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嫡幼子的从容人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因为来时没预料到半途要捎上一个孩子, 所以侯府一众人马皆是轻装急行军,这负荷连赵秉安都有些勉强, 更不用提肖家那个瘦弱的小子。
“受不了就跟我说,别强撑着, 到时候晕在半道上,可没处给你找大夫。”
北直隶的人马昨日晌午抵达高邑,一半被主子留下处置肖家事宜,剩下诸多好手里又抽出不少护着赵十三新纳的两位美妾慢慢撤回,原本主子是打算把这小子也留下,跟着后头大部队走,可没想到这孩子倒是出奇的执拗, 背着个小包袱就跟在后面追, 没办法,沈林只能把人拎上了马。
“嗯。”小小的个子缩在马背上,用包裹压着肚子,听见沈林的话根本不敢大声回答, 勉强发出点微弱的声音在嗒嗒不断的马蹄声中也是难以分辨。
又是这样, 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沈林这一天就没听见怀里这小子说过一句完整的话,怪道被肖学理舍来为奴也不心疼。
河北地界辽阔,从高邑快马到北直隶至少得一天半的功夫,这一路上侯府的护卫皆打起了万分精神,越靠近目的地手上的刀鞘便握得越紧。
现下还没到四月末,距离秋闱尚有三个多月, 此时赶到的多是外地赴考的士子,相较起来,当地的读书人之间气氛倒是不怎么紧张。
之所以赵秉安提前这么一段时间来,一来是为了截留一段时间备考,另外就是得顺应时势宣传一下自己的名声。
千万不要以为这只是沽名钓誉的浅显动作,里面的门道大着呢。
开考前一月各地会举行密集的文会,应试学生只要稍有才华便会踊跃参加,往年因为大部分酒楼举办宴会的格调高低不等,许多学子为了在科场上博得这一丝先机甚至不得不举债进入。
习惯传承的久了,渐渐就成了大家默认的规矩。起先文会的举办只是为了学子之间的切磋交流,相互助益,后来声势愈大便成了每科秋闱一种隐性的风向标,学子与文会之间相互提升了对方的名气,达到双赢的局面。
前朝时期甚至发展到考官直接插手文会,借以提拔己派人才,更有龌龊者,行索贿泄题之事,大损圣贤之道,考场公正之风。
自那以后,朝廷明律应届主考官禁止参与任何文会活动,一经查证属实便立即剥夺主考资格,押送诏狱待审。
但尴尬的是,这条律法被天下读书人嗤之以鼻,在江南文风鼎盛之地压根没有推行的空间。
江南多讼师,都是牙尖嘴利的读书人,个个还都有功名护体,是大朔官场上有名的刺头扎堆之地,赶赴当地的属官没有三两三,只能成为人家茶余饭后的消遣。
对待父母官尚且如此,那对朱笔判他们功名的乡试主考官就更是了不得了,要不是有文会这个媒介,让他们自己首先决出个一二三来,就凭朝中派出的几位学政官,还真难有能镇住这批人的。
都是天之骄子,无一不心高气傲,家中高官巨儒如云,他们除了自己能服谁,一个个的谁也不愿屈居人下!
这可就苦了点榜的考官,有的年头要是英才里筛不出妖孽,他们选谁不选谁都会被喷。
说到底,肉少僧多,科举这碗羹就这么多,总得有人喝不到嘴里去。
而其他地方也各有各的考虑,反正考前想一点不让学子与考官接触,那是不可能的。
估计朝廷也是觉得这律法有些“不近人情”,所以后来对文会这些事也就选择性视而不见,只要不碰上科举舞弊的大案,大家就糊弄糊弄过去了。
赵秉安从京城出发之前便留意通政司的动静,那位文大人倒是沉稳的很,身上背着一道河北学政的缺还能迟迟不出发,任凭底下人诸般猜疑试探,他老人家就是岿然不动,赵秉安猜测此次最少得两个月,这位通政使才会从京城挪脚。
其实要是赵秉安身处其境,说不得会和这位文大人做出同样的选择,不管此番赵苏两家在河北斗得天翻地覆,他自明哲保身即可。
现如今永安侯府身上东宫的印迹太深了,文濂身为通政使最忌讳的就是有所偏向,他可以私底下给赵秉安放点水,这无伤大雅,但要是在外人面前表现出与赵秉安极亲密的样子,那估计他这个通政使就做不长久了。
况且当初那件事赵秉安算是隔空狠抽了苏次辅一巴掌,现下文濂要是敢与其过从亲密,那不就明摆着把自己放在苏阁老那一派的对立面了吗,要知道在乾封帝眼中,纵使一直低调缄默的通政使颇值得信任,但恐怕也比不上他对苏o铭二十多年的宠信。
官大一级都能压死人,更不用说苏文两家之间的差距,简直是云泥之别。
赵秉安早早的就将其中厉害关系分析透彻了,对于这位座师他并不抱有任何过分的奢望,只要两人能平安无事顺顺利利的过渡完这一节师生关系即可。毕竟明年的会试,才是选码头拜山门的关键时刻。
现在,一切都言之尚早。
嗒嗒嗒,百匹军马... -->>
因为来时没预料到半途要捎上一个孩子, 所以侯府一众人马皆是轻装急行军,这负荷连赵秉安都有些勉强, 更不用提肖家那个瘦弱的小子。
“受不了就跟我说,别强撑着, 到时候晕在半道上,可没处给你找大夫。”
北直隶的人马昨日晌午抵达高邑,一半被主子留下处置肖家事宜,剩下诸多好手里又抽出不少护着赵十三新纳的两位美妾慢慢撤回,原本主子是打算把这小子也留下,跟着后头大部队走,可没想到这孩子倒是出奇的执拗, 背着个小包袱就跟在后面追, 没办法,沈林只能把人拎上了马。
“嗯。”小小的个子缩在马背上,用包裹压着肚子,听见沈林的话根本不敢大声回答, 勉强发出点微弱的声音在嗒嗒不断的马蹄声中也是难以分辨。
又是这样, 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沈林这一天就没听见怀里这小子说过一句完整的话,怪道被肖学理舍来为奴也不心疼。
河北地界辽阔,从高邑快马到北直隶至少得一天半的功夫,这一路上侯府的护卫皆打起了万分精神,越靠近目的地手上的刀鞘便握得越紧。
现下还没到四月末,距离秋闱尚有三个多月, 此时赶到的多是外地赴考的士子,相较起来,当地的读书人之间气氛倒是不怎么紧张。
之所以赵秉安提前这么一段时间来,一来是为了截留一段时间备考,另外就是得顺应时势宣传一下自己的名声。
千万不要以为这只是沽名钓誉的浅显动作,里面的门道大着呢。
开考前一月各地会举行密集的文会,应试学生只要稍有才华便会踊跃参加,往年因为大部分酒楼举办宴会的格调高低不等,许多学子为了在科场上博得这一丝先机甚至不得不举债进入。
习惯传承的久了,渐渐就成了大家默认的规矩。起先文会的举办只是为了学子之间的切磋交流,相互助益,后来声势愈大便成了每科秋闱一种隐性的风向标,学子与文会之间相互提升了对方的名气,达到双赢的局面。
前朝时期甚至发展到考官直接插手文会,借以提拔己派人才,更有龌龊者,行索贿泄题之事,大损圣贤之道,考场公正之风。
自那以后,朝廷明律应届主考官禁止参与任何文会活动,一经查证属实便立即剥夺主考资格,押送诏狱待审。
但尴尬的是,这条律法被天下读书人嗤之以鼻,在江南文风鼎盛之地压根没有推行的空间。
江南多讼师,都是牙尖嘴利的读书人,个个还都有功名护体,是大朔官场上有名的刺头扎堆之地,赶赴当地的属官没有三两三,只能成为人家茶余饭后的消遣。
对待父母官尚且如此,那对朱笔判他们功名的乡试主考官就更是了不得了,要不是有文会这个媒介,让他们自己首先决出个一二三来,就凭朝中派出的几位学政官,还真难有能镇住这批人的。
都是天之骄子,无一不心高气傲,家中高官巨儒如云,他们除了自己能服谁,一个个的谁也不愿屈居人下!
这可就苦了点榜的考官,有的年头要是英才里筛不出妖孽,他们选谁不选谁都会被喷。
说到底,肉少僧多,科举这碗羹就这么多,总得有人喝不到嘴里去。
而其他地方也各有各的考虑,反正考前想一点不让学子与考官接触,那是不可能的。
估计朝廷也是觉得这律法有些“不近人情”,所以后来对文会这些事也就选择性视而不见,只要不碰上科举舞弊的大案,大家就糊弄糊弄过去了。
赵秉安从京城出发之前便留意通政司的动静,那位文大人倒是沉稳的很,身上背着一道河北学政的缺还能迟迟不出发,任凭底下人诸般猜疑试探,他老人家就是岿然不动,赵秉安猜测此次最少得两个月,这位通政使才会从京城挪脚。
其实要是赵秉安身处其境,说不得会和这位文大人做出同样的选择,不管此番赵苏两家在河北斗得天翻地覆,他自明哲保身即可。
现如今永安侯府身上东宫的印迹太深了,文濂身为通政使最忌讳的就是有所偏向,他可以私底下给赵秉安放点水,这无伤大雅,但要是在外人面前表现出与赵秉安极亲密的样子,那估计他这个通政使就做不长久了。
况且当初那件事赵秉安算是隔空狠抽了苏次辅一巴掌,现下文濂要是敢与其过从亲密,那不就明摆着把自己放在苏阁老那一派的对立面了吗,要知道在乾封帝眼中,纵使一直低调缄默的通政使颇值得信任,但恐怕也比不上他对苏o铭二十多年的宠信。
官大一级都能压死人,更不用说苏文两家之间的差距,简直是云泥之别。
赵秉安早早的就将其中厉害关系分析透彻了,对于这位座师他并不抱有任何过分的奢望,只要两人能平安无事顺顺利利的过渡完这一节师生关系即可。毕竟明年的会试,才是选码头拜山门的关键时刻。
现在,一切都言之尚早。
嗒嗒嗒,百匹军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