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红楼密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作者:张凯庆 张虓
方莹问:“谁来的短信?”
“是那个屈死鬼。”关林将短信给方莹看了看,恍然大悟:“屈死鬼说的对呀,妈的,我这脑子进了水了?这么重要的线索怎么就忘了?”关林懊恼的捶打着自己的头。
“别着急,你肯定能想起来。”看到关林终于回到了原来的状态,方莹激动万分。
“让我想想,还有什么能证明是清朝的证据?”关林站起身来,在屋里徘徊着。“我想起来了,《红楼梦》的戏曲‘文化基因’就来至清代,书中上演的《长生殿》的戏康熙二十七年才问世;贾母提到的戏《续琵琶》是曹寅写的;戏子的名字后面都带个官字,这是清朝伶人起名字的习惯,是清朝特有的。”
“再查查道士留下的抄本,看看还有什么重要线索?”
关林立刻找出道士的抄本,迅速查看着,棱角分明的脸上又现出了那种专心致志的神态,那双眼睛,时而如同白昼睁得大大的,充满快乐,时而如黑夜,被睫毛半遮着,深邃而乌黑。
方莹见到关林进入了聚精会神的工作状态,悄悄的退了出去。
关林的眼睛一刻也没离开那个令他着迷的线装书复制本,不停地在笔记本上记下书中的重点线索,他的全部心思都用在了如何查找线索之中,那种痴迷亢奋的精神正是一个探秘者所必须具备的。
监听关林的屋子里,胡图摘下耳机,狠狠地甩在桌上,骂道:“这个该死的方莹,把我的计划全搅了。”
几天后,关林穿一件蓝色的夹克衫,和身着淡黄色风衣的方莹并肩走在北海公园的一条小路上。枯黄的树叶纷纷扬扬地落在地上,像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惟有鸡冠花不忍谢去,颇有独立寒秋的味道。碧绿的湖水泛着柔柔的微光,石桥、亭台、楼阁的影子,静静地荡漾在湖面上。
关林把一个优盘递给方莹,轻声说:“这里面是我这两天查找到的重要线索,我担心,存在我的电脑里不安全,还是交给你来保管吧。”
方莹接过优盘,笑着说:“这回学聪明了?”
“吃一堑长一智嘛,我知道有人一直惦记着我,小心无大错。”
“我们是得多加小心,那帮人时时在盯着我们,说不定现在就有人在关照我们呐。”方莹警惕的扫视着周围情况。
关林语气坚定地说:“胡图他们想阻止我研究红楼梦,做梦去吧,无论他们耍什么花招,也阻挡不了我们。我就是觉得咱那个院子里不安全,所以才约你到这里来谈谈。”
“现在,你有了明确的目标了?”
“是,这几天详细看了道士的抄本,又查了不少资料,收获不小。书中说:‘无朝代可考’,其实,这是作者为避祸而故意在模糊朝代,因为当时的文字狱非常可怕,作者是不得已而为之。从小说所描写的各种人物风情、生活习惯以及礼仪制度、服饰穿着等等方面来看,大部分红学专家都认为描写的应该是清朝中期的事情。书中在风俗、服饰等方面采取了各个朝代的揉和,但仍然透露出一些清朝的重要信息。”
方莹扭头看看关林,问:“除了书中提到的‘顶戴’和‘戏曲文化’的基因外,还有什么证据能证明小说写的是清朝的事?”
“这方面的证据很多,比如:小说第十六回,王熙凤、贾琏和奶母赵嬷嬷谈起当年‘太祖皇帝仿舜巡’的故事,太祖皇帝南巡六次,贾家王家各接驾一次,独江南甄家接驾四次,这是一个最重要的证据。历史上,很多皇帝都进行过南巡,但是,那都与《红楼梦》无关。明朝的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号称‘花花天子’,他也曾数次到宣府、塞北、江南等地巡游,但他的目的是为了游玩而不是巡视,而且,宣府和塞北是在京城的北边,所以,太祖皇帝的南巡故事说的不是朱厚照。那么,进行过六次南巡的只有清朝的康熙和乾隆皇帝。‘太祖皇帝仿舜巡’的故事足以证明《红楼梦》写的是清朝的事。”关林边走边侃侃而谈。
两个人走到五龙亭前,但见五亭之间汉白玉石围栏曲桥相连,曲折跨水,在太液池北岸一字排开,远看形如游龙。
方莹说:“我们到亭子里坐坐吧。”
“好。”关林和方莹走到中亭里坐下,远远望着对面的琼华岛上参差错落的楼台亭阁和巍峨的白塔,在层层绿树的环抱下显得格外秀美。
“你刚才讲的观点有理有据,我很感兴趣。” 方莹饶有兴致地说:“你说过,小说中的红楼就是指紫禁城,那么,除了贾府位于‘天子脚下’这个证据外,还有哪些证据能够证明贾府就在北京?”
“按古代习惯,朝廷所在的地方,叫‘京城’、‘京师’、‘京都’,或者简称‘京里’、‘京’。而作为陪都的城市为了跟京城区别,才加上方位词,比如‘南京’、‘东都’之类的。小说中说‘京里’、‘上京去’非常符合历史的真实情况。小说中提到了北京的很多地名,比如:兴隆街、鼓楼西大街、苇子坑、关厢、西廊下、小花枝巷、水月庵、清虚观、天齐庙等等。另外,书中还有很多地道的北京方言。”
“如果说,《红楼梦》写的是清朝的事,那么,你认为,是哪个皇帝统治期间的事?” 方莹明亮的眸子凝视着关林,喜悦之色溢于言表。
《红楼密码》已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发行,并已登录喜马拉雅,由王更新播讲,欢迎收听。
作者:张凯庆 张虓
方莹问:“谁来的短信?”
“是那个屈死鬼。”关林将短信给方莹看了看,恍然大悟:“屈死鬼说的对呀,妈的,我这脑子进了水了?这么重要的线索怎么就忘了?”关林懊恼的捶打着自己的头。
“别着急,你肯定能想起来。”看到关林终于回到了原来的状态,方莹激动万分。
“让我想想,还有什么能证明是清朝的证据?”关林站起身来,在屋里徘徊着。“我想起来了,《红楼梦》的戏曲‘文化基因’就来至清代,书中上演的《长生殿》的戏康熙二十七年才问世;贾母提到的戏《续琵琶》是曹寅写的;戏子的名字后面都带个官字,这是清朝伶人起名字的习惯,是清朝特有的。”
“再查查道士留下的抄本,看看还有什么重要线索?”
关林立刻找出道士的抄本,迅速查看着,棱角分明的脸上又现出了那种专心致志的神态,那双眼睛,时而如同白昼睁得大大的,充满快乐,时而如黑夜,被睫毛半遮着,深邃而乌黑。
方莹见到关林进入了聚精会神的工作状态,悄悄的退了出去。
关林的眼睛一刻也没离开那个令他着迷的线装书复制本,不停地在笔记本上记下书中的重点线索,他的全部心思都用在了如何查找线索之中,那种痴迷亢奋的精神正是一个探秘者所必须具备的。
监听关林的屋子里,胡图摘下耳机,狠狠地甩在桌上,骂道:“这个该死的方莹,把我的计划全搅了。”
几天后,关林穿一件蓝色的夹克衫,和身着淡黄色风衣的方莹并肩走在北海公园的一条小路上。枯黄的树叶纷纷扬扬地落在地上,像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惟有鸡冠花不忍谢去,颇有独立寒秋的味道。碧绿的湖水泛着柔柔的微光,石桥、亭台、楼阁的影子,静静地荡漾在湖面上。
关林把一个优盘递给方莹,轻声说:“这里面是我这两天查找到的重要线索,我担心,存在我的电脑里不安全,还是交给你来保管吧。”
方莹接过优盘,笑着说:“这回学聪明了?”
“吃一堑长一智嘛,我知道有人一直惦记着我,小心无大错。”
“我们是得多加小心,那帮人时时在盯着我们,说不定现在就有人在关照我们呐。”方莹警惕的扫视着周围情况。
关林语气坚定地说:“胡图他们想阻止我研究红楼梦,做梦去吧,无论他们耍什么花招,也阻挡不了我们。我就是觉得咱那个院子里不安全,所以才约你到这里来谈谈。”
“现在,你有了明确的目标了?”
“是,这几天详细看了道士的抄本,又查了不少资料,收获不小。书中说:‘无朝代可考’,其实,这是作者为避祸而故意在模糊朝代,因为当时的文字狱非常可怕,作者是不得已而为之。从小说所描写的各种人物风情、生活习惯以及礼仪制度、服饰穿着等等方面来看,大部分红学专家都认为描写的应该是清朝中期的事情。书中在风俗、服饰等方面采取了各个朝代的揉和,但仍然透露出一些清朝的重要信息。”
方莹扭头看看关林,问:“除了书中提到的‘顶戴’和‘戏曲文化’的基因外,还有什么证据能证明小说写的是清朝的事?”
“这方面的证据很多,比如:小说第十六回,王熙凤、贾琏和奶母赵嬷嬷谈起当年‘太祖皇帝仿舜巡’的故事,太祖皇帝南巡六次,贾家王家各接驾一次,独江南甄家接驾四次,这是一个最重要的证据。历史上,很多皇帝都进行过南巡,但是,那都与《红楼梦》无关。明朝的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号称‘花花天子’,他也曾数次到宣府、塞北、江南等地巡游,但他的目的是为了游玩而不是巡视,而且,宣府和塞北是在京城的北边,所以,太祖皇帝的南巡故事说的不是朱厚照。那么,进行过六次南巡的只有清朝的康熙和乾隆皇帝。‘太祖皇帝仿舜巡’的故事足以证明《红楼梦》写的是清朝的事。”关林边走边侃侃而谈。
两个人走到五龙亭前,但见五亭之间汉白玉石围栏曲桥相连,曲折跨水,在太液池北岸一字排开,远看形如游龙。
方莹说:“我们到亭子里坐坐吧。”
“好。”关林和方莹走到中亭里坐下,远远望着对面的琼华岛上参差错落的楼台亭阁和巍峨的白塔,在层层绿树的环抱下显得格外秀美。
“你刚才讲的观点有理有据,我很感兴趣。” 方莹饶有兴致地说:“你说过,小说中的红楼就是指紫禁城,那么,除了贾府位于‘天子脚下’这个证据外,还有哪些证据能够证明贾府就在北京?”
“按古代习惯,朝廷所在的地方,叫‘京城’、‘京师’、‘京都’,或者简称‘京里’、‘京’。而作为陪都的城市为了跟京城区别,才加上方位词,比如‘南京’、‘东都’之类的。小说中说‘京里’、‘上京去’非常符合历史的真实情况。小说中提到了北京的很多地名,比如:兴隆街、鼓楼西大街、苇子坑、关厢、西廊下、小花枝巷、水月庵、清虚观、天齐庙等等。另外,书中还有很多地道的北京方言。”
“如果说,《红楼梦》写的是清朝的事,那么,你认为,是哪个皇帝统治期间的事?” 方莹明亮的眸子凝视着关林,喜悦之色溢于言表。
《红楼密码》已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发行,并已登录喜马拉雅,由王更新播讲,欢迎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