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大宋天子门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次日的朝堂,漆黑的夜才刚刚从汴梁城上离开,而朝中百官此时已经站在了皇宫大殿里,静候年轻皇帝的来临。
东升的旭日将第一抹光辉照在大殿的斗拱上,远处的琉璃瓦上闪烁着耀眼光芒的时候,内侍尖锐的嗓音响彻了整个皇城。赵旭昂首阔步,自偏殿进来,端坐于龙床之上。文武两班纷纷叩拜,看着玉阶下百官,朗声说道:“诸位免礼。”
“韩学士,前日京师雨雹,可有人受灾?”
赵顼口中的韩学士,乃是权知开封府韩维。虽说差遣如此,但韩维本身还是翰林学士。以大宋对文人的尊重,赵顼习惯性地如此开口。
韩维出班躬身回复:“启禀陛下,前日雨雹虽大,然城中房舍早在去岁冬日便经过修缮,无有大碍。只是汴河水涨,只恐今秋雨水更大,淹没河堤。还请陛下允准,征发民夫整修河堤。”
“这是自然,陈相,此事便交由你处置好了。诸卿家可还有要禀奏的?”赵顼很是爽快地答应了韩维的请求。汴河水深关乎京城的安全,一旦决堤,城中肯定会有许多人家被淹没,哪怕是皇城都不一定能够幸免。
性命攸关,由不得赵顼不关心。
而陈升之在领命之后,顺带向赵顼禀告道:“陛下容禀。昨日知庆州事李圭复送来塘报,言称环庆路钤辖及庆州东路都巡检刘甫二人,不遵号令,阻截西夏山讹时陷入重围,损失四千余兵马。又有知安化县事沈耘,私自带兵攻击西夏,火烧西夏五千山讹,一时挑起大战。“
“如今西夏大军兵围大顺城,李圭复命人将李信与刘甫拿下,着沈耘暂时幽居县衙。如何处置,还请陛下定夺。”
陈升之一边说着,一边看着赵顼的表情。
而坐在龙床上的赵顼,听到沈耘的名字,也大吃了一惊。不过吃惊之后,赵顼心中倒是多了几分欣慰。对于这个锐意进取的皇帝而言,能够消灭西夏人,而不是吃败仗,那就是最好的消息。
至于什么西夏人兵围大顺城,这三年以来,每年都要被围上两三次,又不少这一次。
显然彼此关心的地方不一样,朝臣许多听到沈耘火烧五千西夏兵马,瞬间将之后的西夏人兵围大顺城联系到了一起。然后,就成功忘却了前头还有一个李信刘甫阻拦西夏人,导致四千余人覆灭的事情。
“沈耘此獠必须得到严惩。擅自引发与西夏的大战,他哪里来的这么大胆子。何况一个文人,手上沾满如此血腥,有何颜面面对先圣仁义?陛下,微臣恳请即刻捉拿沈耘来京受审。这等大罪,当流放三千里。”
“微臣附议。挑起沿边战火,不知又有多少人妻离子散。这等恶性,必须严惩。”
……
一时间,群情激奋,似乎沈耘便成了这世间最大的恶人。赵顼被这些吵嚷声闹得心烦意乱,忍不住将目光转向了王安石。他心里清楚,王安石一直主张对外强硬的,想来沈耘的作为,一定能够获得他的赞赏。
只是,赵顼失望了。
王安石静静站立在班列里,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丝毫不阻止吕惠卿等人跳出来弹劾沈耘。
对于沈耘,赵顼一直比较看重,他舍不得这样一个非常有思想的官员就因为这样的事情而落得没有下场。正要开口替沈耘说话,没想到好久不曾出言的苏轼走出来,躬身一拜,向赵顼说道:
“陛下,微臣以为,沈耘之事,其中定有隐情。还望陛下派人查证之后,再做区处。”
一言引得朝臣纷纷将目光投到苏轼身上,而赵顼则非常好奇地问道:“看来,苏学士是知道些什么了?”
“实不相瞒,下官小妹与沈耘私交甚笃,便在昨日,下官府上也受到了沈耘的书信。信中就此次与西夏的征战,却有另外一番说辞,却是与李圭复所奏大相径庭。事关重大,微臣不愿隐瞒,愿具实奏闻。”
虽然牵扯到了内眷,但苏轼此时已经有心和沈耘交好,因此也不曾有隐瞒。将沈耘信中所写,逐一向赵顼禀告。到了烧死西夏人的那一段,也沿用了沈耘对外的那套说法,正是上天有眼,不容大顺城遭番人侵犯,因此降下雷火警示。
并且连理由苏轼都说的非常完美。
试想西夏人有手有脚,遭遇大火,难道不知道逃窜?但事实... -->>
次日的朝堂,漆黑的夜才刚刚从汴梁城上离开,而朝中百官此时已经站在了皇宫大殿里,静候年轻皇帝的来临。
东升的旭日将第一抹光辉照在大殿的斗拱上,远处的琉璃瓦上闪烁着耀眼光芒的时候,内侍尖锐的嗓音响彻了整个皇城。赵旭昂首阔步,自偏殿进来,端坐于龙床之上。文武两班纷纷叩拜,看着玉阶下百官,朗声说道:“诸位免礼。”
“韩学士,前日京师雨雹,可有人受灾?”
赵顼口中的韩学士,乃是权知开封府韩维。虽说差遣如此,但韩维本身还是翰林学士。以大宋对文人的尊重,赵顼习惯性地如此开口。
韩维出班躬身回复:“启禀陛下,前日雨雹虽大,然城中房舍早在去岁冬日便经过修缮,无有大碍。只是汴河水涨,只恐今秋雨水更大,淹没河堤。还请陛下允准,征发民夫整修河堤。”
“这是自然,陈相,此事便交由你处置好了。诸卿家可还有要禀奏的?”赵顼很是爽快地答应了韩维的请求。汴河水深关乎京城的安全,一旦决堤,城中肯定会有许多人家被淹没,哪怕是皇城都不一定能够幸免。
性命攸关,由不得赵顼不关心。
而陈升之在领命之后,顺带向赵顼禀告道:“陛下容禀。昨日知庆州事李圭复送来塘报,言称环庆路钤辖及庆州东路都巡检刘甫二人,不遵号令,阻截西夏山讹时陷入重围,损失四千余兵马。又有知安化县事沈耘,私自带兵攻击西夏,火烧西夏五千山讹,一时挑起大战。“
“如今西夏大军兵围大顺城,李圭复命人将李信与刘甫拿下,着沈耘暂时幽居县衙。如何处置,还请陛下定夺。”
陈升之一边说着,一边看着赵顼的表情。
而坐在龙床上的赵顼,听到沈耘的名字,也大吃了一惊。不过吃惊之后,赵顼心中倒是多了几分欣慰。对于这个锐意进取的皇帝而言,能够消灭西夏人,而不是吃败仗,那就是最好的消息。
至于什么西夏人兵围大顺城,这三年以来,每年都要被围上两三次,又不少这一次。
显然彼此关心的地方不一样,朝臣许多听到沈耘火烧五千西夏兵马,瞬间将之后的西夏人兵围大顺城联系到了一起。然后,就成功忘却了前头还有一个李信刘甫阻拦西夏人,导致四千余人覆灭的事情。
“沈耘此獠必须得到严惩。擅自引发与西夏的大战,他哪里来的这么大胆子。何况一个文人,手上沾满如此血腥,有何颜面面对先圣仁义?陛下,微臣恳请即刻捉拿沈耘来京受审。这等大罪,当流放三千里。”
“微臣附议。挑起沿边战火,不知又有多少人妻离子散。这等恶性,必须严惩。”
……
一时间,群情激奋,似乎沈耘便成了这世间最大的恶人。赵顼被这些吵嚷声闹得心烦意乱,忍不住将目光转向了王安石。他心里清楚,王安石一直主张对外强硬的,想来沈耘的作为,一定能够获得他的赞赏。
只是,赵顼失望了。
王安石静静站立在班列里,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丝毫不阻止吕惠卿等人跳出来弹劾沈耘。
对于沈耘,赵顼一直比较看重,他舍不得这样一个非常有思想的官员就因为这样的事情而落得没有下场。正要开口替沈耘说话,没想到好久不曾出言的苏轼走出来,躬身一拜,向赵顼说道:
“陛下,微臣以为,沈耘之事,其中定有隐情。还望陛下派人查证之后,再做区处。”
一言引得朝臣纷纷将目光投到苏轼身上,而赵顼则非常好奇地问道:“看来,苏学士是知道些什么了?”
“实不相瞒,下官小妹与沈耘私交甚笃,便在昨日,下官府上也受到了沈耘的书信。信中就此次与西夏的征战,却有另外一番说辞,却是与李圭复所奏大相径庭。事关重大,微臣不愿隐瞒,愿具实奏闻。”
虽然牵扯到了内眷,但苏轼此时已经有心和沈耘交好,因此也不曾有隐瞒。将沈耘信中所写,逐一向赵顼禀告。到了烧死西夏人的那一段,也沿用了沈耘对外的那套说法,正是上天有眼,不容大顺城遭番人侵犯,因此降下雷火警示。
并且连理由苏轼都说的非常完美。
试想西夏人有手有脚,遭遇大火,难道不知道逃窜?但事实...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