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学霸终结者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文科生往往对“专利”有一种不必要的敬畏,但是对于“论文”却没那么敬畏.
究其原因,无非是因为文科生踏上社会之后,在体制内工作数年,等你需要评中高级职称的时候,“论文”是必须的敲门砖。
确切的说,是有刊物档次要求的论文,比如,至少省级以上期刊。
而“专利”,则不是必要的,加上专利这个词看上去很高大上,文科生就会拒绝去了解。
但是实际上,如果是对一个体制内的理科生而言,专利和论文,在你准备评定中高级职称的时候,价值量就几乎是一样一样的了。
除了职称答辩时必须的那一篇论文之外,其他的成果数据,几乎都可以在专利和论文之间互通,逼格并不比菜市场里买菜时的讨价还价更高。
比如,假设评定高工的时候,需要“1项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或者“1篇国家级期刊论文,5篇省级或行业期刊论文”。
这时,“发明专利”和“国家级论文”,“实用新型”和“省级论文”价值量就是一样一样的。无论具体内容是啥,都只是一个官僚需要去刷的数据而已。
因此,专利并不是一般人看来那么神圣的东西,好像需要灵光一闪的天才才能创造出来。
到2010年代,中国有几百万体制内的技术工作者需要评职称,所以国家专利局受理的专利申请出现了井喷式的爆发,一年过百万件都是稀松平常——这还没算更不值钱的外观设计专利呢。
站在一个体制内混饭吃的工程师的角度,相对来说,有点儿实力的人,在“既可以选择刷专利、也可以选择刷论文来凑数据”的时候,都会选择刷专利。
因为在大多数国企,刷专利是可以拿奖金的。企业也会需要“每年多少项新专利”之类的指标来换取政府给予的“高新企业税收优惠”等硬杠子政策倾斜,所以刷专利是一件企业和工程师有共同利益的双赢。
只要工程师愿意刷专利,创意有了,材料弄好了。剩下的代理律师费之类支出,公司肯定会包办。成果到手后企业还会给个人几千到几万不等的赏金——
别嫌少,因为这个赏金针对的都是“除了可以作为一个专利的数据之外,实际上没有任何市场价值”的专利而言的。真有市场价值的专利,当然是另外一回事情了,要明车明马摊开了谈价钱。
而更加没本事的人,或者说完全不懂技术的工程师,就只好刷论文。相对刷专利的赚钱,刷论文就是完全赔钱的存在了。
比如省级期刊,一页的豆腐块,明码标价两千块,基本上内容不是太烂太离谱的话,都是塞了钱就肯定能发。
当然,人家期刊社不会留下把柄的,因为这两千块钱的名义是“排版费”。也就是说,发这种作者自己腆着脸上门求数据的论文时,是没有稿费的,还要倒找排版费,而且这个钱单位一般不给报销。
赔两千块钱买一个职称的硬杠指标虽然恶心,却比技术小白们找枪手捉刀刷专利便宜了一些,市场规律之下,倒是没让国家专利局忙得要死。
至于论文内容面子上能不能过得去,这个问题基本是不用担心的。因为工程总有独特性,哪怕是再常见技术的反复应用,也总能刷出论文来——最次的那种,就是把工程施工前的设计初衷,与最后竣工验收后的竣工报告对比分析一下,就是一篇论文了。
至于这种烂货论文有没有分析出有价值的结论来,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前世顾莫杰在国企那两年,就见过无数明明只会用PS做效果图的美工人员、顶着“工程师”/“设计师”的上升通道,啥技术不懂,然后就抄设计稿与竣工报告的异同,塞钱发出一篇篇论文,最后刷到中高级工程师的职称。
“职称仓库”的附加属性,导致在后世顾莫杰重生之前,国内期刊的名声都早就烂透了。真要追踪科技前沿的科研人员,绝对不会去瞄这种档次的烂货,只能盯着那些在老外的N/S期刊上面发文的大神。
……
顾莫杰觉得,以他如今高三住校的生活模式,别的来快钱渠道都不适用,找人合伙刷学术数据赚点儿劳务费,应该是最轻松的门路了。
他的信心,就来源于前世对学术造假市场规模的认识。
所以挨到聚餐结束,一群人去了KTV后,顾莫杰瞅个空子,假装走根烟,把费迪南从包厢里叫出来,找个相对僻静的地方,把自己的想法说了。
“我靠!你小子打不打算好好高考了?怎么脑抽了想到刷专利?那玩意儿多难啊,你这是犯了事儿了?缺钱缺成这样?”
费迪南当场就有些当机。也亏的他母亲就是大律所的合伙人,他本人虽然志不在从法,但光靠从小的耳濡目染,门道还算清,才能够跟得上顾莫杰的思路。
饶是如此,他也几乎要诧异顾莫杰是不是换了个人,中了邪了。
“没你说的那么难,我想过了,让我刷专利,只要有条件充分检索专利数据库,好好规划,一个星期的业余时间就能刷出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的审核很松,不比发明;发明是要看到实物的,实用新型东西都不用看,只要给材料,给原理图,理论审核通过了,专利局就会批的。连答辩都可以让代理律师出面。”
后世人... -->>
文科生往往对“专利”有一种不必要的敬畏,但是对于“论文”却没那么敬畏.
究其原因,无非是因为文科生踏上社会之后,在体制内工作数年,等你需要评中高级职称的时候,“论文”是必须的敲门砖。
确切的说,是有刊物档次要求的论文,比如,至少省级以上期刊。
而“专利”,则不是必要的,加上专利这个词看上去很高大上,文科生就会拒绝去了解。
但是实际上,如果是对一个体制内的理科生而言,专利和论文,在你准备评定中高级职称的时候,价值量就几乎是一样一样的了。
除了职称答辩时必须的那一篇论文之外,其他的成果数据,几乎都可以在专利和论文之间互通,逼格并不比菜市场里买菜时的讨价还价更高。
比如,假设评定高工的时候,需要“1项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或者“1篇国家级期刊论文,5篇省级或行业期刊论文”。
这时,“发明专利”和“国家级论文”,“实用新型”和“省级论文”价值量就是一样一样的。无论具体内容是啥,都只是一个官僚需要去刷的数据而已。
因此,专利并不是一般人看来那么神圣的东西,好像需要灵光一闪的天才才能创造出来。
到2010年代,中国有几百万体制内的技术工作者需要评职称,所以国家专利局受理的专利申请出现了井喷式的爆发,一年过百万件都是稀松平常——这还没算更不值钱的外观设计专利呢。
站在一个体制内混饭吃的工程师的角度,相对来说,有点儿实力的人,在“既可以选择刷专利、也可以选择刷论文来凑数据”的时候,都会选择刷专利。
因为在大多数国企,刷专利是可以拿奖金的。企业也会需要“每年多少项新专利”之类的指标来换取政府给予的“高新企业税收优惠”等硬杠子政策倾斜,所以刷专利是一件企业和工程师有共同利益的双赢。
只要工程师愿意刷专利,创意有了,材料弄好了。剩下的代理律师费之类支出,公司肯定会包办。成果到手后企业还会给个人几千到几万不等的赏金——
别嫌少,因为这个赏金针对的都是“除了可以作为一个专利的数据之外,实际上没有任何市场价值”的专利而言的。真有市场价值的专利,当然是另外一回事情了,要明车明马摊开了谈价钱。
而更加没本事的人,或者说完全不懂技术的工程师,就只好刷论文。相对刷专利的赚钱,刷论文就是完全赔钱的存在了。
比如省级期刊,一页的豆腐块,明码标价两千块,基本上内容不是太烂太离谱的话,都是塞了钱就肯定能发。
当然,人家期刊社不会留下把柄的,因为这两千块钱的名义是“排版费”。也就是说,发这种作者自己腆着脸上门求数据的论文时,是没有稿费的,还要倒找排版费,而且这个钱单位一般不给报销。
赔两千块钱买一个职称的硬杠指标虽然恶心,却比技术小白们找枪手捉刀刷专利便宜了一些,市场规律之下,倒是没让国家专利局忙得要死。
至于论文内容面子上能不能过得去,这个问题基本是不用担心的。因为工程总有独特性,哪怕是再常见技术的反复应用,也总能刷出论文来——最次的那种,就是把工程施工前的设计初衷,与最后竣工验收后的竣工报告对比分析一下,就是一篇论文了。
至于这种烂货论文有没有分析出有价值的结论来,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前世顾莫杰在国企那两年,就见过无数明明只会用PS做效果图的美工人员、顶着“工程师”/“设计师”的上升通道,啥技术不懂,然后就抄设计稿与竣工报告的异同,塞钱发出一篇篇论文,最后刷到中高级工程师的职称。
“职称仓库”的附加属性,导致在后世顾莫杰重生之前,国内期刊的名声都早就烂透了。真要追踪科技前沿的科研人员,绝对不会去瞄这种档次的烂货,只能盯着那些在老外的N/S期刊上面发文的大神。
……
顾莫杰觉得,以他如今高三住校的生活模式,别的来快钱渠道都不适用,找人合伙刷学术数据赚点儿劳务费,应该是最轻松的门路了。
他的信心,就来源于前世对学术造假市场规模的认识。
所以挨到聚餐结束,一群人去了KTV后,顾莫杰瞅个空子,假装走根烟,把费迪南从包厢里叫出来,找个相对僻静的地方,把自己的想法说了。
“我靠!你小子打不打算好好高考了?怎么脑抽了想到刷专利?那玩意儿多难啊,你这是犯了事儿了?缺钱缺成这样?”
费迪南当场就有些当机。也亏的他母亲就是大律所的合伙人,他本人虽然志不在从法,但光靠从小的耳濡目染,门道还算清,才能够跟得上顾莫杰的思路。
饶是如此,他也几乎要诧异顾莫杰是不是换了个人,中了邪了。
“没你说的那么难,我想过了,让我刷专利,只要有条件充分检索专利数据库,好好规划,一个星期的业余时间就能刷出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的审核很松,不比发明;发明是要看到实物的,实用新型东西都不用看,只要给材料,给原理图,理论审核通过了,专利局就会批的。连答辩都可以让代理律师出面。”
后世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