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曾国藩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原来,折差送来的是军机处抄的廷寄,对苗沛霖攻占寿州一事咨询曾国藩,剿,还是抚?
都是胜保坏了大事!看完廷寄后,曾国藩在心里狠狠骂道。这几年,苗沛霖在皖北招兵买马,广建圩寨,不臣之心充分暴露,但胜保欲挟以自重,一直庇护着他。上月,寿州邑绅孙家泰、徐立壮奏苗跋扈。苗大怒,发兵攻下寿州,挟制正在寿州城内的前皖抚翁同书。胜保向朝廷告急,他惧怕事情闹大,不可收拾,请求安抚苗。
"对苗沛霖决不能安抚,必须趁此机会宣布他背叛朝廷的大逆之罪,彻底消灭,以除隐患。"曾国藩对赵烈文说,"惠甫,你就按这个意思拟一份奏稿。""假若朝廷接受大人的意见,派湘军剿苗沛霖呢?"赵烈文一贯遇事想得深远。
"湘军不能分兵,要集中力量打金陵。苗沛霖今日之所以敢于与朝廷分庭抗礼,实是袁甲三、翁同书等人养痈贻患,理应由他们收拾乱局。你写明:请皇上责成胜保、翁同书讨伐苗沛霖,收复寿州。"让他们去混战吧!曾国藩心里得意地笑着。
"独惭携短剑,真为看山来"出自王闿运《发祁门杂诗二十二首,寄曾总督国藩,兼呈同行诸君子》中的第一首:"已作三年客,秋登万里台。异乡惊落叶,斜日过空槐。雾失旌旗敛,烟昏鼓吹开。独惭携短剑,真为看山来。"
王闿运在安庆住了几天,见曾国藩再不跟他提起国事,自觉没趣,留下"我渐携短剑,真为看山来"的诗句,带着曾国藩送给他的程仪,回湘潭云湖桥看他的老母妻儿去了。他刚离安庆,京师便传来惊天动地的消息:两宫皇太后联合恭王,废去了顾命八大臣,载垣、端华自尽,肃顺弃市,恭亲王任议政王,两宫垂帘听政,从明年起改国号为同治。
曾国藩为自己的谨慎稳重而暗自庆幸。王闿运则从此与官场告别,专心致志去做他的名山事业,刻意寻访奇才,决心将自己满腹帝王之学传与弟子,留待后人。
咸丰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曾氏上《恳辞节制浙省各官及军务等情折》:"吁恳天恩收回咸命,在朝廷不必轻假非常之权,在微臣亦得少安愚拙之分。"朝廷接到这道奏折,在嘉奖他"谦卑逊顺,具见悃忱真挚,有古大臣之风"后,仍申前命,令"其毋再固辞"。但曾氏还是呈递了一份《再辞节制四省军务折》,对朝廷说了一段极为重要的话:"至于节制四省之名,仍恳圣恩收回成命。臣非因浙事既已决裂预存诿过之意,倘左宗棠办理毫无成效,臣当分任其咎。所以不愿节制四省、再三渎陈者,实因大乱未平,用兵至十余省之多,诸道出师,将帅联翩,臣一人权位太重,恐开斯世争权竞势之风,兼防他日外重内轻之渐。机括甚微,关系甚大。"这段话引起朝廷的高度重视,曾氏也因此获得朝廷的更大信任,自然,也就更不会答应他的请辞了。
紧接着,从京师频频寄来上谕:"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曾国藩统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并浙江全省军务,所有四省巡抚提镇以下各官悉归节制。""曾国藩以两江总督协办大学士。""曾国藩节制四省,昨又简授协办大学士,其敷乃腹心,弼予郅治,朕实有厚望焉。"接到这一封封上谕,曾国藩受宠若惊。他自己尚不知道,之所以有这一系列隆重圣眷,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欧阳昱《见闻琐录》:"咸丰末,肃顺当国,内外官争相趋炎附势,倚为泰山,甚或进重金营善地,几不可以数计;即无此诸弊,而书信往来,无人无之。及得罪,籍其家,搜出私书一箱,内惟曾文正无一字。太后太息,褒为第一正人。于是天下督抚皆命其考察,凭一言以为黜陟。"
肃顺垮台后家被抄,从家里抄出几大捆书信。由于肃顺炙手可热的权势和有意笼络,各省督抚、带兵的将军都统,个个都与他书信往来密切,且信中极尽谄媚言辞,而惟一没有在肃府留下字迹的只有曾国藩。这件事使两宫皇太后和恭王大为感叹,故而引为腹心。曾国藩有感于依畀太重,一再恳请辞去节制四省之职,朝廷则一再不允。他只得挑起这付重担,日夜与文武僚属商议归复金陵大计。偏偏癣疾又一次大发,弄得他苦恼不堪。
这天午后,曾国藩强打精神批阅文书,忽然觉得眼前一亮,彭玉麟带着一个年轻女子走进来。
曾氏在咸丰十一年十月二十四日的日{己中写道:"前季弟买一詹姓女子,初十日在船一见,未有成议。旋韩正国在外访一陈姓女子,湖北人,订纳为余妾,约本日接入公馆。 申刻接入,貌尚庄重。习字一纸。中饭后,陈妾入室行礼。"咸丰帝在本年七月十六日去世,距陈氏妾入室行礼这一天为九十八天,离百日国制满尚差两天。
"涤丈,你老看看这个妹子如何?"彭玉麟笑吟吟地指着低头站在一旁的女子问。这以前,彭玉麟已带来过三个女人,曾国藩都不满意,或嫌其粗俗,或嫌其丑陋。这个女子一进来,便给他一种好感:身材匀称,步履端庄,那副羞答答的样子,既显得安详,又有几分迷人。
"把头抬起来。"曾国藩轻轻地命令。那女子把头抬了一下,觉得对面的老头眼光很阴冷,又赶紧低垂。曾国藩见她虽算不上美丽,却也五官端正,尤其是眉眼之间那股平和之气很令他满意。"叫什么名字?" "小女子名叫陈春燕。"
嗓音清亮,曾国藩听了很舒服,又问:"今年多大了?" "二十二岁。"
"听你的口音,像是湖北人?""小女子家住湖北咸宁。"陈春燕大大方方,口齿清楚,完全不像以前那几个,要么是吓得手足失措,要么是忸忸怩怩,半天答不出一句话。曾国藩心中欢喜。
"家中还有哪些人?"
"有母亲、哥嫂和一个小妹妹。" "父亲呢?"曾国藩问。
"父亲前几年病死了。"陈春燕的语调中明显地带着悲伤。
是个有孝心的女子。曾国藩心里想,又问:"你父亲生前做什么事?""是个穷困的读书人,一生教蒙童糊口。"听说是读书人的女儿,曾国藩更高兴:"那你也认得字吗?""小女子也略为识得几个字。" "雪琴,谢谢你了!"
"涤丈收下了!"彭玉麟如释重负,欢喜地说:"明天我带大家来向涤丈讨喜酒喝。""慢点,慢点!"曾国藩叫住彭玉麟,问:"百日国制未满吧?""今天刚好百日,你老就放心让陈春燕侍候吧!"彭玉麟笑着边说边出了门。曾国藩伸出指头点点掐掐,便将春燕留下来了。
夜晚,疲劳一天的曾国藩回到卧室,发觉房间大变了样: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桌上文书整理得整整齐齐,床上铺垫摆得清清白白。
春燕提着一大桶热水上来,轻柔地说:"请大人洗脚。""你怎么知道我有这个习惯?"曾国藩吃惊地问。
"小女子问过彭大人,他说大人有睡觉... -->>
原来,折差送来的是军机处抄的廷寄,对苗沛霖攻占寿州一事咨询曾国藩,剿,还是抚?
都是胜保坏了大事!看完廷寄后,曾国藩在心里狠狠骂道。这几年,苗沛霖在皖北招兵买马,广建圩寨,不臣之心充分暴露,但胜保欲挟以自重,一直庇护着他。上月,寿州邑绅孙家泰、徐立壮奏苗跋扈。苗大怒,发兵攻下寿州,挟制正在寿州城内的前皖抚翁同书。胜保向朝廷告急,他惧怕事情闹大,不可收拾,请求安抚苗。
"对苗沛霖决不能安抚,必须趁此机会宣布他背叛朝廷的大逆之罪,彻底消灭,以除隐患。"曾国藩对赵烈文说,"惠甫,你就按这个意思拟一份奏稿。""假若朝廷接受大人的意见,派湘军剿苗沛霖呢?"赵烈文一贯遇事想得深远。
"湘军不能分兵,要集中力量打金陵。苗沛霖今日之所以敢于与朝廷分庭抗礼,实是袁甲三、翁同书等人养痈贻患,理应由他们收拾乱局。你写明:请皇上责成胜保、翁同书讨伐苗沛霖,收复寿州。"让他们去混战吧!曾国藩心里得意地笑着。
"独惭携短剑,真为看山来"出自王闿运《发祁门杂诗二十二首,寄曾总督国藩,兼呈同行诸君子》中的第一首:"已作三年客,秋登万里台。异乡惊落叶,斜日过空槐。雾失旌旗敛,烟昏鼓吹开。独惭携短剑,真为看山来。"
王闿运在安庆住了几天,见曾国藩再不跟他提起国事,自觉没趣,留下"我渐携短剑,真为看山来"的诗句,带着曾国藩送给他的程仪,回湘潭云湖桥看他的老母妻儿去了。他刚离安庆,京师便传来惊天动地的消息:两宫皇太后联合恭王,废去了顾命八大臣,载垣、端华自尽,肃顺弃市,恭亲王任议政王,两宫垂帘听政,从明年起改国号为同治。
曾国藩为自己的谨慎稳重而暗自庆幸。王闿运则从此与官场告别,专心致志去做他的名山事业,刻意寻访奇才,决心将自己满腹帝王之学传与弟子,留待后人。
咸丰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曾氏上《恳辞节制浙省各官及军务等情折》:"吁恳天恩收回咸命,在朝廷不必轻假非常之权,在微臣亦得少安愚拙之分。"朝廷接到这道奏折,在嘉奖他"谦卑逊顺,具见悃忱真挚,有古大臣之风"后,仍申前命,令"其毋再固辞"。但曾氏还是呈递了一份《再辞节制四省军务折》,对朝廷说了一段极为重要的话:"至于节制四省之名,仍恳圣恩收回成命。臣非因浙事既已决裂预存诿过之意,倘左宗棠办理毫无成效,臣当分任其咎。所以不愿节制四省、再三渎陈者,实因大乱未平,用兵至十余省之多,诸道出师,将帅联翩,臣一人权位太重,恐开斯世争权竞势之风,兼防他日外重内轻之渐。机括甚微,关系甚大。"这段话引起朝廷的高度重视,曾氏也因此获得朝廷的更大信任,自然,也就更不会答应他的请辞了。
紧接着,从京师频频寄来上谕:"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曾国藩统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并浙江全省军务,所有四省巡抚提镇以下各官悉归节制。""曾国藩以两江总督协办大学士。""曾国藩节制四省,昨又简授协办大学士,其敷乃腹心,弼予郅治,朕实有厚望焉。"接到这一封封上谕,曾国藩受宠若惊。他自己尚不知道,之所以有这一系列隆重圣眷,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欧阳昱《见闻琐录》:"咸丰末,肃顺当国,内外官争相趋炎附势,倚为泰山,甚或进重金营善地,几不可以数计;即无此诸弊,而书信往来,无人无之。及得罪,籍其家,搜出私书一箱,内惟曾文正无一字。太后太息,褒为第一正人。于是天下督抚皆命其考察,凭一言以为黜陟。"
肃顺垮台后家被抄,从家里抄出几大捆书信。由于肃顺炙手可热的权势和有意笼络,各省督抚、带兵的将军都统,个个都与他书信往来密切,且信中极尽谄媚言辞,而惟一没有在肃府留下字迹的只有曾国藩。这件事使两宫皇太后和恭王大为感叹,故而引为腹心。曾国藩有感于依畀太重,一再恳请辞去节制四省之职,朝廷则一再不允。他只得挑起这付重担,日夜与文武僚属商议归复金陵大计。偏偏癣疾又一次大发,弄得他苦恼不堪。
这天午后,曾国藩强打精神批阅文书,忽然觉得眼前一亮,彭玉麟带着一个年轻女子走进来。
曾氏在咸丰十一年十月二十四日的日{己中写道:"前季弟买一詹姓女子,初十日在船一见,未有成议。旋韩正国在外访一陈姓女子,湖北人,订纳为余妾,约本日接入公馆。 申刻接入,貌尚庄重。习字一纸。中饭后,陈妾入室行礼。"咸丰帝在本年七月十六日去世,距陈氏妾入室行礼这一天为九十八天,离百日国制满尚差两天。
"涤丈,你老看看这个妹子如何?"彭玉麟笑吟吟地指着低头站在一旁的女子问。这以前,彭玉麟已带来过三个女人,曾国藩都不满意,或嫌其粗俗,或嫌其丑陋。这个女子一进来,便给他一种好感:身材匀称,步履端庄,那副羞答答的样子,既显得安详,又有几分迷人。
"把头抬起来。"曾国藩轻轻地命令。那女子把头抬了一下,觉得对面的老头眼光很阴冷,又赶紧低垂。曾国藩见她虽算不上美丽,却也五官端正,尤其是眉眼之间那股平和之气很令他满意。"叫什么名字?" "小女子名叫陈春燕。"
嗓音清亮,曾国藩听了很舒服,又问:"今年多大了?" "二十二岁。"
"听你的口音,像是湖北人?""小女子家住湖北咸宁。"陈春燕大大方方,口齿清楚,完全不像以前那几个,要么是吓得手足失措,要么是忸忸怩怩,半天答不出一句话。曾国藩心中欢喜。
"家中还有哪些人?"
"有母亲、哥嫂和一个小妹妹。" "父亲呢?"曾国藩问。
"父亲前几年病死了。"陈春燕的语调中明显地带着悲伤。
是个有孝心的女子。曾国藩心里想,又问:"你父亲生前做什么事?""是个穷困的读书人,一生教蒙童糊口。"听说是读书人的女儿,曾国藩更高兴:"那你也认得字吗?""小女子也略为识得几个字。" "雪琴,谢谢你了!"
"涤丈收下了!"彭玉麟如释重负,欢喜地说:"明天我带大家来向涤丈讨喜酒喝。""慢点,慢点!"曾国藩叫住彭玉麟,问:"百日国制未满吧?""今天刚好百日,你老就放心让陈春燕侍候吧!"彭玉麟笑着边说边出了门。曾国藩伸出指头点点掐掐,便将春燕留下来了。
夜晚,疲劳一天的曾国藩回到卧室,发觉房间大变了样: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桌上文书整理得整整齐齐,床上铺垫摆得清清白白。
春燕提着一大桶热水上来,轻柔地说:"请大人洗脚。""你怎么知道我有这个习惯?"曾国藩吃惊地问。
"小女子问过彭大人,他说大人有睡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