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技术宅在古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李文柏闻言不好意思笑了开来, 他也没想到自己的情绪起伏会这么大, 或许是在大齐待得久了,价值观不免有些同化, 会试得中可是光宗耀祖的大事,赵钰三人都是喜不自胜,连得李文柏也不由得激动起来。
王行之虽然高兴,但到底已经是身居高位之人,见李文柏情绪激动不由习惯性地严厉起来:“不过区区中第而已, 你如此心性,明日的殿试又该如何?”
殿试不会再有淘汰, 是以给贡生们的准备时间也并不怎么充足,往往都在放榜之后的次日清晨。
“老师教训的是。”李文柏在王行之面前早已养成了低头认错的习惯,“是学生太过激动。”
...
师生二人相顾无言, 王行之是没想到二人才一见面自己就忍不住教训了学生一通, 现下心中有些发窘,李文柏则是在真心实意地反省自己的心态, 觉得激动成这样实在是不应当。
所以顾文大汗淋漓地推门进来时, 看到的就是自家老师和师弟一个坐在书桌后,一个恭敬低头站在门前。
简直没有比这更尴尬的场景了,顾文摸摸头, 诧异地问:“莫非没考中?不应该啊,我确认过榜上名姓,师弟明明得中了才对。”
“咳咳。”王行之干咳两声掩饰心中的尴尬,挥挥手示意李文柏快点随便找个什么地方坐下, 不要站在那继续碍眼。
李文柏如获大释,朝顾文拱了拱手一溜烟坐在了茶几旁的末座上。
属于他的书案和座椅早就不知所踪,想来是王行之看着破坏了书房格局觉得不顺眼,早早的让人收拾了。
顾文茫然不知所以,只得疑惑地望向老师,不知是不是该先行回避回避。
王行之捂住嘴又咳了两声,这才正眼看向这位自己的得意门生。
现在午时刚过,还远未到吏部下值的时候,顾文还穿着一身浅绯色官府,头上乌纱官帽有些歪歪扭扭,额间还残留着不少汗渍,站在原地气息仍然有些不稳,看起来似乎是赶路跑过来的。
李文柏心中感动:“师兄是为李文柏得中贡生之事而来?”
顾文微微一笑:“师弟,有想象力虽好,想的太多就不太好了。”
一句话,将李文柏心中的感动驱散得一干二净。
亏他还以为顾文良心发现,终于记起做师兄的职责了呢,李文柏默默在心底翻了个比顾文还要大的白眼。
王行之闻言却有些意外:“敬元,你是来找为师的?”
“不,学生自然是来找师弟的。”顾文三步并作两步走进书房,随手拿起茶几上的茶壶豪饮几口,顶着王行之黑若木炭的脸开口道,“师弟,明日殿试可准备好了?”
这有什么可准备的?李文柏对着顾文不似玩笑的严肃双眼,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殿试一不考经文二不考诗赋,只考时事策论一篇,还是由圣上即兴出题,要准备也无从准备起啊。
倒是王行之皱起了眉:“敬元可是听说了什么?”
“圣上出题年年都是心血来潮,哪有什么消息可言。”知道老师是担心自己因私废公破了朝中规矩,顾文忙解释道,“只是学生拿到今科考卷,发现其中策论五道没有一题与抑商之事有关,想来如此大事,可能会在殿试上作为考题,故而才有此一问。”
李文柏闻言一愣,这才反应过来做过的试题中的确不曾提到过重农抑商之事,当时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答题上没有时间多想,现在回想起来,此事的确有些奇怪。
历年会试所出策论试题无不与朝廷国策有关,尤其是当年有新风向之时,试题多少都会往上靠上一靠。
毕竟是为国甄选人才,政治倾向是绕不过去的门槛。
今年朝中最重要的动向有二,一是抑商,二就是轻武。
第二件事太过重大,一不小心就会造成手握兵权的大将们反弹,当然不可能拿来让血气方刚的考生们直抒胸臆。
但抑商可就不同了...
此议题没有出现在会试试题中的唯一原因,除了雍和帝决心在殿试上作为考题外不做他想。
可有一点李文柏想不通:“圣上为何...”
“这还不简单?”顾文拎起一枚点心放进嘴中,“要是在会试上问这么一问,按照王敦茹的性子,今科录取的二十名进士之中,便一个和他唱反调的都没有了。”
王行之放下笔,面色凝重,“文柏,你师兄的担心不无道理,若明日殿试圣上真问起抑商之事,你准备如何作答?”
李文柏一愣,这个问题他还真没想过。
凭心而论,不管是于情还是于理,对于抑商这种无异于杀鸡取卵的政策李文柏都不可能赞成。
不光是因为他自己就是个商人,而是抑商政策往长远看会带来的坏处,现代每个接受过九年义务制教育的中学生都能洋洋洒洒写上一大片。
这是中华民族五千年血泪实践才总结出来的教训,李文柏无法说服自己仅仅着眼于当下而不去反对。
“把百姓牢牢限制在土地里,的确可解朝廷一时的缺粮之危。”李文柏喃喃道,“可是老师,这终究不是长远之计啊...商人乱市,可严明法度加强管制,可用税收加以控制,为何偏要...”
王行之长叹一声:“为师不曾问你对抑商之策如何看,而是问你,明日圣上若是问起,你当如何回答?”
李文柏沉默不语,他不知道应该怎么说才对。
固执己见畅谈心中所想固然痛快,却也可能就此将自己的仕途葬送进去,顺着大流敷衍一二并不难,只要先过了这关,跨过民与官这道无法逾越的天堑,往后如何行事便可全凭真本事。
说一套做一套而已,经商之人没少干过,并不算什么难事。
李文柏喃喃苦笑,心中天人交战半晌,随即蓦然抬头直视王行之无甚情绪的双眼,沉声道,“老师明鉴,学生不愿做违背本心之事,明日殿试之时圣上若真问起,学生当如实作答!”
...
王行之和顾文对视一眼,半晌无语。
李文柏以为是自己的固执引来老师和师兄不满,当即疾声想要解释:“老师,学生...”
“不必多说。”王行之的打断李文柏的话,看过来的眼神中溢满赞赏,“有你这句话在,为师便知道当日在学堂之上不曾看错人!”
顾文也垂眸低笑:“老师看上的学生,果真都是一个性子。”
“少在那自吹自擂。”王行之没好气地说,“听到你师弟怎么说了?还不快滚蛋,给你师弟去铺路!”
“学生谨遵师命!”顾文畅快地一拱手,朝李文柏挤挤眼,随即一溜烟不见了踪影。
李文柏被这一连串的变故震得说不出话来:“老师...?”
“以为你师兄提起此事是想劝你暂做妥协?”王行之笑,“妥协之事有一就有二,别看敬元整日玩世不恭的样子,要论固执,恐怕连为师都比不过他。”
“那师兄是?”李文柏听着有些后怕,“若方才学生不做此回答,师兄会怎么办?”其实他还真有犹豫过,差点就选了另一条路。
“这是什么问题?”王行之失笑,“你还年轻,又曾在商人堆里打滚,性子没那么坚定也实属正常,若真打算暂避锋芒,你师兄至多也不过和为师一道再把你的性子扭过来就是,还会弃了你不成?”
李文柏嘿嘿傻笑,他方才还真就是那么想的。
王行之看出他心中所想,面上越发温和:“放心,为师既昭告天下认了你这个学生,就不会轻易弃了你,敬元虽吊儿郎当没个师兄的样子,但该有的担当还是在的。”
李文柏垂头不语,不知道该怎么接话。
他活了两世,还没遇上过这等局面。
现代的老师和学生不过是个名分,即使混到研究生有了专属的导师,师生情分也多少挂上了些利益的色彩。
可从三个月前拜师开始,王行之和顾文的所作所为,才让李文柏真正意识到“师”字后面跟着“父”、“兄”的含义。
“好了,还没到感动的时候。”王行之一点没有放任小徒弟沉浸在脑补中的意思,一句话便打破了室内温情脉脉的表象,“虽说不妥协是好事,但明知南墙偏要撞可不是直,是蠢!你可懂?”
“学生明白。”李文柏丝毫没有心理障碍的低头受教,“明日殿试,学生定当在遣词造句上下万分功夫。”
“嗯。”王行之点点头,忽又问起另一件事,“你可取了表字?”
“未曾。”李文柏说道,“学生还要两年才会及冠,自然不曾有表字。”
王行之问:“家中长辈呢?也不曾提前取好?”
“不曾...”李文柏心有所感,瞳孔骤然发亮... -->>
李文柏闻言不好意思笑了开来, 他也没想到自己的情绪起伏会这么大, 或许是在大齐待得久了,价值观不免有些同化, 会试得中可是光宗耀祖的大事,赵钰三人都是喜不自胜,连得李文柏也不由得激动起来。
王行之虽然高兴,但到底已经是身居高位之人,见李文柏情绪激动不由习惯性地严厉起来:“不过区区中第而已, 你如此心性,明日的殿试又该如何?”
殿试不会再有淘汰, 是以给贡生们的准备时间也并不怎么充足,往往都在放榜之后的次日清晨。
“老师教训的是。”李文柏在王行之面前早已养成了低头认错的习惯,“是学生太过激动。”
...
师生二人相顾无言, 王行之是没想到二人才一见面自己就忍不住教训了学生一通, 现下心中有些发窘,李文柏则是在真心实意地反省自己的心态, 觉得激动成这样实在是不应当。
所以顾文大汗淋漓地推门进来时, 看到的就是自家老师和师弟一个坐在书桌后,一个恭敬低头站在门前。
简直没有比这更尴尬的场景了,顾文摸摸头, 诧异地问:“莫非没考中?不应该啊,我确认过榜上名姓,师弟明明得中了才对。”
“咳咳。”王行之干咳两声掩饰心中的尴尬,挥挥手示意李文柏快点随便找个什么地方坐下, 不要站在那继续碍眼。
李文柏如获大释,朝顾文拱了拱手一溜烟坐在了茶几旁的末座上。
属于他的书案和座椅早就不知所踪,想来是王行之看着破坏了书房格局觉得不顺眼,早早的让人收拾了。
顾文茫然不知所以,只得疑惑地望向老师,不知是不是该先行回避回避。
王行之捂住嘴又咳了两声,这才正眼看向这位自己的得意门生。
现在午时刚过,还远未到吏部下值的时候,顾文还穿着一身浅绯色官府,头上乌纱官帽有些歪歪扭扭,额间还残留着不少汗渍,站在原地气息仍然有些不稳,看起来似乎是赶路跑过来的。
李文柏心中感动:“师兄是为李文柏得中贡生之事而来?”
顾文微微一笑:“师弟,有想象力虽好,想的太多就不太好了。”
一句话,将李文柏心中的感动驱散得一干二净。
亏他还以为顾文良心发现,终于记起做师兄的职责了呢,李文柏默默在心底翻了个比顾文还要大的白眼。
王行之闻言却有些意外:“敬元,你是来找为师的?”
“不,学生自然是来找师弟的。”顾文三步并作两步走进书房,随手拿起茶几上的茶壶豪饮几口,顶着王行之黑若木炭的脸开口道,“师弟,明日殿试可准备好了?”
这有什么可准备的?李文柏对着顾文不似玩笑的严肃双眼,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殿试一不考经文二不考诗赋,只考时事策论一篇,还是由圣上即兴出题,要准备也无从准备起啊。
倒是王行之皱起了眉:“敬元可是听说了什么?”
“圣上出题年年都是心血来潮,哪有什么消息可言。”知道老师是担心自己因私废公破了朝中规矩,顾文忙解释道,“只是学生拿到今科考卷,发现其中策论五道没有一题与抑商之事有关,想来如此大事,可能会在殿试上作为考题,故而才有此一问。”
李文柏闻言一愣,这才反应过来做过的试题中的确不曾提到过重农抑商之事,当时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答题上没有时间多想,现在回想起来,此事的确有些奇怪。
历年会试所出策论试题无不与朝廷国策有关,尤其是当年有新风向之时,试题多少都会往上靠上一靠。
毕竟是为国甄选人才,政治倾向是绕不过去的门槛。
今年朝中最重要的动向有二,一是抑商,二就是轻武。
第二件事太过重大,一不小心就会造成手握兵权的大将们反弹,当然不可能拿来让血气方刚的考生们直抒胸臆。
但抑商可就不同了...
此议题没有出现在会试试题中的唯一原因,除了雍和帝决心在殿试上作为考题外不做他想。
可有一点李文柏想不通:“圣上为何...”
“这还不简单?”顾文拎起一枚点心放进嘴中,“要是在会试上问这么一问,按照王敦茹的性子,今科录取的二十名进士之中,便一个和他唱反调的都没有了。”
王行之放下笔,面色凝重,“文柏,你师兄的担心不无道理,若明日殿试圣上真问起抑商之事,你准备如何作答?”
李文柏一愣,这个问题他还真没想过。
凭心而论,不管是于情还是于理,对于抑商这种无异于杀鸡取卵的政策李文柏都不可能赞成。
不光是因为他自己就是个商人,而是抑商政策往长远看会带来的坏处,现代每个接受过九年义务制教育的中学生都能洋洋洒洒写上一大片。
这是中华民族五千年血泪实践才总结出来的教训,李文柏无法说服自己仅仅着眼于当下而不去反对。
“把百姓牢牢限制在土地里,的确可解朝廷一时的缺粮之危。”李文柏喃喃道,“可是老师,这终究不是长远之计啊...商人乱市,可严明法度加强管制,可用税收加以控制,为何偏要...”
王行之长叹一声:“为师不曾问你对抑商之策如何看,而是问你,明日圣上若是问起,你当如何回答?”
李文柏沉默不语,他不知道应该怎么说才对。
固执己见畅谈心中所想固然痛快,却也可能就此将自己的仕途葬送进去,顺着大流敷衍一二并不难,只要先过了这关,跨过民与官这道无法逾越的天堑,往后如何行事便可全凭真本事。
说一套做一套而已,经商之人没少干过,并不算什么难事。
李文柏喃喃苦笑,心中天人交战半晌,随即蓦然抬头直视王行之无甚情绪的双眼,沉声道,“老师明鉴,学生不愿做违背本心之事,明日殿试之时圣上若真问起,学生当如实作答!”
...
王行之和顾文对视一眼,半晌无语。
李文柏以为是自己的固执引来老师和师兄不满,当即疾声想要解释:“老师,学生...”
“不必多说。”王行之的打断李文柏的话,看过来的眼神中溢满赞赏,“有你这句话在,为师便知道当日在学堂之上不曾看错人!”
顾文也垂眸低笑:“老师看上的学生,果真都是一个性子。”
“少在那自吹自擂。”王行之没好气地说,“听到你师弟怎么说了?还不快滚蛋,给你师弟去铺路!”
“学生谨遵师命!”顾文畅快地一拱手,朝李文柏挤挤眼,随即一溜烟不见了踪影。
李文柏被这一连串的变故震得说不出话来:“老师...?”
“以为你师兄提起此事是想劝你暂做妥协?”王行之笑,“妥协之事有一就有二,别看敬元整日玩世不恭的样子,要论固执,恐怕连为师都比不过他。”
“那师兄是?”李文柏听着有些后怕,“若方才学生不做此回答,师兄会怎么办?”其实他还真有犹豫过,差点就选了另一条路。
“这是什么问题?”王行之失笑,“你还年轻,又曾在商人堆里打滚,性子没那么坚定也实属正常,若真打算暂避锋芒,你师兄至多也不过和为师一道再把你的性子扭过来就是,还会弃了你不成?”
李文柏嘿嘿傻笑,他方才还真就是那么想的。
王行之看出他心中所想,面上越发温和:“放心,为师既昭告天下认了你这个学生,就不会轻易弃了你,敬元虽吊儿郎当没个师兄的样子,但该有的担当还是在的。”
李文柏垂头不语,不知道该怎么接话。
他活了两世,还没遇上过这等局面。
现代的老师和学生不过是个名分,即使混到研究生有了专属的导师,师生情分也多少挂上了些利益的色彩。
可从三个月前拜师开始,王行之和顾文的所作所为,才让李文柏真正意识到“师”字后面跟着“父”、“兄”的含义。
“好了,还没到感动的时候。”王行之一点没有放任小徒弟沉浸在脑补中的意思,一句话便打破了室内温情脉脉的表象,“虽说不妥协是好事,但明知南墙偏要撞可不是直,是蠢!你可懂?”
“学生明白。”李文柏丝毫没有心理障碍的低头受教,“明日殿试,学生定当在遣词造句上下万分功夫。”
“嗯。”王行之点点头,忽又问起另一件事,“你可取了表字?”
“未曾。”李文柏说道,“学生还要两年才会及冠,自然不曾有表字。”
王行之问:“家中长辈呢?也不曾提前取好?”
“不曾...”李文柏心有所感,瞳孔骤然发亮...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