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元初风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亲兵暗自惊呼一声,心说方才这少年下令射碎自己同伴膝盖时也是这副架势,只要对方那手一落下,自己怕是......怕是......怕是就要断子绝孙了啊!
说时迟那时快,不等卓飞口中有字吐出,便见那名亲兵胯下的战马忽然仰天长嘶一声,接着便又跃又窜,躁动不已,幅度之大,简直就是存心要把马上的骑士给甩下来。
“马惊了!马惊了!”马上亲兵吓得脸色苍白,贴在马背上,死命地抱着马儿的脖颈,一边高呼,一边无奈地任由马儿四处乱窜,没多久功夫就冲出官道,消失在茫茫的田野之中。
话说沿途经过的路人,看见两支官军在官道上对持,都很是好奇,虽不敢靠近,却纷纷驻足,站在远处开始围观,而后又见到真的见血了,更是惊讶无比,又皆暗感兴奋,说真的,打仗什么的咱们已经见的不少了,可这内讧之事倒是稀罕的很啊!
好奇的百姓都在等待好戏开场,谁知两方人马却没有打起来,而是开始打嘴仗,真的好生无趣,不过从两方人马的对话中,百姓们也知道了那位十五六岁的少年郎居然是梅州知州,而这边的则是本城马军副将黄应山。
都说强龙不压地头蛇,可广州百姓今日才发现自家的地头蛇明显没人家梅州的强龙好使,你看看,自家这些货色平日里一个比一个嚣张跋扈,纵马官道从不知避让,撞伤人那是寻常事,而若有车拦住他们去路的话,那这些货多半就能直接把人家的车给掀翻了去......可今日,好么,见了人家梅州兵就跟个孙子一样,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畏缩不前,真亏得他们还是人多的一方!
老百姓的心中都有杆秤,卓飞一行人,虽然看着很剽悍,且人人皆有一股子冰冷的肃杀之气,可是人家守规矩懂礼貌,走在官道上谁也不招惹,甚至时不时的还主动让路,给民车先行,这种做派,在百姓的眼中,那简直就是往上数祖宗十八代都未曾听说过的绝世好兵,那怕就是当年号称军纪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的岳家军,韩家军至多也就不过是如此了吧?
一时间,百姓们议论纷纷,而黄应山也是气得无语,话说这黄应山并不是赵溍带来的江西兵,而是土生土长的广州将领,他本是驻守西城门的一小校,直到张镇孙上任之后,重整州军,校阅各部时,发现这黄应山应对得体,且识礼数,与一般的武夫颇不相同,便心生好感,后来询问了几句,才知这个黄应山竟与自己同是南海人氏,而且据黄应山所言,他家的七大姑还曾经和张镇孙的八大姨是邻居,真是越说越近......而聊到了最后,张镇孙觉得黄应山此人谦卑有德,心性沉稳,粗熟兵法,颇具将才,可堪大用,正符合自己栽培亲信,构筑班底的需求。于是,这黄应山才被擢升为广州马军副将的位置上,而原本的马军正将在上次广州失陷时已经殉国,所以这正将之位暂时是悬空的,张知州说了,不宜提拔过快,但只要自己好好干,立下军功,便可顺理成章的奏报朝廷,升任正将了。
在张大人的栽培下,黄应山中年发力,这前途可谓是一片光明,可他的官位虽说是有了,但这广州的马军早被打残,营中倒还剩下不足三千匹战马,但其实也比驮马好不了多少,都是蒙古鞑虏走时丢下不要的,说起这个,黄应山就是一肚子火,你说这些鞑虏也是,你若不要,那就干脆全宰了拉倒,为啥还要把这些比毛驴还瘦的烂马留下,这不是存心恶心人么!
总之,一穷二白,这就是黄应山上任之后的现状,可既然上位了,那也不能无所作为,不管怎么样,总归要先把马军的架子搭起来再说。
于是黄应山便按着张知州的指示,开始着手扩充马军,不过可惜这广州刚遭兵灾不久,百姓惧战,本地的良家子死活不愿从军,是以这兵源堪忧至极。而北边倒是总有人逃难过来,可那些青壮劳力早在韶州和英德就被当地州军抓了壮丁了,哪里还来得到广州,而能逃到广州的,那都是前面两州挑剩下不要的老弱病残......唔,其中还有大把黄脸的婆娘,可却连半个稍有姿色的都没有!
要说本城其实也驻守了不少步卒,虽整体素质堪忧,但其中还是有那么几个精壮之士的,只可惜这些仅存的精干,都被各级统兵官当成宝贝看待,而自己奉知州大人之令去挑时,那些不识大体的统兵官也尽拿些歪瓜劣枣来糊弄自己,而精壮却一个不见,就连知州大人发怒也无济于事,真是好不气人。
所以在黄应山上任之初,广州就出现了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马圈里面养了近三千匹勉强还算是战马的物体,却没兵去骑,而这些马儿缺粮少吃,无人打理,更是日渐憔悴,眼看着就要集体自尽......
面对这种情况,黄应山很是着急,而他急着急着就真的急中生智了......由于战乱,广州城左近城乡多有灾民,老弱者进城乞活,而其中强悍者却呼啸自聚,或海或路,以掠浮财为生,说白了那就是土匪和海盗。而病急乱投医的黄应山忽然发现这些人便是最好的兵源,若能以利诱之来投,再稍加操练,想必可脱胎换骨,成就强军。
黄应山的想法得到了和他同样着急的张镇孙的大力支持,其实招抚山贼流寇,本就是宋代扩军募兵的常态工作,同时也是整顿社会风气,维护治安的良方。两宋士卒,除了军户之外,还有很多犯了罪的罪犯,或是亲族犯了罪而受到株连流放的罪犯家属,这些人多是黥刺之后流放远州配军,是以,贼配军的称呼便是从两宋开始的,而仅是从这称呼和军队成份的构成也足以看出军人在宋朝时期的低下地位了。
有了张镇孙的支持,黄应山便在广州辖境大发征集令,凡自愿投军者... -->>
亲兵暗自惊呼一声,心说方才这少年下令射碎自己同伴膝盖时也是这副架势,只要对方那手一落下,自己怕是......怕是......怕是就要断子绝孙了啊!
说时迟那时快,不等卓飞口中有字吐出,便见那名亲兵胯下的战马忽然仰天长嘶一声,接着便又跃又窜,躁动不已,幅度之大,简直就是存心要把马上的骑士给甩下来。
“马惊了!马惊了!”马上亲兵吓得脸色苍白,贴在马背上,死命地抱着马儿的脖颈,一边高呼,一边无奈地任由马儿四处乱窜,没多久功夫就冲出官道,消失在茫茫的田野之中。
话说沿途经过的路人,看见两支官军在官道上对持,都很是好奇,虽不敢靠近,却纷纷驻足,站在远处开始围观,而后又见到真的见血了,更是惊讶无比,又皆暗感兴奋,说真的,打仗什么的咱们已经见的不少了,可这内讧之事倒是稀罕的很啊!
好奇的百姓都在等待好戏开场,谁知两方人马却没有打起来,而是开始打嘴仗,真的好生无趣,不过从两方人马的对话中,百姓们也知道了那位十五六岁的少年郎居然是梅州知州,而这边的则是本城马军副将黄应山。
都说强龙不压地头蛇,可广州百姓今日才发现自家的地头蛇明显没人家梅州的强龙好使,你看看,自家这些货色平日里一个比一个嚣张跋扈,纵马官道从不知避让,撞伤人那是寻常事,而若有车拦住他们去路的话,那这些货多半就能直接把人家的车给掀翻了去......可今日,好么,见了人家梅州兵就跟个孙子一样,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畏缩不前,真亏得他们还是人多的一方!
老百姓的心中都有杆秤,卓飞一行人,虽然看着很剽悍,且人人皆有一股子冰冷的肃杀之气,可是人家守规矩懂礼貌,走在官道上谁也不招惹,甚至时不时的还主动让路,给民车先行,这种做派,在百姓的眼中,那简直就是往上数祖宗十八代都未曾听说过的绝世好兵,那怕就是当年号称军纪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的岳家军,韩家军至多也就不过是如此了吧?
一时间,百姓们议论纷纷,而黄应山也是气得无语,话说这黄应山并不是赵溍带来的江西兵,而是土生土长的广州将领,他本是驻守西城门的一小校,直到张镇孙上任之后,重整州军,校阅各部时,发现这黄应山应对得体,且识礼数,与一般的武夫颇不相同,便心生好感,后来询问了几句,才知这个黄应山竟与自己同是南海人氏,而且据黄应山所言,他家的七大姑还曾经和张镇孙的八大姨是邻居,真是越说越近......而聊到了最后,张镇孙觉得黄应山此人谦卑有德,心性沉稳,粗熟兵法,颇具将才,可堪大用,正符合自己栽培亲信,构筑班底的需求。于是,这黄应山才被擢升为广州马军副将的位置上,而原本的马军正将在上次广州失陷时已经殉国,所以这正将之位暂时是悬空的,张知州说了,不宜提拔过快,但只要自己好好干,立下军功,便可顺理成章的奏报朝廷,升任正将了。
在张大人的栽培下,黄应山中年发力,这前途可谓是一片光明,可他的官位虽说是有了,但这广州的马军早被打残,营中倒还剩下不足三千匹战马,但其实也比驮马好不了多少,都是蒙古鞑虏走时丢下不要的,说起这个,黄应山就是一肚子火,你说这些鞑虏也是,你若不要,那就干脆全宰了拉倒,为啥还要把这些比毛驴还瘦的烂马留下,这不是存心恶心人么!
总之,一穷二白,这就是黄应山上任之后的现状,可既然上位了,那也不能无所作为,不管怎么样,总归要先把马军的架子搭起来再说。
于是黄应山便按着张知州的指示,开始着手扩充马军,不过可惜这广州刚遭兵灾不久,百姓惧战,本地的良家子死活不愿从军,是以这兵源堪忧至极。而北边倒是总有人逃难过来,可那些青壮劳力早在韶州和英德就被当地州军抓了壮丁了,哪里还来得到广州,而能逃到广州的,那都是前面两州挑剩下不要的老弱病残......唔,其中还有大把黄脸的婆娘,可却连半个稍有姿色的都没有!
要说本城其实也驻守了不少步卒,虽整体素质堪忧,但其中还是有那么几个精壮之士的,只可惜这些仅存的精干,都被各级统兵官当成宝贝看待,而自己奉知州大人之令去挑时,那些不识大体的统兵官也尽拿些歪瓜劣枣来糊弄自己,而精壮却一个不见,就连知州大人发怒也无济于事,真是好不气人。
所以在黄应山上任之初,广州就出现了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马圈里面养了近三千匹勉强还算是战马的物体,却没兵去骑,而这些马儿缺粮少吃,无人打理,更是日渐憔悴,眼看着就要集体自尽......
面对这种情况,黄应山很是着急,而他急着急着就真的急中生智了......由于战乱,广州城左近城乡多有灾民,老弱者进城乞活,而其中强悍者却呼啸自聚,或海或路,以掠浮财为生,说白了那就是土匪和海盗。而病急乱投医的黄应山忽然发现这些人便是最好的兵源,若能以利诱之来投,再稍加操练,想必可脱胎换骨,成就强军。
黄应山的想法得到了和他同样着急的张镇孙的大力支持,其实招抚山贼流寇,本就是宋代扩军募兵的常态工作,同时也是整顿社会风气,维护治安的良方。两宋士卒,除了军户之外,还有很多犯了罪的罪犯,或是亲族犯了罪而受到株连流放的罪犯家属,这些人多是黥刺之后流放远州配军,是以,贼配军的称呼便是从两宋开始的,而仅是从这称呼和军队成份的构成也足以看出军人在宋朝时期的低下地位了。
有了张镇孙的支持,黄应山便在广州辖境大发征集令,凡自愿投军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