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汉魏文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只见对方年纪很轻,光光的下巴没有胡须,瞧着也就十五六岁的年龄,不禁心下暗惊。然而表面上却并不露声色,只是问:“汝才多大,怎么就做了游徼?又如何胆敢轻慢长者?”
那游徼说:“我是继承父职做了游徼。有志不在年高,昔项橐七岁而难孔子,况且我的年岁,两倍于项橐,而所当面的,又不及夫子之万一呢?”
是勋心说什么“不及夫子之万一”,你能说“狗屎不及满汉全席之万一”吗?把李全他们跟孔子搁一块说事儿,简直就是对孔老二他老人家的莫大羞辱嘛。听得这游徼谈吐不俗,他不禁兴趣倍增,于是问道:“阁下怎么称呼?”
那游徼闻言一愣,估计他平常都被那票世家子弟“狗子”、“俗吏”之类的称呼叫惯了的,突然有位青年公子口称“阁下”,就觉得很不习惯。愣过以后,赶紧拱手:“不敢,小人吴质。”
是勋闻言,双眉不禁一挑,再度追问:“可有字么?”“草字季重。”
舱中传来一片哂笑:“这般单家狗子,竟然也学人起字,就象是马粪要刷金漆一般,真正的可笑。”但是是勋却并没有笑,反而倒退了一步,瞪大双眼:“你便是吴质吴季重?!”
吴质这个人,在演义中仅仅露过一面,存在感很弱,而即便在正经《三国志》正文当中,也没有单独的传记,只是在别人传中附了几段而已。但是对三国有所研究的人都知道,这家伙就绝不简单。
首先是文才不简单,虽说基本上没留下什么作品,也不能跟曹氏父子和孔融他们相提并论,但好歹是附在王粲等“建安七子”传中,并且专门提过他因“文才”而被曹丕相中,引为属吏的。其次是智谋不简单,这在演义里也有写,后来吴质做朝歌县长,每晚上都藏身在装绢帛的筐子里潜入曹丕宅邸,帮忙谋划怎么对付曹植,抢夺继承权。后来这事儿被杨修知道了,就禀报曹操,吴质跟曹丕说你别慌,今晚你别再装我了,真的装上一筐绢帛,魏公查到了,就反而会疑心杨修挑拨离间。
所以说吴质是曹丕的心腹谋士,当时的人将他列入五官中郎将“四友”之中。这“四友”可了不得,除了吴质外还有朱铄,最可怕还有一位陈群陈长文,和一位司马懿司马仲达!根据史料记载,当曹丕篡汉以后,就拜吴质为振威将军,假节钺都督河北,成为一位大军区司令——虽然是后方军区。
只是吴质出身太低,所以可能自卑到了极点就开始变态,基本上是见人就踩,不但敢踩曹魏同族的曹真,还敢踩跟自己同为“四友”的朱铄和陈群,奇怪的是他唯独不踩司马懿,还多次在曹丕面前说司马懿的好话。所以等他挂了以后,就被众人联合起来狂踩,谥号为“丑侯”,要等司马家掌权以后才给扳过来,改谥“威侯”。
所以是勋觉得这个吴质还真是敏啊,知道谁才是真正的大腿,应该牢牢抱紧——先是曹丕,然后是司马懿——这份儿见识那就彻底拔群啊!因此他听了吴质之名,就不禁大吃一惊,脱口而出:“你便是吴质吴季重?!”
吴质就纳了闷儿了,心说这位谁啊,我不认得啊?赶紧再拱一拱手:“阁下面生得很,难道识得我吴质么?”是勋脑筋一转,突然大笑起来:“既无质而又重,那不正是樗木么?如何倒敢嘲笑我等?”
他这话一出口,李全当即勃然大怒:“好狗子,竟敢谩骂我等为樗木!”冲出船舱来就要给吴质饱以老拳。是勋心中不禁长叹一声——我靠老子要是不解释,你们被人当面骂了也压根儿就没听出来是吗?早知道就换个说词,让你们糊涂一辈子去!
——————————我是纠结的分割线——————————
我必须得说,读过那么多的穿越网文,对古典诗词具备常识性认识的作者都寥寥无几,更别说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了。当然不要求通史的同时还通诗词,这对网上网下的各类作者,要求都过于严苛了,但我认为作为一名负责任的作者,创作过程中遇到自己所不熟悉的领域,必须能避则避。
就说诗词吧,首先抄诗得要符合人物情境,符合时代氛围,其次功力不足的话就不要随意编造。前一个要求,大部分穿越文的作者都能达到——只要他们是在用心创作,但后一个要求就比较困难了。主角往往可以大抄后世的诗词,但是碰见比方说诗会的时候,你不能只让主角一个人发声啊?那怎么办?npc难道也抄诗?
某些作者,干脆硬着头皮自己上,然而对自己要求严格是好的,不在此之前先恶补一下诗词常识,那就不应该了,咱们先不论平仄,您起码都押上韵行吗(还不要求古韵)?另外一些作者,则去犄角旮旯里搜寻一些没名气的古诗,往npc身上安,必须承认,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偷机办法。
那么,现在轮到自己了,我该怎么办呢?避开每位npc的创作?或者去搜一些没名气的作品?那未免对自己要求过低了。我最终的决定是自己硬着头皮顶上。好在本人曾经混过一阵子传统诗词圈,更好在汉魏的诗歌对于平仄和格式都没有后世那么讲究……但是也有烦难之事,那就是上古韵和中古韵是不同的,更别说夹在其间的汉魏时期了,平水韵不能用,纯上古音也问题多多。最后,我只能捧着一部《汉字古音手册》,以上古韵为基础,偶尔夹杂一些中古韵,勉强搞几首短的出来。
从这章开始,自己作诗——首先是吴质,这家伙号为文学之士,但是流传下来的诗歌只有一首,还是后来悼念曹丕的,因为情节需要,就只能假造了。或许很多读者会骂我多事,与其有空写诗,不如多构思几段情节。但是没有办法啊,本人的创作习惯从来如此,迎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你要是不懂诗呢,就随便滑过去好了,也不必专门去读;你要是懂诗呢,瞧着我假造的文通字顺即可,也别要求太高。
但总而言之,我都这么辛苦了,劳驾多来点儿收藏、推荐、评论啥的吧,就当可怜可怜我喽。
只见对方年纪很轻,光光的下巴没有胡须,瞧着也就十五六岁的年龄,不禁心下暗惊。然而表面上却并不露声色,只是问:“汝才多大,怎么就做了游徼?又如何胆敢轻慢长者?”
那游徼说:“我是继承父职做了游徼。有志不在年高,昔项橐七岁而难孔子,况且我的年岁,两倍于项橐,而所当面的,又不及夫子之万一呢?”
是勋心说什么“不及夫子之万一”,你能说“狗屎不及满汉全席之万一”吗?把李全他们跟孔子搁一块说事儿,简直就是对孔老二他老人家的莫大羞辱嘛。听得这游徼谈吐不俗,他不禁兴趣倍增,于是问道:“阁下怎么称呼?”
那游徼闻言一愣,估计他平常都被那票世家子弟“狗子”、“俗吏”之类的称呼叫惯了的,突然有位青年公子口称“阁下”,就觉得很不习惯。愣过以后,赶紧拱手:“不敢,小人吴质。”
是勋闻言,双眉不禁一挑,再度追问:“可有字么?”“草字季重。”
舱中传来一片哂笑:“这般单家狗子,竟然也学人起字,就象是马粪要刷金漆一般,真正的可笑。”但是是勋却并没有笑,反而倒退了一步,瞪大双眼:“你便是吴质吴季重?!”
吴质这个人,在演义中仅仅露过一面,存在感很弱,而即便在正经《三国志》正文当中,也没有单独的传记,只是在别人传中附了几段而已。但是对三国有所研究的人都知道,这家伙就绝不简单。
首先是文才不简单,虽说基本上没留下什么作品,也不能跟曹氏父子和孔融他们相提并论,但好歹是附在王粲等“建安七子”传中,并且专门提过他因“文才”而被曹丕相中,引为属吏的。其次是智谋不简单,这在演义里也有写,后来吴质做朝歌县长,每晚上都藏身在装绢帛的筐子里潜入曹丕宅邸,帮忙谋划怎么对付曹植,抢夺继承权。后来这事儿被杨修知道了,就禀报曹操,吴质跟曹丕说你别慌,今晚你别再装我了,真的装上一筐绢帛,魏公查到了,就反而会疑心杨修挑拨离间。
所以说吴质是曹丕的心腹谋士,当时的人将他列入五官中郎将“四友”之中。这“四友”可了不得,除了吴质外还有朱铄,最可怕还有一位陈群陈长文,和一位司马懿司马仲达!根据史料记载,当曹丕篡汉以后,就拜吴质为振威将军,假节钺都督河北,成为一位大军区司令——虽然是后方军区。
只是吴质出身太低,所以可能自卑到了极点就开始变态,基本上是见人就踩,不但敢踩曹魏同族的曹真,还敢踩跟自己同为“四友”的朱铄和陈群,奇怪的是他唯独不踩司马懿,还多次在曹丕面前说司马懿的好话。所以等他挂了以后,就被众人联合起来狂踩,谥号为“丑侯”,要等司马家掌权以后才给扳过来,改谥“威侯”。
所以是勋觉得这个吴质还真是敏啊,知道谁才是真正的大腿,应该牢牢抱紧——先是曹丕,然后是司马懿——这份儿见识那就彻底拔群啊!因此他听了吴质之名,就不禁大吃一惊,脱口而出:“你便是吴质吴季重?!”
吴质就纳了闷儿了,心说这位谁啊,我不认得啊?赶紧再拱一拱手:“阁下面生得很,难道识得我吴质么?”是勋脑筋一转,突然大笑起来:“既无质而又重,那不正是樗木么?如何倒敢嘲笑我等?”
他这话一出口,李全当即勃然大怒:“好狗子,竟敢谩骂我等为樗木!”冲出船舱来就要给吴质饱以老拳。是勋心中不禁长叹一声——我靠老子要是不解释,你们被人当面骂了也压根儿就没听出来是吗?早知道就换个说词,让你们糊涂一辈子去!
——————————我是纠结的分割线——————————
我必须得说,读过那么多的穿越网文,对古典诗词具备常识性认识的作者都寥寥无几,更别说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了。当然不要求通史的同时还通诗词,这对网上网下的各类作者,要求都过于严苛了,但我认为作为一名负责任的作者,创作过程中遇到自己所不熟悉的领域,必须能避则避。
就说诗词吧,首先抄诗得要符合人物情境,符合时代氛围,其次功力不足的话就不要随意编造。前一个要求,大部分穿越文的作者都能达到——只要他们是在用心创作,但后一个要求就比较困难了。主角往往可以大抄后世的诗词,但是碰见比方说诗会的时候,你不能只让主角一个人发声啊?那怎么办?npc难道也抄诗?
某些作者,干脆硬着头皮自己上,然而对自己要求严格是好的,不在此之前先恶补一下诗词常识,那就不应该了,咱们先不论平仄,您起码都押上韵行吗(还不要求古韵)?另外一些作者,则去犄角旮旯里搜寻一些没名气的古诗,往npc身上安,必须承认,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偷机办法。
那么,现在轮到自己了,我该怎么办呢?避开每位npc的创作?或者去搜一些没名气的作品?那未免对自己要求过低了。我最终的决定是自己硬着头皮顶上。好在本人曾经混过一阵子传统诗词圈,更好在汉魏的诗歌对于平仄和格式都没有后世那么讲究……但是也有烦难之事,那就是上古韵和中古韵是不同的,更别说夹在其间的汉魏时期了,平水韵不能用,纯上古音也问题多多。最后,我只能捧着一部《汉字古音手册》,以上古韵为基础,偶尔夹杂一些中古韵,勉强搞几首短的出来。
从这章开始,自己作诗——首先是吴质,这家伙号为文学之士,但是流传下来的诗歌只有一首,还是后来悼念曹丕的,因为情节需要,就只能假造了。或许很多读者会骂我多事,与其有空写诗,不如多构思几段情节。但是没有办法啊,本人的创作习惯从来如此,迎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你要是不懂诗呢,就随便滑过去好了,也不必专门去读;你要是懂诗呢,瞧着我假造的文通字顺即可,也别要求太高。
但总而言之,我都这么辛苦了,劳驾多来点儿收藏、推荐、评论啥的吧,就当可怜可怜我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