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重生回到1984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那人站在最高处,小心翼翼地走到屋梁正中央的位置,然后弯下腰,用红线将这株象征着“万代兴旺”的万年青系到正梁上。
随后,一笼笼香喷喷的馒头、米糕、粽子、油条......五颜六色的糖果,新鲜水嫩的红菱......逐一端了出来。最后捧出来的是一只团匾,里面装满了硬币,足有上千个。
围观的村民顿时眼冒绿光,而孩子们则是狂咽口水。
吃食是沈荷英的娘家提供的,硬币则是马滔准备的。这位二货听说乡下有“抛梁”的习俗,兴奋坏了,也不跟邵寒商量,暗搓搓准备了一千八百八十八枚硬币,打算到了那一天,爬到楼顶高处,好好当一回散财童子。压根没去想章秀青不是他的家子婆,这样的行为并不合适,只想着那天穿什么衣服,理什么发型,说什么话,怎么才能让新东村的人永远都记住他英俊潇洒帅气可爱的模样......
好在被邵寒及时发现,在马滔说出胡话前,将两百块钱塞进他的口袋里。章氏夫妻不知原委,还以为那一大堆硬币是邵寒委托马滔兑换的,虽然在心里嘀咕了几句,到底没有说出口。
章秀青却知邵寒不是这样的人,这种拉风的事情,只有马滔最爱干,而且还乐此不疲,没有之一。
东西准备就续,村民也各自到位后,六个泥水匠站在高高的房梁上,高声大喊:“大家准备好,要抛梁啦!”
站在地面上的男女老少们也全都高声大叫:“准备好了,快点抛下来!”
话音刚落,馒头、米糕、粽子、油条、糖果、红菱......像下冰雹一样,从空中砸了下来。有的砸在地面上,有的砸在人身上,可是没有一个人叫疼,所有人全都睁大眼睛,弯腰捡拾掉在地上的东西。
许多人手脚慢,没捡到东西,便扯着喉咙大喊:“阿中,我是住你外婆家隔壁的,你小时候叫过我阿哥,给我抛两个馒头......”
“新华,我是你娘舅的大姨的表哥的侄子,抛块糕给我......”
“水生,我是你家子婆的小姐妹,我家小孩子要吃糖,抛把糖下来......”
因为招手叫喊的人实在是太多了,站在高处的泥水匠们根本听不清他们在叫什么,便随心所欲,东扔一把,西扔一把。有些人叫了半天,结果什么都没捡到,便破口大骂:“阿中,你只猪猡,我叫你抛两个馒头给我,你一个都不抛,阿是耳朵聋掉了?”
站在他边上的人全都发出哄堂大笑声。
有人开了个头,后面跟风效仿的人立刻就多了起来:“新华,你个短棺材,阿是个人啊?眼睛只往小姑娘身上盯,糕只往小姑娘身边抛,小心得红眼病......”
“水生,你个十三点,叫你抛点糖过来,好像要你的命,有种你全部留着,一粒都不要抛......”
可是很快他们就没空骂人了,因为无数角子像下雨一样落了下来,村民们纷纷手忙脚乱地捡了起来。(苏南方言,硬币称作角子)
邵寒从来没有看过这样热闹的场面,忍不住纵身跃起,长臂展开,先后接住了一只拳头大小的粽子和一只白白的肉馒头,随手送给了隔壁的李阿婆。那矫健的身姿、漂亮的动作,惹得许多年轻的小姑娘纷纷侧目,满头银发的朱阿婆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
马滔早就跑得没了踪影。
这位二货原本想要跟随泥水匠爬到房梁上,好好出一回风头,结果却被邵寒给拦住,致使计划泡汤,心里那个不爽啊,就别提了,可是当泥水匠们开始往下抛东西,顿时就将不快抛之脑后,迫不及待地加入了抢抛梁的人潮中。
不一会儿,抛梁结束,马滔捧着一堆战利品兴高采烈地跑了回来。
章秀青如他所愿,竖起大拇指,做了一个“你好厉害”的手势,马滔笑得嘴巴都合不拢。
许多老人孩子一边开吃,一边往自己家里走去。
那些东西全都沾了泥土,白馒头变成灰馒头,粽子烂成一团糊,油条惨不忍睹,只有糖果保持原样,可是没有人嫌弃,全都大口往嘴里塞。
马滔将他好不容易抢来的东西全都送了人。收了他东西的老头对他千恩万谢,仿佛得了什么了不得的宝贝,搞得马滔很是过意不去。
一个月后,房子竣工,经过一番简单的装修,一家人住到了新房子里。没过多久,章秀红接到了省城某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如愿以偿成为新东村第一个女大学生。
如今章家不缺钱,沈荷英自然不会再提“不让读书”的话,反而与章秀青商量,打算给章秀红做几身新衣服,免得去了省城,被人笑话乡巴佬。
章秀红忍不住红了眼眶,再一次为当年的错事向章秀青道歉。
这一年的冬天,章秀青所有考试全部通过,拿到了大专文凭,可她并没有骄傲自满,而是跟前世一样,继续自考本科。
章林根了却了一生第一件大事后,紧接着就决定了却第二件大事,那就是将章秀青嫁出去。
夜路走多了,难免遇到鬼;窗户爬多了,难免撞到人。自从邵寒毕业,两人夜夜睡在一张床上,年轻人血气方刚,哪里忍得住。章林根早就听到了闲言闲语,他也曾经年轻过,根本不相信邵寒会做柳下惠。
这个年代计划生育抓得特别严,要是哪个姑娘未婚先孕,被妇女主任知道,直接捉去做人流。即便遮掩得好,瞒过了众人的眼睛,要拿到结婚证,必须先拿到县第一人民医院出具的体检报告,怀孕的根本不给登记。
女大不中留,留来留去留成仇,趁着肚子还没被搞大,让他们早点登记结婚算了......章林根强忍着将邵寒痛打一顿的冲动,咬牙做了这个决定。
那人站在最高处,小心翼翼地走到屋梁正中央的位置,然后弯下腰,用红线将这株象征着“万代兴旺”的万年青系到正梁上。
随后,一笼笼香喷喷的馒头、米糕、粽子、油条......五颜六色的糖果,新鲜水嫩的红菱......逐一端了出来。最后捧出来的是一只团匾,里面装满了硬币,足有上千个。
围观的村民顿时眼冒绿光,而孩子们则是狂咽口水。
吃食是沈荷英的娘家提供的,硬币则是马滔准备的。这位二货听说乡下有“抛梁”的习俗,兴奋坏了,也不跟邵寒商量,暗搓搓准备了一千八百八十八枚硬币,打算到了那一天,爬到楼顶高处,好好当一回散财童子。压根没去想章秀青不是他的家子婆,这样的行为并不合适,只想着那天穿什么衣服,理什么发型,说什么话,怎么才能让新东村的人永远都记住他英俊潇洒帅气可爱的模样......
好在被邵寒及时发现,在马滔说出胡话前,将两百块钱塞进他的口袋里。章氏夫妻不知原委,还以为那一大堆硬币是邵寒委托马滔兑换的,虽然在心里嘀咕了几句,到底没有说出口。
章秀青却知邵寒不是这样的人,这种拉风的事情,只有马滔最爱干,而且还乐此不疲,没有之一。
东西准备就续,村民也各自到位后,六个泥水匠站在高高的房梁上,高声大喊:“大家准备好,要抛梁啦!”
站在地面上的男女老少们也全都高声大叫:“准备好了,快点抛下来!”
话音刚落,馒头、米糕、粽子、油条、糖果、红菱......像下冰雹一样,从空中砸了下来。有的砸在地面上,有的砸在人身上,可是没有一个人叫疼,所有人全都睁大眼睛,弯腰捡拾掉在地上的东西。
许多人手脚慢,没捡到东西,便扯着喉咙大喊:“阿中,我是住你外婆家隔壁的,你小时候叫过我阿哥,给我抛两个馒头......”
“新华,我是你娘舅的大姨的表哥的侄子,抛块糕给我......”
“水生,我是你家子婆的小姐妹,我家小孩子要吃糖,抛把糖下来......”
因为招手叫喊的人实在是太多了,站在高处的泥水匠们根本听不清他们在叫什么,便随心所欲,东扔一把,西扔一把。有些人叫了半天,结果什么都没捡到,便破口大骂:“阿中,你只猪猡,我叫你抛两个馒头给我,你一个都不抛,阿是耳朵聋掉了?”
站在他边上的人全都发出哄堂大笑声。
有人开了个头,后面跟风效仿的人立刻就多了起来:“新华,你个短棺材,阿是个人啊?眼睛只往小姑娘身上盯,糕只往小姑娘身边抛,小心得红眼病......”
“水生,你个十三点,叫你抛点糖过来,好像要你的命,有种你全部留着,一粒都不要抛......”
可是很快他们就没空骂人了,因为无数角子像下雨一样落了下来,村民们纷纷手忙脚乱地捡了起来。(苏南方言,硬币称作角子)
邵寒从来没有看过这样热闹的场面,忍不住纵身跃起,长臂展开,先后接住了一只拳头大小的粽子和一只白白的肉馒头,随手送给了隔壁的李阿婆。那矫健的身姿、漂亮的动作,惹得许多年轻的小姑娘纷纷侧目,满头银发的朱阿婆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
马滔早就跑得没了踪影。
这位二货原本想要跟随泥水匠爬到房梁上,好好出一回风头,结果却被邵寒给拦住,致使计划泡汤,心里那个不爽啊,就别提了,可是当泥水匠们开始往下抛东西,顿时就将不快抛之脑后,迫不及待地加入了抢抛梁的人潮中。
不一会儿,抛梁结束,马滔捧着一堆战利品兴高采烈地跑了回来。
章秀青如他所愿,竖起大拇指,做了一个“你好厉害”的手势,马滔笑得嘴巴都合不拢。
许多老人孩子一边开吃,一边往自己家里走去。
那些东西全都沾了泥土,白馒头变成灰馒头,粽子烂成一团糊,油条惨不忍睹,只有糖果保持原样,可是没有人嫌弃,全都大口往嘴里塞。
马滔将他好不容易抢来的东西全都送了人。收了他东西的老头对他千恩万谢,仿佛得了什么了不得的宝贝,搞得马滔很是过意不去。
一个月后,房子竣工,经过一番简单的装修,一家人住到了新房子里。没过多久,章秀红接到了省城某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如愿以偿成为新东村第一个女大学生。
如今章家不缺钱,沈荷英自然不会再提“不让读书”的话,反而与章秀青商量,打算给章秀红做几身新衣服,免得去了省城,被人笑话乡巴佬。
章秀红忍不住红了眼眶,再一次为当年的错事向章秀青道歉。
这一年的冬天,章秀青所有考试全部通过,拿到了大专文凭,可她并没有骄傲自满,而是跟前世一样,继续自考本科。
章林根了却了一生第一件大事后,紧接着就决定了却第二件大事,那就是将章秀青嫁出去。
夜路走多了,难免遇到鬼;窗户爬多了,难免撞到人。自从邵寒毕业,两人夜夜睡在一张床上,年轻人血气方刚,哪里忍得住。章林根早就听到了闲言闲语,他也曾经年轻过,根本不相信邵寒会做柳下惠。
这个年代计划生育抓得特别严,要是哪个姑娘未婚先孕,被妇女主任知道,直接捉去做人流。即便遮掩得好,瞒过了众人的眼睛,要拿到结婚证,必须先拿到县第一人民医院出具的体检报告,怀孕的根本不给登记。
女大不中留,留来留去留成仇,趁着肚子还没被搞大,让他们早点登记结婚算了......章林根强忍着将邵寒痛打一顿的冲动,咬牙做了这个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