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1852铁血中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光复军军委大部分人都不相信在苏丹省种苜蓿是韦泽的真正目的,这让韦泽感到非常遗憾。就韦泽的思维模式,种苜蓿就是他的目的,为了达成这个目的,韦泽才会采取各种军事与非军事的手段。只是这种思维模式与这时代的主流想法好像格格不入的样子。光复军军委认为未来要面对的战争,外交是需要首要考虑的。
站在中国的对立面上,英国人的思维模式也差不多。他们得知中国要在苏丹省种苜蓿的协议之后,第一念头是“土耳其人引狼入室,中国人终于要插手非洲事务了!”不过英国人毕竟是英国人,他们的第一选择不是立刻派遣舰队在印度洋上阻挠中国船队进入红海。这样的做法只可能立刻激化矛盾,英国舰队拦截中国船队,于是中国舰队进入印度洋和英国舰队对峙。再接下来就是双方互相威胁,万一擦枪走火,就是一场海战。再接下来就是战争升级,中国和英国在各种能够作战的地方大打出手。
战争结果不好说,不过战争一开,英国的海峡殖民地肯定会被中国夺走,这是完全可以预料的事情。英国海军部认为可以再等等,确定中国下一步的行动之后再说。红海不是马六甲,中国在马六甲占尽了地利的便宜。在红海一带面对中国海军的时候,有主场之利的可是英国人,而不是渡过印度洋的中国人。
君权级战列舰的设计讨论远比想象的冗长,按照现在的争论程度,君权级战列舰设计定型大概会在1877年。第一艘军舰建造完毕,正式编入皇家海军的战斗序列,估计得到1880年。在这个时候,中国只要不是太过分,很多事情其实是可以商量的。
英国人在憋新式战舰,中国也一样,韦泽已经定下步骤,要完成的就是万吨水压机的制造,要完成材料学上的突破,还有就是已经用在发电机上的蒸汽轮机研发要继续进步。蒸汽轮机的结构比三涨式蒸汽机简单太多,当下只需要在承力部件材料上有所突破,另外就是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这时代的汽轮机根本不用达到后世的三四万马力,能到超过一万五就已经足够对付包括英国在内的军舰。
英国遇到的是设计思路无法突破,中国则是技术积累太过于薄弱,双方不约而同的认同自己一方的新式战舰能够在1880年正式进入本国海军的正式编列。在下一轮的决战之前,双方都不愿意让局势彻底失控。
面对中国在苏丹省种苜蓿的行动,英国祈祷中国船队在海上出现机械故障,或者遭遇极度恶劣的天气。中国则想尽办法不让船队在海上出现机械故障,并且不遭遇极度恶劣的天气。最后英国人失望了,中国船队安全抵达苏丹。并且在一处地方设下了锚地。
这里就是后世的苏丹港,历史上苏丹港是1906-1909年修建起来的。现在这里只是一处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的荒地,这里年平均气温约29摄氏度,最高达40~50摄氏度。这里与其说是港口,还不如说是一片热砂地狱。
苏丹港在一片岩山的环绕之下,居高临下,很适合建立炮台。但是第一个建筑物却不是炮台,也不是坚固的兵营,部队搭起了帐篷作为居住地。首先建起的是二十几个海水淡化器。黑色的吸热管从陶瓷大蒸发器下面的接口插进去,通过注水口往蒸发器里面灌上海水。太阳的热量让海水蒸发,蒸汽顺着紧扣在上面的收集管进入被挡住阳光的冷凝器里面。
此时正是八月底,太阳毒辣的很。仅仅是用了吸热管,蒸发器里面的水就开始沸腾起来。没过多久,冷凝器里面就开始流出汩汩的蒸馏水来。看到淡水问题得到了解决,在太阳下晒得通身大汗的部队欢声雷动。光复军并不担心在荒漠里面的食物,船上装了大量的罐头、粮食,还有方便面。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淡水。这次运来了两百多套海水淡化装置,还有大量配件。中国就是要在这里进行一场攻坚战了。
根据与奥斯曼帝国的协议,中国有权自费建立一条通往苜蓿种植区的铁路,用于把该地的苜蓿运到海边的港口。这这些港口、铁路所在的地区,奥斯曼帝国都会租借给中国三十年。红海沿岸,特别是非洲这边的海岸都是一片绵延不断的红黄色岩壁,荒凉的岩壁上几乎是寸草不生。中国方面觉得奥斯曼帝国认为中国不可能在这里修建一条通往尼罗河的铁路,所以才答应的那么痛快。
而中国恰恰就是要以荒凉的“苏丹港”为起点,修建一条通往尼罗河苜蓿种植区的铁路,更要把苏丹港变成中国在红海的支点。在这个世界上,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还敢做出这样决定,并且付诸实施的,可能也只有中国人了。
两艘英**舰一直在尾随着中国船队,看到中国船队在这荒凉的地方卸下了上千人和大量物资,这... -->>
光复军军委大部分人都不相信在苏丹省种苜蓿是韦泽的真正目的,这让韦泽感到非常遗憾。就韦泽的思维模式,种苜蓿就是他的目的,为了达成这个目的,韦泽才会采取各种军事与非军事的手段。只是这种思维模式与这时代的主流想法好像格格不入的样子。光复军军委认为未来要面对的战争,外交是需要首要考虑的。
站在中国的对立面上,英国人的思维模式也差不多。他们得知中国要在苏丹省种苜蓿的协议之后,第一念头是“土耳其人引狼入室,中国人终于要插手非洲事务了!”不过英国人毕竟是英国人,他们的第一选择不是立刻派遣舰队在印度洋上阻挠中国船队进入红海。这样的做法只可能立刻激化矛盾,英国舰队拦截中国船队,于是中国舰队进入印度洋和英国舰队对峙。再接下来就是双方互相威胁,万一擦枪走火,就是一场海战。再接下来就是战争升级,中国和英国在各种能够作战的地方大打出手。
战争结果不好说,不过战争一开,英国的海峡殖民地肯定会被中国夺走,这是完全可以预料的事情。英国海军部认为可以再等等,确定中国下一步的行动之后再说。红海不是马六甲,中国在马六甲占尽了地利的便宜。在红海一带面对中国海军的时候,有主场之利的可是英国人,而不是渡过印度洋的中国人。
君权级战列舰的设计讨论远比想象的冗长,按照现在的争论程度,君权级战列舰设计定型大概会在1877年。第一艘军舰建造完毕,正式编入皇家海军的战斗序列,估计得到1880年。在这个时候,中国只要不是太过分,很多事情其实是可以商量的。
英国人在憋新式战舰,中国也一样,韦泽已经定下步骤,要完成的就是万吨水压机的制造,要完成材料学上的突破,还有就是已经用在发电机上的蒸汽轮机研发要继续进步。蒸汽轮机的结构比三涨式蒸汽机简单太多,当下只需要在承力部件材料上有所突破,另外就是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这时代的汽轮机根本不用达到后世的三四万马力,能到超过一万五就已经足够对付包括英国在内的军舰。
英国遇到的是设计思路无法突破,中国则是技术积累太过于薄弱,双方不约而同的认同自己一方的新式战舰能够在1880年正式进入本国海军的正式编列。在下一轮的决战之前,双方都不愿意让局势彻底失控。
面对中国在苏丹省种苜蓿的行动,英国祈祷中国船队在海上出现机械故障,或者遭遇极度恶劣的天气。中国则想尽办法不让船队在海上出现机械故障,并且不遭遇极度恶劣的天气。最后英国人失望了,中国船队安全抵达苏丹。并且在一处地方设下了锚地。
这里就是后世的苏丹港,历史上苏丹港是1906-1909年修建起来的。现在这里只是一处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的荒地,这里年平均气温约29摄氏度,最高达40~50摄氏度。这里与其说是港口,还不如说是一片热砂地狱。
苏丹港在一片岩山的环绕之下,居高临下,很适合建立炮台。但是第一个建筑物却不是炮台,也不是坚固的兵营,部队搭起了帐篷作为居住地。首先建起的是二十几个海水淡化器。黑色的吸热管从陶瓷大蒸发器下面的接口插进去,通过注水口往蒸发器里面灌上海水。太阳的热量让海水蒸发,蒸汽顺着紧扣在上面的收集管进入被挡住阳光的冷凝器里面。
此时正是八月底,太阳毒辣的很。仅仅是用了吸热管,蒸发器里面的水就开始沸腾起来。没过多久,冷凝器里面就开始流出汩汩的蒸馏水来。看到淡水问题得到了解决,在太阳下晒得通身大汗的部队欢声雷动。光复军并不担心在荒漠里面的食物,船上装了大量的罐头、粮食,还有方便面。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淡水。这次运来了两百多套海水淡化装置,还有大量配件。中国就是要在这里进行一场攻坚战了。
根据与奥斯曼帝国的协议,中国有权自费建立一条通往苜蓿种植区的铁路,用于把该地的苜蓿运到海边的港口。这这些港口、铁路所在的地区,奥斯曼帝国都会租借给中国三十年。红海沿岸,特别是非洲这边的海岸都是一片绵延不断的红黄色岩壁,荒凉的岩壁上几乎是寸草不生。中国方面觉得奥斯曼帝国认为中国不可能在这里修建一条通往尼罗河的铁路,所以才答应的那么痛快。
而中国恰恰就是要以荒凉的“苏丹港”为起点,修建一条通往尼罗河苜蓿种植区的铁路,更要把苏丹港变成中国在红海的支点。在这个世界上,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还敢做出这样决定,并且付诸实施的,可能也只有中国人了。
两艘英**舰一直在尾随着中国船队,看到中国船队在这荒凉的地方卸下了上千人和大量物资,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