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三国求生手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sp; 虽然张燕的信中对于具体细节略过不提,然那信使也知此事传得沸沸扬扬,瞒不住杨恪,便老老实实答道:“是有此事。”
杨恪闻言悖然大怒道:“既然事情如此严重,为何不早知会我?!”
其实的确如张晟所料,吃了大亏的张燕原本并不愿意声张,准备自己把此事给料理了,减轻影响。
不料虎尾山久久不能拿下,上艾与赞皇方向又先后遭到袭击,让张燕再也忍受不住,派人分别往张坦、杨恪方向求援。
信使却也不清楚张燕的想法,只是抖抖瑟瑟地答道:“这……这……小人也不知,小人只是奉命前来。”
杨恪冷哼一声,说道:“此事我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那信使还待再言,却看杨恪神情严肃,只得把话憋了回去。
待信使走后,杨恪叹道:“还是白骑有先见之明,果然张燕吃了大亏!”
张晟道:“若不是情况危殆,怕是张燕还未必会派人来告知吧?”
杨恪道:“此话在理,我当立刻带人前去。”
张晟好心提醒道:“哦?那什么你父亲的旧友就不见了?”
杨恪一拍脑袋道:“哎!我差些忘了,却不知道是我阿父的哪个朋友。”
当仆从把人请来之后,杨恪却觉得十分面生,不记得曾经见过。
来者为首的二人都是年约四旬上下,一人身材壮大面相憨厚,另一人却身形瘦小顶着个酒糟鼻。
来人道:“故人汲陌、晏姜见过黑山校尉!”
杨恪道:“二位说是吾父故人,我却看你们面生得很,一时没想起来,不知是哪个山头的朋友?”
身形瘦小的汲陌答道:“我二人都是小人物,校尉不记得也是正常,不过我家主上如今领建义中郎将,昔日曾号平汉将军,不知校尉还记得否?”
杨恪闻言大惊失色,就连张晟也是微微动容,这建义中郎将的名号倒是并不知名,可在黑山军中,谁人不知晓平汉将军陶升?
那可是成功洗白,投靠了袁绍得封大官的狠人啊!
杨恪道:“噢?原来是陶升的人!我与陶升向来没什么交往,不知他派你们来做什么?”
汲陌笑道:“我家将军是念在杨校尉父子曾弃暗投明归附朝廷的份上,前来给校尉指点一条明路。”
杨恪道:“哦?不知有什么见教,但言无妨。”
汲陌道:“在下不擅言辞,此处有书信一封,校尉看过便知。”
当下奉上一卷书信,杨恪打开一看,信中道张燕轻启衅端罪无可赦,常山相颜良亲领大军几路齐进,欲要一举殄灭张燕,希望杨恪慎重行事,莫要牵涉其中,日后也好相见云云。
杨恪看了信后却有些不以为然,心想就算颜良再能打,想要灭了张燕却又谈何容易。
不过杨恪一想此人既然奉了陶升之命前来游说,必然知晓常山兵进山的情况,便问了二人一些问题。
汲陌与晏姜二人也不隐瞒,挑些他们知道的一些情况如实答了,比如虎尾山、上艾、赞皇三路齐进,分别获得了什么战果之类,但具体的一些方略和细节,他二人也并不知晓,也就无从答起。
问了些话后,杨恪示意他二人暂且住下,待他考虑考虑后再行答复。
汲陌在告退之时向杨恪说道:“我家将军有一言告知校尉,其如今领朝廷所赐银印青绶,手下协理数万之众,门楣显要,家乡父老无不称赞。既然我家将军能做到,而校尉自然也可走这条路,一切但凭校尉抉择。”
杨恪道:“慢着,此话是陶平汉的意思,还是颜常山的意思?”
汲陌笑道:“既是陶将军的意思,更是颜府君的意思。”
待汲陌走后,一直没插话的张晟笑道:“恭喜杨兄,这颜常山分明是来示好拉拢你啊!”
杨恪道:“噢?白骑的意思,我当接受颜常山的好意?”
张晟道:“接不接受在于杨兄,然看重不看重,却在他人啊!眼下常山与张燕交斗不休,却能遣人结好,足见你在颜良与陶升心中的分量,又拿陶升之例游说,岂不是看重于你?”
杨恪闻言也面带笑意,说道:“我有何名声,他们只是看在先父的面子上罢了。”
张晟道:“那杨兄可是心里已有计较?”
杨恪道:“哎!我也是难以决断啊!我与张燕曾有约定,见死不救恐为人诟病!想来想去,还是得去一趟,能拉一把是一把,至于要不要与常山人交战,就视情况而定吧!”
张晟拱手道:“杨兄仁义,小弟佩服!那我便先回河内静候杨兄佳音!”
既然有了决定,杨恪也不拖延,当下便收拾人马,点了五千新编练的兵马沿着太行山、大号山、隆虑山一线往北赶。
由于这一路上路途遥远,如果纯走山路费时费力,所以杨恪便带着部众沿着山脚一直往北走。
这么一大伙贼兵过境,很是惊动了沿途县乡百姓,好在杨恪约束着部众不去滋扰,只是在需要之时向沿途的村寨勒索些粮食猪羊,让百姓们大感庆幸。
当杨恪带着人出了大号山,正要横穿隆虑山的时候,隆虑山西边壶口关守兵却呼拥而至。
正常而言,地方守兵见着大股贼兵过境,只消贼兵不在眼皮底下作乱,大都是睁只眼闭只眼。
见壶口关的守兵竟然出关逼来,杨恪也微觉讶异,便收拾队伍准备随时应战。
不料壶口关的守兵鸡贼得很,来到几里路外后便驻足不前,并没有上前搦战的意思。
杨恪在心底骂了一句原来这官兵还是怂蛋一群,只是做做样子,骂完之后,杨恪便带人继续前进。
而那壶口关守兵好似商量好了似地,就远远缀着杨恪的队伍,既不靠得太近,也不离得太远,好似是专程前来护送一般。
对此,杨恪也不以为意,当他来到一处名叫毛岭的地方,正要穿过滏口陉的时候,突然派在前边的斥候匆匆回报。
“报告大当家,前方有大股部队阻拦。”
杨恪闻报眉头一皱,问道:“拦道者打着什么旗号?是没卵子的并州兵?”
斥候道:“不是并州兵,打的好似是是赵国郡兵的旗号。”
杨恪闻言一愣,说道:“什么?赵国郡兵?真乃笑话,什么时候郡兵也如此放肆了!”
sp; 虽然张燕的信中对于具体细节略过不提,然那信使也知此事传得沸沸扬扬,瞒不住杨恪,便老老实实答道:“是有此事。”
杨恪闻言悖然大怒道:“既然事情如此严重,为何不早知会我?!”
其实的确如张晟所料,吃了大亏的张燕原本并不愿意声张,准备自己把此事给料理了,减轻影响。
不料虎尾山久久不能拿下,上艾与赞皇方向又先后遭到袭击,让张燕再也忍受不住,派人分别往张坦、杨恪方向求援。
信使却也不清楚张燕的想法,只是抖抖瑟瑟地答道:“这……这……小人也不知,小人只是奉命前来。”
杨恪冷哼一声,说道:“此事我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那信使还待再言,却看杨恪神情严肃,只得把话憋了回去。
待信使走后,杨恪叹道:“还是白骑有先见之明,果然张燕吃了大亏!”
张晟道:“若不是情况危殆,怕是张燕还未必会派人来告知吧?”
杨恪道:“此话在理,我当立刻带人前去。”
张晟好心提醒道:“哦?那什么你父亲的旧友就不见了?”
杨恪一拍脑袋道:“哎!我差些忘了,却不知道是我阿父的哪个朋友。”
当仆从把人请来之后,杨恪却觉得十分面生,不记得曾经见过。
来者为首的二人都是年约四旬上下,一人身材壮大面相憨厚,另一人却身形瘦小顶着个酒糟鼻。
来人道:“故人汲陌、晏姜见过黑山校尉!”
杨恪道:“二位说是吾父故人,我却看你们面生得很,一时没想起来,不知是哪个山头的朋友?”
身形瘦小的汲陌答道:“我二人都是小人物,校尉不记得也是正常,不过我家主上如今领建义中郎将,昔日曾号平汉将军,不知校尉还记得否?”
杨恪闻言大惊失色,就连张晟也是微微动容,这建义中郎将的名号倒是并不知名,可在黑山军中,谁人不知晓平汉将军陶升?
那可是成功洗白,投靠了袁绍得封大官的狠人啊!
杨恪道:“噢?原来是陶升的人!我与陶升向来没什么交往,不知他派你们来做什么?”
汲陌笑道:“我家将军是念在杨校尉父子曾弃暗投明归附朝廷的份上,前来给校尉指点一条明路。”
杨恪道:“哦?不知有什么见教,但言无妨。”
汲陌道:“在下不擅言辞,此处有书信一封,校尉看过便知。”
当下奉上一卷书信,杨恪打开一看,信中道张燕轻启衅端罪无可赦,常山相颜良亲领大军几路齐进,欲要一举殄灭张燕,希望杨恪慎重行事,莫要牵涉其中,日后也好相见云云。
杨恪看了信后却有些不以为然,心想就算颜良再能打,想要灭了张燕却又谈何容易。
不过杨恪一想此人既然奉了陶升之命前来游说,必然知晓常山兵进山的情况,便问了二人一些问题。
汲陌与晏姜二人也不隐瞒,挑些他们知道的一些情况如实答了,比如虎尾山、上艾、赞皇三路齐进,分别获得了什么战果之类,但具体的一些方略和细节,他二人也并不知晓,也就无从答起。
问了些话后,杨恪示意他二人暂且住下,待他考虑考虑后再行答复。
汲陌在告退之时向杨恪说道:“我家将军有一言告知校尉,其如今领朝廷所赐银印青绶,手下协理数万之众,门楣显要,家乡父老无不称赞。既然我家将军能做到,而校尉自然也可走这条路,一切但凭校尉抉择。”
杨恪道:“慢着,此话是陶平汉的意思,还是颜常山的意思?”
汲陌笑道:“既是陶将军的意思,更是颜府君的意思。”
待汲陌走后,一直没插话的张晟笑道:“恭喜杨兄,这颜常山分明是来示好拉拢你啊!”
杨恪道:“噢?白骑的意思,我当接受颜常山的好意?”
张晟道:“接不接受在于杨兄,然看重不看重,却在他人啊!眼下常山与张燕交斗不休,却能遣人结好,足见你在颜良与陶升心中的分量,又拿陶升之例游说,岂不是看重于你?”
杨恪闻言也面带笑意,说道:“我有何名声,他们只是看在先父的面子上罢了。”
张晟道:“那杨兄可是心里已有计较?”
杨恪道:“哎!我也是难以决断啊!我与张燕曾有约定,见死不救恐为人诟病!想来想去,还是得去一趟,能拉一把是一把,至于要不要与常山人交战,就视情况而定吧!”
张晟拱手道:“杨兄仁义,小弟佩服!那我便先回河内静候杨兄佳音!”
既然有了决定,杨恪也不拖延,当下便收拾人马,点了五千新编练的兵马沿着太行山、大号山、隆虑山一线往北赶。
由于这一路上路途遥远,如果纯走山路费时费力,所以杨恪便带着部众沿着山脚一直往北走。
这么一大伙贼兵过境,很是惊动了沿途县乡百姓,好在杨恪约束着部众不去滋扰,只是在需要之时向沿途的村寨勒索些粮食猪羊,让百姓们大感庆幸。
当杨恪带着人出了大号山,正要横穿隆虑山的时候,隆虑山西边壶口关守兵却呼拥而至。
正常而言,地方守兵见着大股贼兵过境,只消贼兵不在眼皮底下作乱,大都是睁只眼闭只眼。
见壶口关的守兵竟然出关逼来,杨恪也微觉讶异,便收拾队伍准备随时应战。
不料壶口关的守兵鸡贼得很,来到几里路外后便驻足不前,并没有上前搦战的意思。
杨恪在心底骂了一句原来这官兵还是怂蛋一群,只是做做样子,骂完之后,杨恪便带人继续前进。
而那壶口关守兵好似商量好了似地,就远远缀着杨恪的队伍,既不靠得太近,也不离得太远,好似是专程前来护送一般。
对此,杨恪也不以为意,当他来到一处名叫毛岭的地方,正要穿过滏口陉的时候,突然派在前边的斥候匆匆回报。
“报告大当家,前方有大股部队阻拦。”
杨恪闻报眉头一皱,问道:“拦道者打着什么旗号?是没卵子的并州兵?”
斥候道:“不是并州兵,打的好似是是赵国郡兵的旗号。”
杨恪闻言一愣,说道:“什么?赵国郡兵?真乃笑话,什么时候郡兵也如此放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