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四国演义系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些天来,一直萦绕在凉州体系周围的民意,让苏宁开始变得有些不安起来。
老百姓们的力量是伟大的,也是强大的,但却并不一定是合理的,理智的,科学的。所以在舆论上引导他们,一直以来都是苏宁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但是没有想到竟然有人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耍,弄起了舆论上的小手段,利用各种坊间的传闻,开始鼓噪起自己登基称帝的说法。
虽然说那些一直忠于大汉王朝的士大夫美,已经在前几个月里悄悄的逃到了关东地区那边,甚至在那个过程当中,苏宁还在二战中为他们放了心,让他们好,尽可能平安的到达他们想投靠的那些人的身边,相信曹操,在这个过程当中,就得到了不少人的帮助,尤其是那个叫做荀彧荀文若的家伙,他近乎是在整个凉州效力的生涯期间都在与决策层做着暗中的对抗。
这样的人当然是尽早的放他离开比较好,更何况让他到他的身边去,更有利于保障关东群雄的争斗历史,符合原有的历史轨迹,这对于苏宁来说其实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它已经容不下更多的历史改变了。
扬州体系现在控制的面积虽然非常之大,但是从周朝分封以来,一直在华夏文明控制手中的故土之中,他也就只有凉州,并州和关中地区而已。
而这其中有2/3的土地是刚刚占领下来的,当地的治安状况都还没有恢复,想要他们短时间内投入有秩序的生产,几乎是不可能的,而更加不幸的是,他在这个方向上的驻军数量远远低于西线战场,所以他不能容许自己的控制范围之内,出现不可控的因素,更不能允许关东的那些诸侯们,利用这个机会,对自己形成太过致命的威胁,其中自然也包括大幅度的改变历史,因为他知道,借助历史的潮流去做些事情,其实是非常轻松的。而以他现在的力量来看,他能够做的也就是一名标准的历史投机主义者了。不过即便是穿越者的这个老本行,对他来说如今也有些难度了。防守尚且捉襟见肘的军事力量,如果想要展开进攻的话,恐怕就得寻觅一次绝佳的机会了,也就是说,他将错过关东地区大部分的绝佳机会,而只能在几个关键的点上发挥一下自己的先知优势。
不可否认的是,他在这一点上的造诣还是勉强合格的,更不可否认的是,大部分机会都无法把握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连他自己都不能轻易再去改变关东诸侯的混战历史了,但是这样也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一旦它将来在关东的部署出现问题,那么造成的,总是有可能就是无法挽回的,因为现有的力量能够为她构造备用方案的条件也不是很多。毕竟首选方案的相关条件就已经被约束得比较严格了。
除了军事上的威胁之外,苏宁最为担心的只有是内部的混乱了,刚刚结束的治安战争,就是他对这一点的重点关注,但不幸的是,突然出现的怪异民意,又引起了他的注意。
那些读书人,显而易见都是些比较老派的知识分子。所以他们才会觉得像朝代更迭一样出现奇葩皇帝是件正常的事情。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大汉王朝之前,改朝换代的统一王朝实在太少,以至于并没有多少人习惯于更换皇帝这件事。
当然,这个说法只在民间百姓当中,城里,虽然他们是帝国的主要成分,但却并非是有效成分。他们的意志并不被掌权者们所参考。恐怕也只有在天下大乱的时候,才会有人站在他们的立场上说话,可是当那些农民起义的领袖们真正掌握权力之后,却发现他们不得不向官府那样做一样的事情来盘剥百姓,否则自己建立的小小政权也将无法运转。
这或许就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至少也算是其中的某一部分或者某种表现形式。
这是苏宁向来不喜欢将朴实无华的农民们和局限性这个词联系到一起去。相反,他特别强调知识贵族的局限性,以及他们从众心理严重,形式主义严重等各方面的问题。
所以在当他得知是一群旧派书生,率先发出这样言论之后,便立刻开始了大规模的舆论声讨。
首先他还是习惯的通过自己掌握的舆论阵地展开还击,各大报纸在第一时间就刊登了他的文章,内容则是批评所谓的谣言虽然说他在未来依旧会是凉州体系的控制者,代皇帝的位置上所作的人一定还是汉高祖的苗裔,在这一点上,苏宁并不准备做出任何改变,因为他已经准备好了一套制度,叫做君主立宪。
不列颠在大宪章签署之后,慢慢的崛起成为一代世界强国,其最鼎盛时期的领土面积甚至超过了陆战之王,蒙古帝国。这样的成绩无疑是令人艳羡的,可惜苏宁的凉州体系至今也没有几个像样的出海口,所以他如今能够做的事情,也仅仅是更高的发展效率而已。
想要更高的发展效率,就不能让皇权过多的干涉正常的经济运行,在古代的时候,皇权不下乡,是一种对地方自然经济的保护,也是一种对封建贵族掠夺的抵抗,但在苏宁到来之后,他的行政权力已经通过教育机构,尤其是学校的建立。摄影头到了每一个乡村之中,原有的皇权不下乡的概念,几乎已经被他彻底敲碎。
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数老百姓们在这个过程当中还是保持着赞成的意见的,因为他们也知道,教育和读书能够改变他们孩子的命运,将来有一天,或许天子的朝堂上,也会出现自家儿子的身影。而在苏宁到来之前,这一局面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 -->>
这些天来,一直萦绕在凉州体系周围的民意,让苏宁开始变得有些不安起来。
老百姓们的力量是伟大的,也是强大的,但却并不一定是合理的,理智的,科学的。所以在舆论上引导他们,一直以来都是苏宁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但是没有想到竟然有人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耍,弄起了舆论上的小手段,利用各种坊间的传闻,开始鼓噪起自己登基称帝的说法。
虽然说那些一直忠于大汉王朝的士大夫美,已经在前几个月里悄悄的逃到了关东地区那边,甚至在那个过程当中,苏宁还在二战中为他们放了心,让他们好,尽可能平安的到达他们想投靠的那些人的身边,相信曹操,在这个过程当中,就得到了不少人的帮助,尤其是那个叫做荀彧荀文若的家伙,他近乎是在整个凉州效力的生涯期间都在与决策层做着暗中的对抗。
这样的人当然是尽早的放他离开比较好,更何况让他到他的身边去,更有利于保障关东群雄的争斗历史,符合原有的历史轨迹,这对于苏宁来说其实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它已经容不下更多的历史改变了。
扬州体系现在控制的面积虽然非常之大,但是从周朝分封以来,一直在华夏文明控制手中的故土之中,他也就只有凉州,并州和关中地区而已。
而这其中有2/3的土地是刚刚占领下来的,当地的治安状况都还没有恢复,想要他们短时间内投入有秩序的生产,几乎是不可能的,而更加不幸的是,他在这个方向上的驻军数量远远低于西线战场,所以他不能容许自己的控制范围之内,出现不可控的因素,更不能允许关东的那些诸侯们,利用这个机会,对自己形成太过致命的威胁,其中自然也包括大幅度的改变历史,因为他知道,借助历史的潮流去做些事情,其实是非常轻松的。而以他现在的力量来看,他能够做的也就是一名标准的历史投机主义者了。不过即便是穿越者的这个老本行,对他来说如今也有些难度了。防守尚且捉襟见肘的军事力量,如果想要展开进攻的话,恐怕就得寻觅一次绝佳的机会了,也就是说,他将错过关东地区大部分的绝佳机会,而只能在几个关键的点上发挥一下自己的先知优势。
不可否认的是,他在这一点上的造诣还是勉强合格的,更不可否认的是,大部分机会都无法把握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连他自己都不能轻易再去改变关东诸侯的混战历史了,但是这样也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一旦它将来在关东的部署出现问题,那么造成的,总是有可能就是无法挽回的,因为现有的力量能够为她构造备用方案的条件也不是很多。毕竟首选方案的相关条件就已经被约束得比较严格了。
除了军事上的威胁之外,苏宁最为担心的只有是内部的混乱了,刚刚结束的治安战争,就是他对这一点的重点关注,但不幸的是,突然出现的怪异民意,又引起了他的注意。
那些读书人,显而易见都是些比较老派的知识分子。所以他们才会觉得像朝代更迭一样出现奇葩皇帝是件正常的事情。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大汉王朝之前,改朝换代的统一王朝实在太少,以至于并没有多少人习惯于更换皇帝这件事。
当然,这个说法只在民间百姓当中,城里,虽然他们是帝国的主要成分,但却并非是有效成分。他们的意志并不被掌权者们所参考。恐怕也只有在天下大乱的时候,才会有人站在他们的立场上说话,可是当那些农民起义的领袖们真正掌握权力之后,却发现他们不得不向官府那样做一样的事情来盘剥百姓,否则自己建立的小小政权也将无法运转。
这或许就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至少也算是其中的某一部分或者某种表现形式。
这是苏宁向来不喜欢将朴实无华的农民们和局限性这个词联系到一起去。相反,他特别强调知识贵族的局限性,以及他们从众心理严重,形式主义严重等各方面的问题。
所以在当他得知是一群旧派书生,率先发出这样言论之后,便立刻开始了大规模的舆论声讨。
首先他还是习惯的通过自己掌握的舆论阵地展开还击,各大报纸在第一时间就刊登了他的文章,内容则是批评所谓的谣言虽然说他在未来依旧会是凉州体系的控制者,代皇帝的位置上所作的人一定还是汉高祖的苗裔,在这一点上,苏宁并不准备做出任何改变,因为他已经准备好了一套制度,叫做君主立宪。
不列颠在大宪章签署之后,慢慢的崛起成为一代世界强国,其最鼎盛时期的领土面积甚至超过了陆战之王,蒙古帝国。这样的成绩无疑是令人艳羡的,可惜苏宁的凉州体系至今也没有几个像样的出海口,所以他如今能够做的事情,也仅仅是更高的发展效率而已。
想要更高的发展效率,就不能让皇权过多的干涉正常的经济运行,在古代的时候,皇权不下乡,是一种对地方自然经济的保护,也是一种对封建贵族掠夺的抵抗,但在苏宁到来之后,他的行政权力已经通过教育机构,尤其是学校的建立。摄影头到了每一个乡村之中,原有的皇权不下乡的概念,几乎已经被他彻底敲碎。
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数老百姓们在这个过程当中还是保持着赞成的意见的,因为他们也知道,教育和读书能够改变他们孩子的命运,将来有一天,或许天子的朝堂上,也会出现自家儿子的身影。而在苏宁到来之前,这一局面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