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侯景当然已经知道了慕容绍宗的人马听命而来。他此时立于辕门之内就是等着慕容绍宗来拜见。听到有声音称呼“慕容行台”,目中余光也瞥见了慕容绍宗,他却一直假装没看见。
慕容绍宗把手里的马鞭递给士卒,摘下兜鍪也递了过去。他走过来时,沉重的甲胄发出金属轻微碰撞和摩擦的声音,听起来很清晰。一直到他走到侯景眼前,侯景才仿佛刚意识过来,转过身看着慕容绍宗。
在一个很长的瞬间,两个人对视时谁都没说话,暗中和对方较量。而这个很长的瞬间过去之后,侯景面上浮起笑意。慕容绍宗也唤了声“见过侯司徒”,揖了揖,并不十分地恪守下官见上司的相见礼。
侯景的唇角略抖了抖。满面假笑地安抚道,“慕容将军甚是辛苦。”上司的架子摆得实足。
慕容绍宗穿着铠甲,他也不能过分计较。
“高仲密这个逆贼,给我找尽了麻烦,幸好平复。”侯景大大咧咧地道,倒好像他才是高王或是大将军,而且语气里还有一种炫耀,像是在夸耀自己的收复河南之功劳。“绍宗驰援之功,我必不会忘。”侯景轻描淡写地又夸赞了一句。
“豫州客气。”慕容绍宗也就这四个字,然后便向内张望,显然是不想留在这儿和侯景更多寒暄。他心情复杂,等着见大将军高澄,自然无心在侯景身上。而且慕容绍宗这种态度毫不掩饰。
侯景隐入黑暗,陷在阴影里更让人看不清楚他面上已是神色阴沉、目中含恨地盯着慕容绍宗。
这时苍头奴刘桃枝已经来传令:大将军请濮阳公和大行台入中军大帐。
侯景有意迟缓一瞬。他是不想在慕容绍宗前面跛足而行。可是慕容绍宗却根本连客气一句都没有就大步向中军大帐走去。虽然侯景避免了跛足的难堪,但慕容绍宗的态度却让他更是心里生出格外多的痛恨。
暂时无计可施之下,侯景也只能一瘸一拐地走在后面,向着中军大帐的方向而去了。
士卒挑帘,慕容绍宗早先进去,侯景随后。
大帐中灯火通明,大将军高澄高坐在上,这时已经是神色平静,从他表情里侯景什么都没看出来。
早在帐中的高岳和陈元康倒分立于两侧,瞧着门口。
上官下属,分而见礼,一番乱哄哄下来,只有大将军高澄高居在上颔首答礼不用起身,做手势命坐。几个人跪坐下来,唯有慕容绍宗不随他人,走到正中,对着高澄单腿而跪,抱拳垂首,“下官疏失之罪,令西寇有机可趁,大将军折损兵将,乞请大将军降罪。”
慕容绍宗虽是请罪,但没有怯懦之意,其勇于担当倒让人刮目相看。引得其余三人都心思各异地把目光放在他身上打量,想明白其意图。尤其侯景,咬牙不语。
高澄手里还是握着那份帛书,汗津津的掌心里,帛书又轻又软,但在他心里却似有千钧重。他也居高临下地看着慕容绍宗。慕容绍宗这时倒更像是一身轻松,把难题抛给了别人。
中军大帐里格外安静,都等着高澄的反应。
高澄忽然一笑,“大行台虽然擅作主张,但不为己私,治西贼游刃有余,与我甚是有默契。一时的疏失,在所难免。视其所以、察其所由、观其所安,子惠深知大行台之居心,岂能因西贼狡诈突变而见责于大行台?”
高澄说着便起身走过来,俯身亲手把慕容绍宗扶起来。
别人还好,唯有侯景听着高澄的话觉得句句刺心。
慕容绍宗本来是处处不得志之人,好不容易被高澄所用,一心想在大将军面前放出本事来彰显才华。谁知道被西魏皇帝元宝炬这拼死一搏坏了大事,反弄得里外都不是。
而大将军居然不怪罪,还如此安慰,这在慕容绍宗是从来都没有的事,顿时觉得胸中酸热,恨不能甘脑涂地以报效大将军。被扶着起身,又抱拳道,“大将军不怪罪,绍宗愿待罪以立功报大将军宽佑之恩。”说着几乎已经是热泪盈眶。
别人犹可,唯有侯景,见慕容绍宗如此容易就被高澄收服了,心里真是又气又恨,格外不服气。
“胜败常事,各位将军都不必放在心上。”高澄安抚好了慕容绍宗,自己心里也略觉得意,心情舒畅了许多。暗暗得意于自己也有识人、用人之明。他一边说一边又走回自己席上坐下来。
慕容绍宗也在陈元康一侧坐下来。
四人皆仰首看着高澄。
“我与西贼之战乃长久之战,不是一时之胜败。邙山一战至今,我大魏大胜西寇,但西贼毕竟犹有根基……”高澄说到这儿顿了顿,他目光缓慢地从每个人身上扫过,似以目光察之、寻之。
四个人也表情各异地看着高澄。陈元康蹙了眉,心事重重的样子;侯景眼神复杂,又绝没有任何异议;高岳淡然,一副听命之态;慕容绍宗双目圆睁,仿佛只要高澄一声令下,他就立刻整装出发。
“战已至此,事将如何,各位将军是何高见?”高澄把问题抛了出来,但他显然并不是询问的意思。
“大将军!”高澄话音刚落,侯景便长跪而请。他势必是要争回自己言论的权力,不肯让别人抢在前面。“大将军欲平西寇,趁势追击,进抵长安是明智之举。只是此乱本由叛臣高仲密而起,此时河南州郡刚刚平复,莫若以兵驻守要地。这样大将军即便长驱直入敌寇腹地也不怕失了后方要地再出变故。”
侯景话不多,但话里的意思真是一重又一重。其实刚才高澄并没有表示什么明确的决策。而侯景不着痕迹地就在自己的话里做出暗示:东魏军势必要一举向西踏平长安,而且是大将军高澄亲率部曲。
所谓河南州郡的安定,要地驻兵把守,还能有谁?自然是他这个豫州刺史。这其中不但突出了这事的重要,还提醒了他诛叛臣、定河南之功。这么一说明摆着就把高澄架上炉火,为自己留足了退路和理由。
>
侯景当然已经知道了慕容绍宗的人马听命而来。他此时立于辕门之内就是等着慕容绍宗来拜见。听到有声音称呼“慕容行台”,目中余光也瞥见了慕容绍宗,他却一直假装没看见。
慕容绍宗把手里的马鞭递给士卒,摘下兜鍪也递了过去。他走过来时,沉重的甲胄发出金属轻微碰撞和摩擦的声音,听起来很清晰。一直到他走到侯景眼前,侯景才仿佛刚意识过来,转过身看着慕容绍宗。
在一个很长的瞬间,两个人对视时谁都没说话,暗中和对方较量。而这个很长的瞬间过去之后,侯景面上浮起笑意。慕容绍宗也唤了声“见过侯司徒”,揖了揖,并不十分地恪守下官见上司的相见礼。
侯景的唇角略抖了抖。满面假笑地安抚道,“慕容将军甚是辛苦。”上司的架子摆得实足。
慕容绍宗穿着铠甲,他也不能过分计较。
“高仲密这个逆贼,给我找尽了麻烦,幸好平复。”侯景大大咧咧地道,倒好像他才是高王或是大将军,而且语气里还有一种炫耀,像是在夸耀自己的收复河南之功劳。“绍宗驰援之功,我必不会忘。”侯景轻描淡写地又夸赞了一句。
“豫州客气。”慕容绍宗也就这四个字,然后便向内张望,显然是不想留在这儿和侯景更多寒暄。他心情复杂,等着见大将军高澄,自然无心在侯景身上。而且慕容绍宗这种态度毫不掩饰。
侯景隐入黑暗,陷在阴影里更让人看不清楚他面上已是神色阴沉、目中含恨地盯着慕容绍宗。
这时苍头奴刘桃枝已经来传令:大将军请濮阳公和大行台入中军大帐。
侯景有意迟缓一瞬。他是不想在慕容绍宗前面跛足而行。可是慕容绍宗却根本连客气一句都没有就大步向中军大帐走去。虽然侯景避免了跛足的难堪,但慕容绍宗的态度却让他更是心里生出格外多的痛恨。
暂时无计可施之下,侯景也只能一瘸一拐地走在后面,向着中军大帐的方向而去了。
士卒挑帘,慕容绍宗早先进去,侯景随后。
大帐中灯火通明,大将军高澄高坐在上,这时已经是神色平静,从他表情里侯景什么都没看出来。
早在帐中的高岳和陈元康倒分立于两侧,瞧着门口。
上官下属,分而见礼,一番乱哄哄下来,只有大将军高澄高居在上颔首答礼不用起身,做手势命坐。几个人跪坐下来,唯有慕容绍宗不随他人,走到正中,对着高澄单腿而跪,抱拳垂首,“下官疏失之罪,令西寇有机可趁,大将军折损兵将,乞请大将军降罪。”
慕容绍宗虽是请罪,但没有怯懦之意,其勇于担当倒让人刮目相看。引得其余三人都心思各异地把目光放在他身上打量,想明白其意图。尤其侯景,咬牙不语。
高澄手里还是握着那份帛书,汗津津的掌心里,帛书又轻又软,但在他心里却似有千钧重。他也居高临下地看着慕容绍宗。慕容绍宗这时倒更像是一身轻松,把难题抛给了别人。
中军大帐里格外安静,都等着高澄的反应。
高澄忽然一笑,“大行台虽然擅作主张,但不为己私,治西贼游刃有余,与我甚是有默契。一时的疏失,在所难免。视其所以、察其所由、观其所安,子惠深知大行台之居心,岂能因西贼狡诈突变而见责于大行台?”
高澄说着便起身走过来,俯身亲手把慕容绍宗扶起来。
别人还好,唯有侯景听着高澄的话觉得句句刺心。
慕容绍宗本来是处处不得志之人,好不容易被高澄所用,一心想在大将军面前放出本事来彰显才华。谁知道被西魏皇帝元宝炬这拼死一搏坏了大事,反弄得里外都不是。
而大将军居然不怪罪,还如此安慰,这在慕容绍宗是从来都没有的事,顿时觉得胸中酸热,恨不能甘脑涂地以报效大将军。被扶着起身,又抱拳道,“大将军不怪罪,绍宗愿待罪以立功报大将军宽佑之恩。”说着几乎已经是热泪盈眶。
别人犹可,唯有侯景,见慕容绍宗如此容易就被高澄收服了,心里真是又气又恨,格外不服气。
“胜败常事,各位将军都不必放在心上。”高澄安抚好了慕容绍宗,自己心里也略觉得意,心情舒畅了许多。暗暗得意于自己也有识人、用人之明。他一边说一边又走回自己席上坐下来。
慕容绍宗也在陈元康一侧坐下来。
四人皆仰首看着高澄。
“我与西贼之战乃长久之战,不是一时之胜败。邙山一战至今,我大魏大胜西寇,但西贼毕竟犹有根基……”高澄说到这儿顿了顿,他目光缓慢地从每个人身上扫过,似以目光察之、寻之。
四个人也表情各异地看着高澄。陈元康蹙了眉,心事重重的样子;侯景眼神复杂,又绝没有任何异议;高岳淡然,一副听命之态;慕容绍宗双目圆睁,仿佛只要高澄一声令下,他就立刻整装出发。
“战已至此,事将如何,各位将军是何高见?”高澄把问题抛了出来,但他显然并不是询问的意思。
“大将军!”高澄话音刚落,侯景便长跪而请。他势必是要争回自己言论的权力,不肯让别人抢在前面。“大将军欲平西寇,趁势追击,进抵长安是明智之举。只是此乱本由叛臣高仲密而起,此时河南州郡刚刚平复,莫若以兵驻守要地。这样大将军即便长驱直入敌寇腹地也不怕失了后方要地再出变故。”
侯景话不多,但话里的意思真是一重又一重。其实刚才高澄并没有表示什么明确的决策。而侯景不着痕迹地就在自己的话里做出暗示:东魏军势必要一举向西踏平长安,而且是大将军高澄亲率部曲。
所谓河南州郡的安定,要地驻兵把守,还能有谁?自然是他这个豫州刺史。这其中不但突出了这事的重要,还提醒了他诛叛臣、定河南之功。这么一说明摆着就把高澄架上炉火,为自己留足了退路和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