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钢铁时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可是有些事情不能这么算,德国少了一艘,跟英国的对抗之中,就会处于明显的下风,西北能否行程生产能力,还成问题,要是万一不合格,那不就全亏了。
正是这种犹豫,让事情几乎是走入到了某种死胡同之中,杨元钊的这个想法,却如同另外一扇门,打开了让他们的兴奋的门,从另外一个方面,提升整个国家的制造业水平,只要资金足够的情况之下,完全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大更强。
调整产业,把必要工种找出来,一些初级的,只要能够通过考核的工种,完全可以放出去,以杨元钊所承诺的西北有这么多的工人,只要语言这一关过了,留下一些必要的翻译,似乎是可行的,这种情况之下,德国付出的,只是两个设计师,这不是不能答应的,哪怕是在设计巴伐利亚级的关键时刻,5个设计师跟4个设计师,可能会让整体进度延缓一两个月,可是更高的生产力和足够的工人,完全可以把这个给补充回来。
包括威廉二世,商议了半天,谁都觉得好,可是无法做出决定,毕竟西北那边他们了解的不多,更多的只是间接了解,依靠这个来判断,决定整个德国命运的事情,谁都承担不起这个责任。
威廉二世何等的清楚,直接下令说道:“造船厂这边,进行略微的调整,先把一部分人调整出来,在不影响整体工期的情况之下,先跟设计师一起前往中国,帮助青岛造船厂的兴建,跟杨元钊说,让他把人送过来,先送过来5000人吧,只要这些人合格,2个合格的,就可以给西北增加一名德国同类工人的援助,一直到3个船坞可以生产了为止。”
威廉二世提出的,是一个完全无损于德国的方案,不管西北那边到底是有多少,他们看到的是实实在在的,两倍的人员,这不但不减少德国生产力,反而是某种程度的增长,何乐而不为呢?
造船厂,特别是造军舰的船坞,真正能够算的上是核心不可替代的工人,数量不算很多,只要这部分保持稳定,或者说留下了一部分骨干,完全可以抽调出去,那些人也不是都不合格的,只不过凭借着资历,没有那个空间和平台施展,现在给他们一个平台,借助着西北给德国锻炼人才,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威廉二世一锤定音,到此,一切算的上是尘埃落定了,杨元钊听到之后,兴奋无比,是两个换一个,这看起来是吃亏了,但是事实真的是如此么?在杨元钊看来,不但不是亏了,而且是赚大了。
造船业,是中国最弱的地方,哪怕是有了江南造船厂的熟练工人,哪怕是用巨资拿下来的机器,可是民用船舶,已经是江南造船厂能够的极限了,或许借助一些老工人和工程师,能够设计出军舰,肯定是不靠谱,别说是战列舰了,就算是海祈号那样的普通4000吨级巡洋舰,都不可能制造的出来。
军舰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但是这个时代科技水平的集大成者,英法美德,都是在漫长的时间之中,逐步的形成了自己的生产能力,不依靠成熟国家的支持和指点,想要突破,真的是难上加难。
江湖诀窍,一点就通,可是最难的就是这么一点,现在,有了德国的专家,熟练工人,还有船坞,基本上已经拥有了建造的一切条件了,等于说,只要中国工人跟着学,就可以学到一定的本事,在未来,获得相当的造船能力,甚至可以直接的建设战列舰,这都是一个机会,至于西北派到德国的工人,一定是吃亏么,按照他设立的要求,德国需要负担这些工人的工资,必须跟德国同工同酬,这算是创汇的一种,最关键的是,在德国的造船厂,亲自的实习,这一批的工人,只要有两三年的时间,成长起来,所起到的作用,绝对是巨大的。
2倍怎么够呢,在杨元钊心中,三四倍,甚至更多才是,这样可以借助着德国的平台,为西北培养熟练工人,如果不是怕引起的德国反弹,他甚至想要,每隔三四个月,换一批过来。
在威廉皇储告诉杨元钊的第二天,杨元钊代表着西北,正式的答复德国,这个意向他们同意了,会用最短的时间,调集工人过来,备忘录也会择日签署,一个看起来不可能实现的决议,就这么在13.5寸舰炮牵引之下,联络起了两个相隔万里的国家,未来会对战争起到深远的影响。(未完待续)
可是有些事情不能这么算,德国少了一艘,跟英国的对抗之中,就会处于明显的下风,西北能否行程生产能力,还成问题,要是万一不合格,那不就全亏了。
正是这种犹豫,让事情几乎是走入到了某种死胡同之中,杨元钊的这个想法,却如同另外一扇门,打开了让他们的兴奋的门,从另外一个方面,提升整个国家的制造业水平,只要资金足够的情况之下,完全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大更强。
调整产业,把必要工种找出来,一些初级的,只要能够通过考核的工种,完全可以放出去,以杨元钊所承诺的西北有这么多的工人,只要语言这一关过了,留下一些必要的翻译,似乎是可行的,这种情况之下,德国付出的,只是两个设计师,这不是不能答应的,哪怕是在设计巴伐利亚级的关键时刻,5个设计师跟4个设计师,可能会让整体进度延缓一两个月,可是更高的生产力和足够的工人,完全可以把这个给补充回来。
包括威廉二世,商议了半天,谁都觉得好,可是无法做出决定,毕竟西北那边他们了解的不多,更多的只是间接了解,依靠这个来判断,决定整个德国命运的事情,谁都承担不起这个责任。
威廉二世何等的清楚,直接下令说道:“造船厂这边,进行略微的调整,先把一部分人调整出来,在不影响整体工期的情况之下,先跟设计师一起前往中国,帮助青岛造船厂的兴建,跟杨元钊说,让他把人送过来,先送过来5000人吧,只要这些人合格,2个合格的,就可以给西北增加一名德国同类工人的援助,一直到3个船坞可以生产了为止。”
威廉二世提出的,是一个完全无损于德国的方案,不管西北那边到底是有多少,他们看到的是实实在在的,两倍的人员,这不但不减少德国生产力,反而是某种程度的增长,何乐而不为呢?
造船厂,特别是造军舰的船坞,真正能够算的上是核心不可替代的工人,数量不算很多,只要这部分保持稳定,或者说留下了一部分骨干,完全可以抽调出去,那些人也不是都不合格的,只不过凭借着资历,没有那个空间和平台施展,现在给他们一个平台,借助着西北给德国锻炼人才,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威廉二世一锤定音,到此,一切算的上是尘埃落定了,杨元钊听到之后,兴奋无比,是两个换一个,这看起来是吃亏了,但是事实真的是如此么?在杨元钊看来,不但不是亏了,而且是赚大了。
造船业,是中国最弱的地方,哪怕是有了江南造船厂的熟练工人,哪怕是用巨资拿下来的机器,可是民用船舶,已经是江南造船厂能够的极限了,或许借助一些老工人和工程师,能够设计出军舰,肯定是不靠谱,别说是战列舰了,就算是海祈号那样的普通4000吨级巡洋舰,都不可能制造的出来。
军舰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但是这个时代科技水平的集大成者,英法美德,都是在漫长的时间之中,逐步的形成了自己的生产能力,不依靠成熟国家的支持和指点,想要突破,真的是难上加难。
江湖诀窍,一点就通,可是最难的就是这么一点,现在,有了德国的专家,熟练工人,还有船坞,基本上已经拥有了建造的一切条件了,等于说,只要中国工人跟着学,就可以学到一定的本事,在未来,获得相当的造船能力,甚至可以直接的建设战列舰,这都是一个机会,至于西北派到德国的工人,一定是吃亏么,按照他设立的要求,德国需要负担这些工人的工资,必须跟德国同工同酬,这算是创汇的一种,最关键的是,在德国的造船厂,亲自的实习,这一批的工人,只要有两三年的时间,成长起来,所起到的作用,绝对是巨大的。
2倍怎么够呢,在杨元钊心中,三四倍,甚至更多才是,这样可以借助着德国的平台,为西北培养熟练工人,如果不是怕引起的德国反弹,他甚至想要,每隔三四个月,换一批过来。
在威廉皇储告诉杨元钊的第二天,杨元钊代表着西北,正式的答复德国,这个意向他们同意了,会用最短的时间,调集工人过来,备忘录也会择日签署,一个看起来不可能实现的决议,就这么在13.5寸舰炮牵引之下,联络起了两个相隔万里的国家,未来会对战争起到深远的影响。(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