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三国理工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一四九章风云变幻
秋去春来,秋又去,春又来!转眼已两载!
花谢花开,花再谢,花再开!小树初成材!
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杜篆先收了苏仆延部,接着招安了高句丽、沃沮和三韩,最后平定了鲜卑十二部。当然杜篆亲自出场的,只是乌桓会盟时见了苏仆延。其他的事情都是各部自由发挥的。
不过杜篆现在的地盘东到大海之滨,正在收编倭国;西到河云,相当于华夏时期的阿勒泰北部地区。加起来真心不比汉家江山小了。
重要的是,杜篆闷声不响的就把这么大一块区域,纳到了囊中。而镇守西部的鲜卑拓跋部,也正在谋害匈奴、呼揭、坚昆、丁零之地。
因为此时的他们也知道了杜篆的政策,独立打下来的地盘,可以享受一般的赋税,就等于和杜篆平分江山了。而东部已经没有空间了,所以他们父子便把目光放到了西边。
有同样想法的人不止他们,阙机和慕容甚至上谷的鹿山儿都是这么想的。
且不管他们怎么想怎么说,北部的马匹贸易被杜篆垄断了;武器贸易,虽然都是低档货依然供不应求;能够救命的物资粮食,贵族特供奢侈品酒玻璃器物等更是为杜篆杜篆换回了大量的矿产资源。
当然可能也有人说,这些地方似乎都是边远物资匮乏地区,落后中原太多了。虽然在资源方面,表面上没多少,因为这个时代看中的是地上资源,农业资源;而杜篆的地盘也确实都是苦寒之地,荒漠之地,不毛之地!
但实际上杜篆却高兴不已,因为他在意的是地下资源,杜篆所掌控的地下资源,也就是矿产资源是最多的、最丰富的,钢铁,煤矿,石油啥啥都有,都是富矿大矿!不信的话参考一下华夏的资源分布就清楚了!
这人啊,家里有矿了,自然就不一样了。在众人异样的眼神中,狠狠的砸钱砸资源,在关外极北苦寒之地搞起了基建大潮。当然杜篆的开发工作也是有计划有步骤开展的。
最先是在苏仆延的辽东郡新昌县兴建了新昌钢铁厂,候城县开了候城煤矿。将左癸村的铁匠营主要力量,尤其是科研力量搬到了辽东。留在左癸村的人主要从事常规武器铠甲的加工制造。
接着又在夫台王大台的老窝喜都,开始了秘密基地的建设,主要从事化工能源和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当然这些建设都是在不影响农忙和放牧的情况下,组织民夫们建造的。
提到民夫不得不说杜篆现在可是个富得流油的土老财了,不仅有矿,家里还有土地,大片的土地。虽然北地很多地方只能种植一季粮食,但是杜篆采用的是间作套种。由于北地黑土地足够肥沃,所以两种作物收成都很好。
连续两年的大丰收,让投靠了杜篆的军民们乐开了花,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了生产生活中去。村里的七大姑八大姨都说命好遇到了... -->>
第一四九章风云变幻
秋去春来,秋又去,春又来!转眼已两载!
花谢花开,花再谢,花再开!小树初成材!
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杜篆先收了苏仆延部,接着招安了高句丽、沃沮和三韩,最后平定了鲜卑十二部。当然杜篆亲自出场的,只是乌桓会盟时见了苏仆延。其他的事情都是各部自由发挥的。
不过杜篆现在的地盘东到大海之滨,正在收编倭国;西到河云,相当于华夏时期的阿勒泰北部地区。加起来真心不比汉家江山小了。
重要的是,杜篆闷声不响的就把这么大一块区域,纳到了囊中。而镇守西部的鲜卑拓跋部,也正在谋害匈奴、呼揭、坚昆、丁零之地。
因为此时的他们也知道了杜篆的政策,独立打下来的地盘,可以享受一般的赋税,就等于和杜篆平分江山了。而东部已经没有空间了,所以他们父子便把目光放到了西边。
有同样想法的人不止他们,阙机和慕容甚至上谷的鹿山儿都是这么想的。
且不管他们怎么想怎么说,北部的马匹贸易被杜篆垄断了;武器贸易,虽然都是低档货依然供不应求;能够救命的物资粮食,贵族特供奢侈品酒玻璃器物等更是为杜篆杜篆换回了大量的矿产资源。
当然可能也有人说,这些地方似乎都是边远物资匮乏地区,落后中原太多了。虽然在资源方面,表面上没多少,因为这个时代看中的是地上资源,农业资源;而杜篆的地盘也确实都是苦寒之地,荒漠之地,不毛之地!
但实际上杜篆却高兴不已,因为他在意的是地下资源,杜篆所掌控的地下资源,也就是矿产资源是最多的、最丰富的,钢铁,煤矿,石油啥啥都有,都是富矿大矿!不信的话参考一下华夏的资源分布就清楚了!
这人啊,家里有矿了,自然就不一样了。在众人异样的眼神中,狠狠的砸钱砸资源,在关外极北苦寒之地搞起了基建大潮。当然杜篆的开发工作也是有计划有步骤开展的。
最先是在苏仆延的辽东郡新昌县兴建了新昌钢铁厂,候城县开了候城煤矿。将左癸村的铁匠营主要力量,尤其是科研力量搬到了辽东。留在左癸村的人主要从事常规武器铠甲的加工制造。
接着又在夫台王大台的老窝喜都,开始了秘密基地的建设,主要从事化工能源和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当然这些建设都是在不影响农忙和放牧的情况下,组织民夫们建造的。
提到民夫不得不说杜篆现在可是个富得流油的土老财了,不仅有矿,家里还有土地,大片的土地。虽然北地很多地方只能种植一季粮食,但是杜篆采用的是间作套种。由于北地黑土地足够肥沃,所以两种作物收成都很好。
连续两年的大丰收,让投靠了杜篆的军民们乐开了花,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了生产生活中去。村里的七大姑八大姨都说命好遇到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