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帝王师:刘伯温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45岁生日那天晚上,他和砺上人有段精彩的对话,让人看了很为刘伯温是非分明的观点震惊。
砥上人:“佛主张不杀生,非但不杀生,还要割肉喂虎。”
刘伯温:“这就不对,如果你被老虎咬了一口,马上要死了,有机会杀它,也不杀吗?”
砥:“原则上是这样。”
刘:“你们佛家不是说众生平等吗?可你就要被老虎咬死了却不反击,那是不是证明你的命不如老虎?”
砥:“这个嘛……”
刘:“你们这种人每天坐在绝对安全的地方,撞钟念经,因为没有危险,所以就信口胡说,不杀生,却不知身处险境的人,如果不杀掉老虎,就会失去生命。你们这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保护罪恶吗?哪里有仁义之心?”
砥:“杀生肯定要遭到报应的。”
刘:“山中老虎,水中鲨鱼,每天都杀生,我怎么没见到它们有报应?”
砥:“哎哟,那是食物链的问题,佛说不杀生,是讲给咱们有理性的人听的。”
刘:“这样说来,禽兽杀生不会得到报应,而我们人杀生就要得到报应,那人不如禽兽?”
砥:“咱们谈点别的吧。”
刘:“咱们头顶的这片天的主宰是谁?”
砥:“佛祖。”
刘:“佛祖在西方,这里是东方。”
砥:“那就是你们道教的玉皇大帝吧。”
刘:“玉皇大帝是主宰天地的神,他定下法律,而你们佛教却总对有罪之人引手相援,你们这不是违法吗?”
砥:“你看今天的月亮好圆啊!”
那天月亮的确好圆,但是,刘伯温说:“其实我只是不尊重你的职业,但我尊重你这个人。”
砥上人说:“你就该如此,因为我又不是番僧。”
的确,刘伯温虽然反对佛教,但却和佛门中那些非番僧的人交往甚密。在绍兴三年,他游山玩水之地都有和尚的身影。而且刘伯温在着作中经常会用到佛家的典故,或者是以佛家的语境来书写文章诗词。这其实很容易理解,唐朝时韩愈反佛,认为佛教的先生们每天不干活,但却占着大量土地,是世外的顶级富豪,尤为要命的是,他们传播一些大言不惭的理论,使人心萎靡,应该把他们的寺庙铲平,把他们的土地收为国有,再让他们蓄发参加繁重的体力劳动。但韩愈却和很多和尚结为朋友。
刘伯温和韩愈有同样的心境,所以在二人谈话的最后,刘伯温感叹说:“你们佛教的神只们也不过是我们普通人所制造的,制造者如果头脑清醒,宅心仁厚,你们的神只就正大仙容,佛光普照。反之,你们的神只就是群魔乱舞,一塌糊涂。”
每个人都在心中制造着属于自己的神只,这种神只有时候是正义之神,有时候是邪恶之神,还有时候,只是一片虚空而已。这种人,我们称之为没有理想的人。
刘伯温心中的神只自然是正义之神,只不过这尊神制造的时间太长,发挥的作用也微乎其微。1356年,刘伯温福至心灵,他最后一次在大元王朝亮相的序幕被他心目中的神只缓缓拉开。
灯笼计
刘伯温重新被元政府起用,不是元政府幡然醒悟他是个人才,而是和几年前一样,也是朋友的推荐。他这个朋友叫石抹宜孙,契丹人,是个传奇色彩浓厚的人物。石抹宜孙性情洒脱但很机警,能力突出但谦虚谨慎。年轻时曾袭了父亲的官位来到江南,在处州担任行政长官。当他弟弟成人后,不能自力更生,所以他就打通关系,把父亲的官位袭给了弟弟,而自己到台州闭门读书。1351年,方国珍在台州革命,江浙行省想到这位传奇人物,就命令他到温州担任行政长官。刘伯温在绍兴监狱游山玩水时,石抹宜孙已凭多次击败盗贼的功勋荣升江浙行省枢密院判官了。
从各种关于石抹宜孙的记载来看,他是那个年代少有的儒将中的奇葩。他的军队纪律严明,能吃大苦耐大劳。他本人则是个书痴,特别善于写优美动人的诗歌。由于都在江浙行省做官,所以刘伯温和石抹宜孙总是抬头不见低头见,刘伯温在绍兴监狱时,二人的关系升温。石抹宜孙有意识地接近绍兴文化圈,所以有心人经常能在绍兴看到石抹宜孙的身影。就在那时,石抹宜孙和刘伯温开始频繁交往,两人同时确定,这是双方伟大友谊的开端。
刘伯温对时局的看法让石抹宜孙深以为然,刘伯温在方国珍屡降屡叛处置问题上的是非观更是和石抹宜孙心心相印。所以在1356年正月,石抹宜孙就写了封聘用书,送到刘伯温处,请他出山帮自己。字里行间流淌着无限真情,使刘伯温深为感动。
一个人一旦被感动,必然要付诸行动。所以,正月末得到石抹宜孙的信,二月初,刘伯温就走进杭州城,接受了江浙行省都事的职务,三月初,他风尘仆仆地来到了石抹宜孙办公地处州。
石抹宜孙激动不已,紧紧握着刘伯温的手,似乎要落下眼泪来。但他认为这样不合适,所以马上收起情绪,拿出一份档案,对刘伯温说:“这是逆贼吴成七的档案,你先看看。”
吴成七是刘伯温的老乡,青田县人,吃苦耐劳而且头脑灵活,并且在当地一位江湖高手手下练过搏击术。春天来时,在家务农,庄稼生长时,他就外出贩售私盐。这使我们想到了他的前辈张士诚,但吴成七和张士诚不一样,贩卖私盐只是兼职,并非主业。
1353年春天,吴成七在青田某个镇上贩卖私盐,结果被当地的盐霸欺辱,不但让他赔了本,还揍了他个鼻青脸肿。吴成七陷入两难境地,他不能报官,因为他就是违法犯罪分子,他又不能忍气吞声,因为从当年的气象知识判断,他的土地将颗粒无收。吴成七趴在地上考虑了很久,终于决定先出一口恶气再谈其他。于是,他站了起来,盐霸和他的几个喽啰对他这种挑衅行为极为愤怒,准备再揍他一顿。他们不知道,吴成七的搏击术造诣很高,有时候连他老师都不是对手。所以,他一记重拳就把那个盐霸脸打成了肉饼,盐霸当场死亡,吴成七逃离现场。
杀人肯定要偿命,天经地义。但有一种杀人就不必偿命,比如政府杀人,再比如造反杀人。吴成七在家中惶恐了一天后,找来了同行——民间搏击大师宋茂四,还有他平时经常救济的儒生支云龙和经常蹭他吃喝、并声称是青田第一谋士的周一公。
四人几乎是一拍即合,这倒不是因为他们有多心心相印和肝胆相照,而是因为那时候,江浙境内除了绍兴无烽烟外,其他地方狼藉一片。人人都在造反和准备造反,而且成功几率出奇的大。既然现在活得差强人意,那就重走出一条人生路。
宋茂四常在江湖上行走,认识了太多不如意的人,所以一经联络,马上站出了一群人。周一公扮演了街头革命家的本色,通过各种装神弄鬼,吸引了无数想要发家致富的人。
吴成七坐在高处,看着一万多人向他欢呼,突然想到了支云龙曾经说的一个成语:众望所归。
1354年,众望所归的吴成七自称“吴王”,开始了他和元政府的对抗之路。但吴成七只是穷吆喝,他称吴王很久了,只是在某某村和某某屯里称王称霸。也就是说,他开始时,根本没有和元政府的正规军接触过。他的军粮全从当地普通百姓那里得来,谁家辛苦种了粮食也不可能白给他,所以吴成七最开始革命时,是先对普通老百姓革命。这种革命方式有两种:有钱有粮的出钱粮,没钱没粮的就出人。
革命的成果极为乐观,因为人数的增多,吴成七不得不频繁... -->>
45岁生日那天晚上,他和砺上人有段精彩的对话,让人看了很为刘伯温是非分明的观点震惊。
砥上人:“佛主张不杀生,非但不杀生,还要割肉喂虎。”
刘伯温:“这就不对,如果你被老虎咬了一口,马上要死了,有机会杀它,也不杀吗?”
砥:“原则上是这样。”
刘:“你们佛家不是说众生平等吗?可你就要被老虎咬死了却不反击,那是不是证明你的命不如老虎?”
砥:“这个嘛……”
刘:“你们这种人每天坐在绝对安全的地方,撞钟念经,因为没有危险,所以就信口胡说,不杀生,却不知身处险境的人,如果不杀掉老虎,就会失去生命。你们这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保护罪恶吗?哪里有仁义之心?”
砥:“杀生肯定要遭到报应的。”
刘:“山中老虎,水中鲨鱼,每天都杀生,我怎么没见到它们有报应?”
砥:“哎哟,那是食物链的问题,佛说不杀生,是讲给咱们有理性的人听的。”
刘:“这样说来,禽兽杀生不会得到报应,而我们人杀生就要得到报应,那人不如禽兽?”
砥:“咱们谈点别的吧。”
刘:“咱们头顶的这片天的主宰是谁?”
砥:“佛祖。”
刘:“佛祖在西方,这里是东方。”
砥:“那就是你们道教的玉皇大帝吧。”
刘:“玉皇大帝是主宰天地的神,他定下法律,而你们佛教却总对有罪之人引手相援,你们这不是违法吗?”
砥:“你看今天的月亮好圆啊!”
那天月亮的确好圆,但是,刘伯温说:“其实我只是不尊重你的职业,但我尊重你这个人。”
砥上人说:“你就该如此,因为我又不是番僧。”
的确,刘伯温虽然反对佛教,但却和佛门中那些非番僧的人交往甚密。在绍兴三年,他游山玩水之地都有和尚的身影。而且刘伯温在着作中经常会用到佛家的典故,或者是以佛家的语境来书写文章诗词。这其实很容易理解,唐朝时韩愈反佛,认为佛教的先生们每天不干活,但却占着大量土地,是世外的顶级富豪,尤为要命的是,他们传播一些大言不惭的理论,使人心萎靡,应该把他们的寺庙铲平,把他们的土地收为国有,再让他们蓄发参加繁重的体力劳动。但韩愈却和很多和尚结为朋友。
刘伯温和韩愈有同样的心境,所以在二人谈话的最后,刘伯温感叹说:“你们佛教的神只们也不过是我们普通人所制造的,制造者如果头脑清醒,宅心仁厚,你们的神只就正大仙容,佛光普照。反之,你们的神只就是群魔乱舞,一塌糊涂。”
每个人都在心中制造着属于自己的神只,这种神只有时候是正义之神,有时候是邪恶之神,还有时候,只是一片虚空而已。这种人,我们称之为没有理想的人。
刘伯温心中的神只自然是正义之神,只不过这尊神制造的时间太长,发挥的作用也微乎其微。1356年,刘伯温福至心灵,他最后一次在大元王朝亮相的序幕被他心目中的神只缓缓拉开。
灯笼计
刘伯温重新被元政府起用,不是元政府幡然醒悟他是个人才,而是和几年前一样,也是朋友的推荐。他这个朋友叫石抹宜孙,契丹人,是个传奇色彩浓厚的人物。石抹宜孙性情洒脱但很机警,能力突出但谦虚谨慎。年轻时曾袭了父亲的官位来到江南,在处州担任行政长官。当他弟弟成人后,不能自力更生,所以他就打通关系,把父亲的官位袭给了弟弟,而自己到台州闭门读书。1351年,方国珍在台州革命,江浙行省想到这位传奇人物,就命令他到温州担任行政长官。刘伯温在绍兴监狱游山玩水时,石抹宜孙已凭多次击败盗贼的功勋荣升江浙行省枢密院判官了。
从各种关于石抹宜孙的记载来看,他是那个年代少有的儒将中的奇葩。他的军队纪律严明,能吃大苦耐大劳。他本人则是个书痴,特别善于写优美动人的诗歌。由于都在江浙行省做官,所以刘伯温和石抹宜孙总是抬头不见低头见,刘伯温在绍兴监狱时,二人的关系升温。石抹宜孙有意识地接近绍兴文化圈,所以有心人经常能在绍兴看到石抹宜孙的身影。就在那时,石抹宜孙和刘伯温开始频繁交往,两人同时确定,这是双方伟大友谊的开端。
刘伯温对时局的看法让石抹宜孙深以为然,刘伯温在方国珍屡降屡叛处置问题上的是非观更是和石抹宜孙心心相印。所以在1356年正月,石抹宜孙就写了封聘用书,送到刘伯温处,请他出山帮自己。字里行间流淌着无限真情,使刘伯温深为感动。
一个人一旦被感动,必然要付诸行动。所以,正月末得到石抹宜孙的信,二月初,刘伯温就走进杭州城,接受了江浙行省都事的职务,三月初,他风尘仆仆地来到了石抹宜孙办公地处州。
石抹宜孙激动不已,紧紧握着刘伯温的手,似乎要落下眼泪来。但他认为这样不合适,所以马上收起情绪,拿出一份档案,对刘伯温说:“这是逆贼吴成七的档案,你先看看。”
吴成七是刘伯温的老乡,青田县人,吃苦耐劳而且头脑灵活,并且在当地一位江湖高手手下练过搏击术。春天来时,在家务农,庄稼生长时,他就外出贩售私盐。这使我们想到了他的前辈张士诚,但吴成七和张士诚不一样,贩卖私盐只是兼职,并非主业。
1353年春天,吴成七在青田某个镇上贩卖私盐,结果被当地的盐霸欺辱,不但让他赔了本,还揍了他个鼻青脸肿。吴成七陷入两难境地,他不能报官,因为他就是违法犯罪分子,他又不能忍气吞声,因为从当年的气象知识判断,他的土地将颗粒无收。吴成七趴在地上考虑了很久,终于决定先出一口恶气再谈其他。于是,他站了起来,盐霸和他的几个喽啰对他这种挑衅行为极为愤怒,准备再揍他一顿。他们不知道,吴成七的搏击术造诣很高,有时候连他老师都不是对手。所以,他一记重拳就把那个盐霸脸打成了肉饼,盐霸当场死亡,吴成七逃离现场。
杀人肯定要偿命,天经地义。但有一种杀人就不必偿命,比如政府杀人,再比如造反杀人。吴成七在家中惶恐了一天后,找来了同行——民间搏击大师宋茂四,还有他平时经常救济的儒生支云龙和经常蹭他吃喝、并声称是青田第一谋士的周一公。
四人几乎是一拍即合,这倒不是因为他们有多心心相印和肝胆相照,而是因为那时候,江浙境内除了绍兴无烽烟外,其他地方狼藉一片。人人都在造反和准备造反,而且成功几率出奇的大。既然现在活得差强人意,那就重走出一条人生路。
宋茂四常在江湖上行走,认识了太多不如意的人,所以一经联络,马上站出了一群人。周一公扮演了街头革命家的本色,通过各种装神弄鬼,吸引了无数想要发家致富的人。
吴成七坐在高处,看着一万多人向他欢呼,突然想到了支云龙曾经说的一个成语:众望所归。
1354年,众望所归的吴成七自称“吴王”,开始了他和元政府的对抗之路。但吴成七只是穷吆喝,他称吴王很久了,只是在某某村和某某屯里称王称霸。也就是说,他开始时,根本没有和元政府的正规军接触过。他的军粮全从当地普通百姓那里得来,谁家辛苦种了粮食也不可能白给他,所以吴成七最开始革命时,是先对普通老百姓革命。这种革命方式有两种:有钱有粮的出钱粮,没钱没粮的就出人。
革命的成果极为乐观,因为人数的增多,吴成七不得不频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