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不安定因素,反倒不如将他们招募进入軍队,加以训练,不但能增强周琅的兵力,还能增强跟当地社会的纽带,降低社会混乱程度,能更快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
所以王辅茞的工作重点,开始转向跟軍队配合,将从福建招募的新兵安排下去。同时跟地主势力沟通,希望这些势力会愿意接受跟福建籍士兵为主的新兵部队配合。
这些新兵显然不可能马上就拥有强大的战斗力,因此周琅从老军队中抽调了一万人充任军官,建立组织架构的同时,让军官对新兵进行训练,暂时不让他们参与任何战斗,只负责进驻主力军收复的一座座县城,帮助王辅茞维持治安,努力恢复地方的稳定。
以县城为据点,控制福建全境之后,这时候才能考虑到剿灭顽匪的问题。
匪患有老匪有新匪,那些经年的老匪,在清治时期就跟官府周旋,他们熟悉当地环境,藏匿于山林沼泽之地,清剿他们甚至比正面进攻坚城还要困难,因此依然以招抚为主,剿杀为辅。
好在大多数老匪过去就是反官府力量,周琅以反清的身份到来,让他们有了洗白的机会,大量希望借助社会颠覆的时机洗白的山大王,投靠周郎显然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但也有一些顽匪,当年反抗清军,现在又反抗周琅,还有一些看到周琅的成功,竟然也想趁势而起,自立为王,攻略附近州县,做起了逐鹿中原的豪杰梦。
新匪则主要是因为动乱造成的失去原本生计的群体组成,一部分是八旗绿营的溃兵,一部分是遭到軍队或者土匪洗劫后活不下去的平民。
这些新匪也跟老匪一样,有愿意投诚的,比如过惯了当兵吃粮生活后,并不太适应朝不保夕的土匪生活的绿营兵匪,比如本就是迫于无奈落草为寇的底层百姓,能转变成官兵,他们求之不得;但也有顽固的,比如那些溃逃的八旗兵,这天下是旗人的天下,他们的认同感极高,很难接受向大清的逆贼效忠。
全面控制福建之后,军事工作的重点就放在了剿灭顽匪上来,在福建这样一个多山河湖泽地带进行剿匪,比在凤山县要难的多,规模也大的多,谁也不知道匪患会持续多长时间。
王辅茞才一直建议联合地主豪强,周琅犹豫了很久,王辅茞建议联合福建的地方团练,跟官兵(王辅茞现在自我认知为官方)一起困死顽匪。
在凤山县剿匪的时候,周琅都没有联合地主武装,因为他担心一旦通过剿匪让地主武装成熟起来,他们现在可以剿匪,将来就能剿周琅,毕竟在正统文人眼中,周琅也是一个匪。
但今时不同往日,周琅已经占领了一个省,正式拉开了更满清全面对抗的序幕,他此时就需要跟满清争正统,争国势,就需要将自己在天下人心之中的“匪”转换为“官”,既然周琅需要给自己树立一个“官”的形象,那么就不能继续跟传统社会精英阶层,乡村社会的中坚力量,地主阶层继续站在对立面,或者继续防备他们,而是应该努力争取他们,跟他们进行合作。
另一方面,中国是一个宗法社会,任何组织都跟宗族脱不开关系,天地会这种组织都不例外,陈周全多次起义,核心力量还是陈氏宗族。周琅敢肯定遍及福建全省的土匪,肯定也跟宗族势力有千丝万缕的纠葛。一个个土匪头子,肯定跟当地的地主豪强有密切关系,如果周琅不争取地主的合作,这些土匪就会个地主合作。得到地头蛇的支持,不管老匪、新匪,很容易就会成为顽匪,遗祸无穷。
如果能得到地主阶层的支持,反倒有可能通过宗族关系,将土匪扭转过来,为我所用。
这一加一减之间,可就是事半功倍的效率。
反正迟早都要联合地主,现在又正是一个机会,周琅思虑透彻之后,终于同意了王辅茞的建议。
可进行的很不顺,就跟凤山县的情况一样,一开始地主阶层对周琅势力保持的是敬而远之的态度,王辅茞亲自走访各地的名门望族,试图说服他们站出来帮助官府剿灭匪患保境安民,但越是有名望有身份的地主豪强,就越是不愿意出头。
他们也不愿意得罪王辅茞,你来,好酒好茶,你走,十里相送,但就是不愿意出头。
不安定因素,反倒不如将他们招募进入軍队,加以训练,不但能增强周琅的兵力,还能增强跟当地社会的纽带,降低社会混乱程度,能更快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
所以王辅茞的工作重点,开始转向跟軍队配合,将从福建招募的新兵安排下去。同时跟地主势力沟通,希望这些势力会愿意接受跟福建籍士兵为主的新兵部队配合。
这些新兵显然不可能马上就拥有强大的战斗力,因此周琅从老军队中抽调了一万人充任军官,建立组织架构的同时,让军官对新兵进行训练,暂时不让他们参与任何战斗,只负责进驻主力军收复的一座座县城,帮助王辅茞维持治安,努力恢复地方的稳定。
以县城为据点,控制福建全境之后,这时候才能考虑到剿灭顽匪的问题。
匪患有老匪有新匪,那些经年的老匪,在清治时期就跟官府周旋,他们熟悉当地环境,藏匿于山林沼泽之地,清剿他们甚至比正面进攻坚城还要困难,因此依然以招抚为主,剿杀为辅。
好在大多数老匪过去就是反官府力量,周琅以反清的身份到来,让他们有了洗白的机会,大量希望借助社会颠覆的时机洗白的山大王,投靠周郎显然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但也有一些顽匪,当年反抗清军,现在又反抗周琅,还有一些看到周琅的成功,竟然也想趁势而起,自立为王,攻略附近州县,做起了逐鹿中原的豪杰梦。
新匪则主要是因为动乱造成的失去原本生计的群体组成,一部分是八旗绿营的溃兵,一部分是遭到軍队或者土匪洗劫后活不下去的平民。
这些新匪也跟老匪一样,有愿意投诚的,比如过惯了当兵吃粮生活后,并不太适应朝不保夕的土匪生活的绿营兵匪,比如本就是迫于无奈落草为寇的底层百姓,能转变成官兵,他们求之不得;但也有顽固的,比如那些溃逃的八旗兵,这天下是旗人的天下,他们的认同感极高,很难接受向大清的逆贼效忠。
全面控制福建之后,军事工作的重点就放在了剿灭顽匪上来,在福建这样一个多山河湖泽地带进行剿匪,比在凤山县要难的多,规模也大的多,谁也不知道匪患会持续多长时间。
王辅茞才一直建议联合地主豪强,周琅犹豫了很久,王辅茞建议联合福建的地方团练,跟官兵(王辅茞现在自我认知为官方)一起困死顽匪。
在凤山县剿匪的时候,周琅都没有联合地主武装,因为他担心一旦通过剿匪让地主武装成熟起来,他们现在可以剿匪,将来就能剿周琅,毕竟在正统文人眼中,周琅也是一个匪。
但今时不同往日,周琅已经占领了一个省,正式拉开了更满清全面对抗的序幕,他此时就需要跟满清争正统,争国势,就需要将自己在天下人心之中的“匪”转换为“官”,既然周琅需要给自己树立一个“官”的形象,那么就不能继续跟传统社会精英阶层,乡村社会的中坚力量,地主阶层继续站在对立面,或者继续防备他们,而是应该努力争取他们,跟他们进行合作。
另一方面,中国是一个宗法社会,任何组织都跟宗族脱不开关系,天地会这种组织都不例外,陈周全多次起义,核心力量还是陈氏宗族。周琅敢肯定遍及福建全省的土匪,肯定也跟宗族势力有千丝万缕的纠葛。一个个土匪头子,肯定跟当地的地主豪强有密切关系,如果周琅不争取地主的合作,这些土匪就会个地主合作。得到地头蛇的支持,不管老匪、新匪,很容易就会成为顽匪,遗祸无穷。
如果能得到地主阶层的支持,反倒有可能通过宗族关系,将土匪扭转过来,为我所用。
这一加一减之间,可就是事半功倍的效率。
反正迟早都要联合地主,现在又正是一个机会,周琅思虑透彻之后,终于同意了王辅茞的建议。
可进行的很不顺,就跟凤山县的情况一样,一开始地主阶层对周琅势力保持的是敬而远之的态度,王辅茞亲自走访各地的名门望族,试图说服他们站出来帮助官府剿灭匪患保境安民,但越是有名望有身份的地主豪强,就越是不愿意出头。
他们也不愿意得罪王辅茞,你来,好酒好茶,你走,十里相送,但就是不愿意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