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寒门贵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扬州的治所从来不是固定的。?
作为禹划分的九州之一,扬州的存在由来已久,但作为拥有监察权和行政权的区域之一,是从两汉时开始的,也是从那时起,扬州才有了属于自己的治所。
州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随着天下局势的动荡,扬州的治所也往复多变,先后有历阳(今安徽和县)、寿春(今安徽寿县)、合肥、建康等地。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帝轮流坐,换的比衣服都勤快,但扬州都是以建康为治所,极少改变。
可是不知因何缘故,楚国建国之后,先将建康改名金陵,且将扬州的州治划在了远离金陵的吴县。
“迁州治?”
顾允吃了一惊,不由自主的坐了起来,身子挺的笔直,道:“微之何出此言?”
徐佑没有做声,眼睛却盯着鲍熙,有些话他不方便说,由鲍熙来说会更加的妥当。鲍熙先是一愣,继而恍然,震惊溢于言表,道:“不错,主上确实要迁州治!”
顾允比两人的思路慢一点,还是没有想明白,脸上带着迷惑,道:“吴县作为扬州州治已经七十余年了,地处南北交通要冲,水6两路通畅无碍,历任刺史引水筑塘,开垦良田,又引来四方商旅辐辏,百货所集,雄富冠绝天下,实在是作为州治的不二之选。还有,迁州治也非那么容易,主上并不昏庸,岂会看不到个中的难处,行此孟浪之举?”
见徐鲍不置可否,显然不同意他的看法,腾的站了起来,在房中来回走了几步,断然道:“若是刚立国时迁州治还有可能,现在七十多年过去了,多少人牵扯到吴县的繁华里去?上至朝中,下至州郡,从华门到庶族,这些人都得仰仗着吴县来谋求货殖之利,主上想要迁,也得衡量利弊,问策朝野,反对者必然众多。况且,我看不到当下有迁州治的必要……”
“柳权!”
“嗯?”顾允望着鲍熙,道:“这与柳使君有什么关联?”
鲍熙心中已经将所有的事梳理了一遍,回答顾允的问题显得笃定许多,道:“柳权很受主上的信任!”
失势的柳权不需要尊重,所以私底下直呼姓名也无关紧要。顾允似乎听出了一些门道,口中重复了鲍熙的话,道:“主上的信任……”
“柳权虽然出身柳氏,但在家族中一向默默无闻,跟中书令柳宁比起来,简直天差地别。后来还是主上慧眼独具,不顾大臣们的反对,将柳权一步步拔擢到扬州刺史的位置上,可以说君恩独重,无出其右。”鲍熙摇了摇头,似乎在叹息柳权的愚蠢,道:“可是,柳权是如何报答主上的信任呢?”
顾允走到榻前,缓缓的坐了下来,凝神思考鲍熙的话,渐渐的觉得有些道理。鲍熙看了眼徐佑,决定还是当他的面点明了好,因为看徐佑的神色,应该早就知道了这些,道:“柳权此次对郭氏动手,很可能得到了太子的授意,这是主上不愿意看到的,所以给他加了个金紫光禄大夫的虚职,调回了京城。也是因为此事,主上对扬州上下已经不太放心,州治迁回金陵,既能消弱柳权在扬州的影响,也能更进一步的掌控扬州……比起这些,迁州治可能遇到的难处,就不再是难处了。”
响鼓不用重锤,话说到这里,顾允要是再懵懵懂懂,就辜负了顾氏寄予的厚望,他默然半响,神色变幻不定,末了突然笑了起来,道:“帝王心术,果然莫测!要不是先生一语惊醒,我还如在梦中。”
鲍熙没有一点高兴的意思,他自诩谋略过人,比徐佑早知道竟陵王要遥领扬州刺史,也感觉到皇帝另有图谋,所以刚才和徐佑同时阻止顾允上表反对。但终究是后知后觉,经过徐佑提醒才彻底想明白其中暗藏的一切。
输给何濡,他能接受,毕竟像何濡那样的怪人,可能数十年才出一个,输了不丢人。可输给徐佑这个没有经历过多少世事的少年,实在让他颜面无光,也暗自警惕。
徐佑终于开口,道:“鲍主簿,我有一事不明,还望指教一二。”
鲍熙不敢托大,道:“指教谈不上,请郎君直言。”
“我朝为什么将吴县定为扬州州治?要论地势、人口和重要性,金陵比吴县好上百倍。”徐佑心中不解,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楚国不乏才智之士,不信会看不到这一点。
鲍熙解释道:“先皇辅佐魏帝占据江东之后,江左七郡时有豪族起事,杀民夺财,攻府占县,为恶实多。扬州刺史兼领都督府诸军事,不管筹措粮草,还是用兵平乱,抑或稳定民心,吴县作州治要比远在数百里外的金陵更加合适。后来魏帝禅位,先皇登基,吴县已经展成为扬州的根本重镇,轻易变动不得,所以这数十年延续下来,没人想过会迁移到金陵去。”
徐佑关于楚国的认知,大多继承于前主人的记忆,再加上跟何濡日夜相处听来的种种,但跟鲍熙这种土生土长的楚国人还是有区别的。像吴县作州治这件事,正因为大家都习以为常,就像太阳在白天升起,月亮在晚上悬挂一样,自然也就不会去考虑迁移的事。
这就是思维定式的后果,徐佑胜在拥有两世为人的经验,没有将思维固定在一个点上,散思考,跑的比鲍熙要快一点。
“多谢主簿解惑。”
鲍熙点点头,对徐佑的警惕心却变得淡了些。刚才的问题提醒了他,徐佑再怎么聪明,也是义兴徐氏教出来的子弟,尚武而不善文,不读书也不读史,眼光局限在一隅,对楚国上下错综复杂的关系所知不多,没必要太过小心。
真正需要小心的,是何濡!
“明府,这件事我们不要参与!”
反对固然不可,但支持更加的不行,干脆装聋作哑,鲍熙正色道:“迁不迁州治,是吴县需要认真面对的事,与钱塘无关。”
顾允固然忠君,但也不是迂腐的性子,接受了鲍熙的建议,叹道:“主上太急躁了,要整饬扬州,有的是温和的法子。迁州治非同小可,牵一而动全身,哪能那么轻易?一不小心,很可能伤到扬州的根骨,得不偿失!”
“不!飞卿反对竟陵王任扬州刺史的奏章还是要写,但言辞不要太激烈,列出来利弊和理由就足够了!”徐佑笑了笑,道:“至于迁州治,主上没有明诏,只是你我私底下的猜测,奏章里不要提及就是了!”
顾允再次愣住,看着徐佑一时不知说什么好。鲍熙眼中浮上怒色,斥道:“徐郎君,之前阻止的是你,现在鼓动的又是你,到底何去何从?君不闻言必行,行必果,如此反复无常,岂能让人信服?”
顾允阻止鲍熙继续说下去,道:“先生息怒,微之必然有他的见解,听完再火不迟。”
鲍熙的官位卑微,但受顾允的父亲所托,既是顾允的谋主,也是他的师友,严厉起来训斥几句都属寻常。
顾允对徐佑眨了眨眼,仿佛回到了学堂,一个少年犯了错,另一个少年为他打掩护,偷偷摸摸的瞒着老师眉目传情。不知怎地,徐佑竟然明白了其中的意思,是让他不要生气,别跟鲍熙计较。
徐佑当然没有生气,鲍熙担忧顾允的前程,火属于正常反应。并且顾允这般说,其实是把他完全当成了自己人,这是好事!
“主簿有句话说的不对,迁州治只是主上的后招,也是你我的猜测,未必做得准。现下说的是扬州刺史的人选,竟陵王出任刺史,不仅仅跟吴县有关,而是牵扯到了整个扬州。钱塘县想要置身事外,不过是痴人说梦。若我所料不差,很快就会从吴县传来消息,有人要拉着飞卿一起上书朝廷……不单单是飞卿,扬州九郡一百多个县,全都躲不开这次上书。或许主上也在等着看下面人的反应,看看谁支持,谁反对!”
... -->>
扬州的治所从来不是固定的。?
作为禹划分的九州之一,扬州的存在由来已久,但作为拥有监察权和行政权的区域之一,是从两汉时开始的,也是从那时起,扬州才有了属于自己的治所。
州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随着天下局势的动荡,扬州的治所也往复多变,先后有历阳(今安徽和县)、寿春(今安徽寿县)、合肥、建康等地。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帝轮流坐,换的比衣服都勤快,但扬州都是以建康为治所,极少改变。
可是不知因何缘故,楚国建国之后,先将建康改名金陵,且将扬州的州治划在了远离金陵的吴县。
“迁州治?”
顾允吃了一惊,不由自主的坐了起来,身子挺的笔直,道:“微之何出此言?”
徐佑没有做声,眼睛却盯着鲍熙,有些话他不方便说,由鲍熙来说会更加的妥当。鲍熙先是一愣,继而恍然,震惊溢于言表,道:“不错,主上确实要迁州治!”
顾允比两人的思路慢一点,还是没有想明白,脸上带着迷惑,道:“吴县作为扬州州治已经七十余年了,地处南北交通要冲,水6两路通畅无碍,历任刺史引水筑塘,开垦良田,又引来四方商旅辐辏,百货所集,雄富冠绝天下,实在是作为州治的不二之选。还有,迁州治也非那么容易,主上并不昏庸,岂会看不到个中的难处,行此孟浪之举?”
见徐鲍不置可否,显然不同意他的看法,腾的站了起来,在房中来回走了几步,断然道:“若是刚立国时迁州治还有可能,现在七十多年过去了,多少人牵扯到吴县的繁华里去?上至朝中,下至州郡,从华门到庶族,这些人都得仰仗着吴县来谋求货殖之利,主上想要迁,也得衡量利弊,问策朝野,反对者必然众多。况且,我看不到当下有迁州治的必要……”
“柳权!”
“嗯?”顾允望着鲍熙,道:“这与柳使君有什么关联?”
鲍熙心中已经将所有的事梳理了一遍,回答顾允的问题显得笃定许多,道:“柳权很受主上的信任!”
失势的柳权不需要尊重,所以私底下直呼姓名也无关紧要。顾允似乎听出了一些门道,口中重复了鲍熙的话,道:“主上的信任……”
“柳权虽然出身柳氏,但在家族中一向默默无闻,跟中书令柳宁比起来,简直天差地别。后来还是主上慧眼独具,不顾大臣们的反对,将柳权一步步拔擢到扬州刺史的位置上,可以说君恩独重,无出其右。”鲍熙摇了摇头,似乎在叹息柳权的愚蠢,道:“可是,柳权是如何报答主上的信任呢?”
顾允走到榻前,缓缓的坐了下来,凝神思考鲍熙的话,渐渐的觉得有些道理。鲍熙看了眼徐佑,决定还是当他的面点明了好,因为看徐佑的神色,应该早就知道了这些,道:“柳权此次对郭氏动手,很可能得到了太子的授意,这是主上不愿意看到的,所以给他加了个金紫光禄大夫的虚职,调回了京城。也是因为此事,主上对扬州上下已经不太放心,州治迁回金陵,既能消弱柳权在扬州的影响,也能更进一步的掌控扬州……比起这些,迁州治可能遇到的难处,就不再是难处了。”
响鼓不用重锤,话说到这里,顾允要是再懵懵懂懂,就辜负了顾氏寄予的厚望,他默然半响,神色变幻不定,末了突然笑了起来,道:“帝王心术,果然莫测!要不是先生一语惊醒,我还如在梦中。”
鲍熙没有一点高兴的意思,他自诩谋略过人,比徐佑早知道竟陵王要遥领扬州刺史,也感觉到皇帝另有图谋,所以刚才和徐佑同时阻止顾允上表反对。但终究是后知后觉,经过徐佑提醒才彻底想明白其中暗藏的一切。
输给何濡,他能接受,毕竟像何濡那样的怪人,可能数十年才出一个,输了不丢人。可输给徐佑这个没有经历过多少世事的少年,实在让他颜面无光,也暗自警惕。
徐佑终于开口,道:“鲍主簿,我有一事不明,还望指教一二。”
鲍熙不敢托大,道:“指教谈不上,请郎君直言。”
“我朝为什么将吴县定为扬州州治?要论地势、人口和重要性,金陵比吴县好上百倍。”徐佑心中不解,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楚国不乏才智之士,不信会看不到这一点。
鲍熙解释道:“先皇辅佐魏帝占据江东之后,江左七郡时有豪族起事,杀民夺财,攻府占县,为恶实多。扬州刺史兼领都督府诸军事,不管筹措粮草,还是用兵平乱,抑或稳定民心,吴县作州治要比远在数百里外的金陵更加合适。后来魏帝禅位,先皇登基,吴县已经展成为扬州的根本重镇,轻易变动不得,所以这数十年延续下来,没人想过会迁移到金陵去。”
徐佑关于楚国的认知,大多继承于前主人的记忆,再加上跟何濡日夜相处听来的种种,但跟鲍熙这种土生土长的楚国人还是有区别的。像吴县作州治这件事,正因为大家都习以为常,就像太阳在白天升起,月亮在晚上悬挂一样,自然也就不会去考虑迁移的事。
这就是思维定式的后果,徐佑胜在拥有两世为人的经验,没有将思维固定在一个点上,散思考,跑的比鲍熙要快一点。
“多谢主簿解惑。”
鲍熙点点头,对徐佑的警惕心却变得淡了些。刚才的问题提醒了他,徐佑再怎么聪明,也是义兴徐氏教出来的子弟,尚武而不善文,不读书也不读史,眼光局限在一隅,对楚国上下错综复杂的关系所知不多,没必要太过小心。
真正需要小心的,是何濡!
“明府,这件事我们不要参与!”
反对固然不可,但支持更加的不行,干脆装聋作哑,鲍熙正色道:“迁不迁州治,是吴县需要认真面对的事,与钱塘无关。”
顾允固然忠君,但也不是迂腐的性子,接受了鲍熙的建议,叹道:“主上太急躁了,要整饬扬州,有的是温和的法子。迁州治非同小可,牵一而动全身,哪能那么轻易?一不小心,很可能伤到扬州的根骨,得不偿失!”
“不!飞卿反对竟陵王任扬州刺史的奏章还是要写,但言辞不要太激烈,列出来利弊和理由就足够了!”徐佑笑了笑,道:“至于迁州治,主上没有明诏,只是你我私底下的猜测,奏章里不要提及就是了!”
顾允再次愣住,看着徐佑一时不知说什么好。鲍熙眼中浮上怒色,斥道:“徐郎君,之前阻止的是你,现在鼓动的又是你,到底何去何从?君不闻言必行,行必果,如此反复无常,岂能让人信服?”
顾允阻止鲍熙继续说下去,道:“先生息怒,微之必然有他的见解,听完再火不迟。”
鲍熙的官位卑微,但受顾允的父亲所托,既是顾允的谋主,也是他的师友,严厉起来训斥几句都属寻常。
顾允对徐佑眨了眨眼,仿佛回到了学堂,一个少年犯了错,另一个少年为他打掩护,偷偷摸摸的瞒着老师眉目传情。不知怎地,徐佑竟然明白了其中的意思,是让他不要生气,别跟鲍熙计较。
徐佑当然没有生气,鲍熙担忧顾允的前程,火属于正常反应。并且顾允这般说,其实是把他完全当成了自己人,这是好事!
“主簿有句话说的不对,迁州治只是主上的后招,也是你我的猜测,未必做得准。现下说的是扬州刺史的人选,竟陵王出任刺史,不仅仅跟吴县有关,而是牵扯到了整个扬州。钱塘县想要置身事外,不过是痴人说梦。若我所料不差,很快就会从吴县传来消息,有人要拉着飞卿一起上书朝廷……不单单是飞卿,扬州九郡一百多个县,全都躲不开这次上书。或许主上也在等着看下面人的反应,看看谁支持,谁反对!”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