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盛唐不夜天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实际上李治是在清理武后对于东宫的影响,他要借着这个机会将东宫的人都换一遍,其实当年李贤的时候他就这么做过了,一开始武后的确没办法影响到东宫,那个时候李贤对于东宫的掌控力度还是不错的。
然而时间久了,漏洞也就有了,武后作为后宫之主,哪怕东宫在名义上是个特殊的存在却也不妨碍她将手伸进去,所以李贤开始做戏,只可惜就算这样也没能让武后放松警惕,李贤到底是被废了。
只不过现在跟之前是不一样的,当年李贤被立为太子的时候,李治的身体虽然不好却还能支持的住,然而如今……李治自己都感觉到了体能在下降,或许用不了多久他就……那么,只要在这个期间之内不让武后把持住东宫就可以了,一旦太子登基那就是名正言顺的皇帝,纵然武后是皇太后,想要压制却也有限了。
而李治唯一能够做到的也只是给新太子留下一个干净的东宫和相对干净的帝位,至于之后,就只能让新太子自己去想办法了。
李治做的事情武后知道却当成不知道,李治的想法她知道,但是却不能太过分,真的把李治逼急了弄个鱼死网破,对谁都没有好处。
武后聪明的没有对新太子的人选发出任何意见,就由着李治装聋作哑,她心里多少清楚,大概李治是想要等他快要归天的时候立太子,而后过不久就让太子正式继位,这些事情武后没办法阻止,她现在的重点也不在新太子的人选,她更关注军队。
李治能够坐稳这个皇位归根究底就是因为他手中有着兵权,对军队的绝对统治权让他不用惧怕任何兄弟,而那些有竞争力的兄弟也都被他给弄死了。
武后渴望大权在握的感觉,只是一点点的政治话语权不能让她满足,她现在更想要兵权。
可是李治却一直没有给她这个机会,武后能够下手的时候也只能是新旧帝王交替之时,趁着新皇对朝野控制力度不够,武后在朝中又经营多年,到时候就容易得多。
所以武后蛰伏了,她那一系的官员也跟着蛰伏,武后党和英王党都相继隐退,一时之间朝堂之上相王风头无量,所有人都觉得这次的太子必然是相王了。
李显和郑玘也是这么想的,事到如今李显已经认命了,开始转为思考掐死李隆基的可能性==!
至于想办法教导好李隆基这种事情他想都没想过,毕竟人家有亲生的父亲,哪里用得着你教导?而且郑玘告诉过他,李隆基是李轮的第三个儿子是个庶子,所以严格来说现在李隆基还没出生,李显也只不过就是yy一下,然后转头就将注意力放到了郑瑾身上。
今年已经四岁的郑瑾从长相上来看依稀能够看出跟郑玘有些相似的地方,却并不如郑玘那般好看,一开始李显还觉得是因为他年纪小的缘故,后来杨氏也说郑瑾不如郑玘小时候好看,李显才知道自己的感觉并没有错。
不过郑瑾是个很周正的孩子,虎头虎脑的有点小淘气,却又不烦人,不得不说世家教导出来的孩子到底跟平民百姓是不一样的,从小就被教导礼仪风范,哪怕才四岁也能形成一定的习惯了。
李显跟郑玘商量了一下就将他府上的一位幕僚推荐过去给郑瑾做启蒙老师,这位幕僚年纪有点大了,一辈子也没混出什么样来,家世不好,读书也不算很厉害,不过给一个孩子启蒙却也够了的。
就在这个时候,李治突然接连单独约谈宰相,既然是密谈就肯定不会将谈话的内容给说出去,然而每个宰相身后都是有一大票人跟着混的,他们自然是要给自己人透露一点消息。
于是,到了最后天皇想要立太子,却在人选上有些犹豫不定成了整个洛阳城心照不宣的秘密。
朝堂之上所有人都做好了两位皇子继续掐架的准备,说实话,大家都不太看好李显,没有继承人怎么能当太子?而且当初他亲口说的不娶妻妾不留子嗣的,这相当于断了他自己的路啊。
很多人都替李显可惜,如果他有妻有子的话,这太子之位对于他而言基本上就是唾手可得了,并且哪怕是这样天皇都还在犹豫,可见天皇是更看好英王的。
大家期盼的英王相王大作战并没有上演,英王一系神隐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是相王居然也约束着手下不要轻举妄动,当然不是所有人都听话的,也有人试图想要扳倒英王好来个从龙之功。
他们的想法是哪怕这次相王成为了太子,英王也是他登基路上的大障碍,毕竟英王虽然没有兵权但是他在军中的影响力太大了,这样一个皇子,还比相王年长,只能剥夺了他的继承权才能够让人放心。
只是……想法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那些想要背后下黑手的人想尽了办法都找不到攻击点,好不容易找到了,还没等他们下手,他们自己就被撂倒了。
好几次之后,谁都知道背后有人在保着英王,可他们就是找不出来是谁。涉及到自己,李显肯定不能继续糊涂下去了,对于有人背地想要对他下黑手他也若有所觉,不过他也没有在意,反正太子不是他,他也不想当,那些人想黑就黑吧,反正就算黑了他也死不了,跟何况他还不能反击吗?
而那些人被处理掉之后,李显就知道是郑玘出手了,只不过两三次之后郑玘就有些纳闷了:还有人在背后保着李显。
李显知道之后想了想说道:“大概是阿爹吧,他想要让我保住李贤呢,自然不能任由那些人坑我。”
以郑玘的本事也没有找出是谁在背后保着李显,那么李治的可能性就更大了一点。
虽然有人闹腾,但是真正的高层却都安稳如山,那几个宰相以及他们的属僚都特别的稳当,一开始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立太子多大的事情啊,但是后来大家心里也都清楚了——只怕天皇心里已经有人选了,只不过不知道是顾忌着什么,一时没有下决定。
一瞬间大家都在猜测:难道天皇属意的人选是英王?否则也不至于这么难以下决定,毕竟武后属意的人选是相王,这夫妻俩如果打擂台的话,太子的人选确定不下来的确是有可能的。
未来老板的位置迟迟不确定,一个月行,两个月还能忍,三个月大家就忍不了了,直接就有人上书要求早日定下太子之位以安民心。
咳咳,安抚民心什么的,实际上是安抚大家的心才对,未来老板一直确定不下来大家想要投资都不知道怎么投资好吗?
这个时候就有人上书请求立相王为太子,这封上书一出现仿佛就揭开了储位争夺战的序幕,李显目瞪口呆的看着这些大臣们你来我往的各种掐架,他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也成了香饽饽,居然有那么多人想要让他当太子。
有趣的是支持李显的人里明显武将居多,而李轮那边则是文臣居多,虽然大唐文武的界限并不明显,无形之中却也有一道壁垒,武将们是觉得李显好歹是知道兵事的,而且对待军士都很宽厚,这样一位上台对军队有好处。
当然啦,如果没有利益谁会支持你呢?工部和户部也有不少人支持李显,工部那些……都是一些发明狂,户部那些则都盼着李显上位之后将私产变成公产,恩,香皂的配方可以有的啊。
这些人你来我往的掐架,李显一方战斗力比较强,因为李显给力啊,文治武功两方面的功绩都能碾压李轮,李轮那边的人就以李显比李轮年纪大为由表示你们太欺负小孩子了。
然后李显这边就拿出国赖长君的论调,虽然李显也没多大,但是比起李轮他在年纪上就比较合适了。
李轮那边没办法就只能剑走偏锋的攻击李显没有子嗣,这一点是李显最大的缺点,本来看着对方说出这些,李显觉得那些人应该消停了吧?
之前他放出话说无意太子之位都不能让这些人老实下来!现在他总算是懂了被逼无奈是什么感觉了,他真的没想当太子啊。结果那些人还不肯罢休,吵架到这个地步,双方基本上就是车轱辘来回说,一方说我家英王劳苦功高,一方表示我家相王后继有人,到后来吵架的水平比菜市场大妈也好不了哪里去了。
李治和武后都看不下去了,这两位大头站出来了,英王系本来以为李治是他们的靠山,相王系则觉得有武后他们不会落败,结果事情发展让所有人都懵了。
李治没有公开表示更希望谁当太子,他只是直接任命郑玘为卫尉卿,在这样重要的节骨眼,郑玘英王党的帽子让所有人都觉得李治果然是属意英王做太子的。相王一方想要反对却拿不出反对的理由——郑玘的资历也勉强能够任职九卿了。
他们能够依仗的也只有武后了,结果在这个时候武后则站出来表示她也希望让李显做太子。
满朝文武:一脸懵逼.jpg
实际上李治是在清理武后对于东宫的影响,他要借着这个机会将东宫的人都换一遍,其实当年李贤的时候他就这么做过了,一开始武后的确没办法影响到东宫,那个时候李贤对于东宫的掌控力度还是不错的。
然而时间久了,漏洞也就有了,武后作为后宫之主,哪怕东宫在名义上是个特殊的存在却也不妨碍她将手伸进去,所以李贤开始做戏,只可惜就算这样也没能让武后放松警惕,李贤到底是被废了。
只不过现在跟之前是不一样的,当年李贤被立为太子的时候,李治的身体虽然不好却还能支持的住,然而如今……李治自己都感觉到了体能在下降,或许用不了多久他就……那么,只要在这个期间之内不让武后把持住东宫就可以了,一旦太子登基那就是名正言顺的皇帝,纵然武后是皇太后,想要压制却也有限了。
而李治唯一能够做到的也只是给新太子留下一个干净的东宫和相对干净的帝位,至于之后,就只能让新太子自己去想办法了。
李治做的事情武后知道却当成不知道,李治的想法她知道,但是却不能太过分,真的把李治逼急了弄个鱼死网破,对谁都没有好处。
武后聪明的没有对新太子的人选发出任何意见,就由着李治装聋作哑,她心里多少清楚,大概李治是想要等他快要归天的时候立太子,而后过不久就让太子正式继位,这些事情武后没办法阻止,她现在的重点也不在新太子的人选,她更关注军队。
李治能够坐稳这个皇位归根究底就是因为他手中有着兵权,对军队的绝对统治权让他不用惧怕任何兄弟,而那些有竞争力的兄弟也都被他给弄死了。
武后渴望大权在握的感觉,只是一点点的政治话语权不能让她满足,她现在更想要兵权。
可是李治却一直没有给她这个机会,武后能够下手的时候也只能是新旧帝王交替之时,趁着新皇对朝野控制力度不够,武后在朝中又经营多年,到时候就容易得多。
所以武后蛰伏了,她那一系的官员也跟着蛰伏,武后党和英王党都相继隐退,一时之间朝堂之上相王风头无量,所有人都觉得这次的太子必然是相王了。
李显和郑玘也是这么想的,事到如今李显已经认命了,开始转为思考掐死李隆基的可能性==!
至于想办法教导好李隆基这种事情他想都没想过,毕竟人家有亲生的父亲,哪里用得着你教导?而且郑玘告诉过他,李隆基是李轮的第三个儿子是个庶子,所以严格来说现在李隆基还没出生,李显也只不过就是yy一下,然后转头就将注意力放到了郑瑾身上。
今年已经四岁的郑瑾从长相上来看依稀能够看出跟郑玘有些相似的地方,却并不如郑玘那般好看,一开始李显还觉得是因为他年纪小的缘故,后来杨氏也说郑瑾不如郑玘小时候好看,李显才知道自己的感觉并没有错。
不过郑瑾是个很周正的孩子,虎头虎脑的有点小淘气,却又不烦人,不得不说世家教导出来的孩子到底跟平民百姓是不一样的,从小就被教导礼仪风范,哪怕才四岁也能形成一定的习惯了。
李显跟郑玘商量了一下就将他府上的一位幕僚推荐过去给郑瑾做启蒙老师,这位幕僚年纪有点大了,一辈子也没混出什么样来,家世不好,读书也不算很厉害,不过给一个孩子启蒙却也够了的。
就在这个时候,李治突然接连单独约谈宰相,既然是密谈就肯定不会将谈话的内容给说出去,然而每个宰相身后都是有一大票人跟着混的,他们自然是要给自己人透露一点消息。
于是,到了最后天皇想要立太子,却在人选上有些犹豫不定成了整个洛阳城心照不宣的秘密。
朝堂之上所有人都做好了两位皇子继续掐架的准备,说实话,大家都不太看好李显,没有继承人怎么能当太子?而且当初他亲口说的不娶妻妾不留子嗣的,这相当于断了他自己的路啊。
很多人都替李显可惜,如果他有妻有子的话,这太子之位对于他而言基本上就是唾手可得了,并且哪怕是这样天皇都还在犹豫,可见天皇是更看好英王的。
大家期盼的英王相王大作战并没有上演,英王一系神隐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是相王居然也约束着手下不要轻举妄动,当然不是所有人都听话的,也有人试图想要扳倒英王好来个从龙之功。
他们的想法是哪怕这次相王成为了太子,英王也是他登基路上的大障碍,毕竟英王虽然没有兵权但是他在军中的影响力太大了,这样一个皇子,还比相王年长,只能剥夺了他的继承权才能够让人放心。
只是……想法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那些想要背后下黑手的人想尽了办法都找不到攻击点,好不容易找到了,还没等他们下手,他们自己就被撂倒了。
好几次之后,谁都知道背后有人在保着英王,可他们就是找不出来是谁。涉及到自己,李显肯定不能继续糊涂下去了,对于有人背地想要对他下黑手他也若有所觉,不过他也没有在意,反正太子不是他,他也不想当,那些人想黑就黑吧,反正就算黑了他也死不了,跟何况他还不能反击吗?
而那些人被处理掉之后,李显就知道是郑玘出手了,只不过两三次之后郑玘就有些纳闷了:还有人在背后保着李显。
李显知道之后想了想说道:“大概是阿爹吧,他想要让我保住李贤呢,自然不能任由那些人坑我。”
以郑玘的本事也没有找出是谁在背后保着李显,那么李治的可能性就更大了一点。
虽然有人闹腾,但是真正的高层却都安稳如山,那几个宰相以及他们的属僚都特别的稳当,一开始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立太子多大的事情啊,但是后来大家心里也都清楚了——只怕天皇心里已经有人选了,只不过不知道是顾忌着什么,一时没有下决定。
一瞬间大家都在猜测:难道天皇属意的人选是英王?否则也不至于这么难以下决定,毕竟武后属意的人选是相王,这夫妻俩如果打擂台的话,太子的人选确定不下来的确是有可能的。
未来老板的位置迟迟不确定,一个月行,两个月还能忍,三个月大家就忍不了了,直接就有人上书要求早日定下太子之位以安民心。
咳咳,安抚民心什么的,实际上是安抚大家的心才对,未来老板一直确定不下来大家想要投资都不知道怎么投资好吗?
这个时候就有人上书请求立相王为太子,这封上书一出现仿佛就揭开了储位争夺战的序幕,李显目瞪口呆的看着这些大臣们你来我往的各种掐架,他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也成了香饽饽,居然有那么多人想要让他当太子。
有趣的是支持李显的人里明显武将居多,而李轮那边则是文臣居多,虽然大唐文武的界限并不明显,无形之中却也有一道壁垒,武将们是觉得李显好歹是知道兵事的,而且对待军士都很宽厚,这样一位上台对军队有好处。
当然啦,如果没有利益谁会支持你呢?工部和户部也有不少人支持李显,工部那些……都是一些发明狂,户部那些则都盼着李显上位之后将私产变成公产,恩,香皂的配方可以有的啊。
这些人你来我往的掐架,李显一方战斗力比较强,因为李显给力啊,文治武功两方面的功绩都能碾压李轮,李轮那边的人就以李显比李轮年纪大为由表示你们太欺负小孩子了。
然后李显这边就拿出国赖长君的论调,虽然李显也没多大,但是比起李轮他在年纪上就比较合适了。
李轮那边没办法就只能剑走偏锋的攻击李显没有子嗣,这一点是李显最大的缺点,本来看着对方说出这些,李显觉得那些人应该消停了吧?
之前他放出话说无意太子之位都不能让这些人老实下来!现在他总算是懂了被逼无奈是什么感觉了,他真的没想当太子啊。结果那些人还不肯罢休,吵架到这个地步,双方基本上就是车轱辘来回说,一方说我家英王劳苦功高,一方表示我家相王后继有人,到后来吵架的水平比菜市场大妈也好不了哪里去了。
李治和武后都看不下去了,这两位大头站出来了,英王系本来以为李治是他们的靠山,相王系则觉得有武后他们不会落败,结果事情发展让所有人都懵了。
李治没有公开表示更希望谁当太子,他只是直接任命郑玘为卫尉卿,在这样重要的节骨眼,郑玘英王党的帽子让所有人都觉得李治果然是属意英王做太子的。相王一方想要反对却拿不出反对的理由——郑玘的资历也勉强能够任职九卿了。
他们能够依仗的也只有武后了,结果在这个时候武后则站出来表示她也希望让李显做太子。
满朝文武:一脸懵逼.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