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擎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蔚蓝的海面上平静无波,显示出与这个季节并不相符的安宁祥和,但是站在甲板上的李修远却并不平静,自从在渤海接受了姜田的检阅之后,他就进入到了这辈子从没有过工作状态,这的确是前所未有的,哪怕是当年和郑家舰队一起北上,大大小小几百艘船杀向北方,他都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张过。就后金的那点水上力量李修远完全没看在眼里,所以也就没有任何紧张或恐惧。可这次面对的敌人非同寻常,他们既不是单打独斗的西夷海盗,也不是船小没炮的倭寇,作为东亚海面上称霸几十年的舰队,就算李修远有足够的信心战胜敌人,却也要小心万分不敢有丝毫大意。
“劝降的人回来了吗?”放下望远镜李修远轻声的问手下人。
周围的相互对视了一眼,均无奈的摇摇头。如果放在以前是没人认为能劝降郑家舰队的,就是劝降一两支舰队的统领都难,因为郑成功在自己这帮心腹眼中是如同神一般的存在。而且大家大家都知道前明朝廷的习惯,招安之后能闲散的过完余生都难。
但今时不同往日,一来天眷帝对投降的敌人可算是十分宽厚,郑成功一死郑家就没有一个能统领全局的人物,二来看看脚下这定海号,不用太多只需要有一、二十艘,不敢说天下无敌,至少在整个亚洲都能横着走。再死抱着伪明朝廷也没有翻盘的希望了。
其实大家心中还有另一个想法只是谁都没有说出来,那就是这中华海军未来的高等将领就那么几个名额,如果郑经真的识时务投降了,保不准天眷帝念在他爹的情谊上封个爵位,那他手下那些老海盗们可就有可能进入海军了,到时候自己这帮人就算劳苦功高论起跑船的本事也不及人家,万一以后见了这帮降将还要叫一声首长……凡是想到此处的人均希望郑氏不要接受招安,就这么逆历史潮流被无情的碾压算了。
李修远知道自己手下这帮人的想法,如果不是和郑家那边有些交情,他也会这样想的。只是劝降这件事他做不了主,因为劝降的使节根本不是自己派出去了,说客这个工作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干的,张韬很清楚劝降的重要性,这不仅是政治上的,同时也能挽救一批优秀的水手。
所以使节的人选就定位了前明的一个降将,大家都熟悉的江北四镇之一,原凤阳总督麾下的黄得功。这位仁兄绝对是明末的风云人物,也是在这个时空中比较早投降张韬的明朝将领,当然这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张韬顶着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帽子,另一方面还因为黄得功的靠山马士英被张韬一举成擒,后来这俩人促膝长谈,前凤阳总督对外宣布听从调遣,这样一来他黄某人也就顺理成章的受张韬节制。
后来的历史证明,黄得功虽然有着那个睡袋的军阀特征,可在忠君爱国这一原则问题上,还是靠得住的。所以在张韬一边沿长江布防一边对旧军队整训的时候,黄得功是江北四镇中唯一留用的。另外那仨人在收缴了兵权之后都给个闲差远远打发了,至于后来刘良佐复又叛变投了满清,却因为自己旧部大多被拆散混编,也没能翻出什么浪花来。
现在的黄得功本来在北伐后论功,也能当个封疆大吏了,可朱家及一帮恨军队做大的文官们,有掀起了党争的风潮,黄得功不是张韬的嫡系,手下又有军队,所以受到了文官集团的拉拢,征战南北的黄得功早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政治白痴,抄自后世的部队政治教育让他看清了一切,但他也知道自己在这政治漩涡中实在太渺小,所以不顾张韬的极力挽留回老家做个富家翁去了。
中华朝定鼎之后,张韬没忘了那些曾为国为民浴血奋战却又和自己政见不同的人,大家都有封赏,用张韬的话来说就是,你可以和我的见解不同,却和你应得的荣誉无关,由此可见派这么一个身份具有代表性的人去台湾,用意究竟是什么了。
黄得功的到来,让本就暗潮汹涌的台湾小朝廷更加的紧张起来,评论这一时期的台湾无论如何也绕不过郑经这个人物,在原本的历史上,若不是这个政治强人的合纵连横,台湾会不会撑那么长的时间,甚至一度反攻大陆都很难说,但这个人也有自己的历史局限性,其人生以及台湾的命运被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给害苦了。
这个时空中因为郑成功早早地就收缩至太歪,没有留下厦门之类的前沿阵地,所以没有郑经跨海夺位的一幕,可他因为与弟弟乳母的私情还是备受质疑,自己老娘也是十分讨厌私生子郑克臧,叔叔郑泰虽争位失败率舰队出走。可最近传来消息,郑泰退入琉球之后和日本人勾结,意图打劫中华朝的舰队,反倒是惹毛了大陆那边,讨伐舰队现在就停在澎湖外海,台湾与澎湖群岛的联系已经部分中断。中国沿海的海盗们曾不止一次的面对这种局面,但他们依然顽强的存在了这么多年,可是这次无论郑经还是他手下那一众老海盗,都觉得已经无力回天了。
郑经不是一个莽夫,他知道仅凭一个台湾哪怕是加上东南亚的诸多欧洲人,也不可能同统一安定的大陆对抗,所以一开始他就打算被招安,但被什么样的条件招安就是需要讨价还价的事情,为了能让中华朝接受自己不登岸、不交兵权、受封为藩王的目的,他也要认认真真的同大陆的舰队打上一仗,于是一场现在还不为人知却在今后的载入史册的海战不可避免的爆发了,只是这次的交战双方没他郑经什么事。
李修远率领舰队奔赴战场,就算他对新战舰的性能了如指掌却也不敢托大,当年称霸东南亚海面的郑家余威犹在,他一直在思考如果当初不是郑泰轻敌,自己又一心逃跑,说不定这条命就留在日本了,于是当他在济州岛补给时得到了情报,当初袭击自己的郑泰已经和台湾决裂,这才大胆的制定了一个奔袭琉球的计划。
“右满舵,集火敌旗舰!”在隆隆的宝胜与浓密的硝烟中,李修远依旧穿着自己的军礼服屹立在甲板之上,既没有穿上沉重的护甲,也没待在指挥官专用的装甲舰桥,他这种个人英雄主义曾被姜田称之为匹夫之勇,对特遣舰队军官进行突击培训的时候,是严令禁止这种行为的,因为现在的中华朝缺德不是船而是有指挥经验的军官。
李修远知道姜大人的用意,只是他却改不了这个毛病,自打配发的新式海军礼服穿上身,他觉得自己这辈子已经无法脱下它了,用姜田的话说军礼服没有任何实战价值,这只是一种穿着用来炫耀的漂亮衣服,但是军人需要炫耀什么?自然是悠久的历史与传统以及让人心生敬畏的战绩,用来展示这些的便是军礼服,它不仅是对军人身份的识别,还代表了一支军队的灵魂,所以后世但凡有过辉煌历史的军队,军礼服却很少装扮的花里胡哨,无不殊途同归的走向凝练与深沉。
雪白的礼服在硝烟中若隐若现,战舰上的水兵看见自家司令的身影便有一种沉稳的安全感,这也是李修远必须... -->>
蔚蓝的海面上平静无波,显示出与这个季节并不相符的安宁祥和,但是站在甲板上的李修远却并不平静,自从在渤海接受了姜田的检阅之后,他就进入到了这辈子从没有过工作状态,这的确是前所未有的,哪怕是当年和郑家舰队一起北上,大大小小几百艘船杀向北方,他都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张过。就后金的那点水上力量李修远完全没看在眼里,所以也就没有任何紧张或恐惧。可这次面对的敌人非同寻常,他们既不是单打独斗的西夷海盗,也不是船小没炮的倭寇,作为东亚海面上称霸几十年的舰队,就算李修远有足够的信心战胜敌人,却也要小心万分不敢有丝毫大意。
“劝降的人回来了吗?”放下望远镜李修远轻声的问手下人。
周围的相互对视了一眼,均无奈的摇摇头。如果放在以前是没人认为能劝降郑家舰队的,就是劝降一两支舰队的统领都难,因为郑成功在自己这帮心腹眼中是如同神一般的存在。而且大家大家都知道前明朝廷的习惯,招安之后能闲散的过完余生都难。
但今时不同往日,一来天眷帝对投降的敌人可算是十分宽厚,郑成功一死郑家就没有一个能统领全局的人物,二来看看脚下这定海号,不用太多只需要有一、二十艘,不敢说天下无敌,至少在整个亚洲都能横着走。再死抱着伪明朝廷也没有翻盘的希望了。
其实大家心中还有另一个想法只是谁都没有说出来,那就是这中华海军未来的高等将领就那么几个名额,如果郑经真的识时务投降了,保不准天眷帝念在他爹的情谊上封个爵位,那他手下那些老海盗们可就有可能进入海军了,到时候自己这帮人就算劳苦功高论起跑船的本事也不及人家,万一以后见了这帮降将还要叫一声首长……凡是想到此处的人均希望郑氏不要接受招安,就这么逆历史潮流被无情的碾压算了。
李修远知道自己手下这帮人的想法,如果不是和郑家那边有些交情,他也会这样想的。只是劝降这件事他做不了主,因为劝降的使节根本不是自己派出去了,说客这个工作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干的,张韬很清楚劝降的重要性,这不仅是政治上的,同时也能挽救一批优秀的水手。
所以使节的人选就定位了前明的一个降将,大家都熟悉的江北四镇之一,原凤阳总督麾下的黄得功。这位仁兄绝对是明末的风云人物,也是在这个时空中比较早投降张韬的明朝将领,当然这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张韬顶着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帽子,另一方面还因为黄得功的靠山马士英被张韬一举成擒,后来这俩人促膝长谈,前凤阳总督对外宣布听从调遣,这样一来他黄某人也就顺理成章的受张韬节制。
后来的历史证明,黄得功虽然有着那个睡袋的军阀特征,可在忠君爱国这一原则问题上,还是靠得住的。所以在张韬一边沿长江布防一边对旧军队整训的时候,黄得功是江北四镇中唯一留用的。另外那仨人在收缴了兵权之后都给个闲差远远打发了,至于后来刘良佐复又叛变投了满清,却因为自己旧部大多被拆散混编,也没能翻出什么浪花来。
现在的黄得功本来在北伐后论功,也能当个封疆大吏了,可朱家及一帮恨军队做大的文官们,有掀起了党争的风潮,黄得功不是张韬的嫡系,手下又有军队,所以受到了文官集团的拉拢,征战南北的黄得功早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政治白痴,抄自后世的部队政治教育让他看清了一切,但他也知道自己在这政治漩涡中实在太渺小,所以不顾张韬的极力挽留回老家做个富家翁去了。
中华朝定鼎之后,张韬没忘了那些曾为国为民浴血奋战却又和自己政见不同的人,大家都有封赏,用张韬的话来说就是,你可以和我的见解不同,却和你应得的荣誉无关,由此可见派这么一个身份具有代表性的人去台湾,用意究竟是什么了。
黄得功的到来,让本就暗潮汹涌的台湾小朝廷更加的紧张起来,评论这一时期的台湾无论如何也绕不过郑经这个人物,在原本的历史上,若不是这个政治强人的合纵连横,台湾会不会撑那么长的时间,甚至一度反攻大陆都很难说,但这个人也有自己的历史局限性,其人生以及台湾的命运被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给害苦了。
这个时空中因为郑成功早早地就收缩至太歪,没有留下厦门之类的前沿阵地,所以没有郑经跨海夺位的一幕,可他因为与弟弟乳母的私情还是备受质疑,自己老娘也是十分讨厌私生子郑克臧,叔叔郑泰虽争位失败率舰队出走。可最近传来消息,郑泰退入琉球之后和日本人勾结,意图打劫中华朝的舰队,反倒是惹毛了大陆那边,讨伐舰队现在就停在澎湖外海,台湾与澎湖群岛的联系已经部分中断。中国沿海的海盗们曾不止一次的面对这种局面,但他们依然顽强的存在了这么多年,可是这次无论郑经还是他手下那一众老海盗,都觉得已经无力回天了。
郑经不是一个莽夫,他知道仅凭一个台湾哪怕是加上东南亚的诸多欧洲人,也不可能同统一安定的大陆对抗,所以一开始他就打算被招安,但被什么样的条件招安就是需要讨价还价的事情,为了能让中华朝接受自己不登岸、不交兵权、受封为藩王的目的,他也要认认真真的同大陆的舰队打上一仗,于是一场现在还不为人知却在今后的载入史册的海战不可避免的爆发了,只是这次的交战双方没他郑经什么事。
李修远率领舰队奔赴战场,就算他对新战舰的性能了如指掌却也不敢托大,当年称霸东南亚海面的郑家余威犹在,他一直在思考如果当初不是郑泰轻敌,自己又一心逃跑,说不定这条命就留在日本了,于是当他在济州岛补给时得到了情报,当初袭击自己的郑泰已经和台湾决裂,这才大胆的制定了一个奔袭琉球的计划。
“右满舵,集火敌旗舰!”在隆隆的宝胜与浓密的硝烟中,李修远依旧穿着自己的军礼服屹立在甲板之上,既没有穿上沉重的护甲,也没待在指挥官专用的装甲舰桥,他这种个人英雄主义曾被姜田称之为匹夫之勇,对特遣舰队军官进行突击培训的时候,是严令禁止这种行为的,因为现在的中华朝缺德不是船而是有指挥经验的军官。
李修远知道姜大人的用意,只是他却改不了这个毛病,自打配发的新式海军礼服穿上身,他觉得自己这辈子已经无法脱下它了,用姜田的话说军礼服没有任何实战价值,这只是一种穿着用来炫耀的漂亮衣服,但是军人需要炫耀什么?自然是悠久的历史与传统以及让人心生敬畏的战绩,用来展示这些的便是军礼服,它不仅是对军人身份的识别,还代表了一支军队的灵魂,所以后世但凡有过辉煌历史的军队,军礼服却很少装扮的花里胡哨,无不殊途同归的走向凝练与深沉。
雪白的礼服在硝烟中若隐若现,战舰上的水兵看见自家司令的身影便有一种沉稳的安全感,这也是李修远必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