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东晋门阀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玄学的人性论中还有两个重要课题,一个是才性论,探讨才华与人性的关系,出现两大派四种不同的议论:才性同,才性合;才性异,才性离。
另一个重要的课题便是一个“情”字,人的感情到底是什么?圣人孔子有没有情?最后认为,孔子是无情有性,就是说孔子本性就是那么好,他做的每一件好事都是他的真性,而不是感情所致。
当然,这是把孔子神圣化,其实孔子对于春秋前期西周的“人礼”体制是非常有感情的,由于他是庶出,怕被无嗣的嫡母加害,因此长期被他父亲藏着。在他父亲死后,是西周的礼法,使孔子迅速继承子爵,成为鲁国重要的贵族。
我认为玄学人性论中还有一个长期被忽视,但却异常重要的一个理念。那就是人性的差别,人的差别。认清人性的差别直接关系到我们对玄学,对个人主义的认知。
庄子探讨人性,也还承认人性具有细微的差别,他的思想的核心体现在《逍遥游》。在《逍遥游》中通过大鹏和小鸟的对话,要想达到自由、顺应自然,需要达到更深层次认知。因此,庄子把士分六等,承认个体的区别。“浑沌之死”也是讲人性差别。这样早期的个人服从自然,忽略了人的社会性这个重要理念,那就是忽略了公正与妥协。
嵇康的阐述可以看成是对庄子人性论的解释。嵇康称:夫称君子者,心无措乎是非,而行不违乎道者也。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情不系于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物情顺通,故大无违;越名任心,故是非无措也。
这一段表示嵇康认为人的行为应该符合自然规律,不依欲望感情用事。嵇康当然也知道这是很难做到的,所以他在这句话前面加了一个限制词‘夫君子者’。就是说君子才能这样。小人不行,你还要在农田里拼命。其实就是贵族可以放达,别人不行。
这个观点是向士庶天隔,人分等级又大胆的迈进一步。(士庶天隔这一名词正式提出,是在士族没落之后,刘宋之后)
郭象在玄学中的崇高地位,还是由他的第一句话奠定的---“牛马不辞辛苦者,天命之固当也。虽寄之人事﹐而本区别在乎天也”
这句话表明了:物各有性,而“性各有分”。一切贵贱高下等级,都是“天理自然”,“天性所受”。使玄学向他的终极目标‘士庶天隔,人分等级贵贱’大踏步迈进。
在士族的眼中奴隶和牛马没太大分别,天命就是来给庄园主干活的。
玄学作为两晋的统治哲学,以人性服从自然天道为理念,对社会规律有所规避,产生极大的不公平现象。如果我们拿出一个证据的话,那正是独一无二的九品中正制,它甚至把士人划定等级。一二三品为名士,这些人很多时候仕途的起步便是三品官;七八九为劣士,即使腰缠万贯、良田千顷,也必须老老实实回家种地,做个官员的幕僚都不可以。
玄学作为个人主义的开端,存在很大的缺陷,因此无法作为整个社会的主导哲学。即使是在同一时期的西方也是这样,最终还是由更加惠及贫苦大众的宗教夺取了主导权。
=======
玄学的没落上
玄学‘玄’在无为的世界观要向有为的儒学社会观妥协。那么玄学到了东晋为什么不玄了?
从曹魏到西晋涌现出很多玄学大家,如何晏、王弼、嵇康、阮籍、王衍、乐广、郭象。可是东晋后玄学就走了下坡,没有新的大家,新的思想。
原因就是佛学来了,佛学把玄学的世界观一板砖拍死了。
佛学在汉朝进入中原,但是不被认可,没有展现自己唯心的社会观机会。可是胡人原本信神鬼,第一个统一北方的胡人政权‘后赵’率先尝试了佛学,非常成功。很短时间内,就把民众从战乱后的荒芜中拉了出来,出现一定的繁荣。佛学唯心的社会观也非常好使。他们对庄园里的农奴说,好好地干活,死后把你们送上西天极乐世界;不要记恨庄园主,人家上辈子做了善事,你们也做善事吧,下辈子也能做庄园主。
宗教的求善、忏悔取代了儒学的仁义社会观。
石勒后赵的成功引起东晋和成汉的艳慕。东晋才不再排斥佛学。可是佛学大师从北方来到东晋,语惊四座!
佛学的世界观原本就是四大皆空。这样玄学的世界观被佛学解释为:以无为本,以有为空,性空假有。所谓不是叶动,不是风动,而是心动。这一解释把玄学甩出了五条街。这是一整套唯心的思想理论。本、体都是唯心的,不矛盾。
此说‘标新立异’惊得东晋名士目瞪口呆。你若承认‘以无为本’,就永远辩不过佛学大师。标新立异这个成语就从此得来。
‘以有为空’的本体论,玄学家不是没有认识到,而是不敢提。更不敢承认,因为他的社会观要依附在儒学的‘有为’上。
人家宗教不怕,人家有自己的一套可行的社会观。以求善,忏悔的社会观,也使民众老老实实干活,将来到西天极乐世界。
因为佛学很早就讲究四大皆空,其认为以无为本,以有为体。那么怎么解释这个“有”,“有”既是空,这下一下解决了玄学的最大难题,你看到的一切表象,大千世界都是空的。虽然这个说法彻底解决了玄学的世界观,但是就和以儒学为主的社会观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可是人家佛学不怕,因为人家佛学有自己一套较成熟而可行的社会道德理论----普通人仍然要辛苦工作,修的正果,把你送到西天极乐世界(西方是送上天堂)。人家宗教的社会观也能支持劳动有为。
宗教拥有和玄学更相近的唯心世界观,而且在唯心上比玄学更成熟。依托自己的世界观,宗教还有一套可行的社会观。
正因此第一次个人主义和宗教的媾和,宗教占了主导。宗教还得便宜卖乖,指责贵族无为遁世。(启蒙运动中个人主义兼顾‘公平’后,夺回主导权。但还是和宗教妥协了。这是第二次媾和)
所以宗教一来,玄学清谈就衰落了。因为你的世界观没有什么可讨论的了,人家对庄子逍遥游的世界观的阐述,甩出玄学家们一条街。人家还能提供另外一套与儒学有为思想完全不同的一种无为的社会道德观,这更符合玄学的世界观。这样人家佛学将玄学的世界观和社会观都一下将死了。当然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的宗教也都从个人主义中吸取的巨大的营养。
这样东晋玄学清谈“有”、“无”的关系,就谈不下去了。玄学自然没落了。
世界观没法谈了,社会观又不会谈,只能谈人性论(人生观)。
不要以为神学大家什么都能谈,谈至人性论,神学就被问晕了。你都四大皆空了,还要什么才华、人性。宗教是愚民政策,对人生观上的阐述是比较低级的。作为人类社会,没有一个上进的人生观,是不能进步的。全是宗教理论,人失去自我,全变成行尸走肉,整个社会都等着上帝恩赐,会变成死水一滩。
因此,宗教也需要一个外来的人生观、人性论。所以宗教和个人主义谁也看不起谁,可又离不开对方。因此两者只有媾和,谁的了势还要骂另一方。
讨论起人性论,殷浩就把佛学大家支道林难住了。所以宗教和自由派还真是绝配,都有妥协的意愿。
玄学借用佛学而最终沉沦;佛学借用玄学而昌盛。原本佛学进入中国,核心理念是‘苦禅’。释迦牟尼说‘众生皆苦’。因为有欲望而众生皆苦。在玄学的影响下,产生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使中国佛学不再只是‘苦禅’。被更多的人所认可。
可是率先提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和尚被佛家开除了。老和尚们整天吃斋念经都成不了佛,你个坏蛋扔掉屠刀就成了佛,门都没有。这一法旨很长时间才被认可,只是为了拉拢更多的牛人。牛人的刀最大,最硬。
朱熹认为佛教不再只是‘苦禅’是抄袭了玄学经典《老子》,陈寅恪也有类似言论。笔者认为抄袭谈不上,只算借鉴罢了。宗教有自己的东西,不然看不清今日之西方世界。
南朝的士族统治阶层不会轻易地让出手中的特权,又利用对“玄学”的垄断,必然会在社会的主********上加强士族特权的理论。他们主研究的这个“道”必然会走向“士庶天隔”。他们会宣扬大自然其中的一个规律,就是:士就是士,庶就是庶。这样在这一层面上又会走成“天命论”,最后很可能被宗教哲学吃掉。这或许不是危言耸听,南朝还是“本体不分”的儒学,在“宿命论”上拿什么跟佛学拼。
我的这一设想其实在南朝末已经有所表现。士族宣扬“士庶天隔”,而佛寺林立。古罗马帝国前期的思想学说,就是在被贵族发展成“士庶天隔”之后被宗教吃掉的。和孔子同时期的苏格拉底讲至爱至善;亚里士多德讲“物质”。古罗马哲学主流斯多葛派前期讲万物的永存不朽,人人平等;晚期贵族产生开始消极遁世,讲宿命论。公元330年古罗马左右颁布一道法令禁止佃农离开祖种的土地,用现代话来说,他把佃农变成了农奴,终生依附在那块土地上。393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宣布基督教为国教,被神教吃掉。
后果更可怕的是:因为后来一千五百多年的西方历史是宗教人士说写的。对宗教前的哲学思想多有隐含,甚至篡改。以至于后世想深入研究,重新拾起都不太可能。博爱、公正在西方宗教史之前早就有。可是早被篡改的面目全非,无法拾起。只好来东方‘山寨’。
1987年11月10日,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在欢迎李先念主席时说,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在中国看到了一个理性,和谐的世界,这个世界听命于自然法则且又体现了宇宙之大秩序。他们从这种对世界的看法中汲取了很多思想,通过启蒙运动的宣传,这些思想导致了法国大革命”
当1993年我国的考古学家挖掘出来战国时代的《老子》原著时,惊奇的发现我们读... -->>
玄学的人性论中还有两个重要课题,一个是才性论,探讨才华与人性的关系,出现两大派四种不同的议论:才性同,才性合;才性异,才性离。
另一个重要的课题便是一个“情”字,人的感情到底是什么?圣人孔子有没有情?最后认为,孔子是无情有性,就是说孔子本性就是那么好,他做的每一件好事都是他的真性,而不是感情所致。
当然,这是把孔子神圣化,其实孔子对于春秋前期西周的“人礼”体制是非常有感情的,由于他是庶出,怕被无嗣的嫡母加害,因此长期被他父亲藏着。在他父亲死后,是西周的礼法,使孔子迅速继承子爵,成为鲁国重要的贵族。
我认为玄学人性论中还有一个长期被忽视,但却异常重要的一个理念。那就是人性的差别,人的差别。认清人性的差别直接关系到我们对玄学,对个人主义的认知。
庄子探讨人性,也还承认人性具有细微的差别,他的思想的核心体现在《逍遥游》。在《逍遥游》中通过大鹏和小鸟的对话,要想达到自由、顺应自然,需要达到更深层次认知。因此,庄子把士分六等,承认个体的区别。“浑沌之死”也是讲人性差别。这样早期的个人服从自然,忽略了人的社会性这个重要理念,那就是忽略了公正与妥协。
嵇康的阐述可以看成是对庄子人性论的解释。嵇康称:夫称君子者,心无措乎是非,而行不违乎道者也。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情不系于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物情顺通,故大无违;越名任心,故是非无措也。
这一段表示嵇康认为人的行为应该符合自然规律,不依欲望感情用事。嵇康当然也知道这是很难做到的,所以他在这句话前面加了一个限制词‘夫君子者’。就是说君子才能这样。小人不行,你还要在农田里拼命。其实就是贵族可以放达,别人不行。
这个观点是向士庶天隔,人分等级又大胆的迈进一步。(士庶天隔这一名词正式提出,是在士族没落之后,刘宋之后)
郭象在玄学中的崇高地位,还是由他的第一句话奠定的---“牛马不辞辛苦者,天命之固当也。虽寄之人事﹐而本区别在乎天也”
这句话表明了:物各有性,而“性各有分”。一切贵贱高下等级,都是“天理自然”,“天性所受”。使玄学向他的终极目标‘士庶天隔,人分等级贵贱’大踏步迈进。
在士族的眼中奴隶和牛马没太大分别,天命就是来给庄园主干活的。
玄学作为两晋的统治哲学,以人性服从自然天道为理念,对社会规律有所规避,产生极大的不公平现象。如果我们拿出一个证据的话,那正是独一无二的九品中正制,它甚至把士人划定等级。一二三品为名士,这些人很多时候仕途的起步便是三品官;七八九为劣士,即使腰缠万贯、良田千顷,也必须老老实实回家种地,做个官员的幕僚都不可以。
玄学作为个人主义的开端,存在很大的缺陷,因此无法作为整个社会的主导哲学。即使是在同一时期的西方也是这样,最终还是由更加惠及贫苦大众的宗教夺取了主导权。
=======
玄学的没落上
玄学‘玄’在无为的世界观要向有为的儒学社会观妥协。那么玄学到了东晋为什么不玄了?
从曹魏到西晋涌现出很多玄学大家,如何晏、王弼、嵇康、阮籍、王衍、乐广、郭象。可是东晋后玄学就走了下坡,没有新的大家,新的思想。
原因就是佛学来了,佛学把玄学的世界观一板砖拍死了。
佛学在汉朝进入中原,但是不被认可,没有展现自己唯心的社会观机会。可是胡人原本信神鬼,第一个统一北方的胡人政权‘后赵’率先尝试了佛学,非常成功。很短时间内,就把民众从战乱后的荒芜中拉了出来,出现一定的繁荣。佛学唯心的社会观也非常好使。他们对庄园里的农奴说,好好地干活,死后把你们送上西天极乐世界;不要记恨庄园主,人家上辈子做了善事,你们也做善事吧,下辈子也能做庄园主。
宗教的求善、忏悔取代了儒学的仁义社会观。
石勒后赵的成功引起东晋和成汉的艳慕。东晋才不再排斥佛学。可是佛学大师从北方来到东晋,语惊四座!
佛学的世界观原本就是四大皆空。这样玄学的世界观被佛学解释为:以无为本,以有为空,性空假有。所谓不是叶动,不是风动,而是心动。这一解释把玄学甩出了五条街。这是一整套唯心的思想理论。本、体都是唯心的,不矛盾。
此说‘标新立异’惊得东晋名士目瞪口呆。你若承认‘以无为本’,就永远辩不过佛学大师。标新立异这个成语就从此得来。
‘以有为空’的本体论,玄学家不是没有认识到,而是不敢提。更不敢承认,因为他的社会观要依附在儒学的‘有为’上。
人家宗教不怕,人家有自己的一套可行的社会观。以求善,忏悔的社会观,也使民众老老实实干活,将来到西天极乐世界。
因为佛学很早就讲究四大皆空,其认为以无为本,以有为体。那么怎么解释这个“有”,“有”既是空,这下一下解决了玄学的最大难题,你看到的一切表象,大千世界都是空的。虽然这个说法彻底解决了玄学的世界观,但是就和以儒学为主的社会观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可是人家佛学不怕,因为人家佛学有自己一套较成熟而可行的社会道德理论----普通人仍然要辛苦工作,修的正果,把你送到西天极乐世界(西方是送上天堂)。人家宗教的社会观也能支持劳动有为。
宗教拥有和玄学更相近的唯心世界观,而且在唯心上比玄学更成熟。依托自己的世界观,宗教还有一套可行的社会观。
正因此第一次个人主义和宗教的媾和,宗教占了主导。宗教还得便宜卖乖,指责贵族无为遁世。(启蒙运动中个人主义兼顾‘公平’后,夺回主导权。但还是和宗教妥协了。这是第二次媾和)
所以宗教一来,玄学清谈就衰落了。因为你的世界观没有什么可讨论的了,人家对庄子逍遥游的世界观的阐述,甩出玄学家们一条街。人家还能提供另外一套与儒学有为思想完全不同的一种无为的社会道德观,这更符合玄学的世界观。这样人家佛学将玄学的世界观和社会观都一下将死了。当然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的宗教也都从个人主义中吸取的巨大的营养。
这样东晋玄学清谈“有”、“无”的关系,就谈不下去了。玄学自然没落了。
世界观没法谈了,社会观又不会谈,只能谈人性论(人生观)。
不要以为神学大家什么都能谈,谈至人性论,神学就被问晕了。你都四大皆空了,还要什么才华、人性。宗教是愚民政策,对人生观上的阐述是比较低级的。作为人类社会,没有一个上进的人生观,是不能进步的。全是宗教理论,人失去自我,全变成行尸走肉,整个社会都等着上帝恩赐,会变成死水一滩。
因此,宗教也需要一个外来的人生观、人性论。所以宗教和个人主义谁也看不起谁,可又离不开对方。因此两者只有媾和,谁的了势还要骂另一方。
讨论起人性论,殷浩就把佛学大家支道林难住了。所以宗教和自由派还真是绝配,都有妥协的意愿。
玄学借用佛学而最终沉沦;佛学借用玄学而昌盛。原本佛学进入中国,核心理念是‘苦禅’。释迦牟尼说‘众生皆苦’。因为有欲望而众生皆苦。在玄学的影响下,产生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使中国佛学不再只是‘苦禅’。被更多的人所认可。
可是率先提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和尚被佛家开除了。老和尚们整天吃斋念经都成不了佛,你个坏蛋扔掉屠刀就成了佛,门都没有。这一法旨很长时间才被认可,只是为了拉拢更多的牛人。牛人的刀最大,最硬。
朱熹认为佛教不再只是‘苦禅’是抄袭了玄学经典《老子》,陈寅恪也有类似言论。笔者认为抄袭谈不上,只算借鉴罢了。宗教有自己的东西,不然看不清今日之西方世界。
南朝的士族统治阶层不会轻易地让出手中的特权,又利用对“玄学”的垄断,必然会在社会的主********上加强士族特权的理论。他们主研究的这个“道”必然会走向“士庶天隔”。他们会宣扬大自然其中的一个规律,就是:士就是士,庶就是庶。这样在这一层面上又会走成“天命论”,最后很可能被宗教哲学吃掉。这或许不是危言耸听,南朝还是“本体不分”的儒学,在“宿命论”上拿什么跟佛学拼。
我的这一设想其实在南朝末已经有所表现。士族宣扬“士庶天隔”,而佛寺林立。古罗马帝国前期的思想学说,就是在被贵族发展成“士庶天隔”之后被宗教吃掉的。和孔子同时期的苏格拉底讲至爱至善;亚里士多德讲“物质”。古罗马哲学主流斯多葛派前期讲万物的永存不朽,人人平等;晚期贵族产生开始消极遁世,讲宿命论。公元330年古罗马左右颁布一道法令禁止佃农离开祖种的土地,用现代话来说,他把佃农变成了农奴,终生依附在那块土地上。393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宣布基督教为国教,被神教吃掉。
后果更可怕的是:因为后来一千五百多年的西方历史是宗教人士说写的。对宗教前的哲学思想多有隐含,甚至篡改。以至于后世想深入研究,重新拾起都不太可能。博爱、公正在西方宗教史之前早就有。可是早被篡改的面目全非,无法拾起。只好来东方‘山寨’。
1987年11月10日,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在欢迎李先念主席时说,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在中国看到了一个理性,和谐的世界,这个世界听命于自然法则且又体现了宇宙之大秩序。他们从这种对世界的看法中汲取了很多思想,通过启蒙运动的宣传,这些思想导致了法国大革命”
当1993年我国的考古学家挖掘出来战国时代的《老子》原著时,惊奇的发现我们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