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大姐当家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四十三章麦收(一)
秦风到底是跟着秦子岚走了,临走前还在窦花家里吃了一顿饭,拉着她站在院子里说了很多悄悄话,大多是关于穿越前的事情,最后还开玩笑说他是被窦花卖掉的,说的自己好不可怜。
窦花听了笑了,她也没想到秦风这么值钱,他的命还不错,竟然穿成了侯府的二公子,吃喝不愁,成了富二代。
秦子岚这人也大气,见秦风和窦花投缘,又是救命之恩,便将侯府的一块府牌子给了窦花,这块牌子是侯府的象征,远的地方不管用,在这附近几百里的地方还是有些威望的,如果真遇到事情,亮出牌子,说不定还能起到作用,窦花也没推辞收下了,谁知道什么时候能用到呢,当然用不上是最好的。
秦子岚给的那五十两银子,最终窦花也没有全得,她当众拿出了三十两银子交给了里正,让窦顺义牵头张罗为窦家村修建一所学堂,这可是对全村都有利的大好事,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大事情,她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学堂不分男女都能入学,男孩读书可以考取功名,女孩子识字,嫁人也能嫁的体面,都是有好处的。
窦花这么做也是为了几个弟妹考虑,她希望几个弟妹都能有机会读书认字。窦家村是没有学堂的,想要读书,就要走七八里路去隔了一村的陈家庄去念书,那里修了一所学院,有一个老秀才在那里教书,附近的几个村子想读书的都要去那。
有钱的当然也可以去县城念书,只是那就花销大了,一年各种花费下来要十几两银子,普通老百姓家没有哪个能念的起的,就是在村里的学堂一年下来最少也要花几两银子。
因为路远,读书又费银子,村子里很少有人去念书,窦家村识字的没几个,像窦林那般大的孩子,村子里有十多个,再大一些的也有十多个,这些孩子大多都是跟在大人后面干些活儿,要不就是到处东跑西玩的没个约束,如果能进学堂读书,识字懂得做人的道理也是不错的。
听到窦花说道建学堂,窦顺义的眼睛就是一亮,对此十分赞成,不仅村里人能收益,他家也能受益。
窦顺义有个大儿子读书多年勉强考了童生,秀才是怎么也没考上,读书不成,呆在家里种地也不成,如果学堂能修建起来,他儿子当个教书先生,教孩子们读书认字还是绰绰有余的,也算有了正当的营生。
窦顺义当着众人,同样把所得的银子拿出了三十两,有了这六十两银子,学堂就能顺利修建起来。窦顺义还表示,新学堂的第一年不收束脩,只要愿意的孩子不分男孩女孩都能进学堂,一年之后愿意学的,每人一年一两银子的束脩。
围观的人们见此,已经不见了对银子的眼热,反而高兴起来,纷纷表示愿意帮着村子一起修建学堂,只出力不要工钱,村里的人都知道读书识字是好的,如今学堂能建在自家村子里,孩子们就近读书,能有这样好的事情,大家都是支持的。
修建学堂的事情有窦顺义这个一村之长主持张罗,窦花也放心,安心的过自己的小日子。
槐树林子开满槐花的时候,窦花还真的领着几个小的去赏花了,看着成片的槐花,闻着那清新的花香,窦花觉得真是太美了,窦青几个小的不是赏花的,是为了摘花的,这些槐花刚开,正是新鲜,摘下来,和棒子面和在一起,撒点盐花,贴出来的饼子,特别好吃。
窦花也摘了一些没有开放的花苞,她记得有种槐花茶,就是用这些未开放的花苞晾晒而成的,晒一些留着泡水喝也不错。
槐花开败了,没多久就到了农家人最忙也是最重要的麦收时节,这是村里每户人家的大事情,家里的人都会停下手里的其它活计,一起拿起镰刀,趁着日头正好的时候,用最快的速度收割麦子,进行晾晒,脱粒。
麦收又叫抢收只有地里的粮食收回家中才是最稳... -->>
第四十三章麦收(一)
秦风到底是跟着秦子岚走了,临走前还在窦花家里吃了一顿饭,拉着她站在院子里说了很多悄悄话,大多是关于穿越前的事情,最后还开玩笑说他是被窦花卖掉的,说的自己好不可怜。
窦花听了笑了,她也没想到秦风这么值钱,他的命还不错,竟然穿成了侯府的二公子,吃喝不愁,成了富二代。
秦子岚这人也大气,见秦风和窦花投缘,又是救命之恩,便将侯府的一块府牌子给了窦花,这块牌子是侯府的象征,远的地方不管用,在这附近几百里的地方还是有些威望的,如果真遇到事情,亮出牌子,说不定还能起到作用,窦花也没推辞收下了,谁知道什么时候能用到呢,当然用不上是最好的。
秦子岚给的那五十两银子,最终窦花也没有全得,她当众拿出了三十两银子交给了里正,让窦顺义牵头张罗为窦家村修建一所学堂,这可是对全村都有利的大好事,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大事情,她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学堂不分男女都能入学,男孩读书可以考取功名,女孩子识字,嫁人也能嫁的体面,都是有好处的。
窦花这么做也是为了几个弟妹考虑,她希望几个弟妹都能有机会读书认字。窦家村是没有学堂的,想要读书,就要走七八里路去隔了一村的陈家庄去念书,那里修了一所学院,有一个老秀才在那里教书,附近的几个村子想读书的都要去那。
有钱的当然也可以去县城念书,只是那就花销大了,一年各种花费下来要十几两银子,普通老百姓家没有哪个能念的起的,就是在村里的学堂一年下来最少也要花几两银子。
因为路远,读书又费银子,村子里很少有人去念书,窦家村识字的没几个,像窦林那般大的孩子,村子里有十多个,再大一些的也有十多个,这些孩子大多都是跟在大人后面干些活儿,要不就是到处东跑西玩的没个约束,如果能进学堂读书,识字懂得做人的道理也是不错的。
听到窦花说道建学堂,窦顺义的眼睛就是一亮,对此十分赞成,不仅村里人能收益,他家也能受益。
窦顺义有个大儿子读书多年勉强考了童生,秀才是怎么也没考上,读书不成,呆在家里种地也不成,如果学堂能修建起来,他儿子当个教书先生,教孩子们读书认字还是绰绰有余的,也算有了正当的营生。
窦顺义当着众人,同样把所得的银子拿出了三十两,有了这六十两银子,学堂就能顺利修建起来。窦顺义还表示,新学堂的第一年不收束脩,只要愿意的孩子不分男孩女孩都能进学堂,一年之后愿意学的,每人一年一两银子的束脩。
围观的人们见此,已经不见了对银子的眼热,反而高兴起来,纷纷表示愿意帮着村子一起修建学堂,只出力不要工钱,村里的人都知道读书识字是好的,如今学堂能建在自家村子里,孩子们就近读书,能有这样好的事情,大家都是支持的。
修建学堂的事情有窦顺义这个一村之长主持张罗,窦花也放心,安心的过自己的小日子。
槐树林子开满槐花的时候,窦花还真的领着几个小的去赏花了,看着成片的槐花,闻着那清新的花香,窦花觉得真是太美了,窦青几个小的不是赏花的,是为了摘花的,这些槐花刚开,正是新鲜,摘下来,和棒子面和在一起,撒点盐花,贴出来的饼子,特别好吃。
窦花也摘了一些没有开放的花苞,她记得有种槐花茶,就是用这些未开放的花苞晾晒而成的,晒一些留着泡水喝也不错。
槐花开败了,没多久就到了农家人最忙也是最重要的麦收时节,这是村里每户人家的大事情,家里的人都会停下手里的其它活计,一起拿起镰刀,趁着日头正好的时候,用最快的速度收割麦子,进行晾晒,脱粒。
麦收又叫抢收只有地里的粮食收回家中才是最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