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三国之魏武元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如果自己的感觉是真的,那么足以说明高夜看到了自己没有看到的东西,担心着自己从未想过的问题。自己自认为对于道家的发展有了一个清晰的规划,百年发展已经全在自己的脑海之中。难道高夜的眼光已经如此之远,就连百年后的事情也能一一预测不成?说实话道家从不缺少大智慧之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茅真君却布道于茅山,开茅山道派,采药炼丹,宣扬道法,济世救民,让道家顽强的生存在这天地当中。张道陵首创五斗米教,如今更是让汉中一带的百姓尽信三清。自己自认为是不下茅盈、张道陵之人,又逢乱世,当能让道家更进一步,与儒家分庭抗礼。可自己千算万算,也没算到高夜居然会如此限制。
高夜这三条规矩,说实话于吉自己只想到了最后一条。经过江东之事于吉明白,得不到上位者的支持,自己的道门只会如同无根浮萍。如今的自己在颍川,在曹操治下。况且曹操刚刚大胜了袁绍,威望一时无两,抱紧他的大腿自然是上上之选。既然自己想要倚仗曹操的势力发展道门,那就不可避免的要为曹操做事,这些于吉都可以接受。可高夜却不准自己随意收徒,这一点于吉实在是有些难受。若是不能收录弟子,道门谈何发扬光大?而缴税一事,更是莫名其妙,道家讲究清修,哪来的田产?
面对于吉的疑问,高夜自然不会多做解释,况且高夜也实在是解释不了。唐宋时期的寺院、道观,哪一个不是打着世外之人的旗号,拒不纳税,又广收信徒的钱粮买地呢?虽说世家、官员也在兼并土地,可他们毕竟为这个国家做出了贡献,和尚、道士不事生产,又不交税,哪一个皇帝能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可不只是说说而已的。况且在世家和寺院之间,皇帝自然要挑软柿子捏,因此高夜提出纳税这一条,纯粹就是为了防患于未然。
至于收徒,高夜只是不希望道家的正式门徒太多。要是百姓都像左慈、葛玄那样,云游于山中,不事生产,那这个国家不需要什么外敌,自己就毁灭了!反正百姓信不信高夜管不了,只要不让他们成为道门的一员,他们的利益就永远不会和道门捆绑在一起。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只有把百姓的利益牢牢地捆在朝廷的身上,朝廷才能真正的立于不败之地。
于吉虽然人老成精,可是和高夜这种拥有两千年先进经验的相比,眼光自然还不够远。只可惜高夜完全没有解释的欲望,只是告诉于吉,要么答应条件,要么免开尊口。说实话于吉实在是想不明白第一条究竟是什么用处,对于第二条,高夜只是说不许随便收徒,信众与教徒要分得清楚,至于第三条本就是他于吉做好了交换准备的条件。在这种情形之下,于吉也只能答应了高夜的要求。
此情此景,高夜也只是无奈地点了点头,随即言道:“说实话,我更希望你像左元放、葛孝先他们那样潜心修道,而不是做什么道门的掌教。不过事已至此,你我也已经击掌为誓,我自会遵守约定,道长也不要让我失望啊。”
于吉却是淡淡一笑道:“那是自然。司徒眼光之远,老道即感且佩。既如此,老道便先告辞了,有机会还盼能与司徒长谈,大有进益,亦是乐事。”
得到了高夜承诺的于吉,虽然有些迷惘,但总算是兴高采烈的走了。毕竟有了高夜的支持,他在曹操治下的传教活动,也就有了保障。是人都会有私心,于吉想要建立自己的教派,想要在道家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高夜可以理解。只可惜,在这个时代,或许真的没有人可以理解高夜为什么对于吉想要开宗立派这件事,有这么大的反应。就连蔡邕在闻听了此事之后,都来责问高夜为何要给道门如此限制,当真是没有一点点海纳百川的胸怀。
面对蔡邕的诘问,高夜很想把中世纪的欧洲史给蔡邕科普一下,只可惜还未发生的事情,在蔡邕面前一定会被当作胡说八道,然后来一个不予理睬。要是换成是郑玄,说不定还会质疑一下自己的人品。因此高夜也只能用儒家“君君臣臣”的理论来搪塞,直到搬出了黄巾之乱,才算是让蔡邕勉强接受了自己的想法。
都说无敌是寂寞的,是啊,在这个只有自己明白什么叫共产主义的时代,自己又该怎么给别人解释群众的力量到底有多么巨大呢?
如果自己的感觉是真的,那么足以说明高夜看到了自己没有看到的东西,担心着自己从未想过的问题。自己自认为对于道家的发展有了一个清晰的规划,百年发展已经全在自己的脑海之中。难道高夜的眼光已经如此之远,就连百年后的事情也能一一预测不成?说实话道家从不缺少大智慧之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茅真君却布道于茅山,开茅山道派,采药炼丹,宣扬道法,济世救民,让道家顽强的生存在这天地当中。张道陵首创五斗米教,如今更是让汉中一带的百姓尽信三清。自己自认为是不下茅盈、张道陵之人,又逢乱世,当能让道家更进一步,与儒家分庭抗礼。可自己千算万算,也没算到高夜居然会如此限制。
高夜这三条规矩,说实话于吉自己只想到了最后一条。经过江东之事于吉明白,得不到上位者的支持,自己的道门只会如同无根浮萍。如今的自己在颍川,在曹操治下。况且曹操刚刚大胜了袁绍,威望一时无两,抱紧他的大腿自然是上上之选。既然自己想要倚仗曹操的势力发展道门,那就不可避免的要为曹操做事,这些于吉都可以接受。可高夜却不准自己随意收徒,这一点于吉实在是有些难受。若是不能收录弟子,道门谈何发扬光大?而缴税一事,更是莫名其妙,道家讲究清修,哪来的田产?
面对于吉的疑问,高夜自然不会多做解释,况且高夜也实在是解释不了。唐宋时期的寺院、道观,哪一个不是打着世外之人的旗号,拒不纳税,又广收信徒的钱粮买地呢?虽说世家、官员也在兼并土地,可他们毕竟为这个国家做出了贡献,和尚、道士不事生产,又不交税,哪一个皇帝能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可不只是说说而已的。况且在世家和寺院之间,皇帝自然要挑软柿子捏,因此高夜提出纳税这一条,纯粹就是为了防患于未然。
至于收徒,高夜只是不希望道家的正式门徒太多。要是百姓都像左慈、葛玄那样,云游于山中,不事生产,那这个国家不需要什么外敌,自己就毁灭了!反正百姓信不信高夜管不了,只要不让他们成为道门的一员,他们的利益就永远不会和道门捆绑在一起。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只有把百姓的利益牢牢地捆在朝廷的身上,朝廷才能真正的立于不败之地。
于吉虽然人老成精,可是和高夜这种拥有两千年先进经验的相比,眼光自然还不够远。只可惜高夜完全没有解释的欲望,只是告诉于吉,要么答应条件,要么免开尊口。说实话于吉实在是想不明白第一条究竟是什么用处,对于第二条,高夜只是说不许随便收徒,信众与教徒要分得清楚,至于第三条本就是他于吉做好了交换准备的条件。在这种情形之下,于吉也只能答应了高夜的要求。
此情此景,高夜也只是无奈地点了点头,随即言道:“说实话,我更希望你像左元放、葛孝先他们那样潜心修道,而不是做什么道门的掌教。不过事已至此,你我也已经击掌为誓,我自会遵守约定,道长也不要让我失望啊。”
于吉却是淡淡一笑道:“那是自然。司徒眼光之远,老道即感且佩。既如此,老道便先告辞了,有机会还盼能与司徒长谈,大有进益,亦是乐事。”
得到了高夜承诺的于吉,虽然有些迷惘,但总算是兴高采烈的走了。毕竟有了高夜的支持,他在曹操治下的传教活动,也就有了保障。是人都会有私心,于吉想要建立自己的教派,想要在道家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高夜可以理解。只可惜,在这个时代,或许真的没有人可以理解高夜为什么对于吉想要开宗立派这件事,有这么大的反应。就连蔡邕在闻听了此事之后,都来责问高夜为何要给道门如此限制,当真是没有一点点海纳百川的胸怀。
面对蔡邕的诘问,高夜很想把中世纪的欧洲史给蔡邕科普一下,只可惜还未发生的事情,在蔡邕面前一定会被当作胡说八道,然后来一个不予理睬。要是换成是郑玄,说不定还会质疑一下自己的人品。因此高夜也只能用儒家“君君臣臣”的理论来搪塞,直到搬出了黄巾之乱,才算是让蔡邕勉强接受了自己的想法。
都说无敌是寂寞的,是啊,在这个只有自己明白什么叫共产主义的时代,自己又该怎么给别人解释群众的力量到底有多么巨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