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完美人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几个人围坐在一起,讨论有关于未来工作室的前途、发展路线等话题,而且在座的人,哪怕黄文娟都算是未来工作室必然的员工,对此都是关注的很,就连王靖露,虽然看她的样子,对于这个话题,应该是听得有点迷迷糊糊,但仍然是一副很感兴趣的样子。
见大家讨论得火热,似乎在被自己点明了未来发展要面临的难处之后,大家反而情绪激昂起来,李谦也就忍不住把自己对工作室未来发展的一些思路都说出来,跟大家交流。
他现在要成立的,只是一家音乐类娱乐类的个人工作室,但底子却是按照小型唱片公司的规格打下的,包括办公地址的大小,包括整体装修设计的走向,也包括即将在接下来慢慢到货和安装的一些专业设备,无不如此。
那么,要开一家唱片公司,一家能够在业内站稳脚跟的唱片公司,难不难?
在李谦看来,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很难。
笼统的来说,一家成熟的唱片公司,需要由三大块构成:制作能力,发行能力,歌星。
而且某种程度上来说,前两者,决定后者。
当然,如果从整个产业的角度上来考虑,如果不想在以后受制于人的话,那么一家唱片公司最好还能拥有自己的独立生产能力。
只不过是从现在看,这一点,并不是非有不可。最关键的,还是上述那三点。
当然,要说起这些来,按道理来说,应该是廖辽这个著名歌星更内行的,但一来还是因为她成名太快,还没有来得及去接触、去详细品味那种从底层一点点拼搏和挣扎上去的过程,二来,要说到对整个唱片行业的了解和整体把握,她还是比不上曾经有过二十年深入体会的李谦的。所以更多的时候,还是李谦在说,她和其她人一样认真地听。
对她来说,李谦偶尔有些话。颇有醍醐灌顶的意味,自觉收获极大,而对于像齐洁、王靖露和黄文娟她们来说,就是属于纯粹的科普灌输了——不求她们能有多深刻的体悟,大体明白唱片是怎么做出来。又是怎么卖到歌迷们手里的,也就足够了。
对于唱片公司来说,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制作能力。
而事实上,未来的李谦工作室要做唱片,在最一开始就能够拥有的、也肯定是最擅长的,甚至是能够拿来为工作室的发展铺路子、趟平一切障碍的,也正是这个制作能力。
而所谓的制作能力,又分成几大块。
首先你得有歌曲作品,而且是每年都要不断地有新的大量作品。这就要求一家唱片公司不管是签约词曲创作人也好,还是在业内拥有广阔的人脉,能够从很多独立音乐人那里拿到作品也好,总之,作品是音乐的源头,这个必须有保证。
或许到最后,一家公司一年收集到了一千首的新作品,但最后真正被选用、被制作成歌曲发行上市的,只有一百首甚至几十首,但被淘汰掉的那九百首作品。却并不是就没有价值了,它们尽管不合用,或是因为质量不过关,或者口味不符合。总之,被淘汰了,但它们的存在,却是保证一家唱片公司出品质量的关键部分,是唱片公司必须拿到的。
说到这里,李谦就笑着给几个女孩子打比方。他道:“这就好比是整个唐朝不知道有多少万、甚至几十万的诗人都在写诗,写出来的作品可能有几十万首、甚至几百万首,其中大部分是不具备什么文学价值的,但正是因为有了它们的存在,才形成了整个唐代写诗的大风气。最后,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从那浩如烟海的诗歌库里自然而然的选择出了其中的精品,并让它们流传了下来,这才有了瑰丽壮美的盛唐诗篇。”
这个例子很简单,哪怕初中毕业,你都完全能心领神会,所以大家就都听得不断地点头,而这个时候,廖辽也说道:“第二张专辑就不用说了,《涛声依旧》完全就是你来包办的嘛,对我,对制作人来说,当然都省事儿,但我做第一张专辑的时候,你是不知道,一共搜罗了足足六七十首歌,但最后能进我眼、让我相中了的,在遇到你、从你那里拿到那五首歌之前,就只有五首歌,你可想而知这个淘汰率!当然,我觉得主要还是长生唱片这边老陈的人脉没打开,所以,也能拿到作品,但太出色的那些人的作品,就不太容易拿到。”
李谦点点头,表示认可她的说法。
当然,还是那句话,这一块或许对于其他的的唱片公司来说,是很重要很重要的一个部门,但对于拥有着海量资源的李谦来说,至少是在起步之初的几年之内,他还是不虞资源匮乏的,尽可以放轻松了来对待。
基本上来说,如果不考虑长期良性发展的问题的话,那么至少是在短期内,李谦自己就可以把别的唱片公司需要耗费巨资供养着的一大票作词人、作曲人、编曲等等所负责的活儿,就给全部包办了,而且无论效率还是作品质量,都可以秒杀他们,保证出手就是精品。
那么接下来,在有了充足的音乐作品可供选择之后,下一步,就是制作人。
制作人的角色,承前启后,总揽全局。
他要负责从那么多的音乐作品里选择出质量高、易传听、易传唱、而且适合歌手演唱风格的作品,然后,或许是公司的签约音乐人,也或许是独立音乐人,总之,这些最终被制作人挑选出来的作品,会被拿去编曲,甚或录成小样,成为歌手发唱片时的重要选择。
而一旦确定进入某位歌星的新专辑了,那么,这首歌还要经历再次的打磨,有的需要略微修改和调整歌词或曲调,有的需要重新进行精细的编曲。
到这个时候,一首歌,才会真的走到一位歌手的面前。
曲风适合不适合?感情基调能不能找准?声音是不是能适合去诠释?编曲合不合适?
在这个阶段,经过歌手和制作人之间不断的来回磋磨,一首歌甚至有可能会换好多版的编曲,也几乎总是要经历好多次的演唱方式的调整。最终,它开始逐... -->>
几个人围坐在一起,讨论有关于未来工作室的前途、发展路线等话题,而且在座的人,哪怕黄文娟都算是未来工作室必然的员工,对此都是关注的很,就连王靖露,虽然看她的样子,对于这个话题,应该是听得有点迷迷糊糊,但仍然是一副很感兴趣的样子。
见大家讨论得火热,似乎在被自己点明了未来发展要面临的难处之后,大家反而情绪激昂起来,李谦也就忍不住把自己对工作室未来发展的一些思路都说出来,跟大家交流。
他现在要成立的,只是一家音乐类娱乐类的个人工作室,但底子却是按照小型唱片公司的规格打下的,包括办公地址的大小,包括整体装修设计的走向,也包括即将在接下来慢慢到货和安装的一些专业设备,无不如此。
那么,要开一家唱片公司,一家能够在业内站稳脚跟的唱片公司,难不难?
在李谦看来,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很难。
笼统的来说,一家成熟的唱片公司,需要由三大块构成:制作能力,发行能力,歌星。
而且某种程度上来说,前两者,决定后者。
当然,如果从整个产业的角度上来考虑,如果不想在以后受制于人的话,那么一家唱片公司最好还能拥有自己的独立生产能力。
只不过是从现在看,这一点,并不是非有不可。最关键的,还是上述那三点。
当然,要说起这些来,按道理来说,应该是廖辽这个著名歌星更内行的,但一来还是因为她成名太快,还没有来得及去接触、去详细品味那种从底层一点点拼搏和挣扎上去的过程,二来,要说到对整个唱片行业的了解和整体把握,她还是比不上曾经有过二十年深入体会的李谦的。所以更多的时候,还是李谦在说,她和其她人一样认真地听。
对她来说,李谦偶尔有些话。颇有醍醐灌顶的意味,自觉收获极大,而对于像齐洁、王靖露和黄文娟她们来说,就是属于纯粹的科普灌输了——不求她们能有多深刻的体悟,大体明白唱片是怎么做出来。又是怎么卖到歌迷们手里的,也就足够了。
对于唱片公司来说,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制作能力。
而事实上,未来的李谦工作室要做唱片,在最一开始就能够拥有的、也肯定是最擅长的,甚至是能够拿来为工作室的发展铺路子、趟平一切障碍的,也正是这个制作能力。
而所谓的制作能力,又分成几大块。
首先你得有歌曲作品,而且是每年都要不断地有新的大量作品。这就要求一家唱片公司不管是签约词曲创作人也好,还是在业内拥有广阔的人脉,能够从很多独立音乐人那里拿到作品也好,总之,作品是音乐的源头,这个必须有保证。
或许到最后,一家公司一年收集到了一千首的新作品,但最后真正被选用、被制作成歌曲发行上市的,只有一百首甚至几十首,但被淘汰掉的那九百首作品。却并不是就没有价值了,它们尽管不合用,或是因为质量不过关,或者口味不符合。总之,被淘汰了,但它们的存在,却是保证一家唱片公司出品质量的关键部分,是唱片公司必须拿到的。
说到这里,李谦就笑着给几个女孩子打比方。他道:“这就好比是整个唐朝不知道有多少万、甚至几十万的诗人都在写诗,写出来的作品可能有几十万首、甚至几百万首,其中大部分是不具备什么文学价值的,但正是因为有了它们的存在,才形成了整个唐代写诗的大风气。最后,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从那浩如烟海的诗歌库里自然而然的选择出了其中的精品,并让它们流传了下来,这才有了瑰丽壮美的盛唐诗篇。”
这个例子很简单,哪怕初中毕业,你都完全能心领神会,所以大家就都听得不断地点头,而这个时候,廖辽也说道:“第二张专辑就不用说了,《涛声依旧》完全就是你来包办的嘛,对我,对制作人来说,当然都省事儿,但我做第一张专辑的时候,你是不知道,一共搜罗了足足六七十首歌,但最后能进我眼、让我相中了的,在遇到你、从你那里拿到那五首歌之前,就只有五首歌,你可想而知这个淘汰率!当然,我觉得主要还是长生唱片这边老陈的人脉没打开,所以,也能拿到作品,但太出色的那些人的作品,就不太容易拿到。”
李谦点点头,表示认可她的说法。
当然,还是那句话,这一块或许对于其他的的唱片公司来说,是很重要很重要的一个部门,但对于拥有着海量资源的李谦来说,至少是在起步之初的几年之内,他还是不虞资源匮乏的,尽可以放轻松了来对待。
基本上来说,如果不考虑长期良性发展的问题的话,那么至少是在短期内,李谦自己就可以把别的唱片公司需要耗费巨资供养着的一大票作词人、作曲人、编曲等等所负责的活儿,就给全部包办了,而且无论效率还是作品质量,都可以秒杀他们,保证出手就是精品。
那么接下来,在有了充足的音乐作品可供选择之后,下一步,就是制作人。
制作人的角色,承前启后,总揽全局。
他要负责从那么多的音乐作品里选择出质量高、易传听、易传唱、而且适合歌手演唱风格的作品,然后,或许是公司的签约音乐人,也或许是独立音乐人,总之,这些最终被制作人挑选出来的作品,会被拿去编曲,甚或录成小样,成为歌手发唱片时的重要选择。
而一旦确定进入某位歌星的新专辑了,那么,这首歌还要经历再次的打磨,有的需要略微修改和调整歌词或曲调,有的需要重新进行精细的编曲。
到这个时候,一首歌,才会真的走到一位歌手的面前。
曲风适合不适合?感情基调能不能找准?声音是不是能适合去诠释?编曲合不合适?
在这个阶段,经过歌手和制作人之间不断的来回磋磨,一首歌甚至有可能会换好多版的编曲,也几乎总是要经历好多次的演唱方式的调整。最终,它开始逐...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