父亲、兄长之间的对话,沈怡一直应对自如,这说明他内里应该是个有才华又有见识的人。边静玉对沈怡很有信心。
所以,边静玉不忍心沈怡就此荒废了。
只是,按照本朝的律法来看,照着沈家现在这个情况,在沈德源被平-反之前,沈怡都是没有资格参加科考的。此时有很多刻板的读书人把读书一事看得非常神圣,沈怡想要去上个好一点的学堂都是不能够的。边静玉没办法给沈德源平-反,只好努力给沈怡创造读书的机会,至少他能把自己在太学里学到的东西分享给沈怡。若是沈怡天资惊人,有了边静玉提供的资料,自学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了。
若沈怡到时候看着还有什么不懂的,他也可以写信询问边静玉嘛。边静玉总不会丢下他不管。
只要沈怡能坚持下去,待到沈德源日后平-反了,他立时就能去参加科考、一鸣惊人。即便做了最差的打算,沈德源很难被平-反,那对于沈怡来说,现在多读点书也是一件好事。书能叫人明白事理。沈怡不想浪费一身的才智,可以去给别人做幕僚。等到他辅佐的人一上位,他们家也未必不能平-反。
再有一个,边静玉其实也是想给沈怡找些事做。只要沈怡忙起来,就不会觉得眼下日子艰难了。
总之,边静玉想得很周全,却没注意到自己这两年完成的功课竟然有这么多!看着几个装满了册子、字画的箱子,他深深地叹了口气。看来,他得点上蜡烛熬上几个通宵才能把这些都整理出来了。
就在边静玉点灯熬夜时,沈德源和沈思被流放的日子到了。
沈怡天天往衙门外头跑,终于提前一天知道,父亲和兄长会在明日辰时三刻上路。之前判决下来时,沈德源父子被判了流放西北。结果,现在具体的决议下来,却说要把他们往南边流放。这事情太奇怪了。判决下达后,按说这里头就不会出现什么变更了。可是,怎么忽然又改了让他们去南边呢?
对于久居京城的人来说,西北和南边都不是什么好地方。
西北稍微好点,那儿的百姓一直受朝廷管辖,风土人情虽和京中相差大,但相对而言,外来人口还是能够融入当地人口中。不过,被流放去西北的人一般都会被送到矿上去做苦力,因此过得辛苦。
南边的话,朝廷把最南面的那片土地统称为南婪,把在那片土地上生活的人统称为南婪人。但其实,南婪人是由大大小小上百个氏族组成的,他们各有各的语言和习俗。那儿的风土人情自成一体,以氏族为单位进行自治,朝廷指派过去的官员名存实亡,不仅没法对当地的百姓进行管理,还经常会因为当地发生动乱而丢掉乌纱帽,甚至丢掉性命。除了这一点以外,当地的气候也让人非常不适应。
生在京城、长在京城的人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认知。被流放去西北,虽辛苦却还能保住性命;被流放去南婪,大都会病死在当地。苏氏听闻丈夫和长子被流放去西北后,只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他们就非要弄死你父兄不可吗?”苏氏流着眼泪说。
沈怡也觉得这事非常棘手。明天就是被流放的日子,不管幕后人是谁,他临时弄了这么一手,沈家人根本反应不过来。流放的折子上盖了皇上金印。也就是说,沈德源和沈思是必定要去南婪的了。
“娘,现在已经没时间去查这件事背后的隐情了,我们多准备些药丸子,那些万能方的药,虽不可能完全对症,好歹能管些用,明日送行时给父亲和兄长带上,能叫他们多一份仪仗。”沈怡对苏氏说。
苏氏觉得沈怡说得有道理,现在根本不是咒骂幕后推手的时候,不如把东西准备得齐全些。
 ... -->>
正文已更新, 正常订阅不受防盗影响。
“我这些年写的文章呢?收在哪里了?都找出来吧。”边静玉吩咐书平说。
书平愣了一下,似乎有几分不可置信地, 问:“都找出来?”
边静玉点了点头。书平就解下腰间的钥匙开了旁边那间专门用来放藏书的屋子的门。不多时,他和书安两个人就陆陆续续从屋子里抬出了好几箱子的东西。边静玉都看愣了, 问:“怎么有这么多?”
书平擦着额头上的细汗, 说:“都是按照时间分类的, 这一箱是今年的, 这几箱是去年的,那边是前年的……”箱子看着很大,因为这种箱子都是双层的, 特意做出了隔层来防潮。边静玉十三岁就考上了秀才,这秀才当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他每日都要读书做功课,一个箱子用不了多久就能装满了。
不知不觉竟然积累了这么多!
边静玉想了想说:“把我进太学后做的功课留下来, 其他的先收起来。”
书平和书安忙低头称是,快速整理出了几个箱子,把其他的重新搬了回去。边静玉皱眉打量着脚边的箱子, 围着它们打了几个转。这数量都出乎他自己的意料了。边静玉有些头疼,把这几箱子里的东西整理出来, 需要费多大的功夫啊!他哪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可是,再费功夫也还是要整理的。
边静玉打算把这些整理出来送给沈怡。
沈怡现年十六,虽之前一直被养在内宅不见外人, 但在学业上肯定受过沈德源的指点, 因此边静玉大胆猜测, 沈怡的学问应该是不差的。再说今日, 边静玉有心注意了一下沈怡和他父亲、兄长之间的对话,沈怡一直应对自如,这说明他内里应该是个有才华又有见识的人。边静玉对沈怡很有信心。
所以,边静玉不忍心沈怡就此荒废了。
只是,按照本朝的律法来看,照着沈家现在这个情况,在沈德源被平-反之前,沈怡都是没有资格参加科考的。此时有很多刻板的读书人把读书一事看得非常神圣,沈怡想要去上个好一点的学堂都是不能够的。边静玉没办法给沈德源平-反,只好努力给沈怡创造读书的机会,至少他能把自己在太学里学到的东西分享给沈怡。若是沈怡天资惊人,有了边静玉提供的资料,自学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了。
若沈怡到时候看着还有什么不懂的,他也可以写信询问边静玉嘛。边静玉总不会丢下他不管。
只要沈怡能坚持下去,待到沈德源日后平-反了,他立时就能去参加科考、一鸣惊人。即便做了最差的打算,沈德源很难被平-反,那对于沈怡来说,现在多读点书也是一件好事。书能叫人明白事理。沈怡不想浪费一身的才智,可以去给别人做幕僚。等到他辅佐的人一上位,他们家也未必不能平-反。
再有一个,边静玉其实也是想给沈怡找些事做。只要沈怡忙起来,就不会觉得眼下日子艰难了。
总之,边静玉想得很周全,却没注意到自己这两年完成的功课竟然有这么多!看着几个装满了册子、字画的箱子,他深深地叹了口气。看来,他得点上蜡烛熬上几个通宵才能把这些都整理出来了。
就在边静玉点灯熬夜时,沈德源和沈思被流放的日子到了。
沈怡天天往衙门外头跑,终于提前一天知道,父亲和兄长会在明日辰时三刻上路。之前判决下来时,沈德源父子被判了流放西北。结果,现在具体的决议下来,却说要把他们往南边流放。这事情太奇怪了。判决下达后,按说这里头就不会出现什么变更了。可是,怎么忽然又改了让他们去南边呢?
对于久居京城的人来说,西北和南边都不是什么好地方。
西北稍微好点,那儿的百姓一直受朝廷管辖,风土人情虽和京中相差大,但相对而言,外来人口还是能够融入当地人口中。不过,被流放去西北的人一般都会被送到矿上去做苦力,因此过得辛苦。
南边的话,朝廷把最南面的那片土地统称为南婪,把在那片土地上生活的人统称为南婪人。但其实,南婪人是由大大小小上百个氏族组成的,他们各有各的语言和习俗。那儿的风土人情自成一体,以氏族为单位进行自治,朝廷指派过去的官员名存实亡,不仅没法对当地的百姓进行管理,还经常会因为当地发生动乱而丢掉乌纱帽,甚至丢掉性命。除了这一点以外,当地的气候也让人非常不适应。
生在京城、长在京城的人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认知。被流放去西北,虽辛苦却还能保住性命;被流放去南婪,大都会病死在当地。苏氏听闻丈夫和长子被流放去西北后,只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他们就非要弄死你父兄不可吗?”苏氏流着眼泪说。
沈怡也觉得这事非常棘手。明天就是被流放的日子,不管幕后人是谁,他临时弄了这么一手,沈家人根本反应不过来。流放的折子上盖了皇上金印。也就是说,沈德源和沈思是必定要去南婪的了。
“娘,现在已经没时间去查这件事背后的隐情了,我们多准备些药丸子,那些万能方的药,虽不可能完全对症,好歹能管些用,明日送行时给父亲和兄长带上,能叫他们多一份仪仗。”沈怡对苏氏说。
苏氏觉得沈怡说得有道理,现在根本不是咒骂幕后推手的时候,不如把东西准备得齐全些。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