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梦回红尘(GL)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此,张凌轩不禁想到了前世,因为前世过于穷困,所以别人家都用的是天然气,而他们家却仍旧是用的煤炉,据他所知,前世烧蜂窝煤的炉子有固定的,有移动的,有单眼的,有三眼的。固定和移动都是用同样的炉胆,而单眼和三眼的炉胆就不同。
于是,张凌轩让慕容轻月找来了晓城有名的铁匠张师傅,想让他帮做炉胆,模具已经决定了煤球的大小,他根据煤球的大小让张师傅做单眼和三眼的炉胆各一个,张师傅问明了要求后爽快地应允了。
吩咐好后,张凌轩又回到了王木匠这里,此时,王木匠已将模具加固好,张凌轩又请王木匠帮做炉壳。
在张凌轩的前世,人们普遍喜欢用移动的蜂窝煤炉,移动煤炉的壳一般是用装东西的铁皮桶做成。但在古代,哪里有什么铁皮桶?所以张凌轩只好让王木匠帮做两个类似木桶状的炉壳,用一节竹筒做炉门,炉门盖也用一段带节的刚好套进炉门的竹筒来代替。
张凌轩把式样、要求交待清楚后,才拿着蜂窝煤的模具回了坎院。
回到自己的屋里后,张凌轩就着手和煤。蜂窝煤是用煤粉、黄泥和水按比例和在一起做成的,具体的比例张凌轩也不清楚,他只知道黄泥是用来增加粘性的,燃烧就当然要靠煤粉了,没有黄泥只靠煤粉就做不成球,而黄泥太多了,蜂窝煤又不耐烧。
所以张凌轩决定先从百分之十黄泥的比例试起,试到做得成煤球为止。
说干就干,张凌轩动手按百分之十黄泥的比例和煤,和好后试做了几个煤球,太松了,煤球才从模具中下地就散了。他又调高一点黄泥的比例,还是不行。试了几次后,直到用到百分之二十的黄泥时,煤球终于成型了,抹了抹脸上的汗滴,张凌轩这才松了一口气。
第二天,张师傅的炉胆和王木匠的炉壳也已经完工。张凌轩又利用晚饭后的空余时间来组装,古代还没有水泥,当时人是用一种叫‘观音音土'的白色泥土当水泥用。
张凌轩先用‘观音土'在木炉壳中铺底,然后用碎石、沙和‘观音土'在炉底上筑个窝,窝口跟炉胆的内径一样大,窝口还横了两根从张铁匠那里要来了细铁,把炉胆叠在窝上与炉壳高度平齐,再用碎石、沙和‘观音土'把空隙塞满,这样,炉子就完工了。
张凌轩小心翼翼的把做好的炉子放在空旷处晾干,并下令不许任何人碰。
第二天,张凌轩起了个大早,急匆匆地洗漱过后,便赶忙跑来看他晾晒的炉子,见炉子已然成型,张凌轩便迫不及待地燃起煤炉来。
张凌轩按前世的式样,把炉胆做成三个煤的高度,他先用一个蜂窝煤垫底,然后用砍成小块的带松香的松柴,铺在煤上点燃,等松柴烧红后再叠加上一个蜂窝煤,一阵浓烟后,煤燃着了。
张凌轩在煤炉上放了一个加入水的锅,烧起开水来。
要说这锅,当然也是特制的了,厚度要远远小于普通的铁锅,从而使得里面的东西极易受热。而且为了加强锅的结实程度,还特意粹了火。
才几分钟的时间,水便开了,张凌轩挪开锅一看,两个煤正烧得通红,他把两个煤的孔对正,又加了一个煤,再把一锅汤底放去,因为炉子正红,这次才一分钟左右就开了。
张凌轩伸手把炉门封起来,过一会,火就弱了,正好能让汤底保持汤滚,达到了文火的效果。
成功了!张凌轩兴奋的挥拳朝空击了一下,心花怒放,这个炉子的诞生,不仅让他离火锅大业更近了一步,同时也为他自己积攒了一个生财之道。当真是一举两得啊!
不过还不能高兴地太早,准备工作就绪了,下面就是最主要的一项工作了———制汤底,配酱料。
此,张凌轩不禁想到了前世,因为前世过于穷困,所以别人家都用的是天然气,而他们家却仍旧是用的煤炉,据他所知,前世烧蜂窝煤的炉子有固定的,有移动的,有单眼的,有三眼的。固定和移动都是用同样的炉胆,而单眼和三眼的炉胆就不同。
于是,张凌轩让慕容轻月找来了晓城有名的铁匠张师傅,想让他帮做炉胆,模具已经决定了煤球的大小,他根据煤球的大小让张师傅做单眼和三眼的炉胆各一个,张师傅问明了要求后爽快地应允了。
吩咐好后,张凌轩又回到了王木匠这里,此时,王木匠已将模具加固好,张凌轩又请王木匠帮做炉壳。
在张凌轩的前世,人们普遍喜欢用移动的蜂窝煤炉,移动煤炉的壳一般是用装东西的铁皮桶做成。但在古代,哪里有什么铁皮桶?所以张凌轩只好让王木匠帮做两个类似木桶状的炉壳,用一节竹筒做炉门,炉门盖也用一段带节的刚好套进炉门的竹筒来代替。
张凌轩把式样、要求交待清楚后,才拿着蜂窝煤的模具回了坎院。
回到自己的屋里后,张凌轩就着手和煤。蜂窝煤是用煤粉、黄泥和水按比例和在一起做成的,具体的比例张凌轩也不清楚,他只知道黄泥是用来增加粘性的,燃烧就当然要靠煤粉了,没有黄泥只靠煤粉就做不成球,而黄泥太多了,蜂窝煤又不耐烧。
所以张凌轩决定先从百分之十黄泥的比例试起,试到做得成煤球为止。
说干就干,张凌轩动手按百分之十黄泥的比例和煤,和好后试做了几个煤球,太松了,煤球才从模具中下地就散了。他又调高一点黄泥的比例,还是不行。试了几次后,直到用到百分之二十的黄泥时,煤球终于成型了,抹了抹脸上的汗滴,张凌轩这才松了一口气。
第二天,张师傅的炉胆和王木匠的炉壳也已经完工。张凌轩又利用晚饭后的空余时间来组装,古代还没有水泥,当时人是用一种叫‘观音音土'的白色泥土当水泥用。
张凌轩先用‘观音土'在木炉壳中铺底,然后用碎石、沙和‘观音土'在炉底上筑个窝,窝口跟炉胆的内径一样大,窝口还横了两根从张铁匠那里要来了细铁,把炉胆叠在窝上与炉壳高度平齐,再用碎石、沙和‘观音土'把空隙塞满,这样,炉子就完工了。
张凌轩小心翼翼的把做好的炉子放在空旷处晾干,并下令不许任何人碰。
第二天,张凌轩起了个大早,急匆匆地洗漱过后,便赶忙跑来看他晾晒的炉子,见炉子已然成型,张凌轩便迫不及待地燃起煤炉来。
张凌轩按前世的式样,把炉胆做成三个煤的高度,他先用一个蜂窝煤垫底,然后用砍成小块的带松香的松柴,铺在煤上点燃,等松柴烧红后再叠加上一个蜂窝煤,一阵浓烟后,煤燃着了。
张凌轩在煤炉上放了一个加入水的锅,烧起开水来。
要说这锅,当然也是特制的了,厚度要远远小于普通的铁锅,从而使得里面的东西极易受热。而且为了加强锅的结实程度,还特意粹了火。
才几分钟的时间,水便开了,张凌轩挪开锅一看,两个煤正烧得通红,他把两个煤的孔对正,又加了一个煤,再把一锅汤底放去,因为炉子正红,这次才一分钟左右就开了。
张凌轩伸手把炉门封起来,过一会,火就弱了,正好能让汤底保持汤滚,达到了文火的效果。
成功了!张凌轩兴奋的挥拳朝空击了一下,心花怒放,这个炉子的诞生,不仅让他离火锅大业更近了一步,同时也为他自己积攒了一个生财之道。当真是一举两得啊!
不过还不能高兴地太早,准备工作就绪了,下面就是最主要的一项工作了———制汤底,配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