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零章 金丹门槛 (2/2)
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回到隋唐修个仙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为了保卫住洛阳的胜利果实,李长欢不惜天天被人戳着脊梁骨说三道四,甚至连史怀义的擅自行动都没有任何处罚。
一来是因为此时正值用人之际,大敌当前不宜自乱阵脚。
二来史怀义的确是难得的大将之才,也是目前瓦岗军中为数不多可以信赖的将领。
真要处置了史怀义,无异于是自断一臂,怎么想都是不智之举。
屈突通虽然败了一阵,但也只是折损了一点人马,对于拥有二十万大军的隋军四大天王来说,其实是无关痛痒的一场小打小闹,隋军不伤筋不动骨,大军一到照样围城叫阵。
李长欢自知敌我双方兵力差距悬殊,索性坚守不出高挂免战牌。
瓦岗军可以以不变应万变,隋军的四大天王却不能一成不变。
在杨广连续颁布的加急指令下,隋军二十万大军一到洛阳战场的第二天,全军稍稍整顿休息之后,就展开了激烈无情的攻城战。
这场攻城战一开始,就是一场三面齐攻的誓死决战。
主战场由宇文述攻东门,卫文升打南门,来护儿冲西门,剩一个屈突通以残部驻守北门城外,随时随地发起佯攻。
李长欢只在第一天登上城头视察了一下,随后就再也没有去过任何一个城门。
洛阳城的城防任务委派给史怀义全权负责,当然这一次没有再让史怀义一言堂的大权独揽,单雄信和王伯当两人也有军事决议权,只要有重大军事决定,必须有他们三票通过才能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制史怀义胡来,同时也提拔了王伯当在军中的地位。
对于王伯当初来乍到就有这么大的权力,瓦岗军中很多将领都不服气,找李长欢进言表达不满的人不在少数。
但不管别人说什么,李长欢始终坚持己见,没有任何要撤换王伯当的意思。
别人不知道王伯当的能力,李长欢却是一清二楚,如果历史的进程没有被打乱,王伯当未来将是瓦岗军中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将。
有野史记载,李世民为招降王伯当不惜屈膝跪地,以显示其爱才之心,而王伯当誓死追随李密,表一将不侍二主之心意,宁死也没有投降李世民。
对于王伯当的宁死不降,后人们众说纷芸,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古代君王打江山,总会有礼贤下士和显示仁爱的爱才举动,譬如《水浒传》中宋江的下跪,双膝一软就招降了好多曾经的敌手化敌为友好不厉害,譬如《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三顾茅庐也成为了历史佳话,这则故事流传何止千古!
其实能被贵人瞧上是很有面子的事情,特别是能得到秦王李世民的跪拜,更要让常人感激涕零,中国人都讲究面子,李世民也给足了王伯当面子。
但王伯当还是拒绝了,有人说他愚忠,没有良鸟择木,但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也许在王伯当心中,忠义本就没有别的解释,无关什么愚忠和良鸟择木之类的文字游戏,就是选择一个自己认准的真主,从一而终,死亦无憾。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王伯当就当得起这样一个大丈夫。
也有人说王伯当沽名钓誉学霸王,宁为李密麾下第一将,不为别人麾下一小将。
不管是什么原因吧,王伯当的才能是摆在那里的,这样的人才若是置之不用,当老大的不是糊涂就是愚蠢,而这两样李长欢一样都没占,所以力排众议破格提拔王伯当是势在必行的必然之事。
李长欢相信所有的非议都是暂时的,毕竟怀才的人就和怀孕的人一样,一般人看不出来什么蛛丝马迹,只有时间能证明一切。
; 为了保卫住洛阳的胜利果实,李长欢不惜天天被人戳着脊梁骨说三道四,甚至连史怀义的擅自行动都没有任何处罚。
一来是因为此时正值用人之际,大敌当前不宜自乱阵脚。
二来史怀义的确是难得的大将之才,也是目前瓦岗军中为数不多可以信赖的将领。
真要处置了史怀义,无异于是自断一臂,怎么想都是不智之举。
屈突通虽然败了一阵,但也只是折损了一点人马,对于拥有二十万大军的隋军四大天王来说,其实是无关痛痒的一场小打小闹,隋军不伤筋不动骨,大军一到照样围城叫阵。
李长欢自知敌我双方兵力差距悬殊,索性坚守不出高挂免战牌。
瓦岗军可以以不变应万变,隋军的四大天王却不能一成不变。
在杨广连续颁布的加急指令下,隋军二十万大军一到洛阳战场的第二天,全军稍稍整顿休息之后,就展开了激烈无情的攻城战。
这场攻城战一开始,就是一场三面齐攻的誓死决战。
主战场由宇文述攻东门,卫文升打南门,来护儿冲西门,剩一个屈突通以残部驻守北门城外,随时随地发起佯攻。
李长欢只在第一天登上城头视察了一下,随后就再也没有去过任何一个城门。
洛阳城的城防任务委派给史怀义全权负责,当然这一次没有再让史怀义一言堂的大权独揽,单雄信和王伯当两人也有军事决议权,只要有重大军事决定,必须有他们三票通过才能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制史怀义胡来,同时也提拔了王伯当在军中的地位。
对于王伯当初来乍到就有这么大的权力,瓦岗军中很多将领都不服气,找李长欢进言表达不满的人不在少数。
但不管别人说什么,李长欢始终坚持己见,没有任何要撤换王伯当的意思。
别人不知道王伯当的能力,李长欢却是一清二楚,如果历史的进程没有被打乱,王伯当未来将是瓦岗军中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将。
有野史记载,李世民为招降王伯当不惜屈膝跪地,以显示其爱才之心,而王伯当誓死追随李密,表一将不侍二主之心意,宁死也没有投降李世民。
对于王伯当的宁死不降,后人们众说纷芸,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古代君王打江山,总会有礼贤下士和显示仁爱的爱才举动,譬如《水浒传》中宋江的下跪,双膝一软就招降了好多曾经的敌手化敌为友好不厉害,譬如《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三顾茅庐也成为了历史佳话,这则故事流传何止千古!
其实能被贵人瞧上是很有面子的事情,特别是能得到秦王李世民的跪拜,更要让常人感激涕零,中国人都讲究面子,李世民也给足了王伯当面子。
但王伯当还是拒绝了,有人说他愚忠,没有良鸟择木,但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也许在王伯当心中,忠义本就没有别的解释,无关什么愚忠和良鸟择木之类的文字游戏,就是选择一个自己认准的真主,从一而终,死亦无憾。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王伯当就当得起这样一个大丈夫。
也有人说王伯当沽名钓誉学霸王,宁为李密麾下第一将,不为别人麾下一小将。
不管是什么原因吧,王伯当的才能是摆在那里的,这样的人才若是置之不用,当老大的不是糊涂就是愚蠢,而这两样李长欢一样都没占,所以力排众议破格提拔王伯当是势在必行的必然之事。
李长欢相信所有的非议都是暂时的,毕竟怀才的人就和怀孕的人一样,一般人看不出来什么蛛丝马迹,只有时间能证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