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君臣之谊 (1/2)
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执宰大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镇武候,你既是翰林院的侍读学士,又是我大明的镇武候,文武兼备,试问当今朝堂之上可有出你其右者?”
宣德帝早就料到李云天会推辞,于是笑着道,“在朕看来,太子的授业老师非你莫属!”
“臣惶恐,定当竭尽全力将自己所学教授太子,不负皇上所托。”李云天见宣德帝心意已决,因此不再推脱,跪在地上向宣德帝谢恩。
见此情形,立在一旁的宋大山和王振眼前不由得亮了一下,双目流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
早在去年张太后就催着宣德帝把朱祁镇的启蒙老师确定下来,使得朱祁镇能尽早受教,不过此事一直被宣德帝拖着,如今看来宣德帝早已经给朱祁镇找好了老师,同时也给朱祁镇物色了一个值得信赖的肱骨之臣。
很显然,李云天如果成为了朱祁镇的授业老师,那么就是朱祁镇最为体己的臣子,以后定会受到朱祁镇的重用。
尤为重要的是,宣德帝非常欣赏李云天在政务军事上的才华以及在官场上的为人处世之道,他希望朱祁镇能从李云天那里学习这些才能和经验,将来能更好地治理大明。
而且,宣德帝对李云天是无比信任,在他看来两天能两次不顾生死躲开汉王的围追堵截给他和洪熙帝送遗诏,已经足以表明他对大明天子的忠心,否则只要有一次投靠了汉王那么大明的江山就要归属汉王。
更何况李云天两次在大明危难之际挺身而去,既有黑牛镇一役的惨烈,也有孤身前去交趾平定叛乱的悲壮,这些事满朝文武所无法比拟的。
故而,当朝中有大臣上疏提醒宣德帝要对掌管广西和交趾军政大权的李云天加以提防,以免李云天拥兵自重,尾大不掉时,宣德帝完全不予理会。
相对于朝中那些倚老卖老的文武大臣,宣德帝很显然与任劳任怨的李云天更为投缘,两人之间不仅有君臣之谊,而且当年宣德帝从南京城赶来北京城的路上两人还是共过患难的生死之交,这一满朝文武无人能比。
“皇上,臣妾先行告退。”孙皇后知道李云天此次来见宣德帝是有公务要商议,故而随后向宣德帝告辞,领着朱祁镇离开了御花园,宋大山和王振躬身跟在后面。
“皇上,经过今日臣的探查发现都察院里的形势不容乐观,即便是顾大人和陈大人之间也出现了不合。”李云天和宣德帝一边子啊御花园里漫步,一边沉声汇报。
在这里李云天的法非常委婉,宣德帝岂会不知道内阁和六部在朝堂上的争斗,但作为大明的天子这正是他乐于看见的一幕,朝臣们斗得越厉害那么他这个天子就越容易掌控朝中的局势。
自古以来,君权与臣权就一直处于微妙的角力状态,历朝历代的皇帝最不愿意看见的就是朝臣们一团和气,虽这样看起来好像朝政和睦,其实不利于皇帝对朝堂的掌控,因为朝臣们相互间如果没有矛盾的话很容易抱成团来对抗皇权。
除非有像唐太宗、宋太祖或者洪武帝、永乐帝这样有着乾纲独断的霸气帝王,否则根本就无法威压住满朝的文武,即便是洪武帝这样的千古一帝也为了巩固君权而废除了宰相一职。
宣德帝之所以在都察院整出了这么大的动静来,就是为了平衡内阁和六部的权势,内阁的地位虽然在洪熙朝之后显著提升,但依旧无法与根基深厚的六部并肩,故而才拿都察院开刀,借助内阁打压六部。
只不过现在看起来都察院的形势已经失控,宣德帝低估了内阁与六部之间权力争斗的残酷,因此不得不采取办法进行补救,这个任务自然而然就落在了李云天的头上。
听了李云天的禀告后,宣德帝的眉头顿时微微一蹙,立刻敏锐地意识到顾佐在都察院的举动已经引发了都察院老派御史的不满,如果放任不管的话很可能会使得都察院爆发更为严重的冲突。
“镇武候,你觉得该如何处置都察院的事情?”皱着眉头沉思了一会儿,宣德帝不动声色地问道。
在宣德帝看来,李云天与其他朝臣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从来不给自己出难题,一旦遇到问题的话会拿出解决的办法,不像朝中那些大臣遇到麻烦事就要自己拿主意,而无法提出有效的应对之策。
“皇上,如今都察院人心惶惶,无心政务,倘若放任不理势必将引发朝局混乱。”李云天沉吟了一下,神情凝重地回答,他口中的朝局混乱自然指的是内阁和六部借着都察院一事相互攻讦、倾轧。
“朕觉得到该了结此事的时候!”宣德帝闻言了头,随口问道,“依你之见,如何来善后最为稳妥?”
“皇上,要想平息此事必须要让各方都心悦诚服。”李云天心中早有对策,有条不紊地回答,“在臣看来,顾大人的行事手段太过偏激,手下又有人趁机为非作歹,因此唯有严惩那些趁机兴风作浪之人才能化解目前的困局,既能敲山震虎,也能安抚民心。”
 ... -->>
“镇武候,你既是翰林院的侍读学士,又是我大明的镇武候,文武兼备,试问当今朝堂之上可有出你其右者?”
宣德帝早就料到李云天会推辞,于是笑着道,“在朕看来,太子的授业老师非你莫属!”
“臣惶恐,定当竭尽全力将自己所学教授太子,不负皇上所托。”李云天见宣德帝心意已决,因此不再推脱,跪在地上向宣德帝谢恩。
见此情形,立在一旁的宋大山和王振眼前不由得亮了一下,双目流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
早在去年张太后就催着宣德帝把朱祁镇的启蒙老师确定下来,使得朱祁镇能尽早受教,不过此事一直被宣德帝拖着,如今看来宣德帝早已经给朱祁镇找好了老师,同时也给朱祁镇物色了一个值得信赖的肱骨之臣。
很显然,李云天如果成为了朱祁镇的授业老师,那么就是朱祁镇最为体己的臣子,以后定会受到朱祁镇的重用。
尤为重要的是,宣德帝非常欣赏李云天在政务军事上的才华以及在官场上的为人处世之道,他希望朱祁镇能从李云天那里学习这些才能和经验,将来能更好地治理大明。
而且,宣德帝对李云天是无比信任,在他看来两天能两次不顾生死躲开汉王的围追堵截给他和洪熙帝送遗诏,已经足以表明他对大明天子的忠心,否则只要有一次投靠了汉王那么大明的江山就要归属汉王。
更何况李云天两次在大明危难之际挺身而去,既有黑牛镇一役的惨烈,也有孤身前去交趾平定叛乱的悲壮,这些事满朝文武所无法比拟的。
故而,当朝中有大臣上疏提醒宣德帝要对掌管广西和交趾军政大权的李云天加以提防,以免李云天拥兵自重,尾大不掉时,宣德帝完全不予理会。
相对于朝中那些倚老卖老的文武大臣,宣德帝很显然与任劳任怨的李云天更为投缘,两人之间不仅有君臣之谊,而且当年宣德帝从南京城赶来北京城的路上两人还是共过患难的生死之交,这一满朝文武无人能比。
“皇上,臣妾先行告退。”孙皇后知道李云天此次来见宣德帝是有公务要商议,故而随后向宣德帝告辞,领着朱祁镇离开了御花园,宋大山和王振躬身跟在后面。
“皇上,经过今日臣的探查发现都察院里的形势不容乐观,即便是顾大人和陈大人之间也出现了不合。”李云天和宣德帝一边子啊御花园里漫步,一边沉声汇报。
在这里李云天的法非常委婉,宣德帝岂会不知道内阁和六部在朝堂上的争斗,但作为大明的天子这正是他乐于看见的一幕,朝臣们斗得越厉害那么他这个天子就越容易掌控朝中的局势。
自古以来,君权与臣权就一直处于微妙的角力状态,历朝历代的皇帝最不愿意看见的就是朝臣们一团和气,虽这样看起来好像朝政和睦,其实不利于皇帝对朝堂的掌控,因为朝臣们相互间如果没有矛盾的话很容易抱成团来对抗皇权。
除非有像唐太宗、宋太祖或者洪武帝、永乐帝这样有着乾纲独断的霸气帝王,否则根本就无法威压住满朝的文武,即便是洪武帝这样的千古一帝也为了巩固君权而废除了宰相一职。
宣德帝之所以在都察院整出了这么大的动静来,就是为了平衡内阁和六部的权势,内阁的地位虽然在洪熙朝之后显著提升,但依旧无法与根基深厚的六部并肩,故而才拿都察院开刀,借助内阁打压六部。
只不过现在看起来都察院的形势已经失控,宣德帝低估了内阁与六部之间权力争斗的残酷,因此不得不采取办法进行补救,这个任务自然而然就落在了李云天的头上。
听了李云天的禀告后,宣德帝的眉头顿时微微一蹙,立刻敏锐地意识到顾佐在都察院的举动已经引发了都察院老派御史的不满,如果放任不管的话很可能会使得都察院爆发更为严重的冲突。
“镇武候,你觉得该如何处置都察院的事情?”皱着眉头沉思了一会儿,宣德帝不动声色地问道。
在宣德帝看来,李云天与其他朝臣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从来不给自己出难题,一旦遇到问题的话会拿出解决的办法,不像朝中那些大臣遇到麻烦事就要自己拿主意,而无法提出有效的应对之策。
“皇上,如今都察院人心惶惶,无心政务,倘若放任不理势必将引发朝局混乱。”李云天沉吟了一下,神情凝重地回答,他口中的朝局混乱自然指的是内阁和六部借着都察院一事相互攻讦、倾轧。
“朕觉得到该了结此事的时候!”宣德帝闻言了头,随口问道,“依你之见,如何来善后最为稳妥?”
“皇上,要想平息此事必须要让各方都心悦诚服。”李云天心中早有对策,有条不紊地回答,“在臣看来,顾大人的行事手段太过偏激,手下又有人趁机为非作歹,因此唯有严惩那些趁机兴风作浪之人才能化解目前的困局,既能敲山震虎,也能安抚民心。”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