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破认知障 (1/2)
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青蛇之法海佛缘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呼!”
当裴文德再次睁开双眼,他只感觉自己眼中的一切都不同了。
山依旧是山、水依旧是水,可是在这山水之间似乎又有着一种与自己认知不同的事物恒古不变的存在着。
那是炁、是天地元气、是万物之间互动的规律,亦是区分凡人与修行者的最大不同。
“这就是所谓的天眼?阴阳眼吗?”
除了视野的变化之外,裴文德感受最大的便是自己的记忆力、悟性都得到了近乎于质变的提升。
不同于此前诵经之时才有的“临时性”记忆提升。
裴文德在成功修成无心定后,已然能够清晰的记得自己记忆中的点点滴滴,甚至就连自己一个月前的这个时候在干些什么都记得一清二楚。
与记忆力一同提升的还有裴文德的悟性。
或者在裴文德的理解中,那似乎应该被称为灵感和共情能力。
往日里需要冥思苦想才能理解的问题,裴文德现在只需要稍微转动一下脑子,便能意识到自己走进了某个思维的死胡同,进而转换思考的方向。
“思无定形、赤子之心,破障而出、开慧顿悟。”
孩子与成年人在学习上的的区别除了记忆力之外,还有思考模式与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
年幼的孩子之所以比成年人更容易学习各种知识,是因为他们本就是一块洁白无瑕的纸张,能够以赤子之心接纳各种新鲜事物。
而成年人则截然相反,由于常年累月积接受的三观和教育,让他们总是习惯性的把未知的事物,用一种自己已知的方式去解释。
在佛教的专业术语中,这种被自身经历和学识束缚,妄图用自己的学识去解释一切事物的叫“认知障”。
而打破这种思维定势,重新拥有孩童时期的赤子之心,则是每一个“开慧”的人都必然经历的过程。
唯有破障而出,不被自己已有的认知方式束缚,海纳百川的去接受新事物的人才算是真正的“开悟之人”了。
毫无疑问的,现在的裴文德并不算是真正的“开悟”,充其量也只能算是明白了怎么才算“开悟”的凡人。
只有当裴文德破除了前世的“认知障”,能像真正的孩童一样吸纳、接受新的知识的时候,他才算是开慧顿悟。
可以用前世的逻辑去分析、理解今生碰上的未知事物,但却绝不能被前世的认知、常识局限。
“面对未知的科学探索时,我们要常怀敬畏之心。”
不经意间咧了咧自己的嘴角,裴文德习惯性缅怀了一下自己的前世。
他觉得自己现在的这种状态,应该初步达到了无数智者、贤人所追求的“赤子之心”了吧?
即要向成人一样保持自己的思维和逻辑,又要像孩童一样擅长接纳新的事物。
裴文德毫不怀疑,如果前世的自己能拥有这种状态,成为某个领域的巨匠先锋绝对不是什么难事。
“那些青史留名的科学家、思想家,应该就是这样的人吧?”
感慨的轻叹了一句,裴文德发现,要将这种“赤子之心”的状态保持下去可比想象中的难多了。
人总是有惰性的。
<... -->>
“呼!”
当裴文德再次睁开双眼,他只感觉自己眼中的一切都不同了。
山依旧是山、水依旧是水,可是在这山水之间似乎又有着一种与自己认知不同的事物恒古不变的存在着。
那是炁、是天地元气、是万物之间互动的规律,亦是区分凡人与修行者的最大不同。
“这就是所谓的天眼?阴阳眼吗?”
除了视野的变化之外,裴文德感受最大的便是自己的记忆力、悟性都得到了近乎于质变的提升。
不同于此前诵经之时才有的“临时性”记忆提升。
裴文德在成功修成无心定后,已然能够清晰的记得自己记忆中的点点滴滴,甚至就连自己一个月前的这个时候在干些什么都记得一清二楚。
与记忆力一同提升的还有裴文德的悟性。
或者在裴文德的理解中,那似乎应该被称为灵感和共情能力。
往日里需要冥思苦想才能理解的问题,裴文德现在只需要稍微转动一下脑子,便能意识到自己走进了某个思维的死胡同,进而转换思考的方向。
“思无定形、赤子之心,破障而出、开慧顿悟。”
孩子与成年人在学习上的的区别除了记忆力之外,还有思考模式与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
年幼的孩子之所以比成年人更容易学习各种知识,是因为他们本就是一块洁白无瑕的纸张,能够以赤子之心接纳各种新鲜事物。
而成年人则截然相反,由于常年累月积接受的三观和教育,让他们总是习惯性的把未知的事物,用一种自己已知的方式去解释。
在佛教的专业术语中,这种被自身经历和学识束缚,妄图用自己的学识去解释一切事物的叫“认知障”。
而打破这种思维定势,重新拥有孩童时期的赤子之心,则是每一个“开慧”的人都必然经历的过程。
唯有破障而出,不被自己已有的认知方式束缚,海纳百川的去接受新事物的人才算是真正的“开悟之人”了。
毫无疑问的,现在的裴文德并不算是真正的“开悟”,充其量也只能算是明白了怎么才算“开悟”的凡人。
只有当裴文德破除了前世的“认知障”,能像真正的孩童一样吸纳、接受新的知识的时候,他才算是开慧顿悟。
可以用前世的逻辑去分析、理解今生碰上的未知事物,但却绝不能被前世的认知、常识局限。
“面对未知的科学探索时,我们要常怀敬畏之心。”
不经意间咧了咧自己的嘴角,裴文德习惯性缅怀了一下自己的前世。
他觉得自己现在的这种状态,应该初步达到了无数智者、贤人所追求的“赤子之心”了吧?
即要向成人一样保持自己的思维和逻辑,又要像孩童一样擅长接纳新的事物。
裴文德毫不怀疑,如果前世的自己能拥有这种状态,成为某个领域的巨匠先锋绝对不是什么难事。
“那些青史留名的科学家、思想家,应该就是这样的人吧?”
感慨的轻叹了一句,裴文德发现,要将这种“赤子之心”的状态保持下去可比想象中的难多了。
人总是有惰性的。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