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碧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王德山很明白这种时候的疑问句其实就是祈使句。不过人家这么客气,他也不是那种气量狭小的腐儒,便跟着齐楚上了公务马车,沿着石板铺就的大道来到辽州城外的第一军军部。
第一军是李雪鳞的嫡系,自然受到司令官的影响最深。要不是这儿没有任何一台内燃机,没有任何一支火药枪械,只看建筑和军人着装的话,任谁都想不到这居然是位于十三世纪的辽东。
王德山好奇地一路盯着那些身穿黑色夹克,用臂章区分单位,用军衔区分级别的官兵。这座军营里没有闲人,所有人要么正在工作操练,要么是去工作操练的路上。人流就像一张活动的网络,让整个营地都像是有了生命。而这张网络的主节点,自然是那幢两层楼的石头房子——王德山没见过水泥,兀自惊叹这渤海王居然能切割出这么大块石材来盖房子,这得花多少人力!铺张,太铺张了,一点都不懂得节俭……
“这是水泥,是司令官根据西域胡人提供的配方,用石灰、石膏、炉渣碎砖混合而成。”齐楚不认为这种会大范围使用的材料能严格保密,索性对王德山坦诚相告,留个好印象,“水泥制取方便,花费比砖瓦贵,但好在经久耐用,又十分坚固。可惜目前产量还不高,司令官只优先供给了兴建学校和道路所用。好在我们侧重野战,军中需求也不大。”
王德山听到渤海王居然将好东西先给了学校,眉毛不由得挑了挑。这种无意识的小动作自然瞒不过齐楚。既然李雪鳞打算拉拢这位大儒,内务部长自然也要出一份力。
“王先生大概以为我们司令官是个只会打仗的蛮夷?说实话,当初他刚当得了这片封国时,地面上真是一穷二白,仓库里也是空荡荡的,要用钱的地方又多得很。谁知到司令官不是先忙着扩军,居然开始在各地大建学校,我们这些部下劝了也没用。现在教育这个口子已经成了无底洞,一年得往里头填三十余万两白银,比军饷开支还多。”
见齐楚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王德山倒捻着胡子思索了起来:“哦……王爷他……不过盖一间学塾也无需多少银子。三十余万两?难道这儿新建了近万间学堂?”
“这倒没有。因为限于教师数量,目前为止修建的学校只有不到一千所。但是司令官普及的是五年制义务教育。只要是适龄学童,无论男女,不分贵贱,都必须就近入学。学习期间无需承担任何费用。由政府向教师支付工资,并给学生提供食宿、教材、笔墨、衣被、柴薪,乃至回家的路费,成绩好的还能有奖学金。送子女入学的家庭每月也有少量津贴。目前办学规模只达到了预期的四分之一。渤海常住人口有一千四百万,适龄学童近两百万。司令官的要求是必须做到五百名学童有一所学校,这就需要四千多所。估计到时候每年的教育经费要上百万两白银了。”
齐楚一面叹着苦经,一面满意地看到儒生们渐渐瞪大了眼睛。
由一位准将在军营里谈教育,这本身就有足够强烈的反差。而渤海王居然肯掏出几十上百万两银子供全国的学生读书,这在历朝历代里都是破天荒的。儒生们喜欢谈三代,可是尧帝也好,舜帝也好,禹帝也好,似乎都没这么大手笔过。这年头的国家预算里哪有教育的份子?要读书,自己准备咸鱼腊肉给塾师送去。送得起,能读出头的,就可以晋身仕途,成为社会精英。真正穷得揭不开锅的,就活该老鼠的儿子打地洞,继续在地里刨食。
在李雪鳞生活的红朝,这种情况更加恶劣。教育成了政府敛钱的工具,学校成了官僚手中的摇钱树,连“水深火热”的前朝都没做得这么绝。虽说年轻人的就业会受到经济景气程度的影响,但这不能成为锤子党打劫本国居民的理由。
因为有了活生生的反面例子,再加上郡王殿下亲自制订的《民权*案》中明文规定了人人生而平等,李雪鳞对于推行全面义务教育有着让人吃惊的热情。就连学校教材也是他拉了一套班子主持编写,假借“我在家看过本书,上头说……”,把数理化的基础知识全塞了进去——当然,编写教材也就罢了,要在辽东和华北找到能教数理化的老师,概率和找到能教数理化的驴子一样大。不顾胡涛对着预算龇牙咧嘴,李雪鳞亮出重金招募愿意当讲师的青年参加培训。现在学校里数理化教师的工资足足是国语老师的四倍,每年能挣一万五渤海币,折三十两白银,算是这个时代的中产阶级了。
王德山真的是糊涂了。这渤海王在战争中的所作所为,根本找不到“忠恕”二字的影子,残酷狠辣,比蛮夷还蛮夷。但是一披上王袍,居然立刻放下屠刀做菩萨事,重视民生教育,隐然有励精图治的明君之相。
李雪鳞当初在晋王府中的样子,老夫子还依稀记得。除了那奇怪的发型,穿上李毅的袍子后倒也英武挺拔,神色温厚,举手投足间还颇有些儒雅之风……
儒雅……
王德山看到李雪鳞时,记忆中的形象碎了一地。
偌大的作战室里,十来位将军众星拱月般围着一个年轻人。大家衣着上都一样,全是一身黑皮子,那个年轻人只是肩上金星多了一两颗,但众人面对他时都打从心底里显出敬畏的样子。
齐楚在作战室门口脚跟一磕,敬了个军礼:“报告。”
“哦,齐楚,辛苦你了。”李雪鳞转过身,微笑着走过来,“王老先生,自中京一别后好久不见,您的身子还这么硬朗。洛水书院还好吗?您来这儿,是不是对我这后生晚辈有什么指教?”
“不敢,草民见过王爷……”
“老先生,入乡随俗,客随主便,我们这儿不兴这套。”李雪鳞一把扶住王德山,不让他拜下去,抓住老头的手摇了摇,“您是德高望重的老夫子,要行礼,也该我先来。”
渤海王似乎挺讲道理的,没传说中那么吓人嘛——王德山的几个跟班弟子都松了口气。
“对了,老先生,您不远千里来这儿,应该不是为了和我寒暄两句话家常。晚上请您来我的官邸共进晚餐,之后我们慢慢谈。这下午的时间嘛,让您在招待所干等着也不大好,就和我一同走走看看,晚上也好有些谈资,如何?”
“但凭王爷吩咐。只是这军机重地,草民还是……”
“哦,没关系。今天视察的内容本来就要公布。”李雪鳞指指边上两个穿着长袍,拿硬笔在本子上记录的人,“这两位是《渤海时报》和《辽州晚报》的记者。不不,您不用过去,跟着我就行。”
李雪鳞习惯了二十一世纪的工作节奏,也不再和王德山多客套,转过身对着张彪,点点头:“继续。刚才你说到步兵的整编遇到问题,具体有哪些?”
“问题不少。先说一下步兵的兵源。原本我们打算从夏军中招募,但是……唉,因为你的*子,他们屯田做地主做得不亦乐乎,根本看不上我们这点军饷。所以目前愿意参军的主要都是流民。他们的身体素质首先就不够格。”
“别急,张彪,那些小地主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就需要有参政权,要参政就得服役——国防军的兵役。他们过不了几年就会来哭着求你了。不过眼前这关确实麻烦。我给你个政策——募兵时宽进严出。凡是报名的,来者不拒,进新兵营训练两个月,给津贴。津贴我来出。两个月后考核,达标的录用为二等兵,豆芽菜都滚蛋。”
张彪点点头:“这个*子好,那兵源基本上可以解决了。接下来是装备的问题。”
“唉……弓弩不够是吧?目前软钢的产量和质量都很不稳定,这一时三刻是急不出了。工程院正全力攻关,顺利的话再有半年可以大批量投产。你这边先利用现有的装备训练起来,规范战术,等列装后可以迅速形成战斗力。”
想当初,第三帝国还用卡车挂上铁皮进行坦克训练呢,等换装之后还不是横扫天下。活人不能被尿憋死。
“没错,所以现在只能退而求其次,一面用普通的木弓和竹弓来训练,一面先组建你所说的重甲步兵。不过这陌刀重剑也就罢了,连身铠的供应时断时续,目前只装备了一个营。按照这种速度,要成立一个步兵军,至少得花十年时间。”
“重甲步兵就像重骑兵,是战场上的突击力量,数量不可能多,一个步兵军里能有两个团就足够了。倒是轻甲步兵呢?”
“轻甲步兵的组建还比较顺利。在骑兵轻甲上再补几块钢片就有现成的铠具了,长戟的用*在夏军中就有现成套路,可以直接照搬。不过根据你要求做的短剑和圆盾嘛……教官们试过之后都认为原本的东西没*借鉴,需要编一套新的战*,所以会耽误点时间。”
“夏军中也有用短兵器的吧?”
“不一样。夏军中多用弯刀,重劈砍。但你那直刃剑用来戳刺效果最好,劈砍就不如弯刀了。所以兵刃的招式就要重新来过。那圆盾倒是好东西,直刃剑戳刺时动作大,如果没有盾牌护着还真有些糟糕,而且我们试过了,圆盾本身也可以敲击敌人,上头的突刺还能锁拿兵器。但这样一来,剑和盾的招式就要放在一起考虑。目前只编出五个格挡进击的动作,教官们天天都在模拟格斗,估计要一个月才能有相对完备的套路……”
张彪一边说,一边留意着李雪鳞的表情。因为步兵组建的速度远远慢于李雪鳞当初的要求,这个军阀又是不喜欢妥协的主,张彪在做报告前已经有了被狠批一顿的心理准备。让他有点惊讶的是,国防军总司令的脸上并没有太多不满,神色一如往常。
李雪鳞当然也不是对落后的进度毫不在意。但现在他已经不只是个军阀,一言一行必须考虑到影响,就算要给张彪念紧箍咒,也不能在人前表露出来。更何况这其中确实存在着不少客观因素。虽说目前的状况比起他的公开要求来要差了不少,但已经远远好于李雪鳞在心中设定的底线。刚才因为要保密,他没告诉张彪炼钢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招募各国工匠组成的工程院不久前试制出了性能稳定的高炉和平炉,对辽东矿产的开发也步入正轨,各类矿石在库房里囤积了不少。只是调整含碳量来炼钢,对目前的工程院来说已经不是难事,大家正在研究的是怎么用不同的热处理方*来生产不同用途的钢材。
李雪鳞很庆幸自己当初死皮赖脸占了半个华北。在中国,什么最好使?权力!当上郡王之后,再怎么穷,雇人的钱总是有的,而且王爷这张招牌也好使得很。登高一呼,各类工匠们从南方乃至西域赶来,不少人身怀绝技。一些李雪鳞以为不可能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的技术纷纷亮相。比如曾在中京为他打过兵刃的拐子刘,就带来了坩埚钢制*(出现于南北朝,后失传)。来自关中的吴老六更出人意料。他的家族长年和“石脂水”(石油)打交道,居然摸索出了简单的分馏技术。当那个用铁皮、竹管搭建的简易分馏塔出现在眼前时,李雪鳞甚至怀疑吴老六的祖先会不会也是个穿越者。
当王爷就是好啊!不用自己带头种地炼钢,只要用政策铺路,好东西自然就会来到眼前。
每次视察工程院的新成果,李雪鳞总是打从心底里笑出声来。
见司令官没发火,作战室里的军官们都松了口气。张彪指着占了一面墙的军用地图:“总... -->>
王德山很明白这种时候的疑问句其实就是祈使句。不过人家这么客气,他也不是那种气量狭小的腐儒,便跟着齐楚上了公务马车,沿着石板铺就的大道来到辽州城外的第一军军部。
第一军是李雪鳞的嫡系,自然受到司令官的影响最深。要不是这儿没有任何一台内燃机,没有任何一支火药枪械,只看建筑和军人着装的话,任谁都想不到这居然是位于十三世纪的辽东。
王德山好奇地一路盯着那些身穿黑色夹克,用臂章区分单位,用军衔区分级别的官兵。这座军营里没有闲人,所有人要么正在工作操练,要么是去工作操练的路上。人流就像一张活动的网络,让整个营地都像是有了生命。而这张网络的主节点,自然是那幢两层楼的石头房子——王德山没见过水泥,兀自惊叹这渤海王居然能切割出这么大块石材来盖房子,这得花多少人力!铺张,太铺张了,一点都不懂得节俭……
“这是水泥,是司令官根据西域胡人提供的配方,用石灰、石膏、炉渣碎砖混合而成。”齐楚不认为这种会大范围使用的材料能严格保密,索性对王德山坦诚相告,留个好印象,“水泥制取方便,花费比砖瓦贵,但好在经久耐用,又十分坚固。可惜目前产量还不高,司令官只优先供给了兴建学校和道路所用。好在我们侧重野战,军中需求也不大。”
王德山听到渤海王居然将好东西先给了学校,眉毛不由得挑了挑。这种无意识的小动作自然瞒不过齐楚。既然李雪鳞打算拉拢这位大儒,内务部长自然也要出一份力。
“王先生大概以为我们司令官是个只会打仗的蛮夷?说实话,当初他刚当得了这片封国时,地面上真是一穷二白,仓库里也是空荡荡的,要用钱的地方又多得很。谁知到司令官不是先忙着扩军,居然开始在各地大建学校,我们这些部下劝了也没用。现在教育这个口子已经成了无底洞,一年得往里头填三十余万两白银,比军饷开支还多。”
见齐楚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王德山倒捻着胡子思索了起来:“哦……王爷他……不过盖一间学塾也无需多少银子。三十余万两?难道这儿新建了近万间学堂?”
“这倒没有。因为限于教师数量,目前为止修建的学校只有不到一千所。但是司令官普及的是五年制义务教育。只要是适龄学童,无论男女,不分贵贱,都必须就近入学。学习期间无需承担任何费用。由政府向教师支付工资,并给学生提供食宿、教材、笔墨、衣被、柴薪,乃至回家的路费,成绩好的还能有奖学金。送子女入学的家庭每月也有少量津贴。目前办学规模只达到了预期的四分之一。渤海常住人口有一千四百万,适龄学童近两百万。司令官的要求是必须做到五百名学童有一所学校,这就需要四千多所。估计到时候每年的教育经费要上百万两白银了。”
齐楚一面叹着苦经,一面满意地看到儒生们渐渐瞪大了眼睛。
由一位准将在军营里谈教育,这本身就有足够强烈的反差。而渤海王居然肯掏出几十上百万两银子供全国的学生读书,这在历朝历代里都是破天荒的。儒生们喜欢谈三代,可是尧帝也好,舜帝也好,禹帝也好,似乎都没这么大手笔过。这年头的国家预算里哪有教育的份子?要读书,自己准备咸鱼腊肉给塾师送去。送得起,能读出头的,就可以晋身仕途,成为社会精英。真正穷得揭不开锅的,就活该老鼠的儿子打地洞,继续在地里刨食。
在李雪鳞生活的红朝,这种情况更加恶劣。教育成了政府敛钱的工具,学校成了官僚手中的摇钱树,连“水深火热”的前朝都没做得这么绝。虽说年轻人的就业会受到经济景气程度的影响,但这不能成为锤子党打劫本国居民的理由。
因为有了活生生的反面例子,再加上郡王殿下亲自制订的《民权*案》中明文规定了人人生而平等,李雪鳞对于推行全面义务教育有着让人吃惊的热情。就连学校教材也是他拉了一套班子主持编写,假借“我在家看过本书,上头说……”,把数理化的基础知识全塞了进去——当然,编写教材也就罢了,要在辽东和华北找到能教数理化的老师,概率和找到能教数理化的驴子一样大。不顾胡涛对着预算龇牙咧嘴,李雪鳞亮出重金招募愿意当讲师的青年参加培训。现在学校里数理化教师的工资足足是国语老师的四倍,每年能挣一万五渤海币,折三十两白银,算是这个时代的中产阶级了。
王德山真的是糊涂了。这渤海王在战争中的所作所为,根本找不到“忠恕”二字的影子,残酷狠辣,比蛮夷还蛮夷。但是一披上王袍,居然立刻放下屠刀做菩萨事,重视民生教育,隐然有励精图治的明君之相。
李雪鳞当初在晋王府中的样子,老夫子还依稀记得。除了那奇怪的发型,穿上李毅的袍子后倒也英武挺拔,神色温厚,举手投足间还颇有些儒雅之风……
儒雅……
王德山看到李雪鳞时,记忆中的形象碎了一地。
偌大的作战室里,十来位将军众星拱月般围着一个年轻人。大家衣着上都一样,全是一身黑皮子,那个年轻人只是肩上金星多了一两颗,但众人面对他时都打从心底里显出敬畏的样子。
齐楚在作战室门口脚跟一磕,敬了个军礼:“报告。”
“哦,齐楚,辛苦你了。”李雪鳞转过身,微笑着走过来,“王老先生,自中京一别后好久不见,您的身子还这么硬朗。洛水书院还好吗?您来这儿,是不是对我这后生晚辈有什么指教?”
“不敢,草民见过王爷……”
“老先生,入乡随俗,客随主便,我们这儿不兴这套。”李雪鳞一把扶住王德山,不让他拜下去,抓住老头的手摇了摇,“您是德高望重的老夫子,要行礼,也该我先来。”
渤海王似乎挺讲道理的,没传说中那么吓人嘛——王德山的几个跟班弟子都松了口气。
“对了,老先生,您不远千里来这儿,应该不是为了和我寒暄两句话家常。晚上请您来我的官邸共进晚餐,之后我们慢慢谈。这下午的时间嘛,让您在招待所干等着也不大好,就和我一同走走看看,晚上也好有些谈资,如何?”
“但凭王爷吩咐。只是这军机重地,草民还是……”
“哦,没关系。今天视察的内容本来就要公布。”李雪鳞指指边上两个穿着长袍,拿硬笔在本子上记录的人,“这两位是《渤海时报》和《辽州晚报》的记者。不不,您不用过去,跟着我就行。”
李雪鳞习惯了二十一世纪的工作节奏,也不再和王德山多客套,转过身对着张彪,点点头:“继续。刚才你说到步兵的整编遇到问题,具体有哪些?”
“问题不少。先说一下步兵的兵源。原本我们打算从夏军中招募,但是……唉,因为你的*子,他们屯田做地主做得不亦乐乎,根本看不上我们这点军饷。所以目前愿意参军的主要都是流民。他们的身体素质首先就不够格。”
“别急,张彪,那些小地主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就需要有参政权,要参政就得服役——国防军的兵役。他们过不了几年就会来哭着求你了。不过眼前这关确实麻烦。我给你个政策——募兵时宽进严出。凡是报名的,来者不拒,进新兵营训练两个月,给津贴。津贴我来出。两个月后考核,达标的录用为二等兵,豆芽菜都滚蛋。”
张彪点点头:“这个*子好,那兵源基本上可以解决了。接下来是装备的问题。”
“唉……弓弩不够是吧?目前软钢的产量和质量都很不稳定,这一时三刻是急不出了。工程院正全力攻关,顺利的话再有半年可以大批量投产。你这边先利用现有的装备训练起来,规范战术,等列装后可以迅速形成战斗力。”
想当初,第三帝国还用卡车挂上铁皮进行坦克训练呢,等换装之后还不是横扫天下。活人不能被尿憋死。
“没错,所以现在只能退而求其次,一面用普通的木弓和竹弓来训练,一面先组建你所说的重甲步兵。不过这陌刀重剑也就罢了,连身铠的供应时断时续,目前只装备了一个营。按照这种速度,要成立一个步兵军,至少得花十年时间。”
“重甲步兵就像重骑兵,是战场上的突击力量,数量不可能多,一个步兵军里能有两个团就足够了。倒是轻甲步兵呢?”
“轻甲步兵的组建还比较顺利。在骑兵轻甲上再补几块钢片就有现成的铠具了,长戟的用*在夏军中就有现成套路,可以直接照搬。不过根据你要求做的短剑和圆盾嘛……教官们试过之后都认为原本的东西没*借鉴,需要编一套新的战*,所以会耽误点时间。”
“夏军中也有用短兵器的吧?”
“不一样。夏军中多用弯刀,重劈砍。但你那直刃剑用来戳刺效果最好,劈砍就不如弯刀了。所以兵刃的招式就要重新来过。那圆盾倒是好东西,直刃剑戳刺时动作大,如果没有盾牌护着还真有些糟糕,而且我们试过了,圆盾本身也可以敲击敌人,上头的突刺还能锁拿兵器。但这样一来,剑和盾的招式就要放在一起考虑。目前只编出五个格挡进击的动作,教官们天天都在模拟格斗,估计要一个月才能有相对完备的套路……”
张彪一边说,一边留意着李雪鳞的表情。因为步兵组建的速度远远慢于李雪鳞当初的要求,这个军阀又是不喜欢妥协的主,张彪在做报告前已经有了被狠批一顿的心理准备。让他有点惊讶的是,国防军总司令的脸上并没有太多不满,神色一如往常。
李雪鳞当然也不是对落后的进度毫不在意。但现在他已经不只是个军阀,一言一行必须考虑到影响,就算要给张彪念紧箍咒,也不能在人前表露出来。更何况这其中确实存在着不少客观因素。虽说目前的状况比起他的公开要求来要差了不少,但已经远远好于李雪鳞在心中设定的底线。刚才因为要保密,他没告诉张彪炼钢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招募各国工匠组成的工程院不久前试制出了性能稳定的高炉和平炉,对辽东矿产的开发也步入正轨,各类矿石在库房里囤积了不少。只是调整含碳量来炼钢,对目前的工程院来说已经不是难事,大家正在研究的是怎么用不同的热处理方*来生产不同用途的钢材。
李雪鳞很庆幸自己当初死皮赖脸占了半个华北。在中国,什么最好使?权力!当上郡王之后,再怎么穷,雇人的钱总是有的,而且王爷这张招牌也好使得很。登高一呼,各类工匠们从南方乃至西域赶来,不少人身怀绝技。一些李雪鳞以为不可能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的技术纷纷亮相。比如曾在中京为他打过兵刃的拐子刘,就带来了坩埚钢制*(出现于南北朝,后失传)。来自关中的吴老六更出人意料。他的家族长年和“石脂水”(石油)打交道,居然摸索出了简单的分馏技术。当那个用铁皮、竹管搭建的简易分馏塔出现在眼前时,李雪鳞甚至怀疑吴老六的祖先会不会也是个穿越者。
当王爷就是好啊!不用自己带头种地炼钢,只要用政策铺路,好东西自然就会来到眼前。
每次视察工程院的新成果,李雪鳞总是打从心底里笑出声来。
见司令官没发火,作战室里的军官们都松了口气。张彪指着占了一面墙的军用地图:“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