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舞雩春归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元德二年是个多事之秋。
北梁的人民们熬过了滴水不降的春、千里飞蝗的夏和阴雨连绵的秋,终于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漠北的铁骑眼看冬日将近,白昼渐短,自然而然地南下搜刮梁国城池中仅剩的为数不多的余粮,不多日便叩开了边境第一道防线白水关。
北梁人口众多,成队的百姓举家内逃,长龙般蜿蜒至白藏江中游的襄东城。这些衣衫褴褛的氓隶之人却被阻在城外,一时间北风呼啸,郊野尽荒,尖锐的叫喊哀求之声夹在簌簌寒风中飘到城内,那些在家中准备猫冬的百姓也不由生出惧怕之情来,琢磨着是否要捱完这个难过的冬天再南迁。这境况一直到朝廷终于决定派人北上御敌挽回一点面子才好转。
迁移的百姓们就暂留在沿路城村,目送靖北王率领着甲胄上结着浓霜的兵士北上,盼望给予他们容身之地的皇亲国戚凯旋。
元德四年的春天,当百姓们陆续回到自己的家乡踏进破败的家门时,靖北王抵京,几乎是同时,太上皇晏驾。
*
苏回暖在半梦半醒间听到了铃铛声。一双手将她抱起来放在怀里,又腾出一只手遮在她眼睛上。日光有一瞬间漏进来,松松闭着的眼前一亮,她立刻清醒了。她摇开那只柔软的手,对上一双清湛的浅褐眼眸。
女子抱着孩子轻缓地上了马车,指了指车檐下悬挂的铜铃,立刻有身材魁梧的卫兵走上来解下收起。
车帘放下,车轮辘辘的声音响起,回暖在宽敞的座位上打了个滚,翻到妈妈腿上,爬到她耳朵旁边小声问道:“要走多久呀?”
她母亲随即用另一种语言回答道:“大概月底就到了,要走快一些才行的,不会很久。”抚了抚女儿头顶轻软的胎毛,“幸好暖暖平时不怎么喜欢说话,否则我也不知道在车上有什么有趣的事能跟你说的,都讲完了。”
回暖立刻用母亲的语言道:“那是爹爹的事。妈妈用自己的话说一遍爹爹讲的故事就行了。”女子闻言就笑了起来,不似中原人的面容上荡漾开温柔之色,一张脸如同浸了桃花的清泉一般悦目。
四月末,马车终于到达了明都。
京城里柳色浓翠,花事正盛,高大的玉兰树上擎着雪白的灯盏,街头巷口的石榴花像是打散的火苗,栀子花清甜的香气弥漫了满城。行人如织,熙熙攘攘穿梭于大道小径,市民商贾都是一派和乐安康。
回暖从车里下来,差点在青石板上滑了一跤。站直了身子,面前却是又一队人马。为首的车窗里探出一个小男孩儿的脑袋,约莫七八岁,正好奇地打量着他们。车里的人走下来,竟是个面貌温和端庄的贵妇人,对着她和母亲行了个礼。
苏回暖一边听着那位夫人寒暄,一边盯着刚才打量她的男孩,此时他已从车上下来,漆黑如曜石的眼睛藏了一丝笑意,扯了扯他母亲的衣角。那夫人温温柔柔地笑着,忽然转身一巴掌打掉了他的手,“见礼了么?”又笑道:“妾身的幺儿阿津,最是淘气,只有带在身边才放心。他两个哥哥都已今早入宫,那边正等着我们呢。”
之后的言谈已经模糊,回暖又想睡了,迷迷糊糊就被带上另一辆车,往宫城行去。
她醒来的时候,却是在一处陌生的床榻上,穿着里衣,盖着光滑柔软的被子,还用银线暗暗绣了几朵梅花。回暖知道了自己为什么醒,她听到了一阵极低的抽泣。她在发着微光的琉璃灯旁边睁眼躺了很长时间,才敢拉开帷幔,悄悄下地去看个究竟。
这是一处很大的屋子,她所在的是暖阁,有晶莹剔透的珠帘隔开了堂屋。幸亏珠串不长,她弯着腰从底下穿过,眼睛望到一处架子后面,正是藏人的好地方。哭泣声就在不远处。架子中间镂空,回暖从这个角度看过去,能看到一个人坐在堂上,还有一个人跪在跟前,正是她父亲。
灯光暗了暗,窗户完全闭合,殿内的空气似乎十分凝重。回暖从未看过父亲这样,他的脸上应该是从容温和的微笑,那样的笑意看一眼就让她觉得安然。但现在好像有什么严重的事情发生,她不知道是什么事,会让父亲的面上满是一种无法解脱的凝重和疲倦。
几乎是下一瞬,苏谨就皱眉把头转向一边:“回暖。”
哭声一停,坐在榻上的妇人赶紧用衣袖遮住了面容,过了一会儿才缓缓放下。
回暖有一种做坏事被发现的感觉,只好慢吞吞走上前去,学着苏谨跪下,躲在父亲手臂后面。她看到这个妇人的脸,很难猜到她的年龄,看上去好像已经不年轻了,但是非常美,又很和蔼,穿着一身秋香色的宫衣。她默默地看着,一言不发。
苏谨咳了一声,说道:“这是祖母,行个礼。”
回暖就磕了三个头,又直起身子继续望。
苏谨叹了口气,“叫祖母。”
回暖才小小地“哦”了一声,按父亲说的做。
妇人却笑出声来,从榻上俯下身,白皙温凉的右手拈起她耳后短短的发丝搓了搓,轻声道:“暖暖,我是婆婆,你睡醒了?”
回暖离她的脸非常近,能清楚地看见她形状优美的眼睛,眼角带着水泽,沾湿了细细的纹路。
她不说话,只是往父亲身上凑。苏谨明白女儿不喜欢这里的氛围,眼下确实是很尴尬的场景。于是他抬头道:“母亲,我先带她回去了,她娘一个人可能应付不来。”低低叫女儿去披上外衣。回暖一溜烟地跑进暖阁里穿好了衣服又冲出来,弄得帘子叮叮当当地响。
苏谨实在没有办法,只得向太后告辞。沈太后最后对儿子说道:“那个姑娘是叫阿雅吧,以后多带她来看看我。”又对回暖笑了一笑,回暖偏过头,脸有些红。
出了明心宫,苏谨抱着小姑娘向宫门走去,一路上侍卫宫女们都适时地低着头,仿佛没有看见他们。走在后面的裨将林函恨恨道:“王爷,他们是想要……”忽地发现两三岁的孩子正好奇地听他说下去,蓦地打了个冷战,将将把话吞了下去。
承平殿里的灯火已经零零星星褪去。
戌时过半,如钩的冷月挂在碧瓦飞甍之上,映的浩浩天际如深蓝的沙漠一般森凉。铁马相击的响动在宫灯渐暗的光辉里此起彼伏,是有春末的风穿行在幽长的走廊里,偶尔在呼吸中掺了凋零的素白花瓣,让它们跌碎在漆红的阑干上。
回暖闭上了眼,父亲的双手很有力,她小声抱怨道:“妈妈不经常抱我。”林函听到了,马上笑道:“小郡主莫要觉得委屈,西夜的孩子们养的不似大梁这么精细,小子们三四岁就上马了,丫头们自然也不逊色。眼下我朝的孩子都太过娇惯,可见殿下用心良苦。”
苏谨瞥了他一眼,林函讪讪。“事实上,是你最近吃的有点多,长胖了不少。”回暖立刻睁开眼睛目光灼灼地看着他,“我长的是个子,你弄错了。”苏谨和林函大笑起来。
“小郡主平日不怎么说话,可是也不见得是好欺负的,是不是呀?”年轻的裨将逗她,回暖又不说话了。就这样,三个人沉默着回到了靖北王府,苏谨嘱咐了林函几句,就把马车给他,自己进了门。
真雅正在卧房等两人回来,回暖一下地就跑到妈妈跟前咬耳朵。苏谨沐浴更衣过后唤人来把小姑娘打理干净,虽说进宫前整理过,他还是决定把人再洗一洗。回暖依依不舍地出去,喊了句“一定要和妈妈睡”才转头。
真雅剪了剪蜡烛,光线亮了一些,她看到苏谨早已换上一副疲惫歉疚的神情。她用并不非常标准的官话说道:“他们又让你不开心了。”随即被苏谨揽到了怀里。她的耳朵还是会泛红,苏谨看着,忽地冒出一句:“暖暖像你可不好,太容易欺负了。她刚才是不是跟你说我觉得她胖了?”真雅笑起来有两个梨涡,点点头。忽又道:“宴上许多夫人和徐国夫人走得很近,幸好贺兰夫人与我挡了好几杯酒。”苏谨颔首。
烛火跳动一下,半晌,苏谨道:“阿雅,我不久可能还要出征。梁国用得上的武将太少了,陛下也希望我不在明都。”真雅不知道说什么好,终于她想起来:“我父王和王叔很要好,可能大国家的传统并不是这样。你不要... -->>
元德二年是个多事之秋。
北梁的人民们熬过了滴水不降的春、千里飞蝗的夏和阴雨连绵的秋,终于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漠北的铁骑眼看冬日将近,白昼渐短,自然而然地南下搜刮梁国城池中仅剩的为数不多的余粮,不多日便叩开了边境第一道防线白水关。
北梁人口众多,成队的百姓举家内逃,长龙般蜿蜒至白藏江中游的襄东城。这些衣衫褴褛的氓隶之人却被阻在城外,一时间北风呼啸,郊野尽荒,尖锐的叫喊哀求之声夹在簌簌寒风中飘到城内,那些在家中准备猫冬的百姓也不由生出惧怕之情来,琢磨着是否要捱完这个难过的冬天再南迁。这境况一直到朝廷终于决定派人北上御敌挽回一点面子才好转。
迁移的百姓们就暂留在沿路城村,目送靖北王率领着甲胄上结着浓霜的兵士北上,盼望给予他们容身之地的皇亲国戚凯旋。
元德四年的春天,当百姓们陆续回到自己的家乡踏进破败的家门时,靖北王抵京,几乎是同时,太上皇晏驾。
*
苏回暖在半梦半醒间听到了铃铛声。一双手将她抱起来放在怀里,又腾出一只手遮在她眼睛上。日光有一瞬间漏进来,松松闭着的眼前一亮,她立刻清醒了。她摇开那只柔软的手,对上一双清湛的浅褐眼眸。
女子抱着孩子轻缓地上了马车,指了指车檐下悬挂的铜铃,立刻有身材魁梧的卫兵走上来解下收起。
车帘放下,车轮辘辘的声音响起,回暖在宽敞的座位上打了个滚,翻到妈妈腿上,爬到她耳朵旁边小声问道:“要走多久呀?”
她母亲随即用另一种语言回答道:“大概月底就到了,要走快一些才行的,不会很久。”抚了抚女儿头顶轻软的胎毛,“幸好暖暖平时不怎么喜欢说话,否则我也不知道在车上有什么有趣的事能跟你说的,都讲完了。”
回暖立刻用母亲的语言道:“那是爹爹的事。妈妈用自己的话说一遍爹爹讲的故事就行了。”女子闻言就笑了起来,不似中原人的面容上荡漾开温柔之色,一张脸如同浸了桃花的清泉一般悦目。
四月末,马车终于到达了明都。
京城里柳色浓翠,花事正盛,高大的玉兰树上擎着雪白的灯盏,街头巷口的石榴花像是打散的火苗,栀子花清甜的香气弥漫了满城。行人如织,熙熙攘攘穿梭于大道小径,市民商贾都是一派和乐安康。
回暖从车里下来,差点在青石板上滑了一跤。站直了身子,面前却是又一队人马。为首的车窗里探出一个小男孩儿的脑袋,约莫七八岁,正好奇地打量着他们。车里的人走下来,竟是个面貌温和端庄的贵妇人,对着她和母亲行了个礼。
苏回暖一边听着那位夫人寒暄,一边盯着刚才打量她的男孩,此时他已从车上下来,漆黑如曜石的眼睛藏了一丝笑意,扯了扯他母亲的衣角。那夫人温温柔柔地笑着,忽然转身一巴掌打掉了他的手,“见礼了么?”又笑道:“妾身的幺儿阿津,最是淘气,只有带在身边才放心。他两个哥哥都已今早入宫,那边正等着我们呢。”
之后的言谈已经模糊,回暖又想睡了,迷迷糊糊就被带上另一辆车,往宫城行去。
她醒来的时候,却是在一处陌生的床榻上,穿着里衣,盖着光滑柔软的被子,还用银线暗暗绣了几朵梅花。回暖知道了自己为什么醒,她听到了一阵极低的抽泣。她在发着微光的琉璃灯旁边睁眼躺了很长时间,才敢拉开帷幔,悄悄下地去看个究竟。
这是一处很大的屋子,她所在的是暖阁,有晶莹剔透的珠帘隔开了堂屋。幸亏珠串不长,她弯着腰从底下穿过,眼睛望到一处架子后面,正是藏人的好地方。哭泣声就在不远处。架子中间镂空,回暖从这个角度看过去,能看到一个人坐在堂上,还有一个人跪在跟前,正是她父亲。
灯光暗了暗,窗户完全闭合,殿内的空气似乎十分凝重。回暖从未看过父亲这样,他的脸上应该是从容温和的微笑,那样的笑意看一眼就让她觉得安然。但现在好像有什么严重的事情发生,她不知道是什么事,会让父亲的面上满是一种无法解脱的凝重和疲倦。
几乎是下一瞬,苏谨就皱眉把头转向一边:“回暖。”
哭声一停,坐在榻上的妇人赶紧用衣袖遮住了面容,过了一会儿才缓缓放下。
回暖有一种做坏事被发现的感觉,只好慢吞吞走上前去,学着苏谨跪下,躲在父亲手臂后面。她看到这个妇人的脸,很难猜到她的年龄,看上去好像已经不年轻了,但是非常美,又很和蔼,穿着一身秋香色的宫衣。她默默地看着,一言不发。
苏谨咳了一声,说道:“这是祖母,行个礼。”
回暖就磕了三个头,又直起身子继续望。
苏谨叹了口气,“叫祖母。”
回暖才小小地“哦”了一声,按父亲说的做。
妇人却笑出声来,从榻上俯下身,白皙温凉的右手拈起她耳后短短的发丝搓了搓,轻声道:“暖暖,我是婆婆,你睡醒了?”
回暖离她的脸非常近,能清楚地看见她形状优美的眼睛,眼角带着水泽,沾湿了细细的纹路。
她不说话,只是往父亲身上凑。苏谨明白女儿不喜欢这里的氛围,眼下确实是很尴尬的场景。于是他抬头道:“母亲,我先带她回去了,她娘一个人可能应付不来。”低低叫女儿去披上外衣。回暖一溜烟地跑进暖阁里穿好了衣服又冲出来,弄得帘子叮叮当当地响。
苏谨实在没有办法,只得向太后告辞。沈太后最后对儿子说道:“那个姑娘是叫阿雅吧,以后多带她来看看我。”又对回暖笑了一笑,回暖偏过头,脸有些红。
出了明心宫,苏谨抱着小姑娘向宫门走去,一路上侍卫宫女们都适时地低着头,仿佛没有看见他们。走在后面的裨将林函恨恨道:“王爷,他们是想要……”忽地发现两三岁的孩子正好奇地听他说下去,蓦地打了个冷战,将将把话吞了下去。
承平殿里的灯火已经零零星星褪去。
戌时过半,如钩的冷月挂在碧瓦飞甍之上,映的浩浩天际如深蓝的沙漠一般森凉。铁马相击的响动在宫灯渐暗的光辉里此起彼伏,是有春末的风穿行在幽长的走廊里,偶尔在呼吸中掺了凋零的素白花瓣,让它们跌碎在漆红的阑干上。
回暖闭上了眼,父亲的双手很有力,她小声抱怨道:“妈妈不经常抱我。”林函听到了,马上笑道:“小郡主莫要觉得委屈,西夜的孩子们养的不似大梁这么精细,小子们三四岁就上马了,丫头们自然也不逊色。眼下我朝的孩子都太过娇惯,可见殿下用心良苦。”
苏谨瞥了他一眼,林函讪讪。“事实上,是你最近吃的有点多,长胖了不少。”回暖立刻睁开眼睛目光灼灼地看着他,“我长的是个子,你弄错了。”苏谨和林函大笑起来。
“小郡主平日不怎么说话,可是也不见得是好欺负的,是不是呀?”年轻的裨将逗她,回暖又不说话了。就这样,三个人沉默着回到了靖北王府,苏谨嘱咐了林函几句,就把马车给他,自己进了门。
真雅正在卧房等两人回来,回暖一下地就跑到妈妈跟前咬耳朵。苏谨沐浴更衣过后唤人来把小姑娘打理干净,虽说进宫前整理过,他还是决定把人再洗一洗。回暖依依不舍地出去,喊了句“一定要和妈妈睡”才转头。
真雅剪了剪蜡烛,光线亮了一些,她看到苏谨早已换上一副疲惫歉疚的神情。她用并不非常标准的官话说道:“他们又让你不开心了。”随即被苏谨揽到了怀里。她的耳朵还是会泛红,苏谨看着,忽地冒出一句:“暖暖像你可不好,太容易欺负了。她刚才是不是跟你说我觉得她胖了?”真雅笑起来有两个梨涡,点点头。忽又道:“宴上许多夫人和徐国夫人走得很近,幸好贺兰夫人与我挡了好几杯酒。”苏谨颔首。
烛火跳动一下,半晌,苏谨道:“阿雅,我不久可能还要出征。梁国用得上的武将太少了,陛下也希望我不在明都。”真雅不知道说什么好,终于她想起来:“我父王和王叔很要好,可能大国家的传统并不是这样。你不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