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文卫纪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四月二十八日僧学开讲,江容有了个牌仔证明是来僧学听讲经义的汉人,可以自由从小北门出入,江容很是高兴,现在感觉更加自由了。江容时时在南新门,北新门进出,因为熟了,根本没人管她进与出,上次三进保带她在小东门亮过相,骑马很多次进出,可以自由出入小东门。现在只有一个门不能自由进出。
来听课的学生中共十名女子,汉人姐妹两人,旗人瓜尔佳氏姐妹二人,富察氏姐妹三人,钮祜禄氏姐妹二人,再加江容。汉人男子十二名,旗人男子六名。合计二十八名。江容上课是穿男装,那几个旗人女子都长得还不错,八卦的猜想那些个旗人男生主要是因为那几个旗人家的小姐上学,所以才来上学的,因为旗人根本不需要这些义理经学的,他们直接翻译就好了。那些汉人男生应该都是有钱人家的公子,应该各有目的吧。
反正不管别人来上学是什么情况江容是一点都无所谓。身为女子,在这个年代,识字,会算账,有自己的钱,有趣有闲有钱,就是能达到的最高的幸福了。江容很明确自己的生活目标,努力的为此奋斗,其他的不管。
第一节课讲了格物致知,虽只是一个概念而已,但是,主讲的恒印大师还是令底下的学生听得入迷。讲完课后,恒印住持走了,学生还坐在底下交头论耳。
格物致知这个成语家喻户晓,是中国古代认识论的重要命题,对古代科学发展从思想上有所影响,这一词语最早见于先秦经典《礼记·大学》,是该书所提出的儒者求学八阶段的初始两个阶段:“古人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这一段话,是儒家学派为实现自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思想而提出的阶段性行为目标。这一程序性行为纲领的起始就是格物致知。由此可见格物致知在儒家学说中的确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在另一儒家经典《中庸》中,孔子的孙子子思指出了儒家所主张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叫做“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孔子之所以博学,其治学方式不能有异于此。由此,《中庸》的强调可以看做是对格物致知学说的注解。即通过广泛学习,细致研究某事某物,并身体力行,脚踏实地去实践体会,就可以获得真知。所以,格物致知强调的是通过对事物的考察、检验或穷究,来获取正确认识,这可以认为是其本来的含义。
下午是格物的实例讨论,明拙负责,明朗与明德亦在旁听着并做记录,明拙问大家过来僧学的学习目的,以方便寺里有针对性的讲课,大家也可以针对性的听课,只要有人提过的,就不要再重复了。
有一个男孩子站起来说,“我是童世杰,我家是商人,我要发扬光大我们家祖业,要把我们家的生意做到更大,做到全天下都知道。我听说寺里的大师算学极为精湛,特意过来修学算学。”
明拙点头说“很好,算学已经安排了。”
又站出来一人说,“我是张家成,我们家是耕读世家,以读书藏书传世,寺里有许多古籍珍品,希望能有机会抄读。”
明拙也点头,说“大家每天下午可以让明德带着去取书,记下名字与书名,还书时再销掉,只在寺里抄读,不可带出。”
甘士杰说,“希望能修习丹青。“
明拙动容,“修习丹青需要很长的时间练习,要想有所成就亦是很难,你想达到什么程度呢?如果只是一般的话,你可以在家中画画,带画好的画来到寺里,请大师阅过再予以评点。”明拙接着宣布,“大师只讲总论。你们可以每... -->>
四月二十八日僧学开讲,江容有了个牌仔证明是来僧学听讲经义的汉人,可以自由从小北门出入,江容很是高兴,现在感觉更加自由了。江容时时在南新门,北新门进出,因为熟了,根本没人管她进与出,上次三进保带她在小东门亮过相,骑马很多次进出,可以自由出入小东门。现在只有一个门不能自由进出。
来听课的学生中共十名女子,汉人姐妹两人,旗人瓜尔佳氏姐妹二人,富察氏姐妹三人,钮祜禄氏姐妹二人,再加江容。汉人男子十二名,旗人男子六名。合计二十八名。江容上课是穿男装,那几个旗人女子都长得还不错,八卦的猜想那些个旗人男生主要是因为那几个旗人家的小姐上学,所以才来上学的,因为旗人根本不需要这些义理经学的,他们直接翻译就好了。那些汉人男生应该都是有钱人家的公子,应该各有目的吧。
反正不管别人来上学是什么情况江容是一点都无所谓。身为女子,在这个年代,识字,会算账,有自己的钱,有趣有闲有钱,就是能达到的最高的幸福了。江容很明确自己的生活目标,努力的为此奋斗,其他的不管。
第一节课讲了格物致知,虽只是一个概念而已,但是,主讲的恒印大师还是令底下的学生听得入迷。讲完课后,恒印住持走了,学生还坐在底下交头论耳。
格物致知这个成语家喻户晓,是中国古代认识论的重要命题,对古代科学发展从思想上有所影响,这一词语最早见于先秦经典《礼记·大学》,是该书所提出的儒者求学八阶段的初始两个阶段:“古人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这一段话,是儒家学派为实现自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思想而提出的阶段性行为目标。这一程序性行为纲领的起始就是格物致知。由此可见格物致知在儒家学说中的确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在另一儒家经典《中庸》中,孔子的孙子子思指出了儒家所主张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叫做“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孔子之所以博学,其治学方式不能有异于此。由此,《中庸》的强调可以看做是对格物致知学说的注解。即通过广泛学习,细致研究某事某物,并身体力行,脚踏实地去实践体会,就可以获得真知。所以,格物致知强调的是通过对事物的考察、检验或穷究,来获取正确认识,这可以认为是其本来的含义。
下午是格物的实例讨论,明拙负责,明朗与明德亦在旁听着并做记录,明拙问大家过来僧学的学习目的,以方便寺里有针对性的讲课,大家也可以针对性的听课,只要有人提过的,就不要再重复了。
有一个男孩子站起来说,“我是童世杰,我家是商人,我要发扬光大我们家祖业,要把我们家的生意做到更大,做到全天下都知道。我听说寺里的大师算学极为精湛,特意过来修学算学。”
明拙点头说“很好,算学已经安排了。”
又站出来一人说,“我是张家成,我们家是耕读世家,以读书藏书传世,寺里有许多古籍珍品,希望能有机会抄读。”
明拙也点头,说“大家每天下午可以让明德带着去取书,记下名字与书名,还书时再销掉,只在寺里抄读,不可带出。”
甘士杰说,“希望能修习丹青。“
明拙动容,“修习丹青需要很长的时间练习,要想有所成就亦是很难,你想达到什么程度呢?如果只是一般的话,你可以在家中画画,带画好的画来到寺里,请大师阅过再予以评点。”明拙接着宣布,“大师只讲总论。你们可以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