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大逆转1906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PS:明天还有一场会,囧,为神马大家都那么喜欢开会呢。
…………………………………………………………
1909年(宣统元年)3月10日,伦敦,海军本部。
英国第一海务大臣、海军元帅费舍尔勋爵正在和海军大臣丘吉尔谈话。
“勋爵阁下,您听说美国那边的消息了吗?”海军大臣丘吉尔很恭敬的问道。他今天一早就得到一个情报,就急匆匆的赶来和费舍尔商量对策。
第一海务大臣是海军现役将领的最高职务,而海军大臣则是由文官担任,一文一武共同领导海军,原则上两者平级,但丘吉尔的资历比老费差的太远了,自然态度恭敬。在老费面前,丘吉尔就像面对老师的小学生一样。
“你是说他们送给南中国战列舰的事情吧……”费舍尔点点头。
前些天,中国西南自治政府在3月1日发出公告,宣布:即日起,“中国西南自治政府”改称“中国南方自治政府”。因此也被外国称为“南中国”,清廷则被称为“北中国”,日本那边当然一以贯之的叫“南支那”和“北支那”。
英国毕竟是世界第一强国,各处的耳目无数,赠送战列舰这种事情,就算中美双方再怎么保密,也不可能完全瞒天过海的。更何况,中美两方也没有保密太久的意思,也就顺水推舟的公开了。
当然,明面上的过程是这样:米国将退役的四艘旧式战列舰卖过南中国政府麾下拆船厂,但又被南中国海军看中,觉得还能有些用途,就从拆船厂手里买了过来,顺便请美国的船厂帮忙翻新。
至于为什么每艘战列舰才卖一美元?为什么哪家拆船厂是一家只有名字的皮包公司,不要说没有厂房场地,哪怕是就连把扳手都没有?……等等之类问题,呵呵,这种小事大家就不要在意了。
这种事情大家心里都有数,也就是个借口而已,不管你们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四艘旧战列舰而已,在我们的无畏舰面前,毫无还手之力……”费舍尔笑了笑,不以为然的说道:“帝国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盯紧德国,威廉二世那个家伙不知什么时候就会发神经。远东的事情还不值得我们去操太多心……”
“勋爵阁下,我说的不是这个……”丘吉尔连忙说道,说着拿出随身的文件递了过去:“您看,这是美国那边过来的最新情报……”
费舍尔接过文件看了几眼,就愣住了。
“这个情报准确吗?这些数据准确吗?”
丘吉尔说道:“我们已经从几个不同聚到核对过,非常可靠,可以相信……数据是来着海王星造船厂的一个主任工程师,他能接触到全部图纸,这些数据是记在他的备忘录里的。我们的情报人员刚好和他有交情,就设计让他喝醉,趁机把他的备忘录拍了照……”
丘吉尔拿出的这份情报可比日本人得到准确多了,正是中国的新战列舰的真实数据。虽然只有尺寸、排水量、主炮口径和数量,以及动力功率等粗略数据,但却是真实无误的。
费舍尔放下情报没有吭声,仰头看着天花板。丘吉尔知道这是他思考的习惯动作,当下也不在吭声,就静静的坐着。
过了大约一分钟,费舍尔催下视线,表情却明显的轻松起来。
“温斯顿,不用着急。”费舍尔端起了桌上的红茶,笑着说道:“美国人从来没有建造3万吨军舰的经验,就连我们大英帝国也没有这种经验。就算这个数据是真的,他们能不能造出来还是问题,就算能够造出来,也不知道会出什么毛病,何况这个图纸还是中国人自己的。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中国人制造过3000吨以上的军舰,你听说过吗?”
“呃,这倒是没有……”丘吉尔笑了笑。
费舍尔带着一丝轻蔑的说道:“中国人做做瓷器丝绸什么的还可以,嗯,我承认,他们的飞艇和陆军搞得不错,汽车不错,还有些家用的小玩意儿也很不错,但也仅此而已。可让他们设计军舰,还是前所未有的3万吨级超无畏舰,呵呵,开什么玩笑……”
费舍尔勋爵说得也有道理,这个时间上确实没有哪个国家有建造3万吨级战列舰的经验,英国在1909年1月开工的海王星号战列舰标排才不到2万吨,预计今年下半年开工的不倦级战列巡洋舰是18500吨,巨像级战列舰也才20225吨。美国今年开工的佛罗里达级战列舰是21825吨,德国的也是差不多的大小,其他国家的就更不用说了。
当然,更大的军舰比如3万吨左右的设计也是有的,但目前还在图纸上呢。但图纸是图纸,要变成实物还得需要船厂的工程师和工人,建造吨位一下子跨度太大的话,工厂没经验,肯定要出问题。英国在这方面是很有经验的,费舍尔干了一辈子海军,自然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对中国人的狂妄和无知很是瞧不起。
丘吉尔却并不是太赞同,说道:“确实如此,所以我得到这个情报也很迷惑。南中国的首脑文德嗣是一个出色的商人,从他以前的行为看,他不像是一个盲动无知的人。因此我判断,他们的设计还是有些道理,否则2艘超无畏的造价不是一个小数目,虽然文德嗣很有钱,但也不会干没有太多把握的事情。”
“呵呵,就算他们造得出来,也是几年后的事情。就算中国人的设计毫无瑕疵,那帮美国人可没有经验,对于难度这么大的东西,没有四年到五年是绝对造不出来的。呵呵,这次算美国人走运,又能赚钱又能练手。”费舍尔都有些羡慕美国人,怎么我们英国就不能遇到这种冤大头呢?
丘吉尔说道:“勋爵阁下,... -->>
PS:明天还有一场会,囧,为神马大家都那么喜欢开会呢。
…………………………………………………………
1909年(宣统元年)3月10日,伦敦,海军本部。
英国第一海务大臣、海军元帅费舍尔勋爵正在和海军大臣丘吉尔谈话。
“勋爵阁下,您听说美国那边的消息了吗?”海军大臣丘吉尔很恭敬的问道。他今天一早就得到一个情报,就急匆匆的赶来和费舍尔商量对策。
第一海务大臣是海军现役将领的最高职务,而海军大臣则是由文官担任,一文一武共同领导海军,原则上两者平级,但丘吉尔的资历比老费差的太远了,自然态度恭敬。在老费面前,丘吉尔就像面对老师的小学生一样。
“你是说他们送给南中国战列舰的事情吧……”费舍尔点点头。
前些天,中国西南自治政府在3月1日发出公告,宣布:即日起,“中国西南自治政府”改称“中国南方自治政府”。因此也被外国称为“南中国”,清廷则被称为“北中国”,日本那边当然一以贯之的叫“南支那”和“北支那”。
英国毕竟是世界第一强国,各处的耳目无数,赠送战列舰这种事情,就算中美双方再怎么保密,也不可能完全瞒天过海的。更何况,中美两方也没有保密太久的意思,也就顺水推舟的公开了。
当然,明面上的过程是这样:米国将退役的四艘旧式战列舰卖过南中国政府麾下拆船厂,但又被南中国海军看中,觉得还能有些用途,就从拆船厂手里买了过来,顺便请美国的船厂帮忙翻新。
至于为什么每艘战列舰才卖一美元?为什么哪家拆船厂是一家只有名字的皮包公司,不要说没有厂房场地,哪怕是就连把扳手都没有?……等等之类问题,呵呵,这种小事大家就不要在意了。
这种事情大家心里都有数,也就是个借口而已,不管你们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四艘旧战列舰而已,在我们的无畏舰面前,毫无还手之力……”费舍尔笑了笑,不以为然的说道:“帝国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盯紧德国,威廉二世那个家伙不知什么时候就会发神经。远东的事情还不值得我们去操太多心……”
“勋爵阁下,我说的不是这个……”丘吉尔连忙说道,说着拿出随身的文件递了过去:“您看,这是美国那边过来的最新情报……”
费舍尔接过文件看了几眼,就愣住了。
“这个情报准确吗?这些数据准确吗?”
丘吉尔说道:“我们已经从几个不同聚到核对过,非常可靠,可以相信……数据是来着海王星造船厂的一个主任工程师,他能接触到全部图纸,这些数据是记在他的备忘录里的。我们的情报人员刚好和他有交情,就设计让他喝醉,趁机把他的备忘录拍了照……”
丘吉尔拿出的这份情报可比日本人得到准确多了,正是中国的新战列舰的真实数据。虽然只有尺寸、排水量、主炮口径和数量,以及动力功率等粗略数据,但却是真实无误的。
费舍尔放下情报没有吭声,仰头看着天花板。丘吉尔知道这是他思考的习惯动作,当下也不在吭声,就静静的坐着。
过了大约一分钟,费舍尔催下视线,表情却明显的轻松起来。
“温斯顿,不用着急。”费舍尔端起了桌上的红茶,笑着说道:“美国人从来没有建造3万吨军舰的经验,就连我们大英帝国也没有这种经验。就算这个数据是真的,他们能不能造出来还是问题,就算能够造出来,也不知道会出什么毛病,何况这个图纸还是中国人自己的。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中国人制造过3000吨以上的军舰,你听说过吗?”
“呃,这倒是没有……”丘吉尔笑了笑。
费舍尔带着一丝轻蔑的说道:“中国人做做瓷器丝绸什么的还可以,嗯,我承认,他们的飞艇和陆军搞得不错,汽车不错,还有些家用的小玩意儿也很不错,但也仅此而已。可让他们设计军舰,还是前所未有的3万吨级超无畏舰,呵呵,开什么玩笑……”
费舍尔勋爵说得也有道理,这个时间上确实没有哪个国家有建造3万吨级战列舰的经验,英国在1909年1月开工的海王星号战列舰标排才不到2万吨,预计今年下半年开工的不倦级战列巡洋舰是18500吨,巨像级战列舰也才20225吨。美国今年开工的佛罗里达级战列舰是21825吨,德国的也是差不多的大小,其他国家的就更不用说了。
当然,更大的军舰比如3万吨左右的设计也是有的,但目前还在图纸上呢。但图纸是图纸,要变成实物还得需要船厂的工程师和工人,建造吨位一下子跨度太大的话,工厂没经验,肯定要出问题。英国在这方面是很有经验的,费舍尔干了一辈子海军,自然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对中国人的狂妄和无知很是瞧不起。
丘吉尔却并不是太赞同,说道:“确实如此,所以我得到这个情报也很迷惑。南中国的首脑文德嗣是一个出色的商人,从他以前的行为看,他不像是一个盲动无知的人。因此我判断,他们的设计还是有些道理,否则2艘超无畏的造价不是一个小数目,虽然文德嗣很有钱,但也不会干没有太多把握的事情。”
“呵呵,就算他们造得出来,也是几年后的事情。就算中国人的设计毫无瑕疵,那帮美国人可没有经验,对于难度这么大的东西,没有四年到五年是绝对造不出来的。呵呵,这次算美国人走运,又能赚钱又能练手。”费舍尔都有些羡慕美国人,怎么我们英国就不能遇到这种冤大头呢?
丘吉尔说道:“勋爵阁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