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大明狂潮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二天一早,荆川先生便过来给毛烈再次把脉。一番仔细的问询和检查之后,先生这才满意地抚须笑道:“嗯,看来果然是因为脑力消耗过大所致的晕倒。”
“阿烈现在的脉象沉稳有力、口眼正常,日后只需坚持练武、不要过于用脑劳累便能保持健康。”
“这下,为师也就可以安心地回家过年了。”
“师父,要不然您也在毛庄一起过年吧?我派几个人把师父的家人们接来。”
毛烈连忙挽留道:“您要是一走,毛烈可就成一个人了,这年还过得有什么意思呀?”
荆川先生微微一笑,将手放在了毛烈的头顶,神色严肃了下来:“阿烈,为师虽然心有不愿,但还是必须要跟你说。”
“你已经是个一家之主了!”
先生语重心长地说着:“十二岁,寻常家的孩子还正是父母家人的护翼下读书习字、无忧无虑的年纪,但你却已经必须要学会自己去主持一些事务了。”
“这半年来,你把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读书学习,为师看在眼里。为师也明白你想要尽快成长起来的急切心情。”
“但是,凡事是不以你自己的想法来变化的。既然你已经是一家之主了,就必须要把家里的事情也兼顾起来,不能因为要学习成长而把家事放下。”
“以前,毛庄和毛家没有什么大事,蒋福叔也是家里的老管家,一般的事物还是能管得下来的。但是,过年可是一件大事了,必须要你作为家主,自己去处理的!”
“所以,虽然为师对你的际遇常有恻隐之心,但是现在却不得不硬下心来、让你独自过这个年!”
毛烈眼眶一红,垂首道:“师父的心意,毛烈明白,也知道欲速而不达的道理。只是,毛烈觉得在三年的时期里必须要尽快成长起来,时间过于紧迫,视权而为之。”
“而且,毛烈现在能够真正感觉到亲切的长辈,也就只有师父一人了。福爷他们毕竟是管家、下人,毛烈作为一家之主必须在他们面前保留一定的距离、不能太过亲密。”
“毛烈想留师父一起过年,也是想要表达一下孝心,仅此而已。”
“若是师父不愿,毛烈也不再多说什么了。”
“唉~~”
荆川先生长叹一声,脸色纠结了一下,然后似乎是下定了决心,把抚在毛烈头顶的手掌抬起,又重重拍在毛烈的肩上:“孩子,为师知道你的心性善良,也对你的这份孝心感到欣慰。”
“但万事开头难,为师必须要把你独立主持家务的这个头帮你开好!”
“所以,今年为师必须要回去过年。”
毛烈抬起头来,抱了抱师父:“那好吧,既然师父心意已决,毛烈就不再多言了。”
“不过,还请师父再盘桓一两日,让毛烈准备些年货给师父。毛烈身在孝期,不能去给师父拜贺新年。毛烈的一点心意,还望师父可以笑纳。”
说罢,毛烈便去找管家吩咐其为荆川先生准备年货。
两日后,庄子里的油米、鱼肉,从宁波府中采购的丝绸、棉布、瓷器、杂货等,将一辆雇来的马车装得满满当当。
依依惜别、目送师父乘坐马车离去之后,毛烈吩咐管家把今年家里以及庄里的情况整理一下,下午的时候报给自己,心里好对家底有个准确的认知。
以前几年,由于毛烈年纪还小,所以父亲毛相和大哥毛明主持家中的年末检点时,并不带毛烈参与。
从今年开始,毛烈便必须要亲自来主持家中年末检点了。
家里的一些情况,管家蒋福已经在毛氏父子下葬之后汇报给毛烈一次。只是那已经是半年前的事情了。
这半年来,毛烈把家中事务委派给管家后,便把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来习武、读书和学习,对毛家以及毛庄的事情并不了解多少。
而且,这半年来与官府、城里的往来,都是以毛烈守孝不便外出,由管家蒋福出面办理的。
现在,毛烈清楚地知道,自己必须要正对现实,亲自来对家里庄里的事情做一番准确的了解、一番详细的安排了。
用过午餐,老管家便带着两个各自抱着一捧账薄的仆人走进了毛烈的书房,而毛烈也端坐在书桌后的椅子上,肃颜以待。
两个仆人将账薄放在书桌上,躬身一礼后便退出了书房。
老管家则是站在书桌旁边,翻开账薄、一项项地向家主开始了汇报。
得益于毛烈的母亲,毛家的记账方式是葡萄牙人使用的复式记账法。账目可以说是一目了然,简单易懂。再加上毛烈前世作为软件工程师所具有的深厚数学基础、心算功底,不一会工夫,两人便将厚厚的两摞账薄核对完毕。
看完账薄,毛烈不禁对逝世的父亲充满了敬意!
因为,账薄上面的记载条目清晰、金额竟也是分毫不差!以毛烈后世人的眼光以及数学专业知识,也没有发现哪里有贪墨的迹象。
合上账薄,毛烈把老管家扶着坐到书桌前面一侧的椅子上,亲手斟了一碗茶。
“福爷用茶。”毛烈坐回自己的位子后,和颜悦色地说道:“账薄已经看完了。条目明晰、数字准确,毛烈非常满意!”
老管家喝了口茶,将茶碗放下后开怀笑道:“阿福就知道主人一眼就能看懂账薄了。刚才下人们帮拿账薄的时候还说,这么多的账薄怕主人看不过来呢。”
“阿福可是知道主人从小就帮助老主人处理些家事,而且天资聪颖,账薄这么小的事情肯定难不住主人的。”
毛烈也笑了起来:“福爷就会夸我。阿烈还小,经不得夸呢,呵呵。”
话锋一转,毛烈问起了庄中的事情:“家里的明细我已经知晓了,暂且不说。福爷还是给阿烈详细讲下庄子里的事情吧。”
老管家稍微停顿了一下,然后叹了一声、开始说道:“咱们毛庄还是在附近村庄里面比较好的,起码大家还能养活家人。”
“也是托了已故老爷和大少爷的福啊。”
“这事还得要从丝绸说起。主人也知道,咱们浙江的丝绸闻名天下,而且利大。宁波府也不例外。再加上前几年有日本人和红番。。。”
“呃,就是主母说的葡萄牙人。”
老管家猛然想起了主母的出身,连忙尴尬地改口说道:“在宁波府外的双屿结港贸易。宁波府中的那些势族贵胄们便纷纷把稻田改成了桑田,养蚕纺丝,织成丝绸后卖与双屿客商。”
“只是,宁波府中的耕地除去皇族封地和卫所屯地之后本来就不多,人均还不到一亩地。再被那些权贵势族们强买土地种桑养蚕后,更是无地之民众多,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老爷和大少爷虽然也与双屿交易,却是凭借他们能与葡萄牙人、日本人直接对话,从那些不能直接交易的货主们手里接货来倒卖。”
“对咱们毛庄,老爷、大少爷却说民以食为天,要先种够生活需要的粮食之后再做其他,所以明白要求不能拿稻田来改种桑苗,只在村后的那座小土山上种了些桑树来生产生丝,保住了毛庄上下的口粮。”
“现在的毛庄,除了咱们毛家的百亩稻田外,其他每人都有一亩左右的稻田。再加上从村前江中捕捞上来的鱼,庄里人倒也不必粮食。”
“毛庄由于靠江,灌溉便利、土地肥沃,亩产大米能够达到两石五左右。一年双季种稻,一亩还能收入五石左右的大米。”
“主人仁厚,还是按照毛家以前的规矩:不问庄里人要租子,甚至还倒贴一些钱粮用品来帮助事急之人。所以毛庄上下都还能稍有些余粮来换些日常用品,日子过得还算滋润。”
“不过,庄里也是因为这样,除了一些生丝外就没什么产业了。”
“只是咱们庄子后面的土山也小,也就是个百亩左右。一年下来也就能产生丝六十石,售价一千多两。老主人他们将生丝卖出去后分利不取,全部分给各家。平均下来,庄子里每户人家也就一两白银。”
“大家是家里有粮、手里有钱,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呢。”
老管家说完,端起茶大大地喝了一口:“这都是咱们毛家的功劳啊。”
“功劳?”
毛烈却是微微一笑:“大家别埋怨毛家就好。”
“诶?怎么会埋怨呢?”老管家眼睛一怔,不解地问道。
毛烈也喝了一口茶,开口说道:“您老想啊。这种田,一亩下来也就是个五石左右的粮食,折合粮价算下来,也就顶多能有个四两银子,加上生丝的卖价,大家一年下来也就满打满算能有个五两银子的收成。”
“而要是我父兄不严令种稻的话,一亩地种桑养蚕下来,就能产将近一石的生丝。按照咱们宁波府现在的生丝价格,可就是将近二十两银子呢!”
“毛家的这个明令,却是让大家足足少赚了十五两银子呢。说不好还会有人埋怨呢。”
老管家一听,却是把眼睛一瞪,中气十足地吼了一嗓子:“我看他们... -->>
第二天一早,荆川先生便过来给毛烈再次把脉。一番仔细的问询和检查之后,先生这才满意地抚须笑道:“嗯,看来果然是因为脑力消耗过大所致的晕倒。”
“阿烈现在的脉象沉稳有力、口眼正常,日后只需坚持练武、不要过于用脑劳累便能保持健康。”
“这下,为师也就可以安心地回家过年了。”
“师父,要不然您也在毛庄一起过年吧?我派几个人把师父的家人们接来。”
毛烈连忙挽留道:“您要是一走,毛烈可就成一个人了,这年还过得有什么意思呀?”
荆川先生微微一笑,将手放在了毛烈的头顶,神色严肃了下来:“阿烈,为师虽然心有不愿,但还是必须要跟你说。”
“你已经是个一家之主了!”
先生语重心长地说着:“十二岁,寻常家的孩子还正是父母家人的护翼下读书习字、无忧无虑的年纪,但你却已经必须要学会自己去主持一些事务了。”
“这半年来,你把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读书学习,为师看在眼里。为师也明白你想要尽快成长起来的急切心情。”
“但是,凡事是不以你自己的想法来变化的。既然你已经是一家之主了,就必须要把家里的事情也兼顾起来,不能因为要学习成长而把家事放下。”
“以前,毛庄和毛家没有什么大事,蒋福叔也是家里的老管家,一般的事物还是能管得下来的。但是,过年可是一件大事了,必须要你作为家主,自己去处理的!”
“所以,虽然为师对你的际遇常有恻隐之心,但是现在却不得不硬下心来、让你独自过这个年!”
毛烈眼眶一红,垂首道:“师父的心意,毛烈明白,也知道欲速而不达的道理。只是,毛烈觉得在三年的时期里必须要尽快成长起来,时间过于紧迫,视权而为之。”
“而且,毛烈现在能够真正感觉到亲切的长辈,也就只有师父一人了。福爷他们毕竟是管家、下人,毛烈作为一家之主必须在他们面前保留一定的距离、不能太过亲密。”
“毛烈想留师父一起过年,也是想要表达一下孝心,仅此而已。”
“若是师父不愿,毛烈也不再多说什么了。”
“唉~~”
荆川先生长叹一声,脸色纠结了一下,然后似乎是下定了决心,把抚在毛烈头顶的手掌抬起,又重重拍在毛烈的肩上:“孩子,为师知道你的心性善良,也对你的这份孝心感到欣慰。”
“但万事开头难,为师必须要把你独立主持家务的这个头帮你开好!”
“所以,今年为师必须要回去过年。”
毛烈抬起头来,抱了抱师父:“那好吧,既然师父心意已决,毛烈就不再多言了。”
“不过,还请师父再盘桓一两日,让毛烈准备些年货给师父。毛烈身在孝期,不能去给师父拜贺新年。毛烈的一点心意,还望师父可以笑纳。”
说罢,毛烈便去找管家吩咐其为荆川先生准备年货。
两日后,庄子里的油米、鱼肉,从宁波府中采购的丝绸、棉布、瓷器、杂货等,将一辆雇来的马车装得满满当当。
依依惜别、目送师父乘坐马车离去之后,毛烈吩咐管家把今年家里以及庄里的情况整理一下,下午的时候报给自己,心里好对家底有个准确的认知。
以前几年,由于毛烈年纪还小,所以父亲毛相和大哥毛明主持家中的年末检点时,并不带毛烈参与。
从今年开始,毛烈便必须要亲自来主持家中年末检点了。
家里的一些情况,管家蒋福已经在毛氏父子下葬之后汇报给毛烈一次。只是那已经是半年前的事情了。
这半年来,毛烈把家中事务委派给管家后,便把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来习武、读书和学习,对毛家以及毛庄的事情并不了解多少。
而且,这半年来与官府、城里的往来,都是以毛烈守孝不便外出,由管家蒋福出面办理的。
现在,毛烈清楚地知道,自己必须要正对现实,亲自来对家里庄里的事情做一番准确的了解、一番详细的安排了。
用过午餐,老管家便带着两个各自抱着一捧账薄的仆人走进了毛烈的书房,而毛烈也端坐在书桌后的椅子上,肃颜以待。
两个仆人将账薄放在书桌上,躬身一礼后便退出了书房。
老管家则是站在书桌旁边,翻开账薄、一项项地向家主开始了汇报。
得益于毛烈的母亲,毛家的记账方式是葡萄牙人使用的复式记账法。账目可以说是一目了然,简单易懂。再加上毛烈前世作为软件工程师所具有的深厚数学基础、心算功底,不一会工夫,两人便将厚厚的两摞账薄核对完毕。
看完账薄,毛烈不禁对逝世的父亲充满了敬意!
因为,账薄上面的记载条目清晰、金额竟也是分毫不差!以毛烈后世人的眼光以及数学专业知识,也没有发现哪里有贪墨的迹象。
合上账薄,毛烈把老管家扶着坐到书桌前面一侧的椅子上,亲手斟了一碗茶。
“福爷用茶。”毛烈坐回自己的位子后,和颜悦色地说道:“账薄已经看完了。条目明晰、数字准确,毛烈非常满意!”
老管家喝了口茶,将茶碗放下后开怀笑道:“阿福就知道主人一眼就能看懂账薄了。刚才下人们帮拿账薄的时候还说,这么多的账薄怕主人看不过来呢。”
“阿福可是知道主人从小就帮助老主人处理些家事,而且天资聪颖,账薄这么小的事情肯定难不住主人的。”
毛烈也笑了起来:“福爷就会夸我。阿烈还小,经不得夸呢,呵呵。”
话锋一转,毛烈问起了庄中的事情:“家里的明细我已经知晓了,暂且不说。福爷还是给阿烈详细讲下庄子里的事情吧。”
老管家稍微停顿了一下,然后叹了一声、开始说道:“咱们毛庄还是在附近村庄里面比较好的,起码大家还能养活家人。”
“也是托了已故老爷和大少爷的福啊。”
“这事还得要从丝绸说起。主人也知道,咱们浙江的丝绸闻名天下,而且利大。宁波府也不例外。再加上前几年有日本人和红番。。。”
“呃,就是主母说的葡萄牙人。”
老管家猛然想起了主母的出身,连忙尴尬地改口说道:“在宁波府外的双屿结港贸易。宁波府中的那些势族贵胄们便纷纷把稻田改成了桑田,养蚕纺丝,织成丝绸后卖与双屿客商。”
“只是,宁波府中的耕地除去皇族封地和卫所屯地之后本来就不多,人均还不到一亩地。再被那些权贵势族们强买土地种桑养蚕后,更是无地之民众多,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老爷和大少爷虽然也与双屿交易,却是凭借他们能与葡萄牙人、日本人直接对话,从那些不能直接交易的货主们手里接货来倒卖。”
“对咱们毛庄,老爷、大少爷却说民以食为天,要先种够生活需要的粮食之后再做其他,所以明白要求不能拿稻田来改种桑苗,只在村后的那座小土山上种了些桑树来生产生丝,保住了毛庄上下的口粮。”
“现在的毛庄,除了咱们毛家的百亩稻田外,其他每人都有一亩左右的稻田。再加上从村前江中捕捞上来的鱼,庄里人倒也不必粮食。”
“毛庄由于靠江,灌溉便利、土地肥沃,亩产大米能够达到两石五左右。一年双季种稻,一亩还能收入五石左右的大米。”
“主人仁厚,还是按照毛家以前的规矩:不问庄里人要租子,甚至还倒贴一些钱粮用品来帮助事急之人。所以毛庄上下都还能稍有些余粮来换些日常用品,日子过得还算滋润。”
“不过,庄里也是因为这样,除了一些生丝外就没什么产业了。”
“只是咱们庄子后面的土山也小,也就是个百亩左右。一年下来也就能产生丝六十石,售价一千多两。老主人他们将生丝卖出去后分利不取,全部分给各家。平均下来,庄子里每户人家也就一两白银。”
“大家是家里有粮、手里有钱,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呢。”
老管家说完,端起茶大大地喝了一口:“这都是咱们毛家的功劳啊。”
“功劳?”
毛烈却是微微一笑:“大家别埋怨毛家就好。”
“诶?怎么会埋怨呢?”老管家眼睛一怔,不解地问道。
毛烈也喝了一口茶,开口说道:“您老想啊。这种田,一亩下来也就是个五石左右的粮食,折合粮价算下来,也就顶多能有个四两银子,加上生丝的卖价,大家一年下来也就满打满算能有个五两银子的收成。”
“而要是我父兄不严令种稻的话,一亩地种桑养蚕下来,就能产将近一石的生丝。按照咱们宁波府现在的生丝价格,可就是将近二十两银子呢!”
“毛家的这个明令,却是让大家足足少赚了十五两银子呢。说不好还会有人埋怨呢。”
老管家一听,却是把眼睛一瞪,中气十足地吼了一嗓子:“我看他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