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 抗战边境(五) (1/2)
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1926之崛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尼亚佐夫只感到一股炙热的气流,猛地擦过他的额头,随后一股热乎乎的液体一下子喷溅到他的后颈上。
虽然年近四十,可是多年养成的优秀军事素养和长时间的军旅生涯,让尼亚佐夫保持了身体的灵活和敏捷。
尼亚佐夫一个鱼跃,已然前扑倒最近的一辆坦克旁边,在触地的一瞬间,紧接着又是一个侧翻滚到坦克的后面。在此期间,尼亚佐夫腰间的手枪已经到了他的手中。
就在他刚刚躲到坦克后时,在他前扑触地的地方,地上猛然溅起一小股烟尘。
尼亚佐夫不由暗道一声:“好险!”他知道,那是一发步枪子弹造成的。
此时,山坡上猛然响起密集的枪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期间还夹杂着苏军士兵的惨嚎声。
尼亚佐夫听得出,山坡上的枪声是德国mp-18冲锋枪和轻机枪发出的声音,从枪声密集程度来判断,最少要有十几支冲锋枪和一挺轻机枪。而爆炸声显然是手榴弹造成的,只不过爆炸声很大,威力明显要比苏军装备的1914型手榴弹大得多。
对于轻机枪,尼亚佐夫接触的不多,这是因为虽然一战后各国都出现了研制单兵使用的轻机枪的高潮,可是苏军高层对轻机枪并不很重视,他们一直固执地认为,对步兵而言,其主导作用的只能是重机枪。
好在苏军高级将领中不乏有独具慧眼的人。自23年开始,苏联工兵中将瓦西里?a?捷格佳廖夫开始研制轻机枪,并获得了苏军轻武器委员会主席古比雪夫的支持,终于与1927年定型制造,1928年正式装备苏联红军,军队称号为dp机枪,国际轻武器界一般通称捷格加廖夫轻机枪。
因为捷格佳廖夫dp-1927机枪的供弹具为一个大圆盘状的弹盘,且捷格佳廖夫姓氏缩写为dp,所以又被通俗地称为“转盘机枪”、“德普”轻机枪。
dp-1927,初速840米/秒,最大射程3000米,表尺射程1500米,有效射程800米,理论射速600发/分,战斗射速80~90发/分dp-27式轻机枪的优良战术技术姓能,很快引起了欧美各国的注意。欧美的枪械发明家称这位天才的设计师为“俄国的马克沁”。只不过,远东特别集团军是最晚装备的这种轻机枪,直到三个月前,远东部队才完成换装。
尼亚佐夫拿着手枪侧着头,在坦克的尾撬板下向山坡上望去。
一个身着草绿色军装的中国士兵,拎着一支步枪,像山猫一样,从掩蔽的灌木丛中飞快地窜了出来,几个起落就隐入山坡后面。而山坡上的那一个排的苏军中,只有十几个几乎个个带伤的士兵,连滚带爬地从山坡上溃退下来。
与此同时,接连有三发迫击炮弹不知道从什么地方飞来,尖啸着落到公路上的混乱的苏军队伍中,爆炸造成的伤亡和烟尘,让新兵们更加混乱,为了躲避山坡上中国人可能的射击,卡车和坦克后面这些安全一点的地方,乱糟糟的士兵早已经挤成一团。
可是,山坡上已经再没有枪声出现,显然,中国人并不恋战,只是一击就走。
&nb... -->>
尼亚佐夫只感到一股炙热的气流,猛地擦过他的额头,随后一股热乎乎的液体一下子喷溅到他的后颈上。
虽然年近四十,可是多年养成的优秀军事素养和长时间的军旅生涯,让尼亚佐夫保持了身体的灵活和敏捷。
尼亚佐夫一个鱼跃,已然前扑倒最近的一辆坦克旁边,在触地的一瞬间,紧接着又是一个侧翻滚到坦克的后面。在此期间,尼亚佐夫腰间的手枪已经到了他的手中。
就在他刚刚躲到坦克后时,在他前扑触地的地方,地上猛然溅起一小股烟尘。
尼亚佐夫不由暗道一声:“好险!”他知道,那是一发步枪子弹造成的。
此时,山坡上猛然响起密集的枪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期间还夹杂着苏军士兵的惨嚎声。
尼亚佐夫听得出,山坡上的枪声是德国mp-18冲锋枪和轻机枪发出的声音,从枪声密集程度来判断,最少要有十几支冲锋枪和一挺轻机枪。而爆炸声显然是手榴弹造成的,只不过爆炸声很大,威力明显要比苏军装备的1914型手榴弹大得多。
对于轻机枪,尼亚佐夫接触的不多,这是因为虽然一战后各国都出现了研制单兵使用的轻机枪的高潮,可是苏军高层对轻机枪并不很重视,他们一直固执地认为,对步兵而言,其主导作用的只能是重机枪。
好在苏军高级将领中不乏有独具慧眼的人。自23年开始,苏联工兵中将瓦西里?a?捷格佳廖夫开始研制轻机枪,并获得了苏军轻武器委员会主席古比雪夫的支持,终于与1927年定型制造,1928年正式装备苏联红军,军队称号为dp机枪,国际轻武器界一般通称捷格加廖夫轻机枪。
因为捷格佳廖夫dp-1927机枪的供弹具为一个大圆盘状的弹盘,且捷格佳廖夫姓氏缩写为dp,所以又被通俗地称为“转盘机枪”、“德普”轻机枪。
dp-1927,初速840米/秒,最大射程3000米,表尺射程1500米,有效射程800米,理论射速600发/分,战斗射速80~90发/分dp-27式轻机枪的优良战术技术姓能,很快引起了欧美各国的注意。欧美的枪械发明家称这位天才的设计师为“俄国的马克沁”。只不过,远东特别集团军是最晚装备的这种轻机枪,直到三个月前,远东部队才完成换装。
尼亚佐夫拿着手枪侧着头,在坦克的尾撬板下向山坡上望去。
一个身着草绿色军装的中国士兵,拎着一支步枪,像山猫一样,从掩蔽的灌木丛中飞快地窜了出来,几个起落就隐入山坡后面。而山坡上的那一个排的苏军中,只有十几个几乎个个带伤的士兵,连滚带爬地从山坡上溃退下来。
与此同时,接连有三发迫击炮弹不知道从什么地方飞来,尖啸着落到公路上的混乱的苏军队伍中,爆炸造成的伤亡和烟尘,让新兵们更加混乱,为了躲避山坡上中国人可能的射击,卡车和坦克后面这些安全一点的地方,乱糟糟的士兵早已经挤成一团。
可是,山坡上已经再没有枪声出现,显然,中国人并不恋战,只是一击就走。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