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三国求生手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尘埃落定之后,检点最终战果,这个贼寨八九十个青壮贼人大部分被杀被俘,只在野地上逃脱了零星几个。
颜益等人把那一伙乡民接引进贼寨安顿,把贼人们抢掠来的粮米拿出来让大家好好吃了一顿,为众人压了压惊。
在席间颜益与杜畿相谈甚欢,不管如何,颜益他们算是救了大多数乡民的性命,保全了他们的钱财,杜畿连连代表乡民们向他们致意。
酒过三巡后,颜益问道:“敢问伯侯先生,为何在此时北上?”
杜畿道:“余阔别故土数载,始终眷恋乡梓,近来听闻三辅局势稍稍安定,又恰逢大人身故,便想要扶棺归乡。而与余同样想要返乡之人亦不在少数,遂约定同行,不曾想刚刚出了南阳就遭逢祸事。”
颜益道:“我等方从三辅而来,虽则三辅局势稍安,然各方势力盘踞,盗匪横行,亦非安居乐业之土,恐要让伯侯先生与乡人们失望了。”
杜畿叹道:“天下丧乱,纲纪废弛,世情如此,如之奈何?”
颜益道:“亦有例外,刘镇南治下荆州不是素称太平么?”
杜畿摇了摇头,只是说道:“公利你久在北土,对这南土之事却知之不详,荆州虽然偏居一隅,然荆南长沙、桂阳、零陵等地却素来不服刘镇南统属,张羡等人与刘镇南连年交争,直至去年因张羡病故,荆南之乱才稍稍抚定。”
“又曹司空先数年多次提兵入南阳,刘镇南先召合凉州张绣居宛城以为屏蔽,不料张绣又背刘投曹,如今宛城附近又形势紧张,据闻刘镇南正欲北上用兵,收取南阳全土。”
“可以说,荆州虽稍好一些,然亦非太平乐土。”
颜益闻言亦点头道:“伯侯先生说的没错,如今各地均兵戈不休,百姓不得安生,不过在下却想起了族兄曾说过的一句话,此刻的乱世终究要过去,如今的苦难不过是黎明前的黑暗罢了,我辈正要努力奋斗,廓清雾霾,争取迎来一个大好晴天。”
杜畿耸然动容,举杯道:“颜府君此言豪迈,当遥敬之。”
颜益代颜良回敬了这杯酒,然后说道:“如今路上并不太平,伯侯先生与一众乡民并无自保之力,若继续前行多半还会遭遇贼匪,不若在此处稍待一些时日,待我等北返之时,顺道送先生等人返乡?”
对这个提议,杜畿还是颇为心动,今天已经有数名乡人遇难,更有不少被打伤、跌伤,状态很差,若要继续前行,还可能遇到其他危险。
不过杜畿思乡心切,不愿再在荆州耽搁太久,便问道:“敢问公利此番前来荆州有何要务,需要停留多久?”
说完后,杜畿仿佛想起了什么,又补充道:“若是有紧要事务不便告知,倒也无妨。”
颜益却笑着说起早就编好的由头道:“无妨无妨,在下此来乃是受族兄之托,为六山学院招揽俊彦,共同钻研学问。”
杜畿疑惑道:“六山学院?”
颜益代为解释了一番六山学院的设置来由及种种优厚政策后,又说道:“族兄听闻大量中原士人汇集荆州,使得此地文风灿然,便欲在此地延揽一些饱学之士前往常山传授圣贤之学。当然,也欢迎各地好学之士前往学习,所有学子均能得到学院的补助,不用担心生活无着。”
杜畿讶异道:“颜府君好大的手笔,若六山学院得以建成,天下好学之士又多了一处钻研学问的所在。”
颜益顺势道:“伯侯先生所言甚是,在下从并州南下时,冀州大儒子明公已经在准备行装即将东行,而康成公高足崔季珪,公孙文理等人已在常山,若再邀些饱学宿儒前往,将更增颜色。若伯侯先生有意,亦可至常山一观,与众天下同道交流一二。”
杜畿自然听出来颜益言语中隐含的招揽之意,不过他却仍有些犹豫。
他从年轻时就极有抱负,曾在担任郡功曹试守郑县长的时候大有作为,因此被举孝廉,担当过一郡府丞。
天下大乱之后,杜畿避地荆州,虽也想一展身手,但始终融不进刘表的圈子之中,所以才举家北返。
若只是甘心研究圣贤之学,他在荆州也同样做得到,章陵人宋忠、东莞人綦毋闿等人就在刘表的授意之下大兴学政,但杜畿之志显然不止于此。
而颜良虽为二千石常山相,比之袁绍、刘表等人权势还是大有不足,又能给他提供什么优厚美职,发展前景呢?
不过究竟方受颜益等人援手之恩,也不便断然拒绝,只引开话题道:“若公利意欲结交此地名士宿儒,余倒可代为引介一二。”
颜益欣喜应道:“在下方到荆州,正苦无头绪,若伯侯先生愿意指点迷津,益不胜感激矣!”
杜畿道:“眼下荆州士人虽多,然隐隐以数人为首,其中南阳宋忠、琅邪綦毋闿、颍川邯郸淳见为刘镇南所用,颍川司马徽、襄阳庞德公、陈国颍容却隐逸山林不乐仕途。”
颜益听杜畿随口一说便提到了颜良书册中交代的几个人物,比如被标为四星的司马徽、庞德公,和标为三星的宋忠,虽然其他几人并未具名,但想必也是了不得的人物。
颜益道:“此数人在下亦闻名已久,还请伯侯先生继续分说。”
杜畿道:“宋忠为南阳大儒,始受刘镇南所托,为五业从事,主持学官,延引朋徒,博求儒士,宣德音,降嘉礼。琅邪綦毋闿等耆德故老亦负书荷器,自远而至者三百有馀人,使得荆州学风灿然。”
“颍川邯郸淳为扶风书家曹喜弟子,志行清洁,才学通敏,尤擅古文大篆,如今在刘表府上做客。”
“襄阳庞德公,德行素著,远性风疏,逸情云上,淡泊名利,寄情山林,刘镇南屡辟不至,亲往亦无所从。”
“颍川司马徽为人清高拔俗,学识广博,又有观人之术,随口品题无不中地,如今客居襄阳,然亦不应征辟,唯与诸贤达交通,多有后进拜在其... -->>
尘埃落定之后,检点最终战果,这个贼寨八九十个青壮贼人大部分被杀被俘,只在野地上逃脱了零星几个。
颜益等人把那一伙乡民接引进贼寨安顿,把贼人们抢掠来的粮米拿出来让大家好好吃了一顿,为众人压了压惊。
在席间颜益与杜畿相谈甚欢,不管如何,颜益他们算是救了大多数乡民的性命,保全了他们的钱财,杜畿连连代表乡民们向他们致意。
酒过三巡后,颜益问道:“敢问伯侯先生,为何在此时北上?”
杜畿道:“余阔别故土数载,始终眷恋乡梓,近来听闻三辅局势稍稍安定,又恰逢大人身故,便想要扶棺归乡。而与余同样想要返乡之人亦不在少数,遂约定同行,不曾想刚刚出了南阳就遭逢祸事。”
颜益道:“我等方从三辅而来,虽则三辅局势稍安,然各方势力盘踞,盗匪横行,亦非安居乐业之土,恐要让伯侯先生与乡人们失望了。”
杜畿叹道:“天下丧乱,纲纪废弛,世情如此,如之奈何?”
颜益道:“亦有例外,刘镇南治下荆州不是素称太平么?”
杜畿摇了摇头,只是说道:“公利你久在北土,对这南土之事却知之不详,荆州虽然偏居一隅,然荆南长沙、桂阳、零陵等地却素来不服刘镇南统属,张羡等人与刘镇南连年交争,直至去年因张羡病故,荆南之乱才稍稍抚定。”
“又曹司空先数年多次提兵入南阳,刘镇南先召合凉州张绣居宛城以为屏蔽,不料张绣又背刘投曹,如今宛城附近又形势紧张,据闻刘镇南正欲北上用兵,收取南阳全土。”
“可以说,荆州虽稍好一些,然亦非太平乐土。”
颜益闻言亦点头道:“伯侯先生说的没错,如今各地均兵戈不休,百姓不得安生,不过在下却想起了族兄曾说过的一句话,此刻的乱世终究要过去,如今的苦难不过是黎明前的黑暗罢了,我辈正要努力奋斗,廓清雾霾,争取迎来一个大好晴天。”
杜畿耸然动容,举杯道:“颜府君此言豪迈,当遥敬之。”
颜益代颜良回敬了这杯酒,然后说道:“如今路上并不太平,伯侯先生与一众乡民并无自保之力,若继续前行多半还会遭遇贼匪,不若在此处稍待一些时日,待我等北返之时,顺道送先生等人返乡?”
对这个提议,杜畿还是颇为心动,今天已经有数名乡人遇难,更有不少被打伤、跌伤,状态很差,若要继续前行,还可能遇到其他危险。
不过杜畿思乡心切,不愿再在荆州耽搁太久,便问道:“敢问公利此番前来荆州有何要务,需要停留多久?”
说完后,杜畿仿佛想起了什么,又补充道:“若是有紧要事务不便告知,倒也无妨。”
颜益却笑着说起早就编好的由头道:“无妨无妨,在下此来乃是受族兄之托,为六山学院招揽俊彦,共同钻研学问。”
杜畿疑惑道:“六山学院?”
颜益代为解释了一番六山学院的设置来由及种种优厚政策后,又说道:“族兄听闻大量中原士人汇集荆州,使得此地文风灿然,便欲在此地延揽一些饱学之士前往常山传授圣贤之学。当然,也欢迎各地好学之士前往学习,所有学子均能得到学院的补助,不用担心生活无着。”
杜畿讶异道:“颜府君好大的手笔,若六山学院得以建成,天下好学之士又多了一处钻研学问的所在。”
颜益顺势道:“伯侯先生所言甚是,在下从并州南下时,冀州大儒子明公已经在准备行装即将东行,而康成公高足崔季珪,公孙文理等人已在常山,若再邀些饱学宿儒前往,将更增颜色。若伯侯先生有意,亦可至常山一观,与众天下同道交流一二。”
杜畿自然听出来颜益言语中隐含的招揽之意,不过他却仍有些犹豫。
他从年轻时就极有抱负,曾在担任郡功曹试守郑县长的时候大有作为,因此被举孝廉,担当过一郡府丞。
天下大乱之后,杜畿避地荆州,虽也想一展身手,但始终融不进刘表的圈子之中,所以才举家北返。
若只是甘心研究圣贤之学,他在荆州也同样做得到,章陵人宋忠、东莞人綦毋闿等人就在刘表的授意之下大兴学政,但杜畿之志显然不止于此。
而颜良虽为二千石常山相,比之袁绍、刘表等人权势还是大有不足,又能给他提供什么优厚美职,发展前景呢?
不过究竟方受颜益等人援手之恩,也不便断然拒绝,只引开话题道:“若公利意欲结交此地名士宿儒,余倒可代为引介一二。”
颜益欣喜应道:“在下方到荆州,正苦无头绪,若伯侯先生愿意指点迷津,益不胜感激矣!”
杜畿道:“眼下荆州士人虽多,然隐隐以数人为首,其中南阳宋忠、琅邪綦毋闿、颍川邯郸淳见为刘镇南所用,颍川司马徽、襄阳庞德公、陈国颍容却隐逸山林不乐仕途。”
颜益听杜畿随口一说便提到了颜良书册中交代的几个人物,比如被标为四星的司马徽、庞德公,和标为三星的宋忠,虽然其他几人并未具名,但想必也是了不得的人物。
颜益道:“此数人在下亦闻名已久,还请伯侯先生继续分说。”
杜畿道:“宋忠为南阳大儒,始受刘镇南所托,为五业从事,主持学官,延引朋徒,博求儒士,宣德音,降嘉礼。琅邪綦毋闿等耆德故老亦负书荷器,自远而至者三百有馀人,使得荆州学风灿然。”
“颍川邯郸淳为扶风书家曹喜弟子,志行清洁,才学通敏,尤擅古文大篆,如今在刘表府上做客。”
“襄阳庞德公,德行素著,远性风疏,逸情云上,淡泊名利,寄情山林,刘镇南屡辟不至,亲往亦无所从。”
“颍川司马徽为人清高拔俗,学识广博,又有观人之术,随口品题无不中地,如今客居襄阳,然亦不应征辟,唯与诸贤达交通,多有后进拜在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