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背黑锅的觉悟 (1/2)
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执宰大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晚上,醉月楼。讀蕶蕶尐說網
一个宽敞的雅间内,李云天与张克敌等人围在一张酒桌旁觥筹交错,谈笑风生,怜香在一旁弹着琵琶,唱着曲,还有舞姬翩翩起舞,气氛十分热闹。
今天是张克敌的生日,故而众人给张克敌在这里摆酒庆贺,同时也是想撮合他与怜香成其好事。
自从遇见怜香,张克敌就对其一往情深,可惜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怜香对张克敌看似亲昵,实则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到现在张克敌还没有成为怜香的入幕之宾。
张克敌想纳怜香为妾给她一个名分,使她不用再在醉月楼里陪笑,不过被怜香婉拒,这使得张克敌心中无比郁闷。
“云天,听你前两天在大殿之上巧舌如簧,把通政使司右通政的鼻子都给气歪了,可惜我等无缘一睹你的风采,实在是遗憾。”谈笑间,一名身材壮实的青年想起了一件事情,笑着向李云天道。
“三哥过奖了,弟只不过是侥幸而已。”李云天闻言笑了起来,谦逊地道,按照辈分他喊那名壮实青年三哥。
两天前他与沈宏在太和殿上那番唇枪舌剑、争锋相对的辩论,以及洪熙帝决定每届科举进士人数按照南六北四的比例录取的消息已经在明新报上刊登,结果报纸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成为了街头巷尾津津乐道的话题。
尤其是李云天的那句“物竞天择,优胜劣汰”,更是被京城的士子们拍案叫绝,认为其生动形象地体现出了科举之路的艰辛和残酷,而唯有奋发图强才是入仕的唯一途径,否则就只能被别人踩在脚下。
对于京城里的那些士子们来,这既是一种勉励,更是一种鞭策,同时也对李云天有了一种敬仰之情:在大明数以千计的进士中,能出如此富有哲理之言的人又能有几个?
“云天,自从有科举以来,这南北分录可是破天荒的事情,你此举可要名留青史了。”张克敌笑着冲李云天端起了酒杯。
虽然与李云天认识不过一年多的时间,但是李云天很对张克敌的脾气,故而两人私交甚好。
“二哥笑了,这是皇上圣明,与弟何干。”李云天微笑着与张克敌碰了一下酒杯,两人随后相视一笑,随后一饮而尽,一旁的侍女连忙过来倒酒。
李云天的没错,像科举南北分录这等大事,真的不是他一个的御史能掺合得起的,如果没有洪熙帝在背后支持,那么他才不会在太和殿提出如此惊人的提议来。
南方文风荟萃,尤其是南直隶和江浙一带,也就是江南地区,每届科举都会出大量的进士,由此一来朝堂之上就出现了大量江南的官员。
这些官员在朝堂之上肯定抱团行事,而且代表了江南豪强的利益,这引起了洪武帝的警觉,为了平衡南北官场势力,打压江南豪强集团,故而在洪武三十年出了南北榜案。
有一句老话,南方出相,北方出将,看上去合情合理,南方人善学,而北方人勇武。
不过,这只是人们的一个理想化的观念而已。
其实,在宋朝以前,帝王将相几乎都出自北方,南方人入朝为官受到了诸多的限制,这既有当时南方经济不发达的因素,更与人们的地域观念有关。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就对地域观念特别重视,据他在宰相堂曾经亲自手书“南人不得坐吾此堂”,并将此言刻在了政事堂的石碑上,告诫后世子孙。
纵观历史,无论南宋还是北宋都是崇北抑南,选才多取北方,故南方士大夫沉郁者多。
如今大明的科举中,南方进士力压北方进士,犹其集中江南一带,长此以往容易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喜欢朝中存在几派相互争斗,这样皇权才能更稳,倘若出现一个巨无霸的派系出来,那么无疑对君权形成挑战。
洪熙帝已经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故而早就在想对策,他虽然是天子但是也不能无缘无故地在科举中南北分录,否则定会引发南方官员和南方士子的不满。
所以洪熙帝需要一个人来做这件事情,身为近臣的李云天无疑是最佳人选:
首先,他的身份合适,是翰林院的庶吉士,代表了士大夫中的佼佼者;
其次,他的官职也合适,是御史,是朝廷的言官;
再者,他的年轻更合适,二十出头,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
最后,他的品级合适,正六品的官,不值得朝堂之上的那些大员动手,自然就有下面的人反对,这无形中这项提议的阻力就了很多,例如最先反对李云天的就是正四品的沈宏。
除了李云天这个马前卒外,洪熙帝还跟杨士奇和骞义、夏原吉等人打了招呼,届时与李云天相互呼应,那么那些南方的官员也就无可奈何了。
>
晚上,醉月楼。讀蕶蕶尐說網
一个宽敞的雅间内,李云天与张克敌等人围在一张酒桌旁觥筹交错,谈笑风生,怜香在一旁弹着琵琶,唱着曲,还有舞姬翩翩起舞,气氛十分热闹。
今天是张克敌的生日,故而众人给张克敌在这里摆酒庆贺,同时也是想撮合他与怜香成其好事。
自从遇见怜香,张克敌就对其一往情深,可惜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怜香对张克敌看似亲昵,实则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到现在张克敌还没有成为怜香的入幕之宾。
张克敌想纳怜香为妾给她一个名分,使她不用再在醉月楼里陪笑,不过被怜香婉拒,这使得张克敌心中无比郁闷。
“云天,听你前两天在大殿之上巧舌如簧,把通政使司右通政的鼻子都给气歪了,可惜我等无缘一睹你的风采,实在是遗憾。”谈笑间,一名身材壮实的青年想起了一件事情,笑着向李云天道。
“三哥过奖了,弟只不过是侥幸而已。”李云天闻言笑了起来,谦逊地道,按照辈分他喊那名壮实青年三哥。
两天前他与沈宏在太和殿上那番唇枪舌剑、争锋相对的辩论,以及洪熙帝决定每届科举进士人数按照南六北四的比例录取的消息已经在明新报上刊登,结果报纸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成为了街头巷尾津津乐道的话题。
尤其是李云天的那句“物竞天择,优胜劣汰”,更是被京城的士子们拍案叫绝,认为其生动形象地体现出了科举之路的艰辛和残酷,而唯有奋发图强才是入仕的唯一途径,否则就只能被别人踩在脚下。
对于京城里的那些士子们来,这既是一种勉励,更是一种鞭策,同时也对李云天有了一种敬仰之情:在大明数以千计的进士中,能出如此富有哲理之言的人又能有几个?
“云天,自从有科举以来,这南北分录可是破天荒的事情,你此举可要名留青史了。”张克敌笑着冲李云天端起了酒杯。
虽然与李云天认识不过一年多的时间,但是李云天很对张克敌的脾气,故而两人私交甚好。
“二哥笑了,这是皇上圣明,与弟何干。”李云天微笑着与张克敌碰了一下酒杯,两人随后相视一笑,随后一饮而尽,一旁的侍女连忙过来倒酒。
李云天的没错,像科举南北分录这等大事,真的不是他一个的御史能掺合得起的,如果没有洪熙帝在背后支持,那么他才不会在太和殿提出如此惊人的提议来。
南方文风荟萃,尤其是南直隶和江浙一带,也就是江南地区,每届科举都会出大量的进士,由此一来朝堂之上就出现了大量江南的官员。
这些官员在朝堂之上肯定抱团行事,而且代表了江南豪强的利益,这引起了洪武帝的警觉,为了平衡南北官场势力,打压江南豪强集团,故而在洪武三十年出了南北榜案。
有一句老话,南方出相,北方出将,看上去合情合理,南方人善学,而北方人勇武。
不过,这只是人们的一个理想化的观念而已。
其实,在宋朝以前,帝王将相几乎都出自北方,南方人入朝为官受到了诸多的限制,这既有当时南方经济不发达的因素,更与人们的地域观念有关。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就对地域观念特别重视,据他在宰相堂曾经亲自手书“南人不得坐吾此堂”,并将此言刻在了政事堂的石碑上,告诫后世子孙。
纵观历史,无论南宋还是北宋都是崇北抑南,选才多取北方,故南方士大夫沉郁者多。
如今大明的科举中,南方进士力压北方进士,犹其集中江南一带,长此以往容易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喜欢朝中存在几派相互争斗,这样皇权才能更稳,倘若出现一个巨无霸的派系出来,那么无疑对君权形成挑战。
洪熙帝已经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故而早就在想对策,他虽然是天子但是也不能无缘无故地在科举中南北分录,否则定会引发南方官员和南方士子的不满。
所以洪熙帝需要一个人来做这件事情,身为近臣的李云天无疑是最佳人选:
首先,他的身份合适,是翰林院的庶吉士,代表了士大夫中的佼佼者;
其次,他的官职也合适,是御史,是朝廷的言官;
再者,他的年轻更合适,二十出头,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
最后,他的品级合适,正六品的官,不值得朝堂之上的那些大员动手,自然就有下面的人反对,这无形中这项提议的阻力就了很多,例如最先反对李云天的就是正四品的沈宏。
除了李云天这个马前卒外,洪熙帝还跟杨士奇和骞义、夏原吉等人打了招呼,届时与李云天相互呼应,那么那些南方的官员也就无可奈何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