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重生南美做国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钟至少能处理200个字码的速度。到这时,大约已经有170部这样的设备投入了运行。惠斯通的发明所依据的原理沿用至今。
从1837年第一台电报机被发明出来,经过半个世纪发展,自动化学发报机、海底电缆发报机相继普及,世界各国因为有限电报的联系,彼此间的信息交流变得更加方便、紧密。
在欧洲,英国人建造了总计近十万公里长的电缆线路,而在远东,正在进行洋务运动的中原地区,电报总线路长度也达到了一万公里。
有限电报成了世界各国的主流信息传播方式,而在南美本土,汉国的有限电报铺设长度达到1.4万公里,电报线路连接到每个州府城市后,在1888年,停止了扩建,因为这一年,汉国在无限电报研发领域,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虽然在原有历史进程中,无线电通信和各种电子设备的巨大发展是20世纪的一个特征,但值得指出的是,电磁辐射基本理论中的许多部分在1900年以前就完成了,而且早在1880年代,便有欧洲科学家用实验证实了这一理论的可应用性。
麦克斯韦(Clerk Maxwell)电磁理论体系的一个必然结是,“波“可由一次电扰动产生,它与光波类似,并且以相同于光波的速度传播。事实上,麦克斯韦把光波也看作是电磁波。
赫兹(Henrich Hertz, 1857- 1894)则致力于用实验来证实这一预言,他在1887年证实了辐射的存在,还测定了它的许多特性。他的发射机是一种电火花振荡器,有两块金属板,分别起请振器和!天线的作用,他的接收机也具有类似的构造。如果接收电路的一个小间隙中出现了电火花,就表明接收机已经收到了由发射机辐射出来的电磁波。
赫兹系统所用的波长约24厘米,因此他能演示电磁辐的“光“特性(如反射和偏据)。虽然赫兹的发现和他的实验装置没有立即取得巨大的发展,但他的成果并没有全部被忽视,反而因为汉国在第一个十年发展规划中的提前重视,使得赫兹的理论在南美本土得到了实践性突破和应用。
例如,在1885年,汉国留洋科研工作者梁金荣在长安借助皇家科学院外籍科学家卢瑟福发明的一种新型检波器,成功地将信号发射到0.7公里远的地方。
1886年,另一位任职皇家科学院的外籍专家洛奇,发明了将一种感应线圈作为调谐电谐振器的工具的方法,并且在同年七月发明了无线电波的金属粉末检波器。
梁金荣、卢瑟福、洛奇三人的发明与研究成果,为无线电报的出现,奠定了技术基础。
1887年2月,汉国本土科研专家唐元湛完成了无线电报运行的第一次的实验,并且取得了成功。通过下苦功夫专研李明远提供的有关无线电报通信的粗略理论部分技术思路,
在1887年6月,他开发了波长远比赫兹所发现的波长要长的无线电传播技术。他最先证实,在300--3000米数量级的波长远比短波更适用于通信。因为短波的劣势,直到20世纪20年代,采用了相对灵敏的电子检波器,波长在10- 100 米的短波远距离信号传输才成为可能。而赫兹所用的短波波长,直到更近的年代才被有效地利用。
和赫兹发现的短波相比,使用300—3000米数量级的波长作为传播信号后,在半年之内,信号传递的距离快速由0.7公里,增加至20公里,而在1888年6月份,无线电报信号传播距离突破90公里,在最成功的一次实验中,达到了107公里。(真实历史上,最早将无线电报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是马可尼,他在1895年将无线信号传输到1.6公里外,
1899年初,中国进口了几部马可尼无线电报机,安装在两广总督督署、威远等要塞以及南洋舰队舰艇上,用于军事指挥,在同一年,马可尼才刚刚说服英国邮政部建立了一个无线电报站。
1901年,马可尼在康沃尔郡的普尔杜(Poldhu)和纽芬兰的圣约翰斯之间发送和接收了横跨大西洋的信号。)
南美汉国在无线电报领域的技术优势,比欧洲诸国早了大约8年,而第一批由本土皇家科学院研发制造的二十一台无线电报机,有限信号传输距离约在90公里,仅仅是作为实验性的产物,装备少量主力部队,在制造成本和信号传输距离未达到军方预期期望值前,还不具备大规模列装部队的条件。因为在无线电报应用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唐元湛和另外一名化工领域的科研人员,成为继周圣、林深河之后,称帝改制十年期间,唯有的两名获峰世袭贵族爵位者,同样是凭借着在无线电报领域取得成就,唐元湛被任命为陆军参谋总部电报司司长,专门负责无线电报的后续研发突破,以及列装普及等内容。
进入六师二团指挥部,等到二团团长陆荣廷到来后,电报司司长秉承着一贯的原则,干净利落道:“最新型号的无线电发报机,有限信号传播范围80公里,国防军第六师分到四台,师部一台,余下三个主力步兵团每个一台,师部和其它两个团的无线电报机已经送到,最后一台是给你们二团的,麻烦陆团长签收认领。”
“无线电报机?这玩意不用电线也能发出信号?”
即使在本土见到了电灯、电话、水力发电站等新鲜事务,第一次见到,不用通过电线,直接传递信号的无线电报机,陆荣廷也不禁大为好奇道。
“当然可以,不然我也不会大老远跑到六师营地来了。”
唐元湛保持着科研工作者固有的紧迫感,催促道“皇家科学院和司里的事情很多,送完了这批无线电报机,我还要回到长安完成无线电报后续的研发工作,陆团长快点签了名字,要是您还感到好奇的话,可以直接向电报兵询问,每个配备无线电报机的作战单位,都安排了两名接受培训的电报兵,有不懂得问题,您可以直接问他们。”
“唐司长是大忙人,您的时间宝贵,我们可不能耽误了您的研究进程。”
陆荣廷好奇的盯着无线电报机看了一会,扭头和对方打趣了一句,随即快速的在物资交接单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钟至少能处理200个字码的速度。到这时,大约已经有170部这样的设备投入了运行。惠斯通的发明所依据的原理沿用至今。
从1837年第一台电报机被发明出来,经过半个世纪发展,自动化学发报机、海底电缆发报机相继普及,世界各国因为有限电报的联系,彼此间的信息交流变得更加方便、紧密。
在欧洲,英国人建造了总计近十万公里长的电缆线路,而在远东,正在进行洋务运动的中原地区,电报总线路长度也达到了一万公里。
有限电报成了世界各国的主流信息传播方式,而在南美本土,汉国的有限电报铺设长度达到1.4万公里,电报线路连接到每个州府城市后,在1888年,停止了扩建,因为这一年,汉国在无限电报研发领域,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虽然在原有历史进程中,无线电通信和各种电子设备的巨大发展是20世纪的一个特征,但值得指出的是,电磁辐射基本理论中的许多部分在1900年以前就完成了,而且早在1880年代,便有欧洲科学家用实验证实了这一理论的可应用性。
麦克斯韦(Clerk Maxwell)电磁理论体系的一个必然结是,“波“可由一次电扰动产生,它与光波类似,并且以相同于光波的速度传播。事实上,麦克斯韦把光波也看作是电磁波。
赫兹(Henrich Hertz, 1857- 1894)则致力于用实验来证实这一预言,他在1887年证实了辐射的存在,还测定了它的许多特性。他的发射机是一种电火花振荡器,有两块金属板,分别起请振器和!天线的作用,他的接收机也具有类似的构造。如果接收电路的一个小间隙中出现了电火花,就表明接收机已经收到了由发射机辐射出来的电磁波。
赫兹系统所用的波长约24厘米,因此他能演示电磁辐的“光“特性(如反射和偏据)。虽然赫兹的发现和他的实验装置没有立即取得巨大的发展,但他的成果并没有全部被忽视,反而因为汉国在第一个十年发展规划中的提前重视,使得赫兹的理论在南美本土得到了实践性突破和应用。
例如,在1885年,汉国留洋科研工作者梁金荣在长安借助皇家科学院外籍科学家卢瑟福发明的一种新型检波器,成功地将信号发射到0.7公里远的地方。
1886年,另一位任职皇家科学院的外籍专家洛奇,发明了将一种感应线圈作为调谐电谐振器的工具的方法,并且在同年七月发明了无线电波的金属粉末检波器。
梁金荣、卢瑟福、洛奇三人的发明与研究成果,为无线电报的出现,奠定了技术基础。
1887年2月,汉国本土科研专家唐元湛完成了无线电报运行的第一次的实验,并且取得了成功。通过下苦功夫专研李明远提供的有关无线电报通信的粗略理论部分技术思路,
在1887年6月,他开发了波长远比赫兹所发现的波长要长的无线电传播技术。他最先证实,在300--3000米数量级的波长远比短波更适用于通信。因为短波的劣势,直到20世纪20年代,采用了相对灵敏的电子检波器,波长在10- 100 米的短波远距离信号传输才成为可能。而赫兹所用的短波波长,直到更近的年代才被有效地利用。
和赫兹发现的短波相比,使用300—3000米数量级的波长作为传播信号后,在半年之内,信号传递的距离快速由0.7公里,增加至20公里,而在1888年6月份,无线电报信号传播距离突破90公里,在最成功的一次实验中,达到了107公里。(真实历史上,最早将无线电报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是马可尼,他在1895年将无线信号传输到1.6公里外,
1899年初,中国进口了几部马可尼无线电报机,安装在两广总督督署、威远等要塞以及南洋舰队舰艇上,用于军事指挥,在同一年,马可尼才刚刚说服英国邮政部建立了一个无线电报站。
1901年,马可尼在康沃尔郡的普尔杜(Poldhu)和纽芬兰的圣约翰斯之间发送和接收了横跨大西洋的信号。)
南美汉国在无线电报领域的技术优势,比欧洲诸国早了大约8年,而第一批由本土皇家科学院研发制造的二十一台无线电报机,有限信号传输距离约在90公里,仅仅是作为实验性的产物,装备少量主力部队,在制造成本和信号传输距离未达到军方预期期望值前,还不具备大规模列装部队的条件。因为在无线电报应用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唐元湛和另外一名化工领域的科研人员,成为继周圣、林深河之后,称帝改制十年期间,唯有的两名获峰世袭贵族爵位者,同样是凭借着在无线电报领域取得成就,唐元湛被任命为陆军参谋总部电报司司长,专门负责无线电报的后续研发突破,以及列装普及等内容。
进入六师二团指挥部,等到二团团长陆荣廷到来后,电报司司长秉承着一贯的原则,干净利落道:“最新型号的无线电发报机,有限信号传播范围80公里,国防军第六师分到四台,师部一台,余下三个主力步兵团每个一台,师部和其它两个团的无线电报机已经送到,最后一台是给你们二团的,麻烦陆团长签收认领。”
“无线电报机?这玩意不用电线也能发出信号?”
即使在本土见到了电灯、电话、水力发电站等新鲜事务,第一次见到,不用通过电线,直接传递信号的无线电报机,陆荣廷也不禁大为好奇道。
“当然可以,不然我也不会大老远跑到六师营地来了。”
唐元湛保持着科研工作者固有的紧迫感,催促道“皇家科学院和司里的事情很多,送完了这批无线电报机,我还要回到长安完成无线电报后续的研发工作,陆团长快点签了名字,要是您还感到好奇的话,可以直接向电报兵询问,每个配备无线电报机的作战单位,都安排了两名接受培训的电报兵,有不懂得问题,您可以直接问他们。”
“唐司长是大忙人,您的时间宝贵,我们可不能耽误了您的研究进程。”
陆荣廷好奇的盯着无线电报机看了一会,扭头和对方打趣了一句,随即快速的在物资交接单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