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明末总兵官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公元一六一九年,大明万历四十七年二月的辽东大地,气温依然是寒风料峭。放眼四野,天空青灰,雪花纷落,皆是银装素裹白茫茫一片。在这种天气下,方圆百里内人畜踪迹皆无,就连一只飞雀都看不见。
按照往年光景,此时的辽东百姓正家家户户忙着采办年资,喜渡新春。或是在家中邀亲聚友,乘着这正月农闲时节,捧出几坛好酒,做上几道好菜,一叙亲情友情,席间推杯换盏好不热闹;或是忙于婚迎嫁娶,为家族添丁进口,殷实祖上基业。但凡人间天伦,概莫如此。
然而,从建州女真左卫指挥努尔哈赤接受其父祖职位后,借为父祖复仇之名,连番杀伐。明朝廷为剿灭其叛乱,历经九个月的准备,调集兵马十二万,于万历四十七年二月二十五日从沈阳誓师出征,分四路直扑叛军老巢赫图阿拉。
此时天降大雪道路难行,但由沈阳通往抚顺关的大道上却正急行着一支以六路纵队行军的队伍。只见队前那杆迎着朔风猎猎做响的朱红大旗上,日月和朱雀的图案极为醒目,赫然就是代表大明帝国军队的战旗。
在这战旗之后,队伍绵延逶迤足有二十余里。目之所及,皆是旌旗蔽日刀枪林立。将士精神抖擞,士气昂扬。道路两侧一队队的侦骑斥候往来交错,不时的将各处军情上报主将,同时又将主将的命令传达给大军各部。
这支明军的主将名叫杜松,字来清,南直隶(江苏)人。是一位老将,现任山海关总兵。老将军端坐在高头大马之上,一缕花白胡须飘洒胸前。
杜老将军的周围簇拥着大批的将校与亲兵。但老将军却仿若视而不见,唯独对身旁一位将官不时的大声说笑着。
“茂才啊,汝本先锋。老夫就是想趁着这行军闲隙叙叙五年离别之情,否则战事一起就再没此机会了。”老将军说到此处一顿道:“汝可记得与老夫是何时相识的?”
将官仪表堂堂,年近五旬,鞍前横挂一杆长枪。闻言向杜松恭敬的道:“回禀大人,是万历二十二年的夏天,与您在延安府延绥卫相识的。”
杜松闻言略思片刻,点点头道:“嗯,老夫想起来了。那时你还是军中哨官,老夫当时刚升任参将也没几天。没想到一转眼二十五年就过去了。真是岁月如梭啊。”
将官姓杨名汝达,字茂才,山西平阳府(临汾)洪洞县人,原为大同游击将军,后调任抚顺游击将军。在赴辽东的路上,抚顺便为金军袭占,只得在沈阳暂居下来。此次出征被升为参将。
杨汝达也是感慨道:“末将当年在大人麾下尚未届而立之龄,若不是大人时时教诲提点,也没有末将今日。此次出征建虏,末将父子三人及所部但凭大人驱使,以报大人多年知遇提携之恩。”
“哈哈哈,茂才此言差矣!”老将军大笑道:“人常道我杜来清一生读书甚少,每临战阵勇多谋少,只逞那匹夫之勇。但茂才可知,若没有这匹夫之勇,老夫如何统领这千军万马?汝当年若没有这匹夫之勇,何以冒死于乱军之中将老夫救下?老夫也正是看汝为人忠厚,略尽绵力罢了。何谈提携知遇之恩?”
杨汝达回道:“大人言重了。末将当年能追随大人在延绥抵御蒙虏进犯,是末将此生最为自豪之事。因此时常以大人的勇武忠义教育几位犬子,望他们长大后能为朝廷效力。”
“嗯,不错!”杜老将军闻言看看杨汝达身后两位年轻小将,道:“将门无犬子!不知飞儿和羽儿可及冠否?”
“回禀老大人,我兄长今年二十五岁,我二十一岁,是去年行的冠礼。”杨汝达次子杨羽未及父亲回答便抢先回答道。
“放肆!”杨汝达见状喝斥道:“我与大人谈话,岂容你等小辈插言。还有无尊卑长幼之分?过后你自闭门反省三日!”
“是,父亲!”杨羽红着脸低头应道。
一旁的杨飞瞪了兄弟一眼,暗说你不知道这么做的后果吗。
“茂才不必如此。吾等百年之后,还需他们这些晚辈为国尽力。若是平日管束甚严失去少年心性,对他们成长也不利。两军对阵,最忌优柔寡断。茂才莫将两位公子变成那毫无主见之辈。”
杨汝达闻言面上一红,拱手道:“大人教训的是,末将谨记!”
杜老将军长叹一声道:“茂才对朝廷忠勇之心甚是可嘉!此次出关征剿建虏,许多人唯恐避之不及,极尽钻营取巧之事。为的就是不随大军出关。汝可好,不仅自己来了,还把两个儿子带来了。”
杨汝达望着沿途所过村镇的片片废墟,神情悲愤的道:“大人请看,辽东之地虽然苦寒,但沃野万里。自秦汉以来,便为我华夏领土。那建奴本为极北通古斯森林蛮夷部落,前朝... -->>
公元一六一九年,大明万历四十七年二月的辽东大地,气温依然是寒风料峭。放眼四野,天空青灰,雪花纷落,皆是银装素裹白茫茫一片。在这种天气下,方圆百里内人畜踪迹皆无,就连一只飞雀都看不见。
按照往年光景,此时的辽东百姓正家家户户忙着采办年资,喜渡新春。或是在家中邀亲聚友,乘着这正月农闲时节,捧出几坛好酒,做上几道好菜,一叙亲情友情,席间推杯换盏好不热闹;或是忙于婚迎嫁娶,为家族添丁进口,殷实祖上基业。但凡人间天伦,概莫如此。
然而,从建州女真左卫指挥努尔哈赤接受其父祖职位后,借为父祖复仇之名,连番杀伐。明朝廷为剿灭其叛乱,历经九个月的准备,调集兵马十二万,于万历四十七年二月二十五日从沈阳誓师出征,分四路直扑叛军老巢赫图阿拉。
此时天降大雪道路难行,但由沈阳通往抚顺关的大道上却正急行着一支以六路纵队行军的队伍。只见队前那杆迎着朔风猎猎做响的朱红大旗上,日月和朱雀的图案极为醒目,赫然就是代表大明帝国军队的战旗。
在这战旗之后,队伍绵延逶迤足有二十余里。目之所及,皆是旌旗蔽日刀枪林立。将士精神抖擞,士气昂扬。道路两侧一队队的侦骑斥候往来交错,不时的将各处军情上报主将,同时又将主将的命令传达给大军各部。
这支明军的主将名叫杜松,字来清,南直隶(江苏)人。是一位老将,现任山海关总兵。老将军端坐在高头大马之上,一缕花白胡须飘洒胸前。
杜老将军的周围簇拥着大批的将校与亲兵。但老将军却仿若视而不见,唯独对身旁一位将官不时的大声说笑着。
“茂才啊,汝本先锋。老夫就是想趁着这行军闲隙叙叙五年离别之情,否则战事一起就再没此机会了。”老将军说到此处一顿道:“汝可记得与老夫是何时相识的?”
将官仪表堂堂,年近五旬,鞍前横挂一杆长枪。闻言向杜松恭敬的道:“回禀大人,是万历二十二年的夏天,与您在延安府延绥卫相识的。”
杜松闻言略思片刻,点点头道:“嗯,老夫想起来了。那时你还是军中哨官,老夫当时刚升任参将也没几天。没想到一转眼二十五年就过去了。真是岁月如梭啊。”
将官姓杨名汝达,字茂才,山西平阳府(临汾)洪洞县人,原为大同游击将军,后调任抚顺游击将军。在赴辽东的路上,抚顺便为金军袭占,只得在沈阳暂居下来。此次出征被升为参将。
杨汝达也是感慨道:“末将当年在大人麾下尚未届而立之龄,若不是大人时时教诲提点,也没有末将今日。此次出征建虏,末将父子三人及所部但凭大人驱使,以报大人多年知遇提携之恩。”
“哈哈哈,茂才此言差矣!”老将军大笑道:“人常道我杜来清一生读书甚少,每临战阵勇多谋少,只逞那匹夫之勇。但茂才可知,若没有这匹夫之勇,老夫如何统领这千军万马?汝当年若没有这匹夫之勇,何以冒死于乱军之中将老夫救下?老夫也正是看汝为人忠厚,略尽绵力罢了。何谈提携知遇之恩?”
杨汝达回道:“大人言重了。末将当年能追随大人在延绥抵御蒙虏进犯,是末将此生最为自豪之事。因此时常以大人的勇武忠义教育几位犬子,望他们长大后能为朝廷效力。”
“嗯,不错!”杜老将军闻言看看杨汝达身后两位年轻小将,道:“将门无犬子!不知飞儿和羽儿可及冠否?”
“回禀老大人,我兄长今年二十五岁,我二十一岁,是去年行的冠礼。”杨汝达次子杨羽未及父亲回答便抢先回答道。
“放肆!”杨汝达见状喝斥道:“我与大人谈话,岂容你等小辈插言。还有无尊卑长幼之分?过后你自闭门反省三日!”
“是,父亲!”杨羽红着脸低头应道。
一旁的杨飞瞪了兄弟一眼,暗说你不知道这么做的后果吗。
“茂才不必如此。吾等百年之后,还需他们这些晚辈为国尽力。若是平日管束甚严失去少年心性,对他们成长也不利。两军对阵,最忌优柔寡断。茂才莫将两位公子变成那毫无主见之辈。”
杨汝达闻言面上一红,拱手道:“大人教训的是,末将谨记!”
杜老将军长叹一声道:“茂才对朝廷忠勇之心甚是可嘉!此次出关征剿建虏,许多人唯恐避之不及,极尽钻营取巧之事。为的就是不随大军出关。汝可好,不仅自己来了,还把两个儿子带来了。”
杨汝达望着沿途所过村镇的片片废墟,神情悲愤的道:“大人请看,辽东之地虽然苦寒,但沃野万里。自秦汉以来,便为我华夏领土。那建奴本为极北通古斯森林蛮夷部落,前朝...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