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心灵与肉体(1) (2/2)
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自卑与超越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经常发生在我们周围的偷窃行为。偷窃,就是非法占有他人的物品。首先,让我们来看偷窃的目标:它的目标是满足自己的欲望,拥有更多的财富,从而让自己体会到安全感。因此,偷窃的出发点是对贫穷及自身匮乏的恐慌。其次,我们要了解一下偷窃者所处的情景,以及导致他感到匮乏的原因。最后,我们要了解的是:他是否在通过恰当的途径来改善环境,并排解掉了匮乏的感觉?他的行为是否是沿着正确的方向?他的方法是不是欠妥?我们不能去否定他的最终目的,然而,我们能够指出:为了达到目标,他用错了方法。
人类把对其环境的改造称为文化,也就是人类的肉体受到心灵的激发而做出来的各种动作的总和。我们的工作是受到心灵启发的,而我们的身体则要在心灵的支配和帮助下才能够得到发展。总之,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体现了心灵的强大效用。然而,我们的初衷并不是着力强调心灵的力量。身体的舒适也是我们战胜困难的必要条件。由此可见,我们的肉体在心灵的庇佑下可以获得安全,免于疾病或死亡,并避免各种意外或伤害。我们能感受到痛苦、快乐、幻想及分辨出环境的优劣等能力,也都可以为达到目标而服务。除此之外,它们还可以引发各种感觉,并支配身体采取行动。在很大程度上,肉体是被个人情感所控制的,然而,肉体却无法对其进行限制,个人情感主要取决于个体的生活方式及既定目标。
显然,支配个人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生活方式只是其中一种。在没有其他力量的情况下,个人的态度并不能独自造成一种病症,生活方式只有被感情强化后,才能引起行为。个体心理学中所界定的新观点同样也是我们通过观察而总结出来的:当一个人定下自己的目标后,感情就绝对不会与其生活方式背道而驰,这个时候,感情会为了现实需要而主动去配合个体发展。这个时候,我们所谈到的问题已经不在生物学或生理学范畴之内了;感情的发生是不能用化学理论或实验来解释和预测的。在个体心理学领域中,首先,我们假设生理过程是客观存在的,然而,相比之下,心理的目标更能引起我们的兴趣。比如,在焦虑的目的和结果及焦虑对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的影响这两个问题当中,显然,我们更关注前者。
在这种研究方向的指引下,我们不能把引发焦虑的原因归结于性的压抑,也不能归结为难产所留下的后遗症,这样的解释未免太过荒谬了。我们发现:对于那些习惯于有母亲帮助、陪伴及呵护的儿童,无论如何,焦虑都可以作为控制母亲的有效途径。同理,愤怒只是控制一个人或某种情境的一种方式,任何人都不会因为产生愤怒时的生理状况而得到满足感。我们必须承认,心理学研究唯一的、真正意义上的对象是:每个人的身体或心灵的表现都需要以天生条件作为基础,然而,我们的目光却集中在如何运用这些条件来达到自己的目标上。
从每一个个体身上,我们都可以看到:感情的成长和发展是依据达到其既定目标所必须选择的方向和程度来实现的。无论一个人表现出来的是焦虑还是勇敢,快乐还是悲伤,都需要和他的生活方式保持一致。他们合乎情理的强度和表现,都恰好符合人们的期望。通过悲哀的方式来达到产生优越感目标的人,不会因为成功达到目标而感觉快乐,他只会在遭遇不幸的时候才能获得对快乐的感知。只要稍微留意,我们就会发现,感情是一种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东西。如果一个人患上了人群恐惧症,那么,只有当他独自在家,或支配着另一个人时,他才不会感到焦虑。任何患有神经病的人,都会本能地躲避生活中无法让他们感觉到征服快感的事物。
情绪的格调也是固定的,就如生活方式一样。比如,一个懦夫,在与相对更柔弱的人相处时,可能会略显自大,在他人的庇护下也看似勇猛,然而,这却改变不了他是懦夫的事实。他很可能会往门上安上三把锁,同时利用防盗铃及警犬来预防危险,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仍会对外宣称自己非常勇猛。其实,我们并没有证据证明他非常焦虑,然而,他不择手段地保护自己的生活方式,却将他们性格中所隐藏的懦弱暴露无遗。
在性和爱情上,我们也能看到这一点。当一个人想要靠近他所心仪的对象时,在他脑海中,必然会出现属于性的情感。为了做到集中精力,引发适当的感情和相应的功能,他必定要将所有有干扰性的兴趣和工作放到一边。如果他拒绝放弃这些,就可能会导致感情和功能的缺失,比如,性冷淡、阳痿、早泄、性欲错乱等。在通常情况下,不恰当的生活方式或优越感都会引发这样的状况。通过观察,我们会发现:这些人不会关心他人,却只等着其他人来关心;他们对社会缺乏兴趣,在做那些需要勇敢进取的事情时,他们通常会遭受失败。
我有这样一个病人:他在家中排行老二,由于做错过事情,一直无法摆脱犯罪感而深深内疚。在他七岁的时候,哥哥替他做了一次作业,他告诉老师是他自己做的。由于他的家庭成员都非常重视诚实这一品德,于是,这个孩子为了这件事而内疚了三年。最后,他到老师面前认错,而老师却只是微微一笑。然后,他又哭着去找父亲认错,并成功地获得了父亲的原谅。父亲夸奖他诚实可爱,还安慰了他。然而,他依然觉得非常沮丧。通过这件事,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我的这个病人为了这样一件小事而内疚许久,是想要证明自己的诚实和自制。他的家庭环境让他比别人更加注重“为人诚实”这一品德。在学习成绩和个人魅力方面,他觉得自己比不上哥哥,因此,会通过这样的方法来获取自我满足感。
在之后的日子里,他更是由于各种因素而感到自卑。他时常手淫,而且,面对学习,他依旧常常采取欺骗的手段。他的犯罪感会在临近考试时越发强烈。他性格敏感,注定了他心里所承受的比他哥哥重得多。因此,他常常以此为借口躲避一些不喜欢的状况。毕业后,他本来想找一份技术性工作,然而,他的犯罪感却折磨着他,他每天都在乞求上天的原谅,因此,根本无心工作。
之后的情况更加糟糕,他被送到了精神病医院。很多人都认为他是无药可医的,然而,不久之后,他的情况却渐渐好转。在他出院前,医生告诉他:如果旧病复发,一定要马上回医院接受治疗。后来,他改读了艺术史专业。一次,在临近考试前的周末,他到当地的教堂去,跪倒在教堂里,对着众人大声哭诉:“我是人类中十恶不赦的罪人!”于是,他又以此让众人关注到他的良心。
接着,他又在医院度过了一段时间。回到家后,他竟然在一天下午,赤身裸体地走到饭堂去吃饭,当然他的身材匀称而强健,在这一点上,他还是有自信的。
经常发生在我们周围的偷窃行为。偷窃,就是非法占有他人的物品。首先,让我们来看偷窃的目标:它的目标是满足自己的欲望,拥有更多的财富,从而让自己体会到安全感。因此,偷窃的出发点是对贫穷及自身匮乏的恐慌。其次,我们要了解一下偷窃者所处的情景,以及导致他感到匮乏的原因。最后,我们要了解的是:他是否在通过恰当的途径来改善环境,并排解掉了匮乏的感觉?他的行为是否是沿着正确的方向?他的方法是不是欠妥?我们不能去否定他的最终目的,然而,我们能够指出:为了达到目标,他用错了方法。
人类把对其环境的改造称为文化,也就是人类的肉体受到心灵的激发而做出来的各种动作的总和。我们的工作是受到心灵启发的,而我们的身体则要在心灵的支配和帮助下才能够得到发展。总之,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体现了心灵的强大效用。然而,我们的初衷并不是着力强调心灵的力量。身体的舒适也是我们战胜困难的必要条件。由此可见,我们的肉体在心灵的庇佑下可以获得安全,免于疾病或死亡,并避免各种意外或伤害。我们能感受到痛苦、快乐、幻想及分辨出环境的优劣等能力,也都可以为达到目标而服务。除此之外,它们还可以引发各种感觉,并支配身体采取行动。在很大程度上,肉体是被个人情感所控制的,然而,肉体却无法对其进行限制,个人情感主要取决于个体的生活方式及既定目标。
显然,支配个人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生活方式只是其中一种。在没有其他力量的情况下,个人的态度并不能独自造成一种病症,生活方式只有被感情强化后,才能引起行为。个体心理学中所界定的新观点同样也是我们通过观察而总结出来的:当一个人定下自己的目标后,感情就绝对不会与其生活方式背道而驰,这个时候,感情会为了现实需要而主动去配合个体发展。这个时候,我们所谈到的问题已经不在生物学或生理学范畴之内了;感情的发生是不能用化学理论或实验来解释和预测的。在个体心理学领域中,首先,我们假设生理过程是客观存在的,然而,相比之下,心理的目标更能引起我们的兴趣。比如,在焦虑的目的和结果及焦虑对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的影响这两个问题当中,显然,我们更关注前者。
在这种研究方向的指引下,我们不能把引发焦虑的原因归结于性的压抑,也不能归结为难产所留下的后遗症,这样的解释未免太过荒谬了。我们发现:对于那些习惯于有母亲帮助、陪伴及呵护的儿童,无论如何,焦虑都可以作为控制母亲的有效途径。同理,愤怒只是控制一个人或某种情境的一种方式,任何人都不会因为产生愤怒时的生理状况而得到满足感。我们必须承认,心理学研究唯一的、真正意义上的对象是:每个人的身体或心灵的表现都需要以天生条件作为基础,然而,我们的目光却集中在如何运用这些条件来达到自己的目标上。
从每一个个体身上,我们都可以看到:感情的成长和发展是依据达到其既定目标所必须选择的方向和程度来实现的。无论一个人表现出来的是焦虑还是勇敢,快乐还是悲伤,都需要和他的生活方式保持一致。他们合乎情理的强度和表现,都恰好符合人们的期望。通过悲哀的方式来达到产生优越感目标的人,不会因为成功达到目标而感觉快乐,他只会在遭遇不幸的时候才能获得对快乐的感知。只要稍微留意,我们就会发现,感情是一种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东西。如果一个人患上了人群恐惧症,那么,只有当他独自在家,或支配着另一个人时,他才不会感到焦虑。任何患有神经病的人,都会本能地躲避生活中无法让他们感觉到征服快感的事物。
情绪的格调也是固定的,就如生活方式一样。比如,一个懦夫,在与相对更柔弱的人相处时,可能会略显自大,在他人的庇护下也看似勇猛,然而,这却改变不了他是懦夫的事实。他很可能会往门上安上三把锁,同时利用防盗铃及警犬来预防危险,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仍会对外宣称自己非常勇猛。其实,我们并没有证据证明他非常焦虑,然而,他不择手段地保护自己的生活方式,却将他们性格中所隐藏的懦弱暴露无遗。
在性和爱情上,我们也能看到这一点。当一个人想要靠近他所心仪的对象时,在他脑海中,必然会出现属于性的情感。为了做到集中精力,引发适当的感情和相应的功能,他必定要将所有有干扰性的兴趣和工作放到一边。如果他拒绝放弃这些,就可能会导致感情和功能的缺失,比如,性冷淡、阳痿、早泄、性欲错乱等。在通常情况下,不恰当的生活方式或优越感都会引发这样的状况。通过观察,我们会发现:这些人不会关心他人,却只等着其他人来关心;他们对社会缺乏兴趣,在做那些需要勇敢进取的事情时,他们通常会遭受失败。
我有这样一个病人:他在家中排行老二,由于做错过事情,一直无法摆脱犯罪感而深深内疚。在他七岁的时候,哥哥替他做了一次作业,他告诉老师是他自己做的。由于他的家庭成员都非常重视诚实这一品德,于是,这个孩子为了这件事而内疚了三年。最后,他到老师面前认错,而老师却只是微微一笑。然后,他又哭着去找父亲认错,并成功地获得了父亲的原谅。父亲夸奖他诚实可爱,还安慰了他。然而,他依然觉得非常沮丧。通过这件事,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我的这个病人为了这样一件小事而内疚许久,是想要证明自己的诚实和自制。他的家庭环境让他比别人更加注重“为人诚实”这一品德。在学习成绩和个人魅力方面,他觉得自己比不上哥哥,因此,会通过这样的方法来获取自我满足感。
在之后的日子里,他更是由于各种因素而感到自卑。他时常手淫,而且,面对学习,他依旧常常采取欺骗的手段。他的犯罪感会在临近考试时越发强烈。他性格敏感,注定了他心里所承受的比他哥哥重得多。因此,他常常以此为借口躲避一些不喜欢的状况。毕业后,他本来想找一份技术性工作,然而,他的犯罪感却折磨着他,他每天都在乞求上天的原谅,因此,根本无心工作。
之后的情况更加糟糕,他被送到了精神病医院。很多人都认为他是无药可医的,然而,不久之后,他的情况却渐渐好转。在他出院前,医生告诉他:如果旧病复发,一定要马上回医院接受治疗。后来,他改读了艺术史专业。一次,在临近考试前的周末,他到当地的教堂去,跪倒在教堂里,对着众人大声哭诉:“我是人类中十恶不赦的罪人!”于是,他又以此让众人关注到他的良心。
接着,他又在医院度过了一段时间。回到家后,他竟然在一天下午,赤身裸体地走到饭堂去吃饭,当然他的身材匀称而强健,在这一点上,他还是有自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