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家庭的影响(2) (1/2)
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自卑与超越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个孩子总是会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找到一种吸引母亲注意力的有效方式。被宠坏的孩子一般都不喜欢独处,尤其是处于黑暗的环境。他们不是害怕黑暗,而是以此为方式来求得母亲的关心。有一个孩子被宠坏了,他在黑暗的环境中不停地哭闹。有一天,母亲被他的哭声吸引过来,问他为什么哭,他说因为太黑了。然而,母亲似乎明白了他的意图,于是问道:“难道我来了这里就亮起来了吗?”其实并不仅仅是因为黑暗,而是他害怕在黑暗中与母亲分开。如果母亲不在身边,他们会运用所有的方法制造事端来逼迫母亲关心她,并和他在一起。他可能会大喊大叫,或者是用其他的方式来吸引母亲来到他的身边。害怕的心理经常引起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的高度重视。在个体心理学中,我们的注意力应该集中在辨别他的目的上,而不是找出导致他害怕的原因。任何被宠坏的儿童都会害怕一些事物,而害怕也仅仅是他们吸引注意力的一种方式罢了。结果,这样的心理变成他们生活方式的一种稳定模式,他们以此来实现与母亲的亲密联系。所以说,那些胆小的孩子通常都是被宠坏的,并且希望一直被宠爱。
有时,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被宠坏的孩子因为害怕梦魇,在睡觉时大哭大叫。这种症状是很常见的,然而,如果我们将睡眠和清醒两种状态放在对立面上,我们就会无法真正了解它。睡眠和清醒仅仅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状态,并不是对立的。一个孩子梦中和清醒时的行为特点是统一的。他的身心都受到他的优越感目标的影响,在不断的总结经验之后,他会知道怎样去改变环境来配合自己的利益目标。就算是睡眠状态下,在他心灵深处,也会存在统一的目标和记忆。一个被宠坏的孩子如果认定了只有害怕的反应才能使母亲更多地关注他,那么,就算他长大了,梦中依旧会感觉到慌张和焦虑。被梦吓坏本来只是一种途径,如今却变成了一种稳定的习惯。
这样的现象是很常见的,倘若一个孩子在被宠坏之后可以安安稳稳地睡觉,从不麻烦大人,那才是不正常。他们有很多途径来吸引大人的注意力。比如说,发现睡衣不合身或口渴了,对盗贼和野兽会产生恐惧感,等等。有些孩子,只有父母坐在身边才能安然入睡,有些孩子总是做噩梦,还会从床上摔下来,有些孩子会尿床。在我的病人中,似乎有一个被宠坏的孩子,她从来不惹麻烦。母亲发现她睡得很沉,不做噩梦,不会出现任何状况,只有在白天时她才会惹麻烦。这让人非常费解。我上面指出了孩子的很多小毛病都是为了吸引母亲的关心,可在这个女孩身上却都不存在。最后,我突然恍然大悟,问道:“她在哪里睡觉呢?”她的母亲说道:“她就躺在我的旁边。”
在被宠溺的孩子眼中,没有什么事比患上疾病更加美好了。因为母亲会在他生病时嘘寒问暖,时刻关心。这样的孩子通常是在一场大病后变成问题儿童的,这并不是生病所留下的后遗症,而是他在恢复后怀念得病时受宠的感觉。当发现父母不再付出同等的注意和关心时,于是他就会通过制造事端来报复家人。假如一个孩子发现其他人会因为得病而受到宠爱,他甚至会接触病人,并希望自己也得病。
曾经有个女孩在医院住了4年,医生和护士都非常喜欢她。在她刚回家的时候,父母对她的照顾非常到位,然而,没过多久,这种关心的温度就降下来了。每当她的愿望得不到满足时,她就会含着指头说:“我还是病人呢。”她试图通过提醒他人的方式让他们回想起在医院时的情景。我们同样可以在成年人中看到类似的行为,他们总是把自己患过的病挂在嘴上。另一种情况是,那些一度让父母感觉头疼的孩子在疾病痊愈后就不再给他们找麻烦。我们都知道,对于孩子来说,身体上的缺陷就是一种心灵上的负担,并且,它们也是导致孩子性格畸形的元凶。于是,我们忍不住怀疑:消除了身体上的障碍以后,是不是会影响这种性格上的改变?有一个喜欢说谎、喜欢偷窃、不服从组织的男孩,他在家中排行第二,常常惹麻烦,让老师感觉束手无策,所以想要将他送到感化院去。就在这个时候,他的肺部出现了结核症,病倒了,在石膏床上躺了6个月。恢复后,他居然变得乖巧了,对于这样的结果我们感觉非常诧异。很明显,他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改变,是因为认识到之前的想法是不正确的。在这之前,他一直觉得哥哥获得了父母过多的爱,而自己却受到了忽视。生病后,他发现全家人都非常关注他,每个人都在关心爱护他,于是,他便改变了自己的想法,不再错误地认为自己受到他人的忽略。
有一种常见的错误想法:如果想补救母亲的失误,就不要让她继续照看孩子,而是将孩子送到幼儿园,由老师来引导。其实,这样的想法很荒谬。假如我们想要找到一个代理母亲,就要找到一个有能力扮演母亲角色的人,这样的人一定要非常喜欢和孩子相处。不管怎样,母亲一定是比幼儿园老师更加喜欢孩子的。我们可以经常看到,一些从孤儿院出来的孩子缺乏对别人的兴趣,那是因为他们缺乏一个像母亲一样、在他们和外界之间进行联系的人。曾经有一项调查是针对在孤儿院长大而没有得到良好发展的孩子的。这些孩子身边,有很多护士或者修女,他们也受到了特殊的照顾,比如,让他们住在私人家里,家庭中的母亲会像对待亲生孩子一样照顾他们。事实证明,如果选对了保姆,他们就会显著地进步。对孤儿来说,最好的事就是替他们找到一个人,这个人可以代替父母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家。所以,如果说我们将一个孩子从他父母身边带走,一定要尽快找到一个可以代替父母的人。生活中,很多孤儿、私生子、弃婴,或者父母离异的儿童,他们的人生都以失败而告终,可见,来自父母的问候和关心是多么重要。众所周知,继母的角色是非常难扮演的,因为前妻的孩子会对她们产生逆反心理。不过,要解决这个问题也不是很困难,我之前见过有很多人都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对于这样的情况,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通常母亲去世后,孩子都会与父亲建立密切的联系。继母的出现,让他感觉父亲对自己的关爱被另一个人分享了,所以,他会对继母产生很大的敌意。如果继母不能够宽容孩子,那孩子的处境就很危... -->>
一个孩子总是会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找到一种吸引母亲注意力的有效方式。被宠坏的孩子一般都不喜欢独处,尤其是处于黑暗的环境。他们不是害怕黑暗,而是以此为方式来求得母亲的关心。有一个孩子被宠坏了,他在黑暗的环境中不停地哭闹。有一天,母亲被他的哭声吸引过来,问他为什么哭,他说因为太黑了。然而,母亲似乎明白了他的意图,于是问道:“难道我来了这里就亮起来了吗?”其实并不仅仅是因为黑暗,而是他害怕在黑暗中与母亲分开。如果母亲不在身边,他们会运用所有的方法制造事端来逼迫母亲关心她,并和他在一起。他可能会大喊大叫,或者是用其他的方式来吸引母亲来到他的身边。害怕的心理经常引起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的高度重视。在个体心理学中,我们的注意力应该集中在辨别他的目的上,而不是找出导致他害怕的原因。任何被宠坏的儿童都会害怕一些事物,而害怕也仅仅是他们吸引注意力的一种方式罢了。结果,这样的心理变成他们生活方式的一种稳定模式,他们以此来实现与母亲的亲密联系。所以说,那些胆小的孩子通常都是被宠坏的,并且希望一直被宠爱。
有时,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被宠坏的孩子因为害怕梦魇,在睡觉时大哭大叫。这种症状是很常见的,然而,如果我们将睡眠和清醒两种状态放在对立面上,我们就会无法真正了解它。睡眠和清醒仅仅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状态,并不是对立的。一个孩子梦中和清醒时的行为特点是统一的。他的身心都受到他的优越感目标的影响,在不断的总结经验之后,他会知道怎样去改变环境来配合自己的利益目标。就算是睡眠状态下,在他心灵深处,也会存在统一的目标和记忆。一个被宠坏的孩子如果认定了只有害怕的反应才能使母亲更多地关注他,那么,就算他长大了,梦中依旧会感觉到慌张和焦虑。被梦吓坏本来只是一种途径,如今却变成了一种稳定的习惯。
这样的现象是很常见的,倘若一个孩子在被宠坏之后可以安安稳稳地睡觉,从不麻烦大人,那才是不正常。他们有很多途径来吸引大人的注意力。比如说,发现睡衣不合身或口渴了,对盗贼和野兽会产生恐惧感,等等。有些孩子,只有父母坐在身边才能安然入睡,有些孩子总是做噩梦,还会从床上摔下来,有些孩子会尿床。在我的病人中,似乎有一个被宠坏的孩子,她从来不惹麻烦。母亲发现她睡得很沉,不做噩梦,不会出现任何状况,只有在白天时她才会惹麻烦。这让人非常费解。我上面指出了孩子的很多小毛病都是为了吸引母亲的关心,可在这个女孩身上却都不存在。最后,我突然恍然大悟,问道:“她在哪里睡觉呢?”她的母亲说道:“她就躺在我的旁边。”
在被宠溺的孩子眼中,没有什么事比患上疾病更加美好了。因为母亲会在他生病时嘘寒问暖,时刻关心。这样的孩子通常是在一场大病后变成问题儿童的,这并不是生病所留下的后遗症,而是他在恢复后怀念得病时受宠的感觉。当发现父母不再付出同等的注意和关心时,于是他就会通过制造事端来报复家人。假如一个孩子发现其他人会因为得病而受到宠爱,他甚至会接触病人,并希望自己也得病。
曾经有个女孩在医院住了4年,医生和护士都非常喜欢她。在她刚回家的时候,父母对她的照顾非常到位,然而,没过多久,这种关心的温度就降下来了。每当她的愿望得不到满足时,她就会含着指头说:“我还是病人呢。”她试图通过提醒他人的方式让他们回想起在医院时的情景。我们同样可以在成年人中看到类似的行为,他们总是把自己患过的病挂在嘴上。另一种情况是,那些一度让父母感觉头疼的孩子在疾病痊愈后就不再给他们找麻烦。我们都知道,对于孩子来说,身体上的缺陷就是一种心灵上的负担,并且,它们也是导致孩子性格畸形的元凶。于是,我们忍不住怀疑:消除了身体上的障碍以后,是不是会影响这种性格上的改变?有一个喜欢说谎、喜欢偷窃、不服从组织的男孩,他在家中排行第二,常常惹麻烦,让老师感觉束手无策,所以想要将他送到感化院去。就在这个时候,他的肺部出现了结核症,病倒了,在石膏床上躺了6个月。恢复后,他居然变得乖巧了,对于这样的结果我们感觉非常诧异。很明显,他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改变,是因为认识到之前的想法是不正确的。在这之前,他一直觉得哥哥获得了父母过多的爱,而自己却受到了忽视。生病后,他发现全家人都非常关注他,每个人都在关心爱护他,于是,他便改变了自己的想法,不再错误地认为自己受到他人的忽略。
有一种常见的错误想法:如果想补救母亲的失误,就不要让她继续照看孩子,而是将孩子送到幼儿园,由老师来引导。其实,这样的想法很荒谬。假如我们想要找到一个代理母亲,就要找到一个有能力扮演母亲角色的人,这样的人一定要非常喜欢和孩子相处。不管怎样,母亲一定是比幼儿园老师更加喜欢孩子的。我们可以经常看到,一些从孤儿院出来的孩子缺乏对别人的兴趣,那是因为他们缺乏一个像母亲一样、在他们和外界之间进行联系的人。曾经有一项调查是针对在孤儿院长大而没有得到良好发展的孩子的。这些孩子身边,有很多护士或者修女,他们也受到了特殊的照顾,比如,让他们住在私人家里,家庭中的母亲会像对待亲生孩子一样照顾他们。事实证明,如果选对了保姆,他们就会显著地进步。对孤儿来说,最好的事就是替他们找到一个人,这个人可以代替父母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家。所以,如果说我们将一个孩子从他父母身边带走,一定要尽快找到一个可以代替父母的人。生活中,很多孤儿、私生子、弃婴,或者父母离异的儿童,他们的人生都以失败而告终,可见,来自父母的问候和关心是多么重要。众所周知,继母的角色是非常难扮演的,因为前妻的孩子会对她们产生逆反心理。不过,要解决这个问题也不是很困难,我之前见过有很多人都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对于这样的情况,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通常母亲去世后,孩子都会与父亲建立密切的联系。继母的出现,让他感觉父亲对自己的关爱被另一个人分享了,所以,他会对继母产生很大的敌意。如果继母不能够宽容孩子,那孩子的处境就很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