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断案大明:我老板是朱元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马懿进行了一番调度,他首先率兵占领了武库,分发武器装备。然后,司马师领兵驻守司马门,司马昭则领兵控制皇宫。高柔进入曹爽所属部队的军营,王观进入曹羲所部的军营。
至此,司马懿完全控制了洛阳城,然后屯兵洛水浮桥,与曹爽进行对峙。对于这场政变,司马懿筹划已久,分工明确、行动迅速,而曹爽则反应迟缓,不知所措。虽然曹爽是大将军,手中还握有天子这张王牌,但他却毫无政治眼光,简直是个庸才,居然拱手向司马懿“投降”。高平陵之变中,司马师的作用很关键,没有他的兵力做支撑,司马懿根本没有政变的资本。
首先,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的背景显得非常重要,当时司马懿作为曹叡的顾命大臣,又能打仗,又能治国,可以说是一等一的好手,但是由于政见不同,始终被曹氏集团打压,其代表就是曹真、曹爽,曹爽当权之时,司马懿直接被架空,这还不算什么,曹爽还搞其他人,这就让大家都不舒服了,曹爽动了大家的利益,也是大家不帮他的原因之一。
其次,司马懿不是随便搞的政变,他拉拢了一个大腿,那就是皇太后郭氏,当时小皇帝曹芳年幼,皇太后依照惯例摄政,但是这小皇帝也不是郭太后亲生的,这曹爽也不拿郭皇后当回事,可以说明摆着欺负这对孤儿寡母,这让郭太后很是不满。正好司马懿向郭太后哭诉自己遭遇,并表示想要铲除曹爽集团,郭太后感同身受,暗中支持了司马懿。
当然即便得不到郭太后的支持,司马懿发动政变也是势在必行,不过古代都讲究出师有名,有了郭太后的支持,那等于事半功倍。
第三、已经到了三国后期了,曹操的老部下基本上也都非死即老,真正活跃在官场上的都是官二代、官三代这种,比如曹爽他爹曹真,那时候是镇得住司马懿的,毕竟久经沙场还是有两下子的,而且就凭着他和曹操的关系,以及在朝堂之上的地位完全可以碾压司马懿,不过曹真死后,曹爽接班,就比他老子差了不少,但是他还算是这些后代中的佼佼者,其他的很多更是没经历过什么苦难和大风大浪的,根本成不了气候。
最后,司马懿政变之后迅速铲除曹操老部下的后代,这就是那两句老话了“兵贵神速”、“斩草除根”,像曹爽的弟弟曹羲、曹训等,还逼死夏侯玄,逼走夏侯霸等等,最后基本上把那些潜在威胁全部拘禁在邺城,为他后代称霸朝政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要靠猪对手曹爽的烘托,要不是曹爽信以为真的只要自己投降便能够保住荣华富贵和家人性命,便选择了缴械投降,从而把自己的胜算降到了最低,那么相信,后来也没有东晋西晋什么事情了。
眼见张丹青不言不语,并没有打算要反驳的样子,坐在龙椅上的朱允文也是赶忙的摸了摸额头上的汗水,心中暗道好险!
不由的下意识在心里头,把自己的叔叔朱棣和那个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相提并论起来,发现这二人竟然有那么一丝丝的相像.。
心里不由的竟然莫名其妙泛起了滴咕,要是自己真的要顺了张丹青的策略和意图,只削去自己叔叔们的兵权,而不将他们彻底打翻在地的话,会不会自己哪一天,在睡梦之中,就会遇着自己的这些个叔叔们突然振臂一呼,便瞬间召集数万兵马向自己的京城杀来?
然后几乎不会吹灰之力便夺取了自己的皇位,把自己这个曾经的倒霉皇帝彻底踩在脚下,然后肆意的凌辱并杀害,说不定,还要像唐太宗李世民那样,残忍的把自己的一切给强行的霸占和凌辱摩擦?
嗯嗯,按照自己四叔朱棣那个糙性子,干出这种事情,那是完全有可能的。
而怀疑的种子一旦在心里种下了,就会像是得到了充分燃料一样,快速的生根发芽并长成一棵无法消除的参天大树!眼下的朱允文心里头就是如此,哪怕是心里有一丁点而怀疑的意思,就在也忍不住心里头的猜忌,也就对张丹心的提议更加不屑和无视起来,是的,要是自己四叔朱棣真的像司马懿那样的极为能够隐忍和潜伏,像毒蛇一样静静的等待着推翻自己的最佳时机,这也不是不可能的。
早些年自己四叔在北边镇守边关的时候,就遇过这样的一场战争,为了伏击北元的那些余孽,特意的在他们的必经之路上设下埋伏,领着万余兵马,一直潜伏了好些时间,期间任由蚊虫和毒蛇的干扰和从身边游离而过,这样的隐忍功夫,自然是非常人所能够比拟!这样的性格,怎么能够让自己从心底里不发出害怕的情绪呢?
一想到这,即便是张丹青说的再美好,朱允文打心里也开始不再信任和听从了,十分果断而又决绝的豁然站起了身,一副君临天下而又极具威严的样子,目光极其坚定的望着群臣,大声的说道:“高平陵之变,殷鉴就在眼前,朕多年来熟读史书,这样惨痛的教训不可不好,朕意已绝,绝不能容忍高平陵之变再次上眼演发生,朕的这些个叔叔们,一个个都不是易与之辈,尤其是朕的四叔,简直堪称雄才大略,实在不可不防,所以朕决定了,削藩的策略,还是按照之前的黄爱卿和齐爱卿所议定的路子,区别就在于先后顺序而已,接下来,诸位卿家还是好好的议论一番,这削藩,究竟开始从哪里削比较好?怎样的次序和力度,怎样的谋略和方式,才能够让朝廷不受到任何波动和伤害,也不要让朕当背上残忍的害叔之名?”
听完朱允文的话语,张丹青颇有些痛苦的扶了扶额头,朱允文这个货,还真是和历史上的一般无二,都要打算进行削藩了,竟然还要顾忌这顾忌那的?甚至还要想着不要让执行削藩的大臣们,让自己承担谋害叔叔的恶名!
殊不知这样的顾虑,最终却害得他身死国灭……
马懿进行了一番调度,他首先率兵占领了武库,分发武器装备。然后,司马师领兵驻守司马门,司马昭则领兵控制皇宫。高柔进入曹爽所属部队的军营,王观进入曹羲所部的军营。
至此,司马懿完全控制了洛阳城,然后屯兵洛水浮桥,与曹爽进行对峙。对于这场政变,司马懿筹划已久,分工明确、行动迅速,而曹爽则反应迟缓,不知所措。虽然曹爽是大将军,手中还握有天子这张王牌,但他却毫无政治眼光,简直是个庸才,居然拱手向司马懿“投降”。高平陵之变中,司马师的作用很关键,没有他的兵力做支撑,司马懿根本没有政变的资本。
首先,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的背景显得非常重要,当时司马懿作为曹叡的顾命大臣,又能打仗,又能治国,可以说是一等一的好手,但是由于政见不同,始终被曹氏集团打压,其代表就是曹真、曹爽,曹爽当权之时,司马懿直接被架空,这还不算什么,曹爽还搞其他人,这就让大家都不舒服了,曹爽动了大家的利益,也是大家不帮他的原因之一。
其次,司马懿不是随便搞的政变,他拉拢了一个大腿,那就是皇太后郭氏,当时小皇帝曹芳年幼,皇太后依照惯例摄政,但是这小皇帝也不是郭太后亲生的,这曹爽也不拿郭皇后当回事,可以说明摆着欺负这对孤儿寡母,这让郭太后很是不满。正好司马懿向郭太后哭诉自己遭遇,并表示想要铲除曹爽集团,郭太后感同身受,暗中支持了司马懿。
当然即便得不到郭太后的支持,司马懿发动政变也是势在必行,不过古代都讲究出师有名,有了郭太后的支持,那等于事半功倍。
第三、已经到了三国后期了,曹操的老部下基本上也都非死即老,真正活跃在官场上的都是官二代、官三代这种,比如曹爽他爹曹真,那时候是镇得住司马懿的,毕竟久经沙场还是有两下子的,而且就凭着他和曹操的关系,以及在朝堂之上的地位完全可以碾压司马懿,不过曹真死后,曹爽接班,就比他老子差了不少,但是他还算是这些后代中的佼佼者,其他的很多更是没经历过什么苦难和大风大浪的,根本成不了气候。
最后,司马懿政变之后迅速铲除曹操老部下的后代,这就是那两句老话了“兵贵神速”、“斩草除根”,像曹爽的弟弟曹羲、曹训等,还逼死夏侯玄,逼走夏侯霸等等,最后基本上把那些潜在威胁全部拘禁在邺城,为他后代称霸朝政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要靠猪对手曹爽的烘托,要不是曹爽信以为真的只要自己投降便能够保住荣华富贵和家人性命,便选择了缴械投降,从而把自己的胜算降到了最低,那么相信,后来也没有东晋西晋什么事情了。
眼见张丹青不言不语,并没有打算要反驳的样子,坐在龙椅上的朱允文也是赶忙的摸了摸额头上的汗水,心中暗道好险!
不由的下意识在心里头,把自己的叔叔朱棣和那个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相提并论起来,发现这二人竟然有那么一丝丝的相像.。
心里不由的竟然莫名其妙泛起了滴咕,要是自己真的要顺了张丹青的策略和意图,只削去自己叔叔们的兵权,而不将他们彻底打翻在地的话,会不会自己哪一天,在睡梦之中,就会遇着自己的这些个叔叔们突然振臂一呼,便瞬间召集数万兵马向自己的京城杀来?
然后几乎不会吹灰之力便夺取了自己的皇位,把自己这个曾经的倒霉皇帝彻底踩在脚下,然后肆意的凌辱并杀害,说不定,还要像唐太宗李世民那样,残忍的把自己的一切给强行的霸占和凌辱摩擦?
嗯嗯,按照自己四叔朱棣那个糙性子,干出这种事情,那是完全有可能的。
而怀疑的种子一旦在心里种下了,就会像是得到了充分燃料一样,快速的生根发芽并长成一棵无法消除的参天大树!眼下的朱允文心里头就是如此,哪怕是心里有一丁点而怀疑的意思,就在也忍不住心里头的猜忌,也就对张丹心的提议更加不屑和无视起来,是的,要是自己四叔朱棣真的像司马懿那样的极为能够隐忍和潜伏,像毒蛇一样静静的等待着推翻自己的最佳时机,这也不是不可能的。
早些年自己四叔在北边镇守边关的时候,就遇过这样的一场战争,为了伏击北元的那些余孽,特意的在他们的必经之路上设下埋伏,领着万余兵马,一直潜伏了好些时间,期间任由蚊虫和毒蛇的干扰和从身边游离而过,这样的隐忍功夫,自然是非常人所能够比拟!这样的性格,怎么能够让自己从心底里不发出害怕的情绪呢?
一想到这,即便是张丹青说的再美好,朱允文打心里也开始不再信任和听从了,十分果断而又决绝的豁然站起了身,一副君临天下而又极具威严的样子,目光极其坚定的望着群臣,大声的说道:“高平陵之变,殷鉴就在眼前,朕多年来熟读史书,这样惨痛的教训不可不好,朕意已绝,绝不能容忍高平陵之变再次上眼演发生,朕的这些个叔叔们,一个个都不是易与之辈,尤其是朕的四叔,简直堪称雄才大略,实在不可不防,所以朕决定了,削藩的策略,还是按照之前的黄爱卿和齐爱卿所议定的路子,区别就在于先后顺序而已,接下来,诸位卿家还是好好的议论一番,这削藩,究竟开始从哪里削比较好?怎样的次序和力度,怎样的谋略和方式,才能够让朝廷不受到任何波动和伤害,也不要让朕当背上残忍的害叔之名?”
听完朱允文的话语,张丹青颇有些痛苦的扶了扶额头,朱允文这个货,还真是和历史上的一般无二,都要打算进行削藩了,竟然还要顾忌这顾忌那的?甚至还要想着不要让执行削藩的大臣们,让自己承担谋害叔叔的恶名!
殊不知这样的顾虑,最终却害得他身死国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