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明末四公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此为忌吴的明证。康熙自言,亲政后以三事自矢,必欲底成。其一即为撤藩。自鳖拜伏诛,开始积极着手,而以吴三桂为第一目标。
按:康熙八年五月诛鳖拜后,六月以米思翰为户部尚书,九年二月以金光祖为广东广西总督,马雄镇为广西巡抚,四年以蔡毓荣为四川湖广总督,七月以王辅臣为陕西提督,十年五月以朱国治为云南巡抚,十一月以明珠为兵部尚书。据此人事调动,可以析出其意义如下:
一、康熙自诛鳖拜后,立即开始部署撤藩,而以米思翰调补户部尚书为其起点。
二、撤藩的第一目标为吴三桂,亦以吴三桂难制为第一顾虑。康熙九年对西南、西北文武大员的调动,完成了对吴三桂包围的态势。
三、康熙十年调朱国治为云南巡抚,为对吴三桂态度强硬的表示。而以明珠为兵部尚书,则是决心用兵了。
这三点分析,可从上述诸人的背景、性格求得解释。兹先述米思翰,此人出身于满洲八大贵族之一的富察氏,至乾隆年间极贵,米思翰子李荣保,为高宗孝贤纯皇后之父。李荣保子傅恒为大学士,傅恒子福康安“一身被异数十三”而实为高宗的私生子,笔者别有考证,不赘。清史稿-米思翰传:
“米思翰授内务府总管,辅政大臣从假尚方器物,力拒之。圣祖亲政,知其守正,授礼部侍郎,八年擢户部尚书,列议政大臣。是时,各直省岁赋,听有政使存留司库,蠹弊相仍,米思翰疏请通饬各直省,俸饷诸经费所馀,悉解部。由是勾稽出纳权,尽属户部。十二年,尚可喜疏请撤藩。吴三桂、耿精忠疏继入,下户兵工部,米思翰与兵部尚书明珠议,三藩并撤。有言吴三桂不可撤者,以两议入奏,米思翰坚持宜并撤,议乃定。”
撤藩原为康熙早己默定于心的决策,但当时满清亲贵大臣中或畏三藩势力,或受三藩笼络,反对撤藩者甚多。吴三桂子应熊又尚至为额驸,等于他父亲派在京中的坐探,所以康熙对撤藩之意守持甚密,惟与少数近臣密商,米思翰与明珠皆力赞帝意者。其后米思翰一家之贵,固与此不无关系。明珠贪黩弄权,而康熙曲予优容,在撤藩之先,康熙深思熟虑,早已料定,决不能如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之轻易。如最后决裂,不能不用兵,则所持者何?自应有一打算,用米思翰为户部尚书,并即展开整理财政的工作,即为筹饷的开始。
至于用金光祖、马镇雄、蔡毓荣,或因其熟悉地方,或因其忠诚可靠,或因其才具出众,而目的皆在对付吴三桂。王辅臣之被任为陕西提督,用心更昭然若揭。而康熙之笼络王辅臣,更出常情之外。刘献廷广阳杂记有极生动的描写。记王辅臣与吴三桂之侄应期交恶,以三桂袒侄,致使辅臣寒心,以巨金“遍贿朝廷左右暨用事者”得补为平凉提督,以后的情事云:
“报至滇南,平西闻之,如失左右手。叹曰:‘小子费亦不贺矣!家私几何,乃如此胡为耶?’及至辞王,王待之愈厚,执手涕泣曰:‘尔至平凉,无忘老夫!汝家贫,人口众,万里迢迢,何以当此?’遂出帑二万两,以为路费。”
吴三桂亦可谓善于补过,输诚之心,惟恐不至。但手段不及康熙,广阳杂记记召见王辅臣的情况如此:
“上坐内廷以待,望见喜曰:‘有武臣如此,朕复何忧?’自此恩泽频加,赏宾屡及;无日不诏人,语必移时。廷臣骇然,不知其何自也。都下哄传,以为平西有密语,令主入奏上谓之曰:‘欲留汝于朝,朝夕接见,但平凉边庭重地,非汝不可,其命钦天监择好日以行。’时值岁暮,而定期岁内;上又谓之曰:‘行期近矣!朕不能舍,上天在迩,其陪朕看灯,过而后行。’更命钦天监择吉日于上元之后。居期入辞,温语良久,授以方略,重加赏赐。御座前有蟠龙豹尾枪一对,上指谓辅臣曰:‘此枪先帝遗以付朕者。朕每出必列此枪于马前,以无忘先帝。汝先帝之臣,朕兄帝之子,它物不足珍,其分此一枪以赐汝。汝持此往镇平凉,见此一枪如见朕,朕见此枪如见汝矣!’辅臣拜伏于地,泣不能起。”
雍正以后之笼络年羹尧,即师父故智,但矫揉造作过甚,令人肉麻。康熙之笼络王辅臣,则确能使被笼络者死心塌地。当时康熙所以不惜降尊纡贵如此,正可反证他对吴三桂防范之周之密。至于吴三桂既反,王辅臣竟未能发挥康熙所预期的作用,则又为另一回事,论王辅臣本心,固未负康熙。
康熙十年调朱国治为云南巡抚,为康熙决意制服吴三桂,不惜决裂的表示。朱国治其人,在康熙初年,为江南士林的公敌。
朱国治不久去官,走得很不光明,无名氏研堂见闻杂记云:
“抚臣朱国治既以钱粮兴大狱,又杀吴郡诸生一二十人,知外人怨之入骨。适以丁忧罢。故事:隶旗下者例不丁忧,守丧二十七日,即出视事。公守丧毕,具疏请进止。朝议许其终制,另推新抚韩公世琦尚未莅位,朱恐吴人为变,仓猝离位,轻舟遁去,吴中为幸。朝议以大臣擅离泛地,拟降五级,而严旨切责,革职为民。”
按:三年之丧照例守制两年三个月,亦即二十七个月为服满。旗下改月为日,父母之丧只“穿孝二十七日”朱国治具疏请进止,乃自知众怒难犯,急谋退隐。新任巡抚韩世琦,亦为汉军。隶正红旗,原任顺天巡抚。顺治十八年十月裁顺天巡抚一缺,韩世琦即改调江苏(彼时犹称江宁巡抚)。顺天即沈阳,赴调需时,而朱国治去职而未离位,形势益危。其时苏州民风尚未如后来之柔弱。天启中,魏忠贤遣东厂缇骑至苏州逮捕周顺昌,白靴校尉为吴人击杀,前之可鉴,所以朱国治轻舟遁去。至于遭遇“革职为民”的严谴,自是朝中因为秦销案办得太严刻,有意贬抑朱国治,借平民愤。
此为忌吴的明证。康熙自言,亲政后以三事自矢,必欲底成。其一即为撤藩。自鳖拜伏诛,开始积极着手,而以吴三桂为第一目标。
按:康熙八年五月诛鳖拜后,六月以米思翰为户部尚书,九年二月以金光祖为广东广西总督,马雄镇为广西巡抚,四年以蔡毓荣为四川湖广总督,七月以王辅臣为陕西提督,十年五月以朱国治为云南巡抚,十一月以明珠为兵部尚书。据此人事调动,可以析出其意义如下:
一、康熙自诛鳖拜后,立即开始部署撤藩,而以米思翰调补户部尚书为其起点。
二、撤藩的第一目标为吴三桂,亦以吴三桂难制为第一顾虑。康熙九年对西南、西北文武大员的调动,完成了对吴三桂包围的态势。
三、康熙十年调朱国治为云南巡抚,为对吴三桂态度强硬的表示。而以明珠为兵部尚书,则是决心用兵了。
这三点分析,可从上述诸人的背景、性格求得解释。兹先述米思翰,此人出身于满洲八大贵族之一的富察氏,至乾隆年间极贵,米思翰子李荣保,为高宗孝贤纯皇后之父。李荣保子傅恒为大学士,傅恒子福康安“一身被异数十三”而实为高宗的私生子,笔者别有考证,不赘。清史稿-米思翰传:
“米思翰授内务府总管,辅政大臣从假尚方器物,力拒之。圣祖亲政,知其守正,授礼部侍郎,八年擢户部尚书,列议政大臣。是时,各直省岁赋,听有政使存留司库,蠹弊相仍,米思翰疏请通饬各直省,俸饷诸经费所馀,悉解部。由是勾稽出纳权,尽属户部。十二年,尚可喜疏请撤藩。吴三桂、耿精忠疏继入,下户兵工部,米思翰与兵部尚书明珠议,三藩并撤。有言吴三桂不可撤者,以两议入奏,米思翰坚持宜并撤,议乃定。”
撤藩原为康熙早己默定于心的决策,但当时满清亲贵大臣中或畏三藩势力,或受三藩笼络,反对撤藩者甚多。吴三桂子应熊又尚至为额驸,等于他父亲派在京中的坐探,所以康熙对撤藩之意守持甚密,惟与少数近臣密商,米思翰与明珠皆力赞帝意者。其后米思翰一家之贵,固与此不无关系。明珠贪黩弄权,而康熙曲予优容,在撤藩之先,康熙深思熟虑,早已料定,决不能如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之轻易。如最后决裂,不能不用兵,则所持者何?自应有一打算,用米思翰为户部尚书,并即展开整理财政的工作,即为筹饷的开始。
至于用金光祖、马镇雄、蔡毓荣,或因其熟悉地方,或因其忠诚可靠,或因其才具出众,而目的皆在对付吴三桂。王辅臣之被任为陕西提督,用心更昭然若揭。而康熙之笼络王辅臣,更出常情之外。刘献廷广阳杂记有极生动的描写。记王辅臣与吴三桂之侄应期交恶,以三桂袒侄,致使辅臣寒心,以巨金“遍贿朝廷左右暨用事者”得补为平凉提督,以后的情事云:
“报至滇南,平西闻之,如失左右手。叹曰:‘小子费亦不贺矣!家私几何,乃如此胡为耶?’及至辞王,王待之愈厚,执手涕泣曰:‘尔至平凉,无忘老夫!汝家贫,人口众,万里迢迢,何以当此?’遂出帑二万两,以为路费。”
吴三桂亦可谓善于补过,输诚之心,惟恐不至。但手段不及康熙,广阳杂记记召见王辅臣的情况如此:
“上坐内廷以待,望见喜曰:‘有武臣如此,朕复何忧?’自此恩泽频加,赏宾屡及;无日不诏人,语必移时。廷臣骇然,不知其何自也。都下哄传,以为平西有密语,令主入奏上谓之曰:‘欲留汝于朝,朝夕接见,但平凉边庭重地,非汝不可,其命钦天监择好日以行。’时值岁暮,而定期岁内;上又谓之曰:‘行期近矣!朕不能舍,上天在迩,其陪朕看灯,过而后行。’更命钦天监择吉日于上元之后。居期入辞,温语良久,授以方略,重加赏赐。御座前有蟠龙豹尾枪一对,上指谓辅臣曰:‘此枪先帝遗以付朕者。朕每出必列此枪于马前,以无忘先帝。汝先帝之臣,朕兄帝之子,它物不足珍,其分此一枪以赐汝。汝持此往镇平凉,见此一枪如见朕,朕见此枪如见汝矣!’辅臣拜伏于地,泣不能起。”
雍正以后之笼络年羹尧,即师父故智,但矫揉造作过甚,令人肉麻。康熙之笼络王辅臣,则确能使被笼络者死心塌地。当时康熙所以不惜降尊纡贵如此,正可反证他对吴三桂防范之周之密。至于吴三桂既反,王辅臣竟未能发挥康熙所预期的作用,则又为另一回事,论王辅臣本心,固未负康熙。
康熙十年调朱国治为云南巡抚,为康熙决意制服吴三桂,不惜决裂的表示。朱国治其人,在康熙初年,为江南士林的公敌。
朱国治不久去官,走得很不光明,无名氏研堂见闻杂记云:
“抚臣朱国治既以钱粮兴大狱,又杀吴郡诸生一二十人,知外人怨之入骨。适以丁忧罢。故事:隶旗下者例不丁忧,守丧二十七日,即出视事。公守丧毕,具疏请进止。朝议许其终制,另推新抚韩公世琦尚未莅位,朱恐吴人为变,仓猝离位,轻舟遁去,吴中为幸。朝议以大臣擅离泛地,拟降五级,而严旨切责,革职为民。”
按:三年之丧照例守制两年三个月,亦即二十七个月为服满。旗下改月为日,父母之丧只“穿孝二十七日”朱国治具疏请进止,乃自知众怒难犯,急谋退隐。新任巡抚韩世琦,亦为汉军。隶正红旗,原任顺天巡抚。顺治十八年十月裁顺天巡抚一缺,韩世琦即改调江苏(彼时犹称江宁巡抚)。顺天即沈阳,赴调需时,而朱国治去职而未离位,形势益危。其时苏州民风尚未如后来之柔弱。天启中,魏忠贤遣东厂缇骑至苏州逮捕周顺昌,白靴校尉为吴人击杀,前之可鉴,所以朱国治轻舟遁去。至于遭遇“革职为民”的严谴,自是朝中因为秦销案办得太严刻,有意贬抑朱国治,借平民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