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战争世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黔州,省府郊外,“红峰”基地。
这里原本是一座兵工厂,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在那个热血沸腾的时代,数千名军工人在此挥洒汗水与青春,每年产出数十万支各类枪械。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受改革开放的春风与大裁军的浪潮影响,成百上千的三线兵工厂退出了历史舞台。只不过,这座埋藏在深山中的兵工厂不一样,在进行了必要的改造之后移交给二炮,用来储存、检修与维护各类导弹武器。到了世纪之交的那几年,兵工厂的命运再次被改变。在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后的第五年,军方第一代超级计算机在此落户。在此之后,虽然超级计算机更新换代数次,但是该基地的使命一直没有改变,即利用超级计算机进行模拟核爆炸试验,为国家的战略安全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
整座基地都在地面之下,准确的说是大山内部。至于工厂宿舍、食堂等地面建筑物,早被拆掉了。
计算中心离地面数十米,由大大小小数十个房间组成,总面积超过五千平方米,能够容纳上千台大型机组。在十二台五千千瓦级的大型中央空调的驱动下,里面始终保持着恒定的温度与湿度。
在此运行的,已是军方的第五代超级计算机。
虽然在性能上无法与“神威”等民用超级计算机相提并论,但是每秒上亿亿次的浮点运算速度足以应付各种军事应用。关键是,这是军方的超级计算机,没有使用成本、以及跟其他用户争夺运算资源的问题,此外在保密等方面也更有保障,极为适合为一些秘密科研提供超算服务。
正如国外情报机构猜测的那样,“红峰”基地的超级计算机主要为各种秘密军事科研项目服务,用于模拟核爆炸只是一个噱头。其实严格说来,用超级计算机进行模拟核爆炸也是秘密军事科研项目,因为模拟运算得到的数据将用来设计核弹头,而核弹头的可靠性决定国家的战略安全。
现在,已经持续五年的“问天”项目即将产生结果。
其实,“问天”是一个庞大的计划,由该中心负责的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不过是最关键的一部分,即利用超级计算机进行模拟运算,确定是否具有可行性,从而决定是否将该计划持续下去。
对一个将要投入数万亿元的庞大计划来说,五年时间不算漫长。
只是,对一台每秒运行上亿亿次的超级计算机来说,持续运行五年绝对不算短暂。如果用来设计战略核弹头,五年的时间足够让这台超级计算机进行上千次的模拟测试,设计出十种以上的核弹头。
什么项目需要如此巨大的运算资源?
控制中心,一名戴着眼镜的年轻科研人员目不转睛的盯着台面上的数据屏幕。他头发凌乱,胡子拉碴,双眼中布满血丝,看上去像是好几天没有合眼了。如果不是身上那件勉强算得上干净的白大褂,以及所处的环境,没人会相信他是一名科研人员,更别说是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员。
他叫周自强,四川人,现年三十二岁,华中科技大学少年班的高才生,十六岁就拿到了理论物理学硕士学位,二十岁成为清华大学的理论物理学与核物理学双料博士,二十五岁就让花旗国哈佛大学破例委任为专职教授,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在三十岁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年轻科学家。同一年,他辞掉了哈佛大学的教授职务,回到清华大学任教,而且只是一名授课的副教授。从这个时候开始,他变得平庸无奇,不再受外界关注,成为一名再普通不过的教育工作者。
当然,这只是外界的认识。
不管是在清华大学内部,还是在学术界,只知道周自强一直在大学任教,每周有十多堂理论物理与核物理的专业课,偶尔参加一些科研项目,不过都是普通的项目,靠不高的薪水过活。此外,他在三年前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妻子是清华大学外语教师,住在学校提供的教师公寓里面。
显然,这些都是刻意营造出来的假象。
在过去七年里,周自强一直在此工作。最初两年,他还偶尔回京探亲。在“问天”项目正式启动之后,他就没有离开过。即便是到地面上去透气,也只能呆在精心伪装好的遮阳篷下面。至于在清华大学授课的那个“周自强”,以及组建家庭的那个外语教师,其实都是军方安排的替身。
七年前,让周自强放弃了在哈佛大学的大好前程,执意回国的就是“问天”项目。
直到现在,周自强都清楚记得七年前的那个晚上,在从清华大学博士导师那里听到“问天”计划时的震惊。哪怕受到保密限制,周自强当时了解到的只是冰山一角,也立即让他做出取舍。
回国之后的不适应,特别是在... -->>
黔州,省府郊外,“红峰”基地。
这里原本是一座兵工厂,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在那个热血沸腾的时代,数千名军工人在此挥洒汗水与青春,每年产出数十万支各类枪械。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受改革开放的春风与大裁军的浪潮影响,成百上千的三线兵工厂退出了历史舞台。只不过,这座埋藏在深山中的兵工厂不一样,在进行了必要的改造之后移交给二炮,用来储存、检修与维护各类导弹武器。到了世纪之交的那几年,兵工厂的命运再次被改变。在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后的第五年,军方第一代超级计算机在此落户。在此之后,虽然超级计算机更新换代数次,但是该基地的使命一直没有改变,即利用超级计算机进行模拟核爆炸试验,为国家的战略安全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
整座基地都在地面之下,准确的说是大山内部。至于工厂宿舍、食堂等地面建筑物,早被拆掉了。
计算中心离地面数十米,由大大小小数十个房间组成,总面积超过五千平方米,能够容纳上千台大型机组。在十二台五千千瓦级的大型中央空调的驱动下,里面始终保持着恒定的温度与湿度。
在此运行的,已是军方的第五代超级计算机。
虽然在性能上无法与“神威”等民用超级计算机相提并论,但是每秒上亿亿次的浮点运算速度足以应付各种军事应用。关键是,这是军方的超级计算机,没有使用成本、以及跟其他用户争夺运算资源的问题,此外在保密等方面也更有保障,极为适合为一些秘密科研提供超算服务。
正如国外情报机构猜测的那样,“红峰”基地的超级计算机主要为各种秘密军事科研项目服务,用于模拟核爆炸只是一个噱头。其实严格说来,用超级计算机进行模拟核爆炸也是秘密军事科研项目,因为模拟运算得到的数据将用来设计核弹头,而核弹头的可靠性决定国家的战略安全。
现在,已经持续五年的“问天”项目即将产生结果。
其实,“问天”是一个庞大的计划,由该中心负责的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不过是最关键的一部分,即利用超级计算机进行模拟运算,确定是否具有可行性,从而决定是否将该计划持续下去。
对一个将要投入数万亿元的庞大计划来说,五年时间不算漫长。
只是,对一台每秒运行上亿亿次的超级计算机来说,持续运行五年绝对不算短暂。如果用来设计战略核弹头,五年的时间足够让这台超级计算机进行上千次的模拟测试,设计出十种以上的核弹头。
什么项目需要如此巨大的运算资源?
控制中心,一名戴着眼镜的年轻科研人员目不转睛的盯着台面上的数据屏幕。他头发凌乱,胡子拉碴,双眼中布满血丝,看上去像是好几天没有合眼了。如果不是身上那件勉强算得上干净的白大褂,以及所处的环境,没人会相信他是一名科研人员,更别说是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员。
他叫周自强,四川人,现年三十二岁,华中科技大学少年班的高才生,十六岁就拿到了理论物理学硕士学位,二十岁成为清华大学的理论物理学与核物理学双料博士,二十五岁就让花旗国哈佛大学破例委任为专职教授,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在三十岁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年轻科学家。同一年,他辞掉了哈佛大学的教授职务,回到清华大学任教,而且只是一名授课的副教授。从这个时候开始,他变得平庸无奇,不再受外界关注,成为一名再普通不过的教育工作者。
当然,这只是外界的认识。
不管是在清华大学内部,还是在学术界,只知道周自强一直在大学任教,每周有十多堂理论物理与核物理的专业课,偶尔参加一些科研项目,不过都是普通的项目,靠不高的薪水过活。此外,他在三年前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妻子是清华大学外语教师,住在学校提供的教师公寓里面。
显然,这些都是刻意营造出来的假象。
在过去七年里,周自强一直在此工作。最初两年,他还偶尔回京探亲。在“问天”项目正式启动之后,他就没有离开过。即便是到地面上去透气,也只能呆在精心伪装好的遮阳篷下面。至于在清华大学授课的那个“周自强”,以及组建家庭的那个外语教师,其实都是军方安排的替身。
七年前,让周自强放弃了在哈佛大学的大好前程,执意回国的就是“问天”项目。
直到现在,周自强都清楚记得七年前的那个晚上,在从清华大学博士导师那里听到“问天”计划时的震惊。哪怕受到保密限制,周自强当时了解到的只是冰山一角,也立即让他做出取舍。
回国之后的不适应,特别是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