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北方之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看见平原上拉开伪装厚一眼望看不到头的炮群,所有的炮兵心里都慢慢开始沸腾起来。在大炮后面堆积了小山般的炮弹,火药填装手早在战斗打响前就按照需要装配好了火药和引信,每门火炮的第一发炮弹早已推入了炮膛,命令下达后就看见炮旁旗语一下,万炮齐轰,整个大地都在颤抖。发射完第一发炮弹后,根本没有任何间隔就装入了第二发炮弹,长期的训练让他们行动格外的迅速干脆,很快开始了第二次齐射。在距离日军前沿最近炮兵观察哨,空中的炮兵炮校飞机以及城内潜伏的情报人员不断的校正大炮射击的方位……
百年前西方列强用先进的兵舰,强大的热兵器敲开了腐朽的满清王朝统治下神州的大门。从那时起就有有识之士看到了热兵器的强大威力,更是提出了“以夷制夷”的高明之策,但是直到五十多年后他们依然没有用热兵器组建出一支具有作战力的强大军队,仅仅便让数万人外国联军占据了国都,也加剧了满期王朝的覆灭。即使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也没能建立哪怕一支堪以作战的热兵器组成的军队。
在一八六○年英法以二万五千人长驱直入杀人放火一路攻陷满清首都,四十年后英、法、德、俄、美、日、奥、意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国家倒是不少,拼凑起来的兵力却不足两万。虽然京畿一带清军不下十几万,义和团民兵更有五六十万之众,仍然无法阻止北京陷落和赔款四万万五千万两。
以二万人索取四万万五千万两白银,或许是世界战争史上又一项记录。
满清精锐的清兵挥舞着大刀冲向联军,却被严阵以待的机枪,大炮和步枪消灭殆尽。当年外**火商人向李鸿章推销机枪时,李鸿章以消耗子弹太耗银子而拒绝的时候是否有想到会有这么一天?当丁汝昌提出要海军改装速射炮的时候,他推脱无银子的时候,当慈溪挪用海军军费的时候,可曾想过二十余年苦心经营的海军就此覆灭,当八国联军来攻的时候国家已毫无海防可言?
武器并不是决定战争的唯一因素,可是如果士兵手中武器差距过大,那么很难有一拼的实力。相反,如果数十万清军拥有和联军一样的热兵器,即使军队腐化堕落,只要有部分军队有如冲向联军的骑兵般的斗志,那么战局很可能是另一个结果。早在十年前吃过日军强大火力苦头的李成坤在战后就不顾一切的发展起军队,别人问他的时候,他难得的骂了句,“没有武器,赤手空拳顶屁用!”虽然没有对武器崇拜至顶,对武器的重视却也是有目共睹的。
在长达九个月的围城日本人飞机大炮下,战壕中浮尸遍野的景象给了他很大的刺激,很多士兵甚至一枪没放就被炸死在阵地上,还有部队在集结的时候就被日本的飞机盯上成群的炸死在路途上。加之他一向关心军队火力,所以在战后疯狂的加强了军队的火力,大量的火炮源源不断的被送到军队中,只要能提高军队的战斗力的武器他都十分的重视。本来大家还担心他太过于倚重武器装备,但好在他从来没有一刻放松过军队的建设,训练甚至比以前更加严格,这才让大家松了口气,毕竟武器再好也是要人来操作的。
相比之下,日本在海战上一再尝到了甜头,对海军的扶持一再加重,没有经历一战熏陶的日本内阁和军部作战思想还停留在日俄战争时期,对陆军各种武器装备上的投入远不及海军。原本东北军与日军只不过在训练上有天渊之别,武器装备上除了炮兵空军略弱外,足以和日军抗衡,而炮兵和空军也并非没有一战之力。最无奈的是,东北军空有比其他军阀远为强大的武器装备,士兵和军官的训练和素质却太过于低下,导致时常被武器装备远弱于他们的西北军和其他部队击败,使得空有中国数一数二的军事经济实力却只能偏居东北一地,这也是为什么他们面对日军时也知战则凶多吉少,宁可听从南京政府调令退居关内的原因了。
幸运的是李成坤在结束哈尔滨保卫战后,乘日军在东北兵力不足的空隙,大肆将被占领区的机器设备和熟练工人已经知识分子都转移到了黑龙江。这些人和设备也强劲了军工的发展,否则就依靠黑龙江偏重农业的情况根本无法支撑扩充军队抗击日本所必要的武器装备。不说枪支大炮,就说弹药生产就足够让人伤透了脑筋。当年北洋水师遭遇日本舰队覆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军舰炮弹严重依赖外国,战斗打响居然没有足够的炮弹,大部分火力强大对日本占据优势的大口径火炮(二百公分口径以上)均弹药不足甚至根本没有储存,甚至有些军舰只能以演习弹应战……
这次大规模的行动,用于攻击的主力火炮是师军级别支援火力。他们装备的火炮从一○五口径到一五○口径不等,当然还有专门扶着担任重点地区火力打击的要塞炮部队,他们不仅装备了威力强大无比的六百一十毫米列车炮,也装备了四百多毫米的大口径重型攻坚火炮,负着重点“照顾”那些日军难以攻克的工事,必要的时候也可担负火力压制的任务。团级支援火力则跟随部队推进,大多是七五口径(不包括迫击炮)以下的火炮。
掩体外面接连落下的炮弹爆炸引起的震动让呆在掩体中的日军心惊胆战。官们一直说掩体绝对可以抵挡住中国人的炮击,可是进攻才刚刚开始,这些掩体已经开始了有些松动,甚至薄弱的地方已经有了裂痕,一看这些东西就无法坚持到战斗结束,要能撑过炮击就算不错了。唯一值得信赖的还是那几个主要要塞,... -->>
看见平原上拉开伪装厚一眼望看不到头的炮群,所有的炮兵心里都慢慢开始沸腾起来。在大炮后面堆积了小山般的炮弹,火药填装手早在战斗打响前就按照需要装配好了火药和引信,每门火炮的第一发炮弹早已推入了炮膛,命令下达后就看见炮旁旗语一下,万炮齐轰,整个大地都在颤抖。发射完第一发炮弹后,根本没有任何间隔就装入了第二发炮弹,长期的训练让他们行动格外的迅速干脆,很快开始了第二次齐射。在距离日军前沿最近炮兵观察哨,空中的炮兵炮校飞机以及城内潜伏的情报人员不断的校正大炮射击的方位……
百年前西方列强用先进的兵舰,强大的热兵器敲开了腐朽的满清王朝统治下神州的大门。从那时起就有有识之士看到了热兵器的强大威力,更是提出了“以夷制夷”的高明之策,但是直到五十多年后他们依然没有用热兵器组建出一支具有作战力的强大军队,仅仅便让数万人外国联军占据了国都,也加剧了满期王朝的覆灭。即使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也没能建立哪怕一支堪以作战的热兵器组成的军队。
在一八六○年英法以二万五千人长驱直入杀人放火一路攻陷满清首都,四十年后英、法、德、俄、美、日、奥、意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国家倒是不少,拼凑起来的兵力却不足两万。虽然京畿一带清军不下十几万,义和团民兵更有五六十万之众,仍然无法阻止北京陷落和赔款四万万五千万两。
以二万人索取四万万五千万两白银,或许是世界战争史上又一项记录。
满清精锐的清兵挥舞着大刀冲向联军,却被严阵以待的机枪,大炮和步枪消灭殆尽。当年外**火商人向李鸿章推销机枪时,李鸿章以消耗子弹太耗银子而拒绝的时候是否有想到会有这么一天?当丁汝昌提出要海军改装速射炮的时候,他推脱无银子的时候,当慈溪挪用海军军费的时候,可曾想过二十余年苦心经营的海军就此覆灭,当八国联军来攻的时候国家已毫无海防可言?
武器并不是决定战争的唯一因素,可是如果士兵手中武器差距过大,那么很难有一拼的实力。相反,如果数十万清军拥有和联军一样的热兵器,即使军队腐化堕落,只要有部分军队有如冲向联军的骑兵般的斗志,那么战局很可能是另一个结果。早在十年前吃过日军强大火力苦头的李成坤在战后就不顾一切的发展起军队,别人问他的时候,他难得的骂了句,“没有武器,赤手空拳顶屁用!”虽然没有对武器崇拜至顶,对武器的重视却也是有目共睹的。
在长达九个月的围城日本人飞机大炮下,战壕中浮尸遍野的景象给了他很大的刺激,很多士兵甚至一枪没放就被炸死在阵地上,还有部队在集结的时候就被日本的飞机盯上成群的炸死在路途上。加之他一向关心军队火力,所以在战后疯狂的加强了军队的火力,大量的火炮源源不断的被送到军队中,只要能提高军队的战斗力的武器他都十分的重视。本来大家还担心他太过于倚重武器装备,但好在他从来没有一刻放松过军队的建设,训练甚至比以前更加严格,这才让大家松了口气,毕竟武器再好也是要人来操作的。
相比之下,日本在海战上一再尝到了甜头,对海军的扶持一再加重,没有经历一战熏陶的日本内阁和军部作战思想还停留在日俄战争时期,对陆军各种武器装备上的投入远不及海军。原本东北军与日军只不过在训练上有天渊之别,武器装备上除了炮兵空军略弱外,足以和日军抗衡,而炮兵和空军也并非没有一战之力。最无奈的是,东北军空有比其他军阀远为强大的武器装备,士兵和军官的训练和素质却太过于低下,导致时常被武器装备远弱于他们的西北军和其他部队击败,使得空有中国数一数二的军事经济实力却只能偏居东北一地,这也是为什么他们面对日军时也知战则凶多吉少,宁可听从南京政府调令退居关内的原因了。
幸运的是李成坤在结束哈尔滨保卫战后,乘日军在东北兵力不足的空隙,大肆将被占领区的机器设备和熟练工人已经知识分子都转移到了黑龙江。这些人和设备也强劲了军工的发展,否则就依靠黑龙江偏重农业的情况根本无法支撑扩充军队抗击日本所必要的武器装备。不说枪支大炮,就说弹药生产就足够让人伤透了脑筋。当年北洋水师遭遇日本舰队覆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军舰炮弹严重依赖外国,战斗打响居然没有足够的炮弹,大部分火力强大对日本占据优势的大口径火炮(二百公分口径以上)均弹药不足甚至根本没有储存,甚至有些军舰只能以演习弹应战……
这次大规模的行动,用于攻击的主力火炮是师军级别支援火力。他们装备的火炮从一○五口径到一五○口径不等,当然还有专门扶着担任重点地区火力打击的要塞炮部队,他们不仅装备了威力强大无比的六百一十毫米列车炮,也装备了四百多毫米的大口径重型攻坚火炮,负着重点“照顾”那些日军难以攻克的工事,必要的时候也可担负火力压制的任务。团级支援火力则跟随部队推进,大多是七五口径(不包括迫击炮)以下的火炮。
掩体外面接连落下的炮弹爆炸引起的震动让呆在掩体中的日军心惊胆战。官们一直说掩体绝对可以抵挡住中国人的炮击,可是进攻才刚刚开始,这些掩体已经开始了有些松动,甚至薄弱的地方已经有了裂痕,一看这些东西就无法坚持到战斗结束,要能撑过炮击就算不错了。唯一值得信赖的还是那几个主要要塞,...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