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旗号,批评本国政府的西藏政策,那不是无知,就是有意的抹黑。
周琅吸取了这些教训,他发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很对,但己之所欲,有时候也不要施于人,因为别人未必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去解放农奴,未必能得到农奴的支持,那么就不要去做了。
但在不得罪西藏权贵阶层的范围内,周琅还是做了一些努力,比如花钱向那些农奴主购买农奴,然后给予他们自由身份,先是通过让他们服役,然后给他们土地,让他们耕种,将农奴转为自耕农。
驻藏大臣通过这种方式,组建了一只一万人的藏军,分驻在边境地带,建立十几个军事屯垦区。
这只軍队出藏地之后,联合廓尔喀和锡金两个附属国的軍队,总计三万人,其中廓尔喀出兵一万五千,三万人迅速攻占了过去被缅甸控制的喜马拉雅山南麓,布拉马普特河上游的阿萨姆和曼尼普尔两个土邦。
真正的主力还是从云南南下的中国軍队,总计十万人,从瑞丽江进入缅甸境内,最后进入伊洛瓦底江中上游地区。
热带雨林地形很难进行大规模作战,主要方式是扶持当地势力,从缅甸割据出来,支持以密支那为中心的克钦人建立克钦国,支持以腊戌为中心的掸人建立掸国。之后先后支持地方实力派建国的方式,彻底直接了缅甸这个南亚第一大帝国,贡榜王朝也就此灭亡。
这是后话,真正的反攻走缅甸丛林地带是不现实的,伊洛瓦底江目前还不具备大规模航运的能力,运输能力有限。所以在印度的反攻,主要还是依靠非洲公司的軍队。
在经过跟英属印度长期的拉锯之后,战略平衡再次向非洲公司倾斜,打破平衡的关键,是锡克帝国终于在中英两强中选择了立场,他们决定跟中国结盟,这样非洲公司的軍队,就可以通过锡克帝国的国土,穿越印度河上游五河地区,直接向北印度的德里地区进攻。
公司承诺支持锡克帝国将领土推进到德里,支持他们夺取亚穆纳河以南、昌巴尔河以西地区,之前他们跟英属印度主要以萨特莱杰河为界,新扩大的领土比过去的领土大两倍。不由得兰吉特辛格不心动,但主要还是他们从中国跟英国之间选择了立场,更看好中国,也更愿意接受跟中国结盟,主要是中国的施政更容易得到农业民族的认可,英国的那种榨取制,动不动就饥荒,实在是让人心惊。
跟锡克帝国结盟之后,两国联军迅速攻占了德里,推进到了恒河中游地区,跟英属印度軍队在这一带展开了激战,互有胜负。双方都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印度河非洲公司领地有四千万人,锡克帝国人口也有一千多万,英属印度人口则超过两亿。双方都有规模相当的军工体系,其实其中最弱的反而是非洲公司,因为可以从中国采购,中国舰队又拥有制海权,因此非洲公司一直都没有可以打造自己的军工体系,而锡克帝国和英属印度都有自己的军工体系。
锡克帝国的军事工业,能生产质量性能跟欧洲一致的步枪、大炮,他拥有3万人左右的常备军,装备200门左右的步兵炮,但战争规模扩大之后,锡克帝国就无法支持了,非洲公司提供了8万人的武器援助,让锡克軍队扩张到10万人;非洲公司自己在印度河流域建立了20万人的軍队,由于印度河流域曾经被英国统治过,导致这里的乡村领主势力,对英国人的疯狂榨取政策心有余悸,加上中国文人文化在这里的传播,非洲公司的士兵都带有子弟兵的特征,他们都认为自己是为家乡而战。
对手英属印度軍队,跟过去的东印度公司軍队也没什么两样,几乎就是雇佣兵,以印度各阶层的土兵为主,军官阶层要么是回教中的封建贵族,要么就是印度教上层的婆罗门种姓,而且以婆罗门为主。英国结束了东印度公司对英属印度的统治之后,政府的直接统治,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压榨水平,跟当地矛盾有所缓和。但税率依然很高,英国需要印度自力更生,在印度的军工体系,庞大軍队,都是依靠印度的财政供应的。通过这种方式,英国在印度建立了一支20万人规模的常备军。
非洲公司和锡克联军,跟英军在德里地区相持了一年之后,终于击退了英军,沿着印度河向英属印度腹地推进。
假以时日,英国将失去整个印度。
美洲的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有好的,也有不好的。
旗号,批评本国政府的西藏政策,那不是无知,就是有意的抹黑。
周琅吸取了这些教训,他发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很对,但己之所欲,有时候也不要施于人,因为别人未必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去解放农奴,未必能得到农奴的支持,那么就不要去做了。
但在不得罪西藏权贵阶层的范围内,周琅还是做了一些努力,比如花钱向那些农奴主购买农奴,然后给予他们自由身份,先是通过让他们服役,然后给他们土地,让他们耕种,将农奴转为自耕农。
驻藏大臣通过这种方式,组建了一只一万人的藏军,分驻在边境地带,建立十几个军事屯垦区。
这只軍队出藏地之后,联合廓尔喀和锡金两个附属国的軍队,总计三万人,其中廓尔喀出兵一万五千,三万人迅速攻占了过去被缅甸控制的喜马拉雅山南麓,布拉马普特河上游的阿萨姆和曼尼普尔两个土邦。
真正的主力还是从云南南下的中国軍队,总计十万人,从瑞丽江进入缅甸境内,最后进入伊洛瓦底江中上游地区。
热带雨林地形很难进行大规模作战,主要方式是扶持当地势力,从缅甸割据出来,支持以密支那为中心的克钦人建立克钦国,支持以腊戌为中心的掸人建立掸国。之后先后支持地方实力派建国的方式,彻底直接了缅甸这个南亚第一大帝国,贡榜王朝也就此灭亡。
这是后话,真正的反攻走缅甸丛林地带是不现实的,伊洛瓦底江目前还不具备大规模航运的能力,运输能力有限。所以在印度的反攻,主要还是依靠非洲公司的軍队。
在经过跟英属印度长期的拉锯之后,战略平衡再次向非洲公司倾斜,打破平衡的关键,是锡克帝国终于在中英两强中选择了立场,他们决定跟中国结盟,这样非洲公司的軍队,就可以通过锡克帝国的国土,穿越印度河上游五河地区,直接向北印度的德里地区进攻。
公司承诺支持锡克帝国将领土推进到德里,支持他们夺取亚穆纳河以南、昌巴尔河以西地区,之前他们跟英属印度主要以萨特莱杰河为界,新扩大的领土比过去的领土大两倍。不由得兰吉特辛格不心动,但主要还是他们从中国跟英国之间选择了立场,更看好中国,也更愿意接受跟中国结盟,主要是中国的施政更容易得到农业民族的认可,英国的那种榨取制,动不动就饥荒,实在是让人心惊。
跟锡克帝国结盟之后,两国联军迅速攻占了德里,推进到了恒河中游地区,跟英属印度軍队在这一带展开了激战,互有胜负。双方都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印度河非洲公司领地有四千万人,锡克帝国人口也有一千多万,英属印度人口则超过两亿。双方都有规模相当的军工体系,其实其中最弱的反而是非洲公司,因为可以从中国采购,中国舰队又拥有制海权,因此非洲公司一直都没有可以打造自己的军工体系,而锡克帝国和英属印度都有自己的军工体系。
锡克帝国的军事工业,能生产质量性能跟欧洲一致的步枪、大炮,他拥有3万人左右的常备军,装备200门左右的步兵炮,但战争规模扩大之后,锡克帝国就无法支持了,非洲公司提供了8万人的武器援助,让锡克軍队扩张到10万人;非洲公司自己在印度河流域建立了20万人的軍队,由于印度河流域曾经被英国统治过,导致这里的乡村领主势力,对英国人的疯狂榨取政策心有余悸,加上中国文人文化在这里的传播,非洲公司的士兵都带有子弟兵的特征,他们都认为自己是为家乡而战。
对手英属印度軍队,跟过去的东印度公司軍队也没什么两样,几乎就是雇佣兵,以印度各阶层的土兵为主,军官阶层要么是回教中的封建贵族,要么就是印度教上层的婆罗门种姓,而且以婆罗门为主。英国结束了东印度公司对英属印度的统治之后,政府的直接统治,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压榨水平,跟当地矛盾有所缓和。但税率依然很高,英国需要印度自力更生,在印度的军工体系,庞大軍队,都是依靠印度的财政供应的。通过这种方式,英国在印度建立了一支20万人规模的常备军。
非洲公司和锡克联军,跟英军在德里地区相持了一年之后,终于击退了英军,沿着印度河向英属印度腹地推进。
假以时日,英国将失去整个印度。
美洲的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有好的,也有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